第275章 方臘起義

終於把陳碩真的跟屁蟲裡面比較着名的人物介紹了一下。

可是,好像唐賽兒,王聰兒,林黑兒,她們都是白蓮教的人。

那麼,白蓮教和道家有什麼樣的關係?

白蓮教,我國舊時僞託彌勒教,並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蓮宗及民間信仰之秘密教會,屬淨土教系統中之教匪結社,流行於元、明、清三代。

說明白蓮教也可以算得上是道家一個分支,與道家其他的分支相比,白蓮教就是合資公司罷了。

至於,王囊仙,雖然王囊仙乃是布依族,乃是少數民族。

正是因爲王囊仙乃是布依族,乃是少數民族,所以與道家同樣有着很大的關係。

因爲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的宗教幾乎都是那些少數民族的先輩吸收了道家的思想然後建立的。

畢竟道家乃是宗教之源。

因爲,道家的歷史最長,起源最早。

所以,其他人依着葫蘆畫瓢,其實也是正常。

在許許多多的起義背後同樣有着道家的影子。

比如方臘起義。

方臘起義是北宋末的一次農民起義。宋徽宗趙佶時,歙州(今安徽歙縣)貧苦農民方臘(方十三)到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萬年鄉幫源峒保正方有常家當傭工(一說方臘是漆園主)。當時宋徽宗、蔡京、童貫一夥貪得無厭地壓榨人民,賦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爲盜”。

方臘之亂,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宋徽宗時,睦州青溪人方臘,原本是漆園主。相傳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臘率衆在歙縣七賢村起義,假託“得天符牒”。宣稱:“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爲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爲何如?”青溪的農民聞風響應。人數到達萬人。賊軍尊稱方臘爲“聖公”﹐改元“永樂”。

和二年。宋徽宗下令停運花石綱,又以童貫爲江浙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宣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賊軍在青溪縣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繼續攻陷青溪。俘獲縣尉翁開,十二月初﹐克睦州,又下歙州,直趨當時花石綱指揮中心的杭州。處州霍成富、陳箍桶等人皆加入戰局,衢州摩尼教的組織亦起兵響應。方臘軍在極盛之時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在當時對宋朝威脅極大。宣和二年(1120)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殺死方有常一家。以幫源峒爲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在誓師時,他悲憤交集地控訴:“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爲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爲何如?”他估計當時形勢,指出:“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近歲花石之擾,尤所弗堪。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衆可集。”“我但劃江而守,輕徭薄賦”,“十年之間,終當混一矣!”在方臘的號召下,青溪遠近的農民聞風響應,很快發展到上萬人。十一月初,義軍尊稱方臘爲“聖公”,改元“永樂”,置將帥分爲六等,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爲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二十二日,起義軍在青溪縣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殲兩浙路常駐宋軍五千人,擊殺該路兵馬都監蔡遵、顏坦。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十二月初,攻克睦州,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不久,向西攻下歙州,全殲宋東南第三將“病關索”郭師中部,東進攻克富陽、新城,直趨杭州,以“殺朱”相號召。杭州是兩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花石綱指揮中心之一,聚集着大批官吏和富商、地主。

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積怨已久的羣衆,在杭州捕捉官吏,發掘蔡京父祖墳墓,暴露其骸骨。起義軍獲得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和響應。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今浙江吳興)陸行兒,婺州蘭溪縣靈山峒(今浙江蘭溪西南)朱言、吳邦,永康縣方巖山(今浙江永康東)陳十四,處州縉雲縣(今屬浙江)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西)裘日新(仇道人),衢州鄭魔王等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衆”,準備攻打州縣。各地農民望見義軍的旗幟,聽見鼓聲,就跑來迎接。參加義軍的更是“項背相望”。義軍驟然興起,切斷了宋王朝的經濟命脈,宋徽宗等驚恐萬狀。他們一面急忙撤銷蘇、杭造作局和停運花石綱,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妄圖鬆懈義軍的鬥志;一面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宣和三年正月,童貫、譚稹分兵兩路,由王稟、劉鎮等分別率領,向杭州和歙州進發,企圖在睦州會合。

同年正月,方臘派遣方七佛領兵北伐,一舉攻下崇德縣,進圍杭州東北的秀州(今浙江嘉興),並分兵進入湖州(今浙江吳興)境內。正值王稟率領東路宋軍從北而來,方七佛義軍迎戰,不勝。退守杭州。同時,方臘率領主力南征,相繼攻下婺(今浙江金華)、衢(今屬浙江)兩州。義軍別部北上攻克宣州寧國縣(今安徽寧國西南),進圍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史稱義軍先後攻下六州五十多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義軍秀州之戰失利,杭州失去屏障。二月,宋軍包圍杭州,義軍經過苦戰,因糧盡援絕,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革命形勢急轉直下。三月初。義軍再次進軍杭州。不勝。宋軍楊可世、劉鎮部攻陷歙州,王稟部攻陷睦州。四月初二,衢州失守,義軍將領鄭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稟部攻陷青溪縣。方臘帶領義軍退守幫源峒。王稟、劉鎮等各路宋軍會合,層層包圍幫源。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腹背受敵,奮起抵抗,七萬多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英勇就義。

方臘被俘後,義軍各部繼續轉戰浙東各地。童貫派郭仲荀、劉光世、姚平仲等領兵分路鎮壓。五月。台州仙居縣義軍由俞道安帶領,從溫州永嘉縣楠溪攻佔樂清縣,義烏縣義軍據天仙峒,壽昌縣義軍據月溪峒,與宋軍激戰。天仙峒、月溪峒相繼陷落。蘭溪縣靈山峒義軍胡姓、祝姓二將與宋軍劉光世部奮戰,胡、祝等一千六百多人戰死。越州剡縣裘日新與宋軍姚平仲部作殊死戰,裘日新在桃源(今浙江嵊縣南)戰敗犧牲。閏五月,宋軍姚平仲部攻陷台州仙居境義軍據點招賢(今浙江臨海西)等四十多峒。方五相公、方七佛部義軍接連失利。六月,仙居義軍呂師囊轉移至黃岩,宋軍折可存部自三界鎮追擊。義軍扼守斷頭山。宋軍以輕兵從山後偷襲,義軍戰敗,呂師囊等三十多名首領犧牲。七月,俞道安部義軍從樂清攻打溫州,戰鬥三十多天,不下,轉入處州境。十月,俞道安在永康縣山區被宋軍包圍,英勇戰死。此後,義軍餘衆在各地繼續堅持戰鬥,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這場戰亂給兩浙路人口帶來重大損失(“凡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洞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相望百餘裡。”(《續資治通鑑》))。

方臘起義並不是什麼傳說,而是有着文獻記載的。

宋宣和二年(1120),古威坪(當時稱永平鎮,也稱萬年鎮)北隅渴村傭工出身的方臘在幫源又揭竿而起,不旬日,聚衆數萬,從者如雲,攻城奪池,自號聖公,建元“永樂”。威震東南,攻佔六州五十二縣,動搖了大宋王朝。《宋史》卷四六八頁“童貫附方臘傳”載:“方臘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縣喝村。”淳安歷代古志都記方臘是喝村人。《續纂淳安縣誌》載:“方臘世居縣西喝村,託左道以惑衆,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陳碩真反,自稱文佳皇帝,故其地有天子基、萬年樓。臘益得此憑藉以自信,縣境梓桐、幫源、青溪諸洞皆落山谷幽險處。民物繁黔,有漆褚杉材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是時關中困於朱酌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遊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爲亂,自號聖公,建元永樂……”方臘起義似乎是陳碩真起義的延續,兩地皆在威坪周邊,相距10餘公里,這恰恰說明淳西威坪人不畏強權,敢於鬥爭的人文精神。關於起義始末,很多書籍都有記載,怒不贅述。這裡只據古淳安縣誌和其他志書上及淳安西鄉方姓宗譜上記載的有關資料,說些方臘起義鮮爲人知的史實。關於喝村(今威坪新鎮所在地),《宋史》及淳安和周邊縣如開化縣誌都清楚記述方臘世居揭村。而且,歷代縣誌都將“喝村”作爲全縣最重要的村落記載,明《嘉靖淳安縣誌》在“坊鄉”篇中專門單獨記述了渴村而且仙翁馬上一指,遂成石竭,以名喝村,復立廟以祀仙翁。並在“古蹟篇”中記下,揭村有方儲兄弟濟、儼二人爲奸相張林讒害而自劃形成的血湖。這些記載,說明喝村地位之重要,原是最早南遷淳安的方儲及兄弟活動的地方,方儲是東漢名臣,也是淳安第一位頂禮膜拜的人物。喝村又是方臘的世居地,所以竭村之名,古縣誌重點記載。至1960年淪湮新安江水庫,竭村方家弄還有個方氏祠堂—和睦堂。《方氏宗譜》也載有方儲子孫在這一地方繁衍生息。對於這樣一個彪炳史冊的英雄地,水庫可以淪湮,但歷史不應湮沒。再說說方臘怒殺方有常的史實細節。淳安威坪地區有各種方姓宗譜,都記述方臘起事是“首屠公(指有常,或指方庚)家而起”。“方氏會宋統譜”卷十二記:“有常,字奮發,邑人方臘向傭於家。宣和初。臘得妖書。藉以倡亂,因令次子世熊首於縣太尹,陳公光不察,反坐誣繫世熊於獄。臘黨即殺其家人四十餘口,惟第三子及其孫文忠、文毅(世熊子,當時年僅六歲)並在獄之世熊得免。方臘怒殺方有常家42口,還不解恨,可能當時人多勢衆,有一種狂熱的野蠻勁,還將方有常祖墓挖掘毀屍,《方氏族譜》中的“遷來太祖墳墓地於後”詳盡記述了這件事之始末:“諱桂墓在富倉山腳”祖墓共十三穴。俱被方臘因鏟人事理今被掘盡,有刻名鏤字爲記者。毀沒無存,可證諸墓在幫源溪東溪西兩岸。將一十三穴內骨殖掘起人於糞池中浸一日一夜,用糞構潑於地上,用白炭火將骨殖盡數煉化,而灰燼將竹筒盛之。于山上撒去,風散無蹤,僅存駱安人(方有常妻)家堆無結砌陷於古墓,並居士諱世隆(有常長子)家堆亦無碑石題名,現在子孫可照今具來歷查照無差。”方臘此舉,也可謂是很有“革命徹底性”吧。從此舉可以知道方臘和方有常決不是本家,方臘也決不會和方有常同村居住,他只不過是一個外來的傭工。如果方臘和有常同祖,敢挖自己五代祖墳嗎?這個“桂”是淳安威坪桂林方氏鼻祖(《桂林方氏宗譜》卷一稱:“鼻祖桂公……”),所以方臘決不是桂林方氏,而是距方有常家有30多裡地的渴村方姓人,是方姓另一支派。“方在東南爲一大族,居睦欺間尤盛……枝分派別蔓延天下……”(方氏族譜序)但方臘是犯上作亂的寇盜,是方姓的異類,起義失敗後四處逃亡,很難找到方臘家譜。倒是有幸看到一部手抄的《山郭譜》,其序文中隱隱約約講到:“傳至儲公,鎮守河南,位在開封,生欽閣老,段賜仙翁,夫人王氏,三子位尊,真應祖廟(供奉方儲的仙翁廟;明縣誌載方儲在竭村馬上一指遂爲喝,後建仙翁廟以祀),族表大功……至應細公,時衰命賽,有始無終。因出方賴,無德無功,大逆犯上,遂矢彝倫,無辜連累,避難逃生,移寓昌溪,未遷正龍,安居陋巷,天不滅根,流芳拾世,傳至興宗,遷於紅飛,不得興隆,單傳七代,至慶老公,數奇落魄,負載爲生,明末清初,遷居山峰。”方臘後代四處逃亡,顛沛流離之情狀,可見一斑。譜中提到的“方賴”,應該就是方臘。據《續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一四一記,“方臘又名方十三”(有國家一級文物方臘起義刻石爲證),傳說是癲痢頭,臘、瘌、賴三字同音。這裡說“大逆犯上,遂矢彝倫”,無疑是指方臘,由於方臘造反,使其近親“無辜連累,避難逃生”。所以方臘世居地竭村雖有個方家弄,但很少有方臘後人了。譜a中說的“至慶老公”也無從查找。村中僥倖逃出的,如果有方臘後代,也很難認祖歸宗上正譜,所以至今沒有發現方臘這支派的後人。

關於方臘,也是有着傳說一般的故事。

據說。當初,方臘出生時就多次出現怪誕反常的現象。有一天,方臘對着小溪自照身影,竟看到自己穿戴着象帝王一樣的衣冠,從此自以爲很了不起,就假託邪道來蠱惑人們。青溪縣境內的梓桐洞、幫源洞等都坐落在山谷幽深險要的地方,人口密集,物產繁多,有漆樹、楮樹、松樹、杉捌的豐富出產,商人很多,象車的輻條湊集在車轂上一樣聚集在這一帶。方臘家有漆園,朝廷設立的造作局經常殘酷地榨取漆園的出產,方臘心中怨恨卻不敢發泄。正遇上朝廷搜刮奇花異石的侵擾,方臘就乘着百姓忍受不了這種侵擾的機會,秘密吸收貧窮而又無正當職業的人。救濟並結交他們。衆人的心已經歸附之後,方臘就宰牛濾酒,召集一百多個特別惡劣的年輕人聚會宴飲。依次斟了幾遍酒後,方臘起身說:“普天下國家內部關係和家庭內部關係,本來同是一個道理。現在兒子、弟弟耕田織布,一年到頭勞累辛苦,略微有點糧食布帛,父親、哥哥全拿去揮霍浪費了;稍不如意,還要拿鞭子竹板抽打,殘酷虐待。折磨到死也毫不憐憫。對於你們來說。能甘心忍受嗎?”大家都說:“不能!”方臘說:“揮霍浪費剩下的,又全部把它拿去奉獻給仇人。仇人依靠我們的物資變得越來越富足,反而侵奪欺侮我們,父兄就讓子弟去對付他們。子弟的力量支持不了。那麼譴責懲罰無所不至。然而每年奉獻給仇人的東西從來不會因爲受了仇人的侵侮而免去,對此你們能安心忍受嗎?”大家都說:“哪有這種道理?”方臘流着眼淚說:“現在賦稅和勞役這樣繁重,官吏掠奪勒索,農業和養蠶業所得不夠滿足需要,我們這些人所賴以活命的只是漆楮竹木罷了,又被官府用各種名目的賦稅科條全部徵取去了,不留一點兒。上天生下百姓,給他們設置官吏,本是用來養育百姓的。官府竟兇惡殘暴到這種地步!天意和人心,能不怨怒嗎?而且歌舞女色、狗馬遊獵、營造宮囿、祭祀鬼神、擴充軍備,蒐羅奇花異石等揮霍之外,每年賄賂西邊北邊兩大仇敵的銀絹要用百萬數字來計算,這些都是我們東南百姓的脂膏和血汗啊。兩大仇敵得到這些財寶。更加輕視我們,年年侵擾不止。朝廷給仇敵的奉獻從不敢廢除,執政者們還認爲這是安定邊疆的長遠策略呢。唯獨我們百姓一年到頭辛苦勞累,妻子兒女受凍捱餓,想吃一天飽飯也不能夠,大家看應該怎麼辦呢?”大家都憤憤不平地說:“聽從您的吩咐!”方臘說:“三十年來,元老舊臣降職的降職,死的死,幾乎沒剩下的,現在當權的都是些卑劣齷齪、奸邪諂媚的傢伙,只知道用歌舞女色、營造宮室花園來迷亂蠱惑皇上罷了,國家大事完全不關心。京城以外的地方官吏,也都貪污奢侈成風,不把地方上的政事當作重要問題來考慮。東南百姓被剝削所苦已經很久了!近年來花石綱的侵擾,特別不能令人忍受。各位如果能主持正義發動起義,全國各地必定聞風響應;十來天的工夫,就可聚衆萬人。地方官吏聽到這一情況,一定會進行招撫,和我們商談,不便於馬上向朝廷申報上奏。我們用計策牽制他們,拖上一兩個月,江南各郡可以一舉攻下來。朝廷接到申奏後,也不能即刻決策發兵,預計拖拖拉拉,會集商議,也需要一個多月時間;調集訓練軍隊和調拔糧餉,沒有半年不可,這樣我們起兵前後已經一年了。這時局勢應已基本確定,不用擔心了。況且對西邊北邊的外敵的錢幣進貢每年有上百萬,朝廷軍政費用每年達十萬,這些錢財大多出自東南地區;我們已經佔有了江南地區,朝廷必將殘酷地向中原地區榨取。中原百姓忍受不了,必定會起來反抗。西邊北邊的外敵知道了,也將會乘機進攻。朝廷受到內外夾擊,即使有伊尹和呂尚這樣的謀臣,也不能爲他們想出什麼辦法來的。我們只要以長江爲界,守住江南,減輕勞役,減免賦稅,使百姓人力物力得到恢復和發展,天下四方哪個不會恭恭敬敬地來朝拜我們?十年之內,終將統一天下了。如果不這樣,就只有白白地死在貪官的手裡罷了。請諸位好好謀劃這件事吧!”大家都說:“好!”於是方臘部署他的部衆一千餘人,以討伐朱勔爲號召,見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殺掉。百姓正苦於官吏掠奪勒索,果然到處響應。幾天之內,就聚集了十萬人,很快接連攻陷幾十座州縣,部衆發展到近百萬,全國大爲震動。

第320章 池魚之殃第44章 苦惱第219章 揭竿而起第270章 唐賽兒第126章 悲催(十七)第153章 天生滴一對地造地一雙第331章 楚懷王第43章 寺中有佛好做僧第42章 三生有幸第131章 悲催(二十二)第370章 神童第325章 紅顏一怒第108章 嚎啕大哭一百六十三章 事情大條了求點推收賞評第138章 悲催(二十九)第275章 方臘起義第326章 嘔氣傷人第169章 打拼夥第38章 有喜備案制度第280章 大司農第119章 悲催(十)第28章 緊張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73章 匪夷所思第69章 芳華絕代第98章 妙語解困局第24章 道可道第127章 悲催(十八)第366章 董永第151章 性盲第47章 望子成龍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216章 幌子第67章 閉月第263章 紅丸案第220章 不了了之第2章 董永賣身葬父第174章 怯場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109章 告祖完成第234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373章 鬼啊第328章 逼不得已第41章 我不是故意的第25章 獻寶第373章 鬼啊第215章 流民第81章 看過究竟第194章 斧頭幫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98章 妙語解困局第305章 周瑜第357章 賣身葬父第200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74章 想死都難第123章 悲催(十四)第169章 打拼夥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7章 三妻四妾第335章 山是什麼第119章 悲催(十)第206章 金銀第232章 仙二代第129章 悲催(二十)第59章 中計第179章 逃亡第222章 滾第268章 趙廣起義第211章 盜亦有道第138章 悲催(二十九)第217章 交情第377章 佛祖來了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106章 事情的真相第153章 天生滴一對地造地一雙第124章 悲催(十五)第334章 十八路諸侯第86章 梅山來歷第62章 百裡挑一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192章 犯迷糊第324章 初次交鋒第258章 秦始皇第339章 淮南王劉長第24章 道可道第29章 解釋第308章 下有對策第31章 情急智生第204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352章 星期天休息第229章 禍從天降第35章 賜名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104章 告祖
第320章 池魚之殃第44章 苦惱第219章 揭竿而起第270章 唐賽兒第126章 悲催(十七)第153章 天生滴一對地造地一雙第331章 楚懷王第43章 寺中有佛好做僧第42章 三生有幸第131章 悲催(二十二)第370章 神童第325章 紅顏一怒第108章 嚎啕大哭一百六十三章 事情大條了求點推收賞評第138章 悲催(二十九)第275章 方臘起義第326章 嘔氣傷人第169章 打拼夥第38章 有喜備案制度第280章 大司農第119章 悲催(十)第28章 緊張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73章 匪夷所思第69章 芳華絕代第98章 妙語解困局第24章 道可道第127章 悲催(十八)第366章 董永第151章 性盲第47章 望子成龍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216章 幌子第67章 閉月第263章 紅丸案第220章 不了了之第2章 董永賣身葬父第174章 怯場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109章 告祖完成第234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373章 鬼啊第328章 逼不得已第41章 我不是故意的第25章 獻寶第373章 鬼啊第215章 流民第81章 看過究竟第194章 斧頭幫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98章 妙語解困局第305章 周瑜第357章 賣身葬父第200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74章 想死都難第123章 悲催(十四)第169章 打拼夥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7章 三妻四妾第335章 山是什麼第119章 悲催(十)第206章 金銀第232章 仙二代第129章 悲催(二十)第59章 中計第179章 逃亡第222章 滾第268章 趙廣起義第211章 盜亦有道第138章 悲催(二十九)第217章 交情第377章 佛祖來了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106章 事情的真相第153章 天生滴一對地造地一雙第124章 悲催(十五)第334章 十八路諸侯第86章 梅山來歷第62章 百裡挑一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192章 犯迷糊第324章 初次交鋒第258章 秦始皇第339章 淮南王劉長第24章 道可道第29章 解釋第308章 下有對策第31章 情急智生第204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352章 星期天休息第229章 禍從天降第35章 賜名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104章 告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