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揭竿而起

正是因爲古時候統治者對於刀具管制嚴格,所以纔有我國的一句成語……“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秦朝統治時期,全國人口不過二千萬,但是被徵發築長城、守衛開發南方、修築奢華的阿房宮、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勞役,合起來共用了二三百萬人之多,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賦稅.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們的負擔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陽城(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去防守。他們每天都急着趕路,怕誤了日期。因爲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誤了期限,就要被殺頭。

這些人走到大澤鄉(安徽省宿縣東南)時,趕上連日大雨,路被淹沒,無法通行。他們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民工中有一個叫陳勝的,他和他的朋友吳廣偷偷商量:“這裡離漁陽有幾千裡遠,怎麼走也趕不上期限了,難道我們白白去送死嗎?”吳廣說:“咱們逃跑吧。”陳勝說:“不行,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強,百姓們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秦二世是小兒子,該當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蘇。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是條好漢。咱們打着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國的人一定會來幫助我們的。”

於是陳勝把大家召集起來說:“男子漢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中註定的嗎?”

大家贊成,一致推選陳勝、吳廣爲首領,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澤鄉佔領了,他們打起了“楚國”的旗號。

附近的農民聽到消息紛紛響應,沒有武器,他們就砍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隊伍很快壯大起來,歷史上把這叫做“揭竿而起”。

這支起義軍打下了陳縣(河南省淮陽),陳勝被擁戴爲“王”,國號叫“張楚”。

在這支起義軍的帶動下。各地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但是因爲起義軍的戰線太長,號令不統一,在秦軍的猛烈反擊又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僅維持了三個月就失敗了,陳勝也被叛徒殺害了。但是由他們點起的反秦烈火到處燃燒起來,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因爲古時候統治者對於刀具管制嚴格,所以論是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還是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武器都是一些棍棒罷了。

可是世事無絕對,無論統治者如何管制刀具,有些刀具則是無法進行管制的。

斧頭是一種金屬砍削工具,主要用於伐木;另爲一種兵器,與戈矛同時,亦爲古仗之一。一種金屬砍削工具,用一相當厚的金屬開刃的頭裝在柄上而成,刃口與柄平行,以便砍削,專用於伐木、劈木柴和砍木料。又稱爲斧子,帶斧

斧頭是一種用於砍削的工具。斧是利用槓桿原理和衝量等於動量的改變量原理來運作的。分爲兩個部分:斧頭和斧柄。斧頭爲金屬所制(一般爲堅硬的金屬,如鋼鐵)。斧柄一般爲木質(也有金屬的)。刀口形狀一般爲弧形(有時也爲直線形)。形或扁形。

與戈矛同時,亦爲古仗之一。黃帝時即有斧銊之名,在當時非但用爲兵器,抑且用爲刑罰之具。《刑書釋名》載:“黃帝五刑,四曰斧銊。按五刑即甲兵、刀鋸、鑽鑿、斧銊、鞭撲、是也”。由此推之,則斧之始於黃帝時也,其理甚明;“惟當時並無所謂三十六法,對敵時不過亂砍亂劈而巳;迄漢時,南中蠻人創斧法,亦如槍法之創於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惟始創者之爲何人,則不可考據矣”。其法初亦無三十六手之多,後之武師,從而增益之,使變化不測,成爲戰陣之利器,故今傳板斧有三十六法也。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類,即知拾利石爲劈器。而最早之銅斧,見於商代,不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鏤,極爲精美,已爲儀仗之用。周代用斧風氣不如商代,到了雙鋒劍出,與刀並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爲砍迤工具,或爲樂舞儀仗及斬殺之器。斧雖不作爲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民族,喜練斧類兵器。

石斧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幾十萬年以前。那時人們用磨製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獵禽獸,是不可缺少的勞動工具之一。古漢字中“斤”就是砍木頭的斧字,所以後來從斤字旁的漢字多有斬截、折取的意思。鉞是由原始社會的勞動工具——石斧演化而來的。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過一種磨製非常精細的石鉞,鉞體扁平,刃部寬闊,弧曲度大,兩角微微上翹。這種精心製作的石鉞顯然不適宜砍伐林木或用於農作。據推測很可能是古人專門製造的原始兵器。

在民用方面,斧頭通常用以砍伐樹木,也可以用做木工工具,砍削一些粗大的部件。

斧頭也是消防員的常規裝備,是闢開諸如門窗等救援障礙物的有效工具。

在格鬥、狩獵中,斧都有很強的近距離戰鬥力。是給人強烈的粗暴感觀的砍擊兵器。除了近戰格鬥,一些特製的斧頭還可以用以投擲。在古代,裝備戰斧的軍隊往往能夠輕易擊敗使用刀劍的敵軍。

斧頭劈、砍、剁、抹、砸、摟、截等,舞動起來顯得粗獷、豪壯。可以顯出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

第三部古老傳說天仙配(下)?第二百二十章不了了之?(求點推收賞評)

正是由於斧頭既是屬於武器的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爲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鐗、錘、撾、钂、棍、槊、棒、拐、流星十八種兵器。】裡面的一種,但是斧頭同樣屬於木工的工具。

無論什麼樣的社會,工匠總是少不了。

對於古時候來說,木工明顯是一個重要工種。

而對於古時候的木工來說,斧頭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可是,如果因爲統治者的刀具管制,木工沒有斧頭這種必不可少的工具。木工還能怎麼樣幹活?

沒有木工。很多事情都是做不了。

怎麼辦?

還是讓他們成立行會吧?這樣由行會進行管理自然就萬無一失。

畢竟,與其他的勞動人民比較,木工還是屬於高收入階層。

而且,即使是一個小範圍的木工行會成員參加了造反。也可以以連坐【連坐。中國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與犯罪者有一定關係的人連帶受刑的制度。又稱相坐、隨坐、從坐、緣坐。舊時一人犯法。其家屬親友鄰里等連帶受處罰。指本人未實施犯罪行爲,但因與犯罪者有某種關係而受牽連入罪。連坐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有連坐制度。商鞅變法時。立相坐之法:1十家爲伍,有問題要互相糾舉揭發,否則連坐。如不告奸,腰斬;匿奸與降敵同罪。2怠貧收孥法,對於因怠惰而貧苦的平民收錄其妻子,沒入官府爲奴婢。3裡典和伍老也因其該管範圍有人“犯罪”未檢舉而連坐。漢承秦制,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廢收孥相坐律令。唐律對謀反、惡逆、不道,凡不在族誅之列的,如年15以下的子及母女妻妾、祖孫兄弟姐妹,都沒入官府充當奴婢。但有例外:凡男夫年80及有篤疾,婦人年60及有廢疾的?,女已訂婚尚未嫁出的,媳已訂婚尚未娶入的,兒子被別人收養或出家、入道的,都不連坐。明、清律規定:凡謀反大逆不在族誅之列的年15以下男子及母女妻妾姐妹、子的妻妾,都給功臣家爲奴。清律還擴大連坐範圍,對於奸黨、交結近侍、反獄、邪教諸項,都有連坐。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在一定區域實施保甲制度,也以戒嚴令、行政命令規定連坐辦法。衛鞅(即商鞅)在秦國變法,爲了鞏固君主統治,頒佈連坐法。這是在戶籍編制的基礎上實行的。衛鞅一派法家認爲,要使君主政權達到“至治”,必須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爲棄惡蓋非,而不害於親,民人不能相爲隱”。就是說,最親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政府檢舉揭發,使得任何“惡”“非”都不能隱匿。只有這樣,“其勢難匿者,雖跖不爲非焉”(《商君書?禁使篇》)。實行連坐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得人民互相保證,互相監視,互相揭發,一人有罪,五人連坐,即使是跖也沒有辦法爲非作惡。《秦律》中多次提到“伍”的組織,例如說:“何謂四鄰?四鄰即伍人謂殹(也)。”凡是大夫以下,“當伍及人”,都應該編入“伍”的戶籍,一人犯罪,“當坐伍人”(《秦律?法律答問》)。這種連坐法不但實行於鄉里的居民之中,也實行於軍隊的行伍之中。《商君書》說“行間之治連以五”(《畫策篇》);又說“其戰也,五人來(當作“束”)簿爲伍,一人羽(當做“逃”)而輕(當作“剄”)其四人”(《境年篇》),說明在作戰時,五人編爲一伍,登記在名冊上,一人逃亡,其他四人就要處罰,這就是在軍隊裡實行連坐法。】逼迫其他地方的木工行會成員組成斧頭軍攻擊那些參加造反的木工行會成員。

因爲,只要這些沒有參與造反的木工行會成員解決了那些參與造反的木工以後,這些沒有參與造反的木工行會成員就沒有了罪責,否則這些沒有參與造反的木工行會成員也是可能受到嚴苛的處罰。

如此雙管齊下,參與造反的木工行會成員極其稀少。

如此一來,木工便是成爲了可以合法擁有武器……斧頭的特殊團體。

這也是木工行會之所以被叫做“斧頭幫”的由來。

和有着真刀實槍的“斧頭幫”對着幹,拿着棍棒就是武器的……無論是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還是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都是沒有這個膽量。

不過,“惹不起躲得起”吧??

因此,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和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都是心照不宣。

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和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繼續胡吃海喝一會兒,除了留下了幾個兄弟監視以外,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和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其他人都是灰溜溜返回了各自的根據地去了。

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和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先前的計劃,就這樣不了了之。

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102章 爆米花第159章 相思病第378章 今日說法第245章 儒家第110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一)第14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第153章 天生滴一對地造地一雙第360章 不足爲奇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371章 天子召見第315章 衣服飛走了第115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六)第93章 破解-第129章 悲催(二十)第91章 八字第88章 母愛真偉大第210章 強盜第19章 也是苦命人第247章 道家第280章 大司農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15章 衣服飛走了第213章 分一杯羹第66章 落雁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174章 怯場第303章 張飛第353章 天賜第267章 孫恩起義第239章 董仲舒其人第390章 皆大歡喜第71章 脈象怪異第311章 廷尉第355章 五雷轟頂第352章 星期天休息第324章 初次交鋒第177章 妻離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12章 七仙女大展神威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217章 交情第377章 佛祖來了第97章 抓週趣聞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256章 商鞅變法第241章 獨尊儒術第302章 關羽第261章 宋徽宗第225章 血流成河第79章 再見親人第54章 老虎也要打個盹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199章 傍大款第358章 願望落空第355章 五雷轟頂第77章 死不見屍、活不見人第5章 聲勢駭人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17章 一語驚人第55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第277章 摩尼教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60章 那個時候是那個時候第124章 悲催(十五)第362章 董家的兒子摸不得第303章 張飛第208章 小算盤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155章 神交然後有人第244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181章 無家可歸第77章 死不見屍、活不見人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56章 愛情佳話第358章 願望落空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340章 利益第365章 六招足矣第352章 星期天休息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73章 鬼啊第247章 道家第164章 晴天霹靂第201章 大眼瞪小眼第306章 董卓第219章 揭竿而起第193章 班門弄斧第147章 情到深處悲更濃第9章 回首一笑百媚生一百六十三章 事情大條了求點推收賞評第40章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第63章 沉魚第306章 董卓第285章 輕飄飄第346章 東施效顰
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102章 爆米花第159章 相思病第378章 今日說法第245章 儒家第110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一)第14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第153章 天生滴一對地造地一雙第360章 不足爲奇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371章 天子召見第315章 衣服飛走了第115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六)第93章 破解-第129章 悲催(二十)第91章 八字第88章 母愛真偉大第210章 強盜第19章 也是苦命人第247章 道家第280章 大司農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15章 衣服飛走了第213章 分一杯羹第66章 落雁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174章 怯場第303章 張飛第353章 天賜第267章 孫恩起義第239章 董仲舒其人第390章 皆大歡喜第71章 脈象怪異第311章 廷尉第355章 五雷轟頂第352章 星期天休息第324章 初次交鋒第177章 妻離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12章 七仙女大展神威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217章 交情第377章 佛祖來了第97章 抓週趣聞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256章 商鞅變法第241章 獨尊儒術第302章 關羽第261章 宋徽宗第225章 血流成河第79章 再見親人第54章 老虎也要打個盹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199章 傍大款第358章 願望落空第355章 五雷轟頂第77章 死不見屍、活不見人第5章 聲勢駭人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17章 一語驚人第55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第277章 摩尼教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60章 那個時候是那個時候第124章 悲催(十五)第362章 董家的兒子摸不得第303章 張飛第208章 小算盤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155章 神交然後有人第244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181章 無家可歸第77章 死不見屍、活不見人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56章 愛情佳話第358章 願望落空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340章 利益第365章 六招足矣第352章 星期天休息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73章 鬼啊第247章 道家第164章 晴天霹靂第201章 大眼瞪小眼第306章 董卓第219章 揭竿而起第193章 班門弄斧第147章 情到深處悲更濃第9章 回首一笑百媚生一百六十三章 事情大條了求點推收賞評第40章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第63章 沉魚第306章 董卓第285章 輕飄飄第346章 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