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義帝

當然不是。

因爲項羽在那一回帶領幾十個殘兵正面對決追隨而來的數千漢國(漢王朝的前身)軍隊士兵之前,曾經跟那幾十個殘兵說道“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多次戰爭,跟我作對的人都被我打敗,我打敗的人都表示臣服,從來沒有失敗過,所以才能稱霸天下,現在被敵人圍困在這裡,實實在在的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上天要消滅我!今日是要決一死戰了,我要與大家一起痛痛快快地進行一場戰鬥,至少要勝利三次,爲大家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大家知道,是上天要消滅我,根本就不是我不會打仗。”

結果那一場戰鬥下來,追隨而來的數千漢國(漢王朝的前身)軍隊士兵被項羽帶領的幾十個殘兵斬殺一百多人不算,喪生在自家軍馬的踐踏之下的都有數百人,可以說損失慘重。

項羽帶領的幾十個殘兵反而只是死亡了兩個人。因此那項羽帶領的幾十個殘兵都不得不承認,“和大王也就是項羽說的一樣”。

可見項羽實實在在的不是一個吹牛大王。

而且我們可以來一個簡簡單單的合理推理。

假如項羽的“霸王別姬”這首歌,“力拔山兮氣蓋世”,這一句裡面的“拔山”是拔真的的山。

當初項羽根本就不必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鉅鹿之戰”中與秦王朝的主力部隊在鉅鹿進行大戰的時候,兵行險着。非要來一個“破釜沉舟”。

多累呀!?

多麻煩呀!?

多麼危險啊?!

只要項羽“拔山”。只要項羽拔幾座山,然後往秦王朝軍隊那裡一扔過去,保管秦王朝軍隊士兵屁滾尿流,只恨父母少生了兩條腿。恐怕哪怕秦王朝的軍隊紀律再嚴苛,也是無法禁止。

因爲那個造型下面的項羽的形象絕對是“天神下凡”。

那個時候的人們都是特別迷信。

面對“天神下凡”,那些凡夫俗子除了“頂禮膜拜”以爲,也是沒有更好的款待了。

那樣的話歷史一定會被改寫。

因爲只要項羽顯示出他就是“天神下凡”的資質,那麼秦王朝除了全國投降於項羽就沒有其他的選擇了。跟天鬥,可是要遭天譴的。那個時候的因爲迷信,因此對於天譴非常非常地恐懼。

如果秦王朝全國投降了項羽。那麼後來被稱爲漢高祖的劉邦就沒有機會進入當時秦王朝的首都——咸陽了。

只要後來被稱爲漢高祖的劉邦就沒有機會進入當時秦王朝的首都……咸陽。項羽也就沒有必要因爲誰是“關中王”與後來被稱爲漢高祖的劉邦發生爭執。

這個時候義帝登場了。

楚義帝:即熊心,戰國時楚懷王熊槐之孫,楚亡後,隱匿民間爲人牧羊。項梁起事。採納范增的建議。自稱武信君並立熊心爲楚懷王,以從民望。項梁在定陶敗死。懷王以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率兵救趙。又令劉邦西向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殺宋義,在鉅鹿大敗章邯。懷王遂以項羽爲上將軍。後來劉邦先入關中,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答覆照原約辦,項羽因此怨恨懷王,於是佯尊懷王爲義帝,徙長沙郴縣,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弒懷王於長江中。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陳勝、吳廣於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起事反秦,奪取陳縣後,遂立國號“張楚”,陳勝自稱楚王。天下英雄響應,九月,楚人劉邦沛縣(今江蘇沛縣)起兵,自立沛公。同月,楚國名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起兵於會稽(今紹興),項梁自號武信君。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臘月,陳勝被秦將章邯擊敗,下落不明。同年夏六月,項梁獲悉陳勝確已遇害的消息,遂召集劉邦等各路將領至薛縣(今山東滕縣)商議反秦大計。謀士范增獻策說:“陳勝敗固當(理所當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熊槐)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所以)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楚王后代)而自立,其勢不長(不能長久)。今君(項氏叔侄)起江東,楚蜂起(蜂擁而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爲能不復立楚之後也《史記?項羽本紀》”。項梁採納范增的建議,訪楚王后裔懷王之孫熊心立爲楚懷王,定都於盱臺(今江蘇盱眙)。熊心與其祖父諡號相同,以期承襲其威望,“從民所望也”。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秋九月,秦將章邯於定陶(今山東定陶縣)擊敗楚軍,項梁兵敗喪命。此時,劉邦、項羽仍在攻打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而陳勝舊部呂臣駐守“張楚”舊都陳縣(今河南淮陽),均位於定陶西南邊,倘若秦軍乘勢南下,盱臺危矣。劉邦,項羽爲穩定軍心,保衛懷王,抵禦秦軍,急移師東歸,並請懷王北上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呂臣也覺形勢嚴峻,棄守陳縣,投奔懷王,駐軍彭城東,與駐彭城西邊的項羽,駐碭郡(今安徽碭山)劉邦彼此形成犄角,互爲聲援。而秦將章邯“已破項梁,以爲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楚正面軍事壓力暫時消退,懷王開始着手整頓楚國政局,並親理楚國軍政事務,積極策劃伐秦滅秦總的戰略佈置。閏九月,“懷王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即將項羽、呂臣二支軍隊合併一處由自己直接統帥,懷王開始掌統南方各路反秦義軍。懷王破格提拔宋義爲卿子冠軍,確立自己親信掌握兵權,率項羽、范增、英布等將北上救趙。同時發表了著名政治宣言,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並同意劉邦收集項梁、陳勝餘部西行攻秦。但項羽不願北上救趙,更願與劉邦西行入關。懷王認爲“項羽爲人慓悍,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沒有答應項羽要求,而只遣沛公西行攻秦。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初(冬十月),沛公劉邦“入破咸陽,平秦”。二個月後(冬十二月),項羽於鉅鹿大破秦軍主力後擁兵四十萬繼劉邦入關,“誅秦王子嬰,屠殺咸陽”。

秦亡,項羽因晚於劉邦入關,故使人還報懷王要求改變先前“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懷王不允。項羽原本就對懷王不肯遣他與沛公俱西入關有所怨恨,此時更爲惱怒,怨曰“懷王者,吾家(項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專主約(怎麼一個人主持約定)(《漢書?高帝紀》)”,又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後裔)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項羽)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分地稱王)(《史記?項羽本紀》)”。春正月,項羽佯尊懷王爲義帝,“實則不用其命”。春二月,項羽仿效舊制,大行分封王侯。並自立西楚霸王,將義帝都城彭城據爲已有,藉口“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迫義帝遷都於長沙郡郴縣。郴縣地處五嶺北麓,古爲南蠻百越之地,位於湘江干流耒水上游河谷。戰國初期,仍處於“各以邑落自據”的氏族社會,楚人稱其爲“菻”,意爲長滿青蒿的地方。戰國中期,楚悼王拜吳起爲相“南平百越”,“菻”爲楚征服,爲楚南邊陲。楚懷王熊槐時期,方形成一定規模的城邑,故改稱爲“郴”,(據楚“鄂君啓舟節”銘文考證,原篆左從“邑”,右從“廩”之初文的楚篆字是“郴”的通假字,原意引申爲“邊遠之邑”)。郴城怎比得上彭城繁華。義帝自然不肯移身遷都,仍居彭城。

義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夏四月,項羽欲還都彭城。怎肯讓義帝與其共居一城,故派遣將士迫義帝徙郴,義帝無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羣臣,依戀故鄉,怨聲載道,未肯速徙。項羽大怒,暗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欲將義帝擊殺於途中。義帝元年,即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英布遣將追殺至郴縣,將義帝弒於郴城窮泉傍。郴人憐之,將義帝葬於城邑西南邊的後山。

漢二年(前205年)三月,漢王劉邦統大軍東渡黃河直指洛陽,途經新城(今河南商丘),遇三老董公獲知義帝死訊,漢王十分悲痛,令三軍發喪,縞素三日。發檄文佈告全國:“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爲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史記?高帝本紀》)”。天下諸侯響應,漢王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討伐項羽,揭開三年楚漢之爭序幕。公元前202年,劉邦滅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後,遣王陵、周勃、樊噲三侯至郴爲義帝發喪。後人建祠廟以祀義帝,並將三侯所過永興、桂東,建立三侯祠以祀。

楚義帝本紀……清]吳非著,原附於《楚漢帝月表》

楚義帝者,以諸侯推尊爲共主,而奉命由王稱帝,故義之。心其名,世系所傳,故楚懷王孫也。自懷王疏宗臣屈平後,秦昭王與楚婚,其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諫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懷王以稚子子蘭慫恿勸,是子蘭而不然屈平。卒往。入武關,秦伏兵絕其道,留懷王,請割地。懷王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秦而歸葬。訖後五王至負芻,見虜於秦始皇,而楚與五國俱以亡矣。秦既並天下,六國後系未嘗不潛跡民間。帝亦以羊牧隱雜出入於荷笠負餱麾肱侶中,而人固猶知其所自產爲懷王孫焉者。則以秦滅六國,楚最無罪,懷王且死於秦不反,楚人久猶憐之,見孫心猶之見懷王也。項燕故楚將。項梁、項羽不忘楚。兵起吳。時秦二世元年七八月之際,陳涉始起蘄,至陳爲王,號張楚。燕、趙、齊、魏皆自立爲王,應涉。沛公亦因起,與項氏同應之已。項梁聞陳涉死,召諸別將會計於薛,沛公亦起沛往焉。項梁乃信居巢人范增說,立楚後爲名,以協羣情,從民望,求得義帝於牧而立之,即號楚懷王。雖同稱楚者,不一也,而惟懷王爲真楚,都盱眙,以陳嬰爲楚上柱國。項梁自號爲武信君。居數月,項羽拔東阿,破秦軍。使沛公與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軍復振,守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西略地,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項梁益輕秦,有驕色。宋義知武信君必敗,諫,不聽。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大破之於定陶,項梁死。呂臣方軍彭城東,項羽方軍彭城西,沛公方軍碭。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眙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爲碭郡長,封爲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爲長安侯,號魯公;呂臣爲司徒,其父呂青爲令尹。秦擊趙,趙數來請救。懷王乃以齊高陵君顯之言,稱宋義於項梁未戰而先料樑之必敗也,信其知兵。特召宋義與計,大悅,遂以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范增爲末將,北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卿子冠軍。下令軍次,暗詆項羽,欲項羽之如所屬奉令也。項羽怒,即宋義帳中斬之。諸將莫敢枝梧。乃共立項羽爲假上將軍,羽意耳。羽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如項羽報,使爲上將軍。救趙破秦軍。初,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擬令沛公西略地入關。項羽奮怨秦破項梁軍,願與沛公偕而西。懷王諸老將皆進謂項羽僄悍猾賊,凡所過無不殘滅,不如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懷王乃卒不許項羽而獨遣沛公。沛公先破咸陽,秋毫無所犯。秦王子嬰降。封之。與咸陽民出令三章耳,果不負諸老將所稱於懷王者也。項羽聞,復引兵屠咸陽,殺降王子嬰,燒秦宮室,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爲義帝。項羽欲自王,稱西楚霸王,都彭城。而先王諸將相,又負義帝爲王時初約也,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然巴、蜀亦關中地。故更立沛公爲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乃立秦章邯爲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司馬欣爲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董翳爲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爲西魏王,王河東,都平陽;楚將瑕邱申陽爲河南王,都洛陽;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趙將司馬卬爲殷王,王河內,都朝歌。趙王歇徙王代;趙相張耳爲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當陽君黥布爲九江王,都六。義帝柱國共敖爲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爲衡山王,都邾。燕將臧荼爲燕王,都薊。燕王韓廣徙王遼東。徙齊王田市爲膠東王,都即墨。齊將田都爲臨淄王。都臨淄;田安爲濟北王,都博陽。項羽令諸侯各就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徙義帝長沙郴縣,趣行,羣臣稍倍叛之。項羽陰令九江王等行擊義帝,黥布乃使將追殺之於郴。稱王者二年,月二十。稱帝元年者,月十。是項羽終之以大不義矣,而真楚亡。新城三老董公言於漢王,漢王聞之,袒而大哭,爲義帝發喪,臨三日,盡君臣之禮。使使告項羽放逆之罪於諸侯,願從擊楚之弒義帝者。而西楚亦因以亡。野史吳非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以其名也,名之既正義矣。帝不自用,其謂宋義爲知兵者,齊高陵君言之;而遣沛公入關,不果遣項羽者,諸老將言之;斯不亦斷乎。顧其所以被弒者,未嘗不由於此也。雖然,宋義即不上將軍,沛公即不獨遣,跡項羽之行以測其心,豈真能終全大義,而以其名尊義帝而不弒哉?故其他惟聽於項羽之爲之耳。使項羽不弒義帝而義帝在,吾不知漢王功成時所以處義帝者何如?不幸而弒之矣,漢王於發喪後猶且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爲楚王。嗟乎!是又高祖之巧以其名歸義帝,即亦巧以其自歸矣。心焉奚問?則其爲陳涉於碭置守冢,與以魯公禮葬項羽,以王者禮葬田橫,有以也。

義帝給後人留下一個典故,就是懷王之約。

懷王之約是在六國宗室的王位繼承權獲得普遍承認的背景下,以楚爲盟主的反秦軍約定的對戰後秦國的處置方案。按照懷王之約,率先入關的劉邦本應以秦王的身份統治整個故秦之地,恢復秦統一前七國並立的局面。雖然由於項羽對懷王之約的曲解(是不是故意的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劉邦只成爲了漢王。但在項羽的分封體系中,漢政權建立的法理依據仍然是懷王之約,它同樣是關中秦地政權的延續(這是不是玩文字遊戲、秦地與原屬秦地的漢中巴蜀是不是同一個概念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所以劉邦在進入漢中後即開始逐步廢除楚制,轉而行秦制,兩個集團因此結下了樑子,爲楚漢爭霸埋下了伏筆。對於項羽來說,承認懷王之約,就是承認七國復國、王政復興的既有天下秩序。在這個天下秩序下,楚懷王熊心、趙王趙歇、齊王田巿、魏王魏豹、韓王韓成、燕王韓廣,再加上新的秦王劉邦,幾乎將天下的權益收攬乾淨。如果順從這個秩序,自己和各國將領都將回到各自的王廷之下去做將軍,討封求賞,任人宰割,這是根本不可能容忍的事情。項羽清楚地知道,如今的自己,功高不僅震主,早已震動天下,挾如此無賞之功,舉世已經沒有可以行賞之主了。至於懷王,從來不信任自己,自己也從來沒有將懷王放在眼裡,互相警惕戒備。當懷王的回答傳達到項羽軍中時,項羽決定,廢棄懷王之約,否認既定的天下秩序,由自己主宰,按照論功行賞的原則,重新分割天下,建立新的統治秩序。項羽召集各國各路將領說:“懷王是我項氏所立,沒有功勞勳閥,豈能專斷主持天下公約!天下紛亂之初,暫時擁立六國後人爲王以誅伐暴秦。然而,親身被堅執銳野戰,風餐露宿三年,終於滅秦定天下,靠的是諸位將領和我項籍的力量。”諸位將領跟隨項羽征戰,與項羽同利,都表示願意聽從項羽的安排。(……)

第95章 稱心如意第18章 苦命人第100章 聘禮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133章 悲催(二十四)第27章 重重的賞賜第47章 望子成龍第168章 危機來臨第32章 吃喝玩樂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348章 五子登科第354章 返祖第274章 林黑兒第308章 下有對策第80章 交談第198章 樣板房第152章 造成性盲的緣由第62章 百裡挑一第285章 輕飄飄第70章 意外第15章 不孝有三第125章 悲催(十六)第49章 腰痠腿疼腳抽筋第267章 孫恩起義第64章 百步穿羊第171章 樂極生悲第286章 簡禮第262章 道君第179章 逃亡第316章 裸奔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367章 閉眼先生第368章 一掃而光第179章 逃亡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9章 回首一笑百媚生第69章 芳華絕代第146章 弟子與學生第83章 老子出世第144章 破罐子破摔第336章 風險與收益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143章 文過飾非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320章 池魚之殃第284章 劉邦第160章 提親第28章 緊張第331章 楚懷王第273章 王囊仙第119章 悲催(十)第52章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第206章 金銀第63章 沉魚第6章 七仙女再發雌威第300章 趙飛燕第247章 道家第39章 巧合第23章 長相奇特第264章 金丹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260章 唐太宗第368章 一掃而光第336章 風險與收益第46章 替罪羊第271章 白蓮教第123章 悲催(十四)第36章 孤家寡人第353章 天賜第328章 逼不得已第387章 前世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6章 七仙女再發雌威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318章 漢文帝第178章 動亂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86章 梅山來歷第330章 戰國七雄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317章 救兵第366章 董永第149章 鬧洞房第70章 意外第341章 楚漢之爭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365章 六招足矣第236章 囍第195章 茶道第34章 癩蛤蟆吃天鵝肉第126章 悲催(十七)第109章 告祖完成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322章 先天高手第351章 妙計第32章 吃喝玩樂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89章 葬禮
第95章 稱心如意第18章 苦命人第100章 聘禮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133章 悲催(二十四)第27章 重重的賞賜第47章 望子成龍第168章 危機來臨第32章 吃喝玩樂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348章 五子登科第354章 返祖第274章 林黑兒第308章 下有對策第80章 交談第198章 樣板房第152章 造成性盲的緣由第62章 百裡挑一第285章 輕飄飄第70章 意外第15章 不孝有三第125章 悲催(十六)第49章 腰痠腿疼腳抽筋第267章 孫恩起義第64章 百步穿羊第171章 樂極生悲第286章 簡禮第262章 道君第179章 逃亡第316章 裸奔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367章 閉眼先生第368章 一掃而光第179章 逃亡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9章 回首一笑百媚生第69章 芳華絕代第146章 弟子與學生第83章 老子出世第144章 破罐子破摔第336章 風險與收益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143章 文過飾非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320章 池魚之殃第284章 劉邦第160章 提親第28章 緊張第331章 楚懷王第273章 王囊仙第119章 悲催(十)第52章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第206章 金銀第63章 沉魚第6章 七仙女再發雌威第300章 趙飛燕第247章 道家第39章 巧合第23章 長相奇特第264章 金丹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260章 唐太宗第368章 一掃而光第336章 風險與收益第46章 替罪羊第271章 白蓮教第123章 悲催(十四)第36章 孤家寡人第353章 天賜第328章 逼不得已第387章 前世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6章 七仙女再發雌威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318章 漢文帝第178章 動亂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86章 梅山來歷第330章 戰國七雄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317章 救兵第366章 董永第149章 鬧洞房第70章 意外第341章 楚漢之爭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365章 六招足矣第236章 囍第195章 茶道第34章 癩蛤蟆吃天鵝肉第126章 悲催(十七)第109章 告祖完成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322章 先天高手第351章 妙計第32章 吃喝玩樂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89章 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