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孝有三

------首先祝您福星高照!七仙女和董永來向您求支持啦!沒有您的支持,我們夫妻難以團圓,幸福生活更是遙不可及。沒有點擊就沒人知道我們的苦難,沒有收藏我們就要露宿街頭,沒有推薦我們就是黑戶口,沒有評價我們就是刁民,沒有打賞我們就吃不起早餐,沒有訂閱我們還要餓肚子,沒有月票我們就坐不起公交車。求支持!------

於是董永是恍然大悟。

“難怪嘴巴里面這樣癢癢的,原來是神仙姐姐的舌頭在我的嘴巴里面攪拌來攪拌去啊!怪不得嘴巴里面這麼癢癢的?……”董永心裡面這樣想着。

突然,董永一下子想起了什麼事情……。

頓時嚇得董永,一下子一屁股就跌倒在地上去了。

七仙女正在沉浸於,與董永接吻那樣互相舌頭糾纏的樂趣當中。因此當董永,一下子一屁股就跌倒在地上去了之後,七仙女的那副陶醉的模樣,使得衆多的特殊觀衆(也就是那些郝家的家丁,下面有些地方特殊觀衆就是表示郝家的家丁)一個個看得如癡似醉。

衆多特殊觀衆一個個在心裡面大呼過癮、不枉此行,全部不記得先前,因爲忍受不住高空落地摔倒的痛苦,曾經發出過讓人聞之色變的、慘絕人寰的哀嚎聲音那麼一回事情。

甚至這些特殊觀衆中間的一部分人把董永罵了無數次,什麼“董永這一回走了狗屎運”、什麼“董永的家裡的祖墳上面冒了青煙”這一類的想法是層出不窮。他們幾乎忘記了董永是靠着賣身葬父纔好不容易爲他(也就是董永)的父親大人的遺骨找到一個遺骨安放的地方,而且董永靠着賣身葬父纔好不容易爲他(也就是董永)的父親大人的遺骨找到一個遺骨安放的地方並不是什麼經過了風水大師堪輿過的風水寶地。之所以給董永的父親大人的遺骨安放在那個地方的原因僅僅是土地質量不好、沒有什麼出產,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緣故。

因此董永能夠和七仙女結緣,即使是真的冥冥中有“祖墳上面冒了青煙”這麼一回事情,那個也是“福人葬福地”。

如果不是七仙女的神腿發威,使得衆多特殊觀衆看見七仙女的時候,隱隱的有些懼怕,生怕七仙女再來一腳踢飛自己(這種情況自然存在於潛意識當中),恐怕這些特殊觀衆中間的很多人,就要上去把董永拉開,取而代之。,

這個當然也是人之常情。

七仙女本來就是一個美若天仙的美女,本身就是一個對於男性有着超強吸引力的美女,再這樣不經意的表現出來那種致命的誘惑,難怪那些特殊觀衆中間的很多人,會有那麼多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七仙女本來陶醉在接吻的樂趣當中,只是董永一下子一屁股,就跌倒在地上去了,就把七仙女從陶醉當中,驚醒過來了。

七仙女也不疑有他,以爲董永是因爲,她(也就是七仙女)凌空身體橫倒旋轉的時候把他(也就是董永)當做軸心,轉啊轉啊,轉得他(也就是董永)腿軟的結果。

於是七仙女上去,把董永從地上拉了起來。

誰知道呢?

誰知道。

讓七仙女從地上拉起來的、董永的臉上的神色突然變幻起來,一會兒紅一會兒白,很顯然董永的心裡面、正在經歷着一場內心的掙扎。

過了一會兒,董永終於有了決定。

於是董永說出來一句石破天驚的一句話。

“美麗的小姐,剛纔我非禮了你、完完全全都是我的過錯,但是我願意爲此承擔所有的責任,美麗的小姐,要不你做我的娘子吧!?”這一句話就是、董永經過一場內心的掙扎以後、做出決定之後鼓起勇氣、說出來的一句話。

當然董永也不是把婚姻當做兒戲,董永根據那些聖人教誨、儒家門規自然而然知道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董永這樣表白自然也是根據聖人教誨、儒家門規來的從權法則。從權法則其實就是變通辦法也就是所謂的權宜之計,也就是說出現有些事情如果按照聖人教誨、儒家門規裡面的規定實實在在的沒有辦法執行下去的情況,可以變通辦法,爭取事情在禮儀範圍許可範圍內圓滿解決。

比如像董永就是這種情況。董永的父母都是已經離世,因此現在如果要求董永的婚姻需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樣一條聖人教誨、儒家門規裡面的規定,董永除了孤獨一生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如果董永孤獨一生,董永這一脈就絕後了。

所以董永只能避開“父母之命”那樣一條聖人教誨、儒家門規裡面的規定。而且反正已經避開“父母之命”那樣一條聖人教誨、儒家門規的規定,索性把“媒妁之言”這樣一條聖人教誨、儒家門規裡面的規定也一起避開算了。這樣省事了不是??

既然符合聖人教誨、儒家門規的權宜之計。所以董永的這種看起來不是完完全全的符合禮儀的行爲也就算符合禮儀了。

在聖人教誨、儒家門規裡面有“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規定。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不孝順的行爲有三種,但是有無後也就是後代繼承的行爲最爲嚴重。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舜不告而娶,爲無後也,君子以爲猶告也”。

原文的意思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沒有子孫後代最爲重要。娶妻本應先告訴父母,舜帝沒告訴父母而娶堯帝的二女爲妻,就是因爲擔心絕了後代,

所以明理的君子看來,雖然沒有稟告父母,就和稟告了父母是一樣的。”

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爲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猶)未免爲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他甚至設想,舜爲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裡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爲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

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漢代人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他在註釋孟子上面的話時,說:“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爲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這裡他把無後解釋爲了“不娶無子”,從此開始了兩千多年的誤解。但有意思的是,他認爲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

這種說法就有些矛盾了。有些人說,爲了父母去結婚。如果爲了父母去欺騙一位異性而結婚,當然也就是“陷親不義”了,如果剛剛好還是沒有生產出來繼承人,結果無後問題沒解決,反而一起犯了第一不孝和第三不孝。

不過,好像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的矛盾的話題,也不是僅僅是隻有這樣一個?

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36章 孤家寡人第93章 破解-第115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六)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336章 風險與收益第302章 關羽第149章 鬧洞房第73章 匪夷所思第62章 百裡挑一第368章 一掃而光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333章 英布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254章 王子犯法第58章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第211章 盜亦有道第177章 妻離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50章 名門望族第172章 天仙配差一點就沒有了第245章 儒家第300章 趙飛燕第302章 關羽第270章 唐賽兒第155章 神交然後有人第272章 王聰兒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230章 連鎖反應第354章 返祖第3章 七仙女母性大發第196章 穿着的重要性第12章 七仙女大展神威第156章 動靜第211章 盜亦有道第219章 揭竿而起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100章 聘禮第95章 稱心如意第309章 鄧通第144章 破罐子破摔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152章 造成性盲的緣由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155章 神交然後有人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273章 王囊仙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174章 怯場第383章 牛郎不是牛郎第206章 金銀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340章 利益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257章 吳起變法第119章 悲催(十)第71章 脈象怪異第62章 百裡挑一第67章 閉月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16章 一切爲了孩子第388章 牛郎不是牛郎第35章 賜名第276章 元末農民起義第67章 閉月第376章 壽星來了第37章 三妻四妾第331章 楚懷王三百八十章 尼姑也有愛求點推收賞評第258章 秦始皇第158章 “義學”惹的禍第324章 初次交鋒第303章 張飛第215章 流民第174章 怯場第256章 商鞅變法第229章 禍從天降第353章 天賜第173章 死亦有因第99章 天意第76章 跳下去萬丈壁第104章 告祖第61章 老子的出生地第305章 周瑜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7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251章 雜家第58章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第121章 悲催(十二)第240章 董仲舒其事第188章 恐高症第225章 血流成河第257章 吳起變法第98章 妙語解困局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390章 皆大歡喜
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36章 孤家寡人第93章 破解-第115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六)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336章 風險與收益第302章 關羽第149章 鬧洞房第73章 匪夷所思第62章 百裡挑一第368章 一掃而光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333章 英布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254章 王子犯法第58章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第211章 盜亦有道第177章 妻離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350章 名門望族第172章 天仙配差一點就沒有了第245章 儒家第300章 趙飛燕第302章 關羽第270章 唐賽兒第155章 神交然後有人第272章 王聰兒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230章 連鎖反應第354章 返祖第3章 七仙女母性大發第196章 穿着的重要性第12章 七仙女大展神威第156章 動靜第211章 盜亦有道第219章 揭竿而起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100章 聘禮第95章 稱心如意第309章 鄧通第144章 破罐子破摔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152章 造成性盲的緣由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155章 神交然後有人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273章 王囊仙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174章 怯場第383章 牛郎不是牛郎第206章 金銀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340章 利益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257章 吳起變法第119章 悲催(十)第71章 脈象怪異第62章 百裡挑一第67章 閉月第26章 公說公有理第16章 一切爲了孩子第388章 牛郎不是牛郎第35章 賜名第276章 元末農民起義第67章 閉月第376章 壽星來了第37章 三妻四妾第331章 楚懷王三百八十章 尼姑也有愛求點推收賞評第258章 秦始皇第158章 “義學”惹的禍第324章 初次交鋒第303章 張飛第215章 流民第174章 怯場第256章 商鞅變法第229章 禍從天降第353章 天賜第173章 死亦有因第99章 天意第76章 跳下去萬丈壁第104章 告祖第61章 老子的出生地第305章 周瑜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7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251章 雜家第58章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第121章 悲催(十二)第240章 董仲舒其事第188章 恐高症第225章 血流成河第257章 吳起變法第98章 妙語解困局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390章 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