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科舉

聊着聊着,董益仁便是忍不住感慨道,“當朝天子對於出現我們(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五個人的五子登科也是異常興奮,認爲這是天朝人才濟濟的象徵,因此當朝天子對於我們(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五個人給予厚重的賞賜,金銀財寶無數,還有五個皇宮裡面的佳麗。”

說到這裡,董益仁便是手指着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的隨從們裡面的五個長得千嬌百媚的美少女告訴董留孝。

這是,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的隨從們裡面的五個長得千嬌百媚的美少女熱情的目光又是朝着董留孝看過來了。

嚇得董留孝趕緊移開目光。

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的隨從們裡面的五個長得千嬌百媚的美少女卻是似笑非笑起來。

這個時候,董益仁總算是明白了兄長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五個人爲什麼能夠從京城後來的緣故了。

其實科舉很早便是出現了。

所謂的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爲止,經歷了約一千三百年。科舉不僅是一種中國文化。從整個人類社會管理變遷過程來看,科舉制度是一種社會智商、能力的培養、挑選、使用的社會性管理程序(方法步驟),他不變的操作步驟是:‘逐級培養篩選、一一對比淘汰‘。他爲社會智商能力的挑選提供了可見、可比、可控、可重複、可驗證的過程及依據,提高了社會成員能力智慧培養、挑選、使用的“專業性、系統性、精確度及效率”。科舉制度對社會成員“逐級培養篩選、一一對比淘汰”的程序性步驟,得到全世界各種文化的認可接受,成爲現代公務員制度、中高考制度、技能職稱評定製度、體育競賽、科研程序中的實驗組/對照組的核心程序,是全世界普及度最高,使用度最廣,支撐着整個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社會智商能力挑選”核心制度,也成爲了全世界都複製拷貝執行的世界性文化。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周禮之下,社會階級分明。管理國家由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穩定的制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爲各國的國君服務。到了漢朝。分封制度逐漸被廢。皇帝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皇帝爲管理國家,需要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材。後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會徵辟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爲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爲孝廉。察舉制缺乏客觀的評選準則,雖有連坐制度,但後期逐漸出現地方官員徇私,所薦者不實的現象。徵辟制也存在着種種弊端。魏文帝時,陳羣創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覈民間人才,分爲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之權,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這制度始終是由地方官選拔人才。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覈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民間人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響皇帝的權力。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朝。隋統一全國後,隋文帝爲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爲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他令‘諸州歲貢三人‘參加考試,合格者可以做官。據史載,開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應爲開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2]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這標誌着科舉制正式誕生了。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爲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隋朝滅亡後,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爲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爲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時務策與經義;前者難,後者易)。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爲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爲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爲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採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又把中進士稱爲“雁塔題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爲進士及第的代稱。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讚。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即位後,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中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制度。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於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狀元便是郭子儀了。唐玄宗時,詩賦成爲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他在位期間,曾在長安、洛陽宮殿八次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錄取很多很有才學的人。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爲定製。(……)

第49章 腰痠腿疼腳抽筋第387章 前世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192章 犯迷糊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171章 樂極生悲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249章 縱橫家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15章 不孝有三第313章 鯉魚塘第44章 苦惱第100章 聘禮第208章 小算盤第375章 祿星來了第353章 天賜第75章 奇觀第188章 恐高症第205章 你有錢嗎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305章 周瑜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350章 名門望族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50章 鐵嘴螞蟻第355章 五雷轟頂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264章 金丹第323章 壓制受驚馬匹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57章 “梗脖子”縣令大人第24章 道可道第305章 周瑜第34章 癩蛤蟆吃天鵝肉第122章 悲催(十三)第202章 我住得起房嗎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168章 危機來臨第176章 李冰冰第349章 科舉第357章 賣身葬父第80章 交談第64章 百步穿羊第5章 聲勢駭人第279章 富不過三代第21章 可憐的董永兩父子第326章 嘔氣傷人第7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53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389章 如此相逢第161章 愛情佳話的背後第15章 不孝有三第8章 七仙女三踢懷大海第94章 不一樣的效果第85章 老子傳道第133章 悲催(二十四)第21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18章 苦命人第57章 “梗脖子”縣令大人第18章 苦命人第56章 沒有屁眼的傢伙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197章 私奔這種事情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222章 滾第141章 惱羞成怒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218章 管制刀具第349章 科舉第139章 悲催(三十)第35章 賜名第113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四)第348章 五子登科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51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19章 悲催(十)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283章 王莽第279章 富不過三代第151章 性盲第305章 周瑜第285章 輕飄飄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370章 神童第317章 救兵第122章 悲催(十三)第275章 方臘起義第28章 緊張第52章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第108章 嚎啕大哭第57章 “梗脖子”縣令大人第116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七)第390章 皆大歡喜第311章 廷尉
第49章 腰痠腿疼腳抽筋第387章 前世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192章 犯迷糊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171章 樂極生悲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249章 縱橫家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15章 不孝有三第313章 鯉魚塘第44章 苦惱第100章 聘禮第208章 小算盤第375章 祿星來了第353章 天賜第75章 奇觀第188章 恐高症第205章 你有錢嗎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305章 周瑜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350章 名門望族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50章 鐵嘴螞蟻第355章 五雷轟頂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264章 金丹第323章 壓制受驚馬匹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57章 “梗脖子”縣令大人第24章 道可道第305章 周瑜第34章 癩蛤蟆吃天鵝肉第122章 悲催(十三)第202章 我住得起房嗎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168章 危機來臨第176章 李冰冰第349章 科舉第357章 賣身葬父第80章 交談第64章 百步穿羊第5章 聲勢駭人第279章 富不過三代第21章 可憐的董永兩父子第326章 嘔氣傷人第7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53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389章 如此相逢第161章 愛情佳話的背後第15章 不孝有三第8章 七仙女三踢懷大海第94章 不一樣的效果第85章 老子傳道第133章 悲催(二十四)第21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18章 苦命人第57章 “梗脖子”縣令大人第18章 苦命人第56章 沒有屁眼的傢伙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197章 私奔這種事情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222章 滾第141章 惱羞成怒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218章 管制刀具第349章 科舉第139章 悲催(三十)第35章 賜名第113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四)第348章 五子登科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51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19章 悲催(十)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283章 王莽第279章 富不過三代第151章 性盲第305章 周瑜第285章 輕飄飄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370章 神童第317章 救兵第122章 悲催(十三)第275章 方臘起義第28章 緊張第52章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第108章 嚎啕大哭第57章 “梗脖子”縣令大人第116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七)第390章 皆大歡喜第311章 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