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良在御書房門口候着,見蔣熙元走了出來便堆起笑,拱手道:“蔣大人這次立功了,我這給您道個喜。”
蔣熙元淺淺一笑,擺了擺手,“安公公與我就不用說這些虛話了。”
“怎麼是虛話呢?我真心道賀。”
蔣熙元瞧了瞧他,“看着安公公好像瘦了些,這些日子也累着了吧。”
“可不。”安良跟着他走了幾步,“咳,我倒沒什麼,皇上熬心熬力的纔是辛苦,國事繁重心情又不好,前些日子還病了。眼下青城郡的亂平了,也能鬆心點了。”
蔣熙元心中一念起,不覺微微蹙了眉頭,問道:“心情不好?可是有什麼事?”
“還不是叛亂一事。這萬壽節好容易接了捷報,還沒等高興兩天呢,緊接着夏典侍那又受了傷。這一樁接一樁的……”
“夏初受傷了?”蔣熙元驚道,停下腳步來看着安良,“怎麼傷的?嚴重嗎?”見安良有些疑惑地看着他,自知有些失態,便勉強一笑,“在府衙時見過夏初的功夫,還不錯,怎麼會傷着的?”
“我都差點忘了,大人與夏典侍是共事過的。”安良拍了拍腦門,道:“也沒什麼,就是內庭那邊小人作怪,已經發落了。夏典侍是受了杖責,倒也不算很嚴重,如今正養着呢。”
杖責?蔣熙元心裡一緊,立時便想到了詠薇身上去,忍不住探道:“皇后娘娘年紀尚輕,入宮時間也不長,安公公還得多幫襯着些纔是。”
“娘娘人好的很,闔宮都贊娘娘寬仁、端莊,我是要指着娘娘照應的,說幫襯可真是折煞我這做奴才的了。”
聽安良這樣一說,蔣熙元才放了點心,思及夏初,不禁回頭遠遠地看了一眼御書房,很想衝回去問蘇縝個究竟。
他有些想不明白,何故安良會說蘇縝心情不好?若是因爲朝中之事的話,那還豈有心情好的時候,況且這些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又或者是因爲夏初?夏初現在已經入宮,蘇縝得償所願了,還哪裡不好?難道夏初對蘇縝與對自己一個德性,話說急了也吵架打架不成?這刺兒頭不至於膽子這麼大吧。
蔣熙元滿腦子念頭,還不等理出個所以然來,安良便喚他回了神,低聲道:“剛纔大人一過來,我就差人去知會娘娘了。”他往外看了一眼,“這會兒大人出去走得慢點,要是碰上了還能說幾句話。從蔣尚書和您離了京,娘娘可一直擔心着呢。”
蔣熙元對安良感激地點了點頭,“安公公費心了。”安良擺了擺手,轉身走了。
蔣熙元剛走出御書房的宮門,遠遠地就聽有人叫了一聲四少爺,他停下腳步順聲音看過去,見詠薇正往這邊走過來,雖然攏着袖走得很穩,但那腳步卻有幾分急切。
他負手站定,目光鎖在詠薇的身上,看着她越走越近不禁笑了起來,“別急。”他揚聲說。
待到近前,蔣熙元才拱手欠身笑道:“臣見過皇后娘娘。”
“哥……”詠薇喊了他一聲,抿抿嘴,眼眶便已經泛了紅,“我聽說你進宮來了,緊趕慢趕的過來,生怕趕不上。哥,你都好嗎?爹爹好嗎?可都平安嗎?”
“這不是好好的嗎?”蔣熙元展開手臂,示意自己一切安好,“爹也很好,只是青城郡那邊還有些善後的事情要處理,所以我先回來了。”
詠薇仔細地看着他,點頭笑了笑,卻又擡手捂住了眼睛。蔣熙元心頭微酸,手指輕點了下她的額頭,笑道:“傻丫頭,擔心了是不是?”
詠薇嗯了一聲,從芊芊手裡接過帕子,擦了擦眼淚才綻開個笑容,“好端端的,哥哥你跑去青城郡做什麼,你又沒打過仗,我可不是要擔心麼。”
“在京裡呆着悶得慌。”蔣熙元輕笑着嘆了口氣,猶豫了一下問道:“你可還好嗎?皇上他……,待你還好嗎?”
“皇上待我挺好。”詠薇笑道,垂眸像是有些羞赧,掩去了眼裡的幾分黯淡,“我就是……,就是想家。”
蔣熙元笑眼看着詠薇,揉了揉有些發酸的鼻子,“家裡都好,你安心就是。有拿不定主意的就差人給家裡遞個消息,萬事莫要落了莽撞。”
“哥哥放心。”詠薇說着眼裡又蓄了淚,忙眨了眨眼,忍了回去。
蔣熙元沉吟了一下,想到安良剛纔所說的,大約詠薇也已看出蘇縝待夏初的不同,便索性直言道:“詠薇,關於夏初,上次的家信裡有些事不便言明,也說來話長。你只記得莫要與她衝突就是,皇上對她……”
“她與皇上之前便認識,對不對?”詠薇的眼淚實在是忍不住了,眨落後仰頭苦笑了一下,“這些天想來想去,也只有這種可能了。以皇上那樣清淡的性子,幾天的工夫,遠不至於如此上心。”
“是。”蔣熙元想像以前那樣替她抹抹眼淚,如今卻又隔了身份,只得作罷,“我怕你莽撞了,不可收拾。”
“如今不會了。”詠薇把眼淚擦了去,仰起頭道:“若沒有哥哥那封信在先,我也不會與她相熟,若不相熟,怕真會覺得她是那種狐媚鑽營之人了,也不知道自己會如何。”她沉默了一下,“我對她討厭不起來,可是,也喜歡不起來了。”
“這樣也好。”蔣熙元嘆了口氣,神情有些苦澀。憶及自己與夏初的過往種種,半是感慨半是勸慰道:“情愛一事往往也不是爭來的,該是你的遲早會來,不是你的……,任做什麼也是徒勞。”
“道理我懂……,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心。”
聊了這一會兒的工夫,見遠處有小黃門捧了摺子往這邊來,蔣熙元身爲外臣與皇后說話說的久了怕又無故惹出是非,又叮囑了兩句,這纔出宮去了。
詠薇看着蔣熙元遠走的背影,思忖了半晌才低聲對芊芊道:“芊芊,我怎麼覺得……”
“娘娘覺得什麼?”
詠薇緩緩地搖了搖頭,“沒什麼,許是我想多了。回去吧。”
蔣熙元回京了,帶來了更爲詳盡的關於青城郡一事的奏報,被蘇縝按在了自己的書案上。轉過天來便着中書省擬了旨意,封了蔣憫正三品上護軍的勳官,擢升蔣熙元入尚書省任左丞,軍中有功者待回朝後皆有封賞。
左丞這個位置雖是正四品,卻可掌吏部、戶部及禮部之儀,糾正省內,刻御史。景國開國以來,還沒有以蔣熙元這個年紀入尚書省,坐到此處的。
一時間蔣熙元又炙手可熱了起來,朝中那些當初主懷柔政策的人像是得了失憶症,閉口不提當初,只道皇上英明萬歲,蔣大人年輕有爲,棟樑之才。
蘇縝在上朝時拿了蔣熙元帶回來的奏報,痛陳了此次青城郡之亂的教訓,將吏部尚書以失察瀆職之罪免了官。又指言路不暢之弊,把尚書令劉大人批了一通,下旨廣納除弊清痾之諫。
京中官員嗅到了風向,很快便開始有摺子遞了上來,諫言的不多,彈劾的不少。這裡有政治投機的,有真看不過去的,當然更多是蔣熙元和蘇縝私下裡授意的。因着蔣熙元被安在了尚書省,這些摺子倒是沒人敢再壓着了,十之八九都到了蘇縝的龍書案上。
彈劾的對象從青城郡的郡守郡尉,繼而牽扯道京中戶部吏部侍郎尚書,然後便到了三省中的那些實權大臣。這裡有貪墨受賄的,有瀆職賣官的,有圈地欺民的,在蘇縝的鼓勵下,連停妻另娶,寵妾滅妻這類的事也都來了。
那些老臣人人自危,亦是四處蒐羅積極反擊,官場被攪的十分興奮。
蘇縝把摺子扔給了尚書省,責令三省並吏部刑部詳查,凡被彈劾者一概避嫌,不得染指。經此一排除下去,這事兒最後就落到了蔣熙元的手裡。
彈劾蔣熙元的不是沒有,但蔣熙元做官時間不長,又沒娶個媳婦,說來說去也總是他在府衙任職時的那次騷亂,蘇縝一句此事已有懲戒,不必再提,便過去了。
這一系列的動作十分之快,其實也就是走個過場罷了,實際的證據一早已經備好。還未等那些被彈劾的官員開始處理自己的一屁股爛賬,旨意便已經下來了,罪責輕些的降職或者免官,窟窿大的,包括了尚書令、中書令等幾個位高權重之人,都被拿進了刑部大獄,只等着問罪了。
空缺下來的職位很快便被補了上去,到處都是上任的三把火,三省六部一改舊日裡的拖沓推諉,官場中連說話的腔調都變了。僥倖還留在任上的老臣都夾了尾巴做事,而新人自然知道誰是老闆,蘇縝的權力回收的十分見成效。
然而就在這一切向着預想中的結果推進時,有一封奏報被送了上來。奏報中說,青城郡郡守孫尤樑在押解入京的路上被殺了,兇手未能抓到。
青城郡的郡守和郡尉都是重罪,郡尉自知逃不過去便自裁了,這孫尤樑沒這個膽子和魄力,逃往外郡時被蔣憫擒了,派了一個軍校和六個士兵押送回京。
原本進京也是個死,但死在押送的途中卻是另一回事。蘇縝捏不準這是怎麼一回事,便讓京兆尹姚致遠派人去查看一下。
姚致遠那邊剛派人動了身,便有人報案到了府衙,新任的戶部左侍郎被殺了。府衙這還沒開始着手查案,轉天,便又有吏部員外郎和工部侍郎死於街巷。
一個或許還可能是個刑事案件,但接連死了三個京官,這事情可就大了。官場中一股恐怖的氣氛蔓延開來,把剛整飭一新的氣象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