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撒鹽的事兒,做的好了,能重創人的內心;做的不好,便會適得其反,引得對方反擊。
小皇帝這鹽撒出了,北宮榮軒擡眼朝他看去,目光甚是平靜,就似對小皇帝此言不甚在意,“皇上不必擔心,不過是不常用的左手罷了,臣已請得巧匠打造鐵手,再過些日子,臣自是與常人一般無二。便是領軍作戰,亦是不輸當年。”
這意思是,我這手雖斷了,兵權卻還是握的住的!你想打主意收回兵權?還是省省吧!
二人的目光相對,空氣中瀰漫着一股壓人的氣勢;二人對視良久,小皇帝這才點頭說道:“如此,甚好!”
分明是要逼得那人發怒,結果卻是自個兒惹得滿腔惱意;小皇帝回到位上,目光發冷的瞧着殿外,等着寧夏的到來。
等待,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效果。
若是往日朝時,等一人,還可議旁事。在此時,小皇帝面色發冷,這刺殺之事誰也不敢開口相提,在等着應瞿領人而來的時辰裡,對那些有二心的人來說,自是煎熬。
終於,那一襲白袍的人面色清寒的跟在應瞿身後,緩緩而來。
“安國叩見皇上!”
立於殿中,寧夏跪地行禮。
她這一來,小皇帝便是眉宇一舒,“都起來吧,別跪着了。”
這話,聽的衆人擡眼朝寧夏看去,身後的人只瞧着那清瘦背影;前頭一排,卻是看着她清秀的容顏微眯了眼。
北宮逸軒微一擡眼,瞧着小皇帝面色明顯輕和之時,垂眸起身,立於左方。
北宮榮軒起身立於右方,淡淡的看了寧夏一眼,眸中閃過一絲複雜。
“攝政王妃,方纔李丞相言今日刺殺之事,與你有關,不知你對此,有何說法?”
小皇帝發問,寧夏自是訝然;轉眼看向李陽凌,“不知李丞相此言,有何依據?”
“三日前,攝政王妃刺殺太后,這才幾日,皇上便又遇刺,不知攝政王妃對此如何解釋?”
李陽凌這一問,寧夏雙眼一眨,隨即便是一聲冷笑,“李丞相,我敬重你乃三朝元老,對你一再退讓!如今你卻在百官跟前空口白話,再次誣陷我刺殺太后!非但如此,還將今日這勞什子的刺殺之事強加吾身,此番行爲,不怕受人恥笑嗎?”
寧夏這一問,李陽凌便是轉眼看向小皇帝,像是對接下來的話不敢輕易而言。
從方纔看來,小皇帝對寧夏的態度是不同的;哪怕她進了刑部,也能毫髮無傷的上得殿中。
別人進了刑部都是一身囚服,她倒好,穿的乾乾淨淨的來了大殿,面容之上更是沒有一點傷痕,由此可見,在刑部,她是半分沒受罪!
不!或許她,根本就沒去過刑部 !
且,她沒來之前,小皇帝只是冷眼等着;她這一來,小皇帝便是開口讓朝臣起身。
曾幾何時,這個女人竟是這般受皇上重用?
李陽凌看去,小皇帝輕咳一聲,“既然是李丞相再三提出此事
與攝政王妃有關,不如由李丞相負責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小皇帝這話,聽的寧夏差點笑了出來。
這小腹黑,真是讓人無法哭笑不得,他這是要李陽凌自個兒把李家祖祖孫孫都給拉進地獄,永世不得翻身啊!
可這話在李陽凌看來,卻是另一層意思了。
皇上讓他來徹查此事,且皇上方纔對攝政王的態度看來,這是認定了刺殺一事與攝政王有關。
攝政王妃與攝政王早便撕破了臉,若是此時逼的急了,攝政王妃指出此事與攝政王有關,不就能讓李家脫身?
得此結論,李陽凌心中便是一喜,忙行禮答道:“臣遵旨!”
得了聖御,李陽凌便是底氣甚足,上前兩步,問着寧夏:“今日皇上進山祈福,受人伏擊之事,攝政王妃可是知曉?”
“怎會不知?從刑部一路過來,這事兒已然聽了數個版本,不知李丞相想問哪個版本?”
寧夏這反口一問,反倒將李陽凌給問的一頓;顯然這不是他要的答案。
乾咳一聲,李陽凌再次問道,“既然如此,攝政王妃對皇上遇刺之事,如何看法?”
“李丞相,恕我直言,你此時應當審訊刺殺太后一事!這幾日我身在刑部,便是想做些什麼,也苦於脫不得牢籠。難不成李丞相是想說,攝政王不顧皇上旨意,私下將我從刑部大牢換出?”
寧夏這不答反問,將事引到攝政王身上,問的李陽凌又是一結。雖說他很想點頭說是,可這沒個證據,卻是不敢胡亂定論,否則對李家不利!
北宮榮軒卻是朝她淡漠看來,那一眼平靜的有些駭人。
頓了半響,李陽凌這才問道:“攝政王妃爲何偏生扯出攝政王?攝政王回京之後便與王府養傷,這是衆所周知之事!而攝政王妃回京之後與逍遙王頻繁相見,是否當給攝政王一個交待?”
“李丞相,我與王爺之事,乃家事!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旁人莫道是與非!
既然皇上命李丞相徹查刺殺之事,李丞相還是問些有用的好!至於我與攝政王如何,與逍遙王如何,跟丞相,跟今日之事,似乎沒什麼關係!”
你個倚老賣老的老臣子,仗着自個兒權勢大,便不將人放在眼中?你想問什麼就問什麼?真不好意思,我還真配合不了!
李陽凌這一連三個問題都被寧夏給堵了回去,只覺得胸口鬱結的厲害!
向來在朝中說一不二的人,就連小皇帝都得給他面子,不敢駁論;就連囂張的攝政王平日裡都是對他有所退讓,這女人竟是一再的與他難堪,真真是氣煞人也!
李陽凌惱的變了面色,寧夏卻是含笑上前,反口而問,“李丞相不問了嗎?若是你不問了,不如我來問幾句?”
她可不是任人宰割之人,任你想如何問就如何問?真不好意思,說話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那纔是王道!
寧夏欲奪過話語權,李陽凌自是不能予她,重重一哼,沉聲問道:“攝政王妃刺殺太
後,證據確鑿,攝政王妃還想如何狡辯?”
“狡辯?李丞相也是讀書人,當年可是先皇親封的狀元,用詞可不要太過武斷,引人發笑!”
寧夏這嘴,還真是一開口便氣死個人!李陽凌這接連被一個黃毛丫頭給堵回來,面子裡子可都是掛不住。
寧夏瞧他氣的變了面色,這才氣定神閒的問道:“李丞相所言證據確鑿,不知證據爲何物?是有人物?還是有物證?”
“人證物證皆有,太后親手指認你行刺,你還想如何說?”
“好!便是太后指認!可是,你們到時,我亦是被人追殺,險些被亂刀斃命,對此,李丞相如何作答?”
“那自是你使的障眼法!派人在殿中行刺太后,更是買通侍衛假行追殺以便脫身!”
李陽凌這般說,寧夏便是點了點頭,“既然如此,試問李丞相,我既是刺殺太后,跟在我身旁的方氏兄妹自然也是幫兇;既然如此,還請李丞相與我說說,當時殿中出現的侍衛和黑衣人,是何身份?”
這一問一答,就像是個腦筋急轉彎,若不細想,便是帶了進去。
北宮逸軒垂眼瞧着衣袖的銀絲鑲邊,等着李陽凌一步步走進她佈置的陷阱之中。
李陽凌腦子裡轉了一圈,那侍衛是太后安排的,黑衣人也是太后安排的;目的就是要殺了她身邊的婢女、護衛,再來個栽贓嫁禍。
當時安排的人是,侍衛留下幾個活口,最後一口咬定是北宮逸軒派他們行刺;沒承想,侍衛無一活命。
那黑衣人本是他府上的暗衛,本是準備最後關頭行事;可太后在凌晨之時纔派人傳消息給他:以防萬一,暗衛不予出動。
故此,那些黑衣人,均是太后另找之人。
黑衣人無一生還,再無威脅;如此一來,便可說是黑衣人進殿刺殺,侍衛衝進去相救,無一生還!
心裡頭想了一通,李陽凌看向寧夏,“你對太后行刺,侍衛進殿相救,你眼見鬥不過侍衛,怕事情敗露,便衝出殿去!侍衛一路追殺,你便藉此機會反咬一口,言侍衛乃他人安排!”
“很好,不愧是狀元出身!李丞相這推斷,着實在理!”淺淺的點了頭,寧夏往後退了兩步,立於北宮逸軒和北宮榮軒之間。
看着李陽凌眸中不屑的神情時,寧夏最後一問,“照丞相所言,那黑衣人必是我安排了刺殺太后之人,既然如此,錦衣衛衝進去之時,方曉兄妹爲何與黑衣人廝殺?而不是與黑衣人一同出手,殺了太后?那個時候,太后身邊可是無人相護!”
“這正是你的狡詐之處!你的人通風報信,告訴你皇上正帶着錦衣衛往永和宮而去,你深知難以脫身,便下令讓方曉兄妹殺了黑衣人,以此混淆視聽!將罪名推到不存在的第三人身上!”
“我明白李丞相的意思了。”點頭而立,寧夏做着最後的確認,“按李丞相的意思,那黑衣人才是真正刺殺之人,若那黑衣人聽令於我,我便是主使!李丞相要表達的,可是這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