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馬林是打算把比武大會的第61名到第100名都送到羅馬去,以替換回40名中層軍官的。但是,那40個流浪騎士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的。
畢竟,加入馬林派駐在羅馬的駐軍,性質上是僱傭兵的。而且,還是步兵軍官。最關鍵的是——那不是采邑騎士啊。所以,有的人不願意去。
最後,還是馬林向他們保證,只要表現好,可以被教廷冊封爲全歐洲都承認的教會騎士,纔打動了其中25人。
畢竟,教廷是全歐洲最權威的機構。被教廷承認的騎士,在歐洲各國都是有貴族豁免權的。雖然教廷冊封的騎士未必有封地,可他們也不需要爲教廷服役一輩子啊。只要服役10年,他們就有很大機會被教廷冊封爲護教騎士。以後,他們就一輩子頂着騎士的封號,想去哪就去哪。就算沒有田地,他們也可以像條頓騎士團國和利沃尼亞騎士團國的那些騎士那樣,從事商業。而貴族從事商業的話,是擁有特權的。比如,一般稅務官就不敢肆意盤剝貴族的商隊。有些稅收,比如入城稅,貴族就可以免交。所以,當個貴族商人,也是不錯滴。
……
之所以要換回25名中層軍官,馬林是打算組建第六軍團了……
眼下,馬林已經擁有5個軍團共5萬大軍(不包括常駐羅馬的兵馬)。按理說,這麼多兵馬,在德意志絕對屬於名列前茅了,馬林不需要更多兵馬了。
可問題是,第四軍團和第五軍團的兩萬大軍,現在需要常駐英格蘭和蘇格蘭,根本不在本土。而馬林急着要去一趟明朝,但他擔心自己離開後,北海國會遭受敵人的攻擊。畢竟,馬林的仇家不少。即使本土目前有三個軍團,馬林也不太放心。
因爲,這3萬人要分散駐紮在整個北海國,兵力較爲分散。一旦遭受敵人的攻擊,很可能會被分割包圍。
屆時,守衛首都奧裡希的兵馬,可能會只有第一軍團的1萬人。如此兵力,若是面對多國聯軍,是不足以保證首都安全的。而第二軍團需要常駐魯爾區,保證南部國土的安全。第三軍團則常駐石勒蘇益格,保證日德蘭半島的安全……
所以,馬林需要再組建一個新的軍團,協助第一軍團保證首都的安全。即便這個新的軍團戰鬥力趕不上三個老軍團,可他們守住奧裡希,應該不是問題。到時候,若是第二軍團或第三軍團遭到攻擊或阻攔,第一軍團就可以放心地去救援或接應了。不像現在,因爲第一軍團需要守衛奧裡希,不敢離開。就算第二軍團和第三軍團遭到攻擊,也無法出擊幫忙。
馬林組建第六軍團的用意,就是爲了解放第一軍團,使其可以隨時救援和接應其他兩個本土軍團。同時,在敵人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奧裡希的時候,也可以和第一軍團一起守城。有兩個正規軍團守城,加上第二軍團和第三軍團也可以回援,本土方能保證安全。
……
而組建一個新的軍團,首先需要一個軍團長和一批能幹的中層軍官。
新的軍團長馬林早就物色好了——他就是此前跟隨馬林南下意大利的年輕軍官海因克斯……
這是一個來自德意志南部符騰堡公國山區的騎士子弟,能力不錯,善於動腦。而且,這傢伙雖然是出身於騎士家族,可也豁得出去,居然把全家都搬來北海國了,包括他的身爲采邑騎士的老爹……而如此做法,顯然讓馬林對他更放心了。
起初,馬林注意到他,是因爲他的名字。畢竟,在後世,德國的名帥“海公公”也是一號人物,是拜仁的名帥。
而因爲名字特別注意到此人後,馬林發現,這個年輕的軍官還真不錯。年紀輕輕,已經憑藉能力成爲方陣長了。再往上,可就是軍團長了啊……
於是,南下意大利的時候,馬林特地把他帶上,加以培養……
如今,馬林正好要離開北海國去大明。這中間,估計要花費一年多的時間。馬林怕出意外,於是決定再組建一個新的軍團,以保證本土的安全。然後,馬林此前打算培養的海因克斯,就這麼幸運地成爲了新的軍團長的人選……
海因克斯本就已經是僅次於軍團長的方陣長,在呂貝克戰役中立過功,被封爲世襲騎士。加上這次隨馬林南下意大利,再度立功。因此,馬林將其提拔爲新的軍團長,大部分人是沒意見的。
……
當然,組建一個新軍團,只有一個軍團長是不夠的,還需要一批中層軍官。
正好,駐守羅馬的那個軍團平時沒啥事可做。不少中層軍官閒得無聊,打報告請求調回本土。
當然,不是他們好戰。而是,跟着本土軍團,戰爭機會更多,更容易立戰功,然後升職和晉升爵位和獲賜更多封地啊……
所以,馬林乾脆順水推舟,趁着這次比武大會,打算挑選一批流浪騎士,派往羅馬,代替那些想調回國的中層軍官。
本來,馬林是打算調40個人回來的。可是,他相中的40人並沒有全部接受他的招攬。所以,馬林也就不強求了,只招攬到了25人。
而且,並不是只有羅馬的那個軍團有人可用。在本土的三個軍團裡,他還可以從那些副方陣長和副連隊長裡挑選一批人來共同組建第六軍團啊……
這些副方陣長和副連隊長裡,還是有很多人才的。不然,也晉升不到如此位置。原則上,一旦他們的主將陣亡,他們作爲副官,是要頂上去接替主將的位置進行指揮的。
所以,一般來說,這些副官們的能力也不錯。即使不如主將,但也還能用了。至少,幫忙訓練和組件一個新的軍團,絕對是能夠勝任的。
至於羅馬的那個守城的軍團?平時都沒仗可打啊……畢竟,誰特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進攻教廷?因此,羅馬那個軍團的軍官們都覺得很閒……
施塔德和施泰因道夫兩人都擔任過那個軍團的軍團長,但是,因爲閒着沒事幹,加上馬林需要用人,就把他倆都調回本土了。現在,擔任那個軍團的軍團長的,是一個叫希茨的老騎士。此人原本是奧爾登堡伯國的采邑騎士,奧爾登堡被滅亡後,投降了東弗里斯蘭。他的能力還可以,主要擅長防守。所以,馬林乾脆把他派去羅馬養老去了。畢竟,他不是馬林的嫡系,並不被馬林看重。加上年紀大了,派去羅馬負責城防也算不錯的了。
……
而在準備好了軍團長和中層軍官的人選後,接下來就是招兵的問題了。但大部分兵源其實早就準備好了——此前馬林和愛德華達成協議,從上萬蘇格蘭戰俘中,挑選了六七千蘇格蘭高地兵……
當初在選人的時候,馬林故意把蘇格蘭軍官都剔除了,只留下了普通蘇格蘭山民士兵。如今,馬林安排上自己的軍官,正好有利於掌控這支兵馬。
而且,爲了方便掌控這支蘇格蘭軍隊,馬林不僅會安排好自己的中層軍官,還會從第二和第三軍團抽調三千精銳老兵,和海因克斯等軍團一同加入第六軍團。如此,就算早期那些蘇格蘭高地兵有異動,也有把握鎮壓。
而根據和愛德華的協議,這些蘇格蘭高地兵都會被帶到東弗里斯蘭,避免留在本土成爲隱患。
在離開了本土來到東弗里斯蘭後,這些蘇格蘭兵也鬧不起來。畢竟,這裡不是他們的主場。加上第六軍團本來就有三千精銳老兵在,以及他們邊上就是最強大的第一軍團,馬林也不擔心他們鬧出什麼花樣。
至於第二軍團和第三軍團的損失,馬林讓他們直接在民兵裡挑選突出的補入軍中……
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