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泥路的難度,比之前在密林中開路的難度,是要低很多的。畢竟,它不需要砍樹。實際上,砍樹的勞動量也不是很大。真正大的勞動量是挖樹根和把樹幹及樹根運走。
熱帶雨林裡,千年古樹多得是,每一棵高度動輒幾十米,樹根的面積也極爲廣大。越老的樹,樹根越粗壯,而且盤根錯節,分佈面積相當大。這些千年老樹的樹根的根鬚,散佈極廣,而且都扒在泥土深處,挖起來極爲費力。
所以,高拉德率領的巴拿馬殖民隊,才花了那麼長時間去開闢出這條道路。除了要砍樹外,還需要考慮到排水問題,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還有就是,儘量避開河道。畢竟,多經過一條河,就需要架設一座橋。
在這個年代,沒有工程機械,架橋非常麻煩。比如一座小石橋,需要很多石匠花費幾個月才能建成。而這次高拉德的報告中提到——這條路沿途要經過24條小河,以及3條大河……這27座橋,建設的麻煩程度,不亞於整條水泥路……
建設水泥路其實是很簡單的,沒有壓路機,馬林可以讓石匠多打造幾個石磙,讓幾個黑人用纖繩一起拉着壓平路基。高拉德手下現在有6千多強壯的黑人奴隸,只要有足夠的石磙,打路基還是比較簡單的。
打好路基後,就是用石灰放線。這個需要測量,保證兩道石灰線的間距是3.5米或4米。這個也不難,只要帶尺子量好就行。
之後,就是在道路兩側豎起磚塊了……
豎磚塊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給水泥路面澆灌的水泥設置界限。同時,磚頭側立的高度,就是水泥路面的厚度。所以,側立磚塊的目的,除了作爲界限,還有給澆灌水泥參考的意思。同時,有磚頭護住兩側,水泥也不會泄露到外邊。當然,磚頭立好後,需要先攪拌一部分水泥塗抹在磚頭之間,好固定一下。
之後,最大的難題就是水泥攪拌了。水泥攪拌是個純體力活,而且也要技術。因爲,除了水泥、砂石的配比需要掌握好之外,還需要注意摻水數量,摻多了或少了都不行,會影響水泥質量。所以,這個環節需要專業人士參與。至少,要有專業人士指點勞力如何攪拌。
攪拌好水泥後,剩下的就簡單了,直接讓青壯年用桶裝好攪拌好的水泥,倒進兩邊側立的磚頭之間。然後,用木板拍打、鋪平就可以了。見到壓得差不多了,還會用長木板或者長棍,貼着兩邊側立磚頭的上沿,使勁刮平了。藉着,再用大號木板往路面上壓一壓,使路面足夠緊實。
最後一步,就是切方和打線。切方就是水泥路每隔一段,就會切一刀,使得路面分成一塊一塊的。實際上,這是爲了防止水泥露面因熱脹冷縮而出現路面裂縫。而打線,就是用刀口狀的木板,在水泥露面上壓上一道道的較淺的線。這些淺線,是爲了防止下雨天水泥路面太滑……
水泥路面的澆灌和後期處理並不難,平均下來,幾百人一天鋪一公里還是能夠辦到的。高拉德有六千多強壯的黑人奴隸,即使黑人勞動不精通,但每天鋪幾公里還是能夠辦到的。前提是,馬林需要派出一批工匠去指導他們。
最後,就是水泥路面的乾燥問題了。這個階段耗時很長,一般要在一個月(標準28天)後,水泥路才能投入使用。在此之前,水泥露面需要保持維護。曬乾風乾都不怕,最怕中途下雨。
所以,水泥露面乾燥期內,需要準備好遮擋物。比如,草蓆、草簾什麼的。一旦下雨,就要給尚未乾燥好的水泥露面蓋上,避免繼續受潮,延長乾燥時間。
正是因爲乾燥期太長,所以,一般水泥路建造時間,哪怕是一條几公里的鄉村小水泥路,都要好幾個月時間。倒不是修水泥路時間要那麼長,而是修好一公里水泥路,就要乾燥一個月……
因此,只要材料齊備和有熟練工匠指導,那條水泥路修起來也快得很。但馬林也不指望他們修多快。爲啥?因爲打路基的時間不確定啊……現代有壓路機幫忙,打路基耗時很短。而用黑叔叔拉着石磙壓路,天知道要多久……
……
事實上,只要趟出路來,修一條鄉村級水泥路並不算很困難,即使是在這古代。但是,那24座小橋和3座大橋卻讓馬林傷透了腦筋。
這個年代可不是後世,擁有大量工程機械。馬林記得,後世造橋,最快可達5分鐘一座。當然,是那種小橋。只要起重機吊着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水泥板(或者乾脆就是鐵板)橫在小溪兩岸,一座建議小橋就成功了。
但是,這有兩個前提,就是水泥板或鐵板強度夠高。因爲,這是要走車馬的,承載能力必須強大。另外,這種橋也只適合寬度很窄的小溪。稍微大點的小河,就沒那麼容易了。只要涉及到修建橋墩,就不簡單。若是修成趙州橋那樣不用橋墩的拱橋,工程難度更高。
不過,馬林現在手裡沒有高強度的水泥板,也不會捨得弄那麼大的鐵板去當小橋。現在鐵這麼貴,那麼大鐵板沒準會被偷走……而且,在不鏽鋼出來前,普通鋼鐵架橋,風吹雨淋的,很容易生鏽,然後垮塌……再說了,就算有不鏽鋼,也不能奢侈到造小橋啊。至少,在這個年代,沒有哪個傻子會用不鏽鋼這樣的寶貝去造小橋……
而如果使用傳統方法造橋,造一座小石橋,就需要一大羣石匠,勞動幾個月,才能完工。24座石橋,需要的工匠很多,工時也很長。真把24座小石橋造完,估計花費的時間兩三年都不止。
這還是小橋,大橋更完蛋。這個年代,都沒啥造大橋的能力。在沒有斜拉索技術的情況下,造大橋肯定用到大橋墩。可是,打橋墩是個技術活兒。小橋的橋墩還好辦,大橋的橋墩很難弄。因爲,修橋墩你得先排水啊。然後,才能打樁。打樁前,還要做好計算和選址……一整套的下來,非常麻煩……以目前的技術,無論是把大河部分河段的水抽乾,還是大型橋墩的建造,都很難辦到。
當然,也可惜學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那樣,鐵索橫江,然後鋪上木板……可是,這樣的橋最多走人,是不能走馬車的。但馬林修建巴拿馬地峽的水泥路就是用來運貨的。在未來,可能用來運輸波託西銀礦出產的金銀,馬車一定很重。這種拉索橋肯定不能用來走滿載金銀的馬車……
若是填平河道造橋……小河上的橋樑還湊合,三條大河想填河造橋肯定不現實……
“難道,只能用輪渡法結果過大河的問題?”馬林在船長室裡撓頭想到。
可是,讓滿載金銀的馬車上輪渡船,非常麻煩不說,而且容易耽誤時間。若是有盜匪中途趁機攔截,那就大大不妙了。
煩惱之下,馬林於是到甲板上休息,眺望大海……
走在甲板上……
“甲板!”馬林內心猛地一震……
“似乎,可以建造浮橋啊!”
大軍行軍,是經常搭建浮橋的。一般浮橋用船隻、木筏等搭建而成,可以臨時行大軍。
但是,浮橋有一個麻煩的地方,那就是影響河道航行。如果是臨時的浮橋還好,要是搭建一座長期的浮橋,那麼,這座浮橋,就相當於截斷了這條河的航行通道。如果浮橋不撤開,別的船別想過去……然後,這條河的內河航運就廢掉了……
所以,一般而言,是沒人願意在河上搭建長久的浮橋的。只有行軍時,才臨時搭建一下浮橋。
馬林沒帶文官,施瓦茨也不在,他都不知道跟誰商議。於是,他只好對牛彈琴一般,跟卡恩這個夯貨提了一嘴。
結果,正在和一隻烤鴨作鬥爭的卡恩奇怪地反問道:
“少爺,內河航運是啥?您爲什麼要在巴拿馬搞內河航運呀?”
看到卡恩這個學渣一臉好奇寶寶的樣子,馬林鬱悶得差點吐血。但忽然,他反應了過來——
“是呀,我爲啥要考慮巴拿馬地區的內核航運問題?”
巴拿馬地區本就是殖民地,馬林又不想在那裡搞大開發,何必在意那邊內河航運被影響的問題?說句不好聽的,那邊壓根就沒有內河航運。或許有,但也只是印第安土著的獨木舟而已。即使遇到攔河的浮橋,擡着獨木舟繞過去就是……
自己也是魔怔了,把巴拿馬地區當成本土來考慮了。事實上,巴拿馬地區唯一對馬林有用處的,就是這裡的中轉功能。其他的,馬林都可以不用考慮的……
恍然大悟後,馬林發現——這24座小橋和3座大橋,貌似都可以用浮橋來代替……
馬林先是打算派造船工匠去巴拿馬,利用當地砍伐的木材多製造一些內河船隻,然後橫着排在河面上,做成浮橋。
但是,造船也要好久的,還很廢材料……馬林需要儘快實現巴拿馬地峽水泥路通車,纔不想慢慢等……
思來想去後,馬林忽然發現——那些熱帶雨林砍伐下來的原木,貌似直接可以紮成超級大的木筏,橫在河面上啊……
原木本就是浮水的,越是大號的原木,浮水能力越強。把一堆砍伐下來的幾十米長的原木集中起來紮好,橫在河面上,很容易就能形成一座浮橋。而且,承重能力很強。至少,過馬車不成問題。
即使是大河(其實巴拿馬地區的大河也不算多大),只要弄到足夠多的原木,紮成或釘成一派,也可以橫跨大河的。
那麼多幾十米長且很厚的原木排在一起做成的浮橋,走馬車也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高拉德帶着幾千黑人剛剛用砍樹的方式生生地從熱帶雨林裡砍出一條80千米長的道路來,半路上到處都是被砍倒的特大原木。只要動用大量人力,把這些沿路的原木推下河,並紮成超大型木筏,橫在河面上,就可以做成可以跑馬車的大號浮橋了。
因爲原木來源極度豐富,這麼弄浮橋,基本花費不了太多時間。即使有27座橋,也不是很麻煩……
當然,這種超大號木筏做成的浮橋,壽命不會太長。但馬林需要的是快速投入應用,速成纔是最重要的。至於長遠點的,馬林會在浮橋邊上修建正兒八經的水泥橋,日後取代這種原木紮成的浮橋。不過,因爲有原木木筏做成的浮橋盯着,水泥橋或石橋的建造,就沒那麼緊張了,先用着原木木筏浮橋就行……以後有精力和財力了,再把正規的橋造出來,取代這種臨時性的浮橋……
只是,那24條小河上的浮橋比較容易被水泥或石橋取代,但那3條大河上的橋就難以取代了。畢竟,河太寬,水量也大,以現在的技術,很難建造跨河大橋。
不過,好在巴拿馬地區原木資源非常豐富,可以到處隨便砍。大不了,敲壞了就再砍幾棵樹去修補那三座原木浮橋唄……
想到這裡,馬林立即加寫了一份命令文書,派人送往巴拿馬:
“可使用砍伐下來的巨型原木,紮成或釘成巨型木筏,橫跨河兩岸,做成橋樑,保證馬車的暢通無阻……”
反正,馬林的意思很明確——先用巨型木筏做成的浮橋,連通這條道路先。只要這條路通了,不管是運送太平洋航線從大明運來的貴重貨物也好,還是運送秘魯的白銀和智利的硝石,就都可以開動起來了。有了利潤的入賬,到時候再抽出資金正兒八經地修橋,也就簡單了。反正,有了浮橋後,正規的橋樑也不用急着修……
哪怕是再破的浮橋,也是能夠頂好幾年的。淡水河裡又沒有海蛆蛀蝕,浮橋維持個幾年十幾年不在話下。而在浮橋壽命到期之前,把沿線的24座小橋全部換成正規橋樑,估計還是可以辦到的。至於那三條大河上的橋樑,只能再說了。以這個年代的工程技術水平,天知道啥時候能修一條橫跨大河的正規橋樑……
……
特麼的,今天氣溫忽然變涼(昨天還穿短袖的),老牛這個胖子居然中招受涼了……吃了感冒藥,忍不住點頭打瞌睡……老牛真是個腎虛體弱的胖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