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識破日本的陰謀

李安生怎麼也沒有想到,歷史似乎有時候無比的偏執,不肯偏離一分一絲,慈禧即便服用了大量的延壽丸以及採用了許多他敬獻的養生之術,仍然沒有能夠逃脫宿命。

跟後世歷史一樣,11月14日,光緒帝死於瀛臺,慈禧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爲帝,年號宣統。

1908年11月15日光緒帝死後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歲。

得到光緒駕崩消息的時候,李安生就在猜想,慈禧是不是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死期,所以將光緒毒死,果不其然,次日慈禧就翹了辮子。

慈禧一死,只怕很快就會有人朝他動手了,這讓他感到很鬱悶,‘花’了老大的功夫,居然沒有讓慈禧多活些時日,這也太失敗了,都怪慈禧作孽太多,天譴啊。

要是再晚上一年,哪個權貴想要動他,他立馬造反,怕個鳥。

可是,眼下的境況極爲尷尬,他左右兩難。

不過,還好,袁世凱還沒去呢,只有搞倒了袁世凱,那幫權貴纔會想到他這個小角‘色’。

趁着這段時間,他需要好好的鞏固,加強新軍第二十三鎮的訓練,並且牢牢的控制新軍第二十三鎮的軍權。

他的耳目也在密切的關注着京城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都會彙報回來,所以在信息上,他是極爲便捷的。

比如,袁世凱也沒有閒着,他也在試探着,他能否留在朝堂上。

他以國家需立長君爲由,建議載灃自己做皇帝,他希望以擁立載灃自己做皇帝,來求取載灃的諒解,可是他這個建議不僅未被載灃接受,反而卻召來一頓很嚴厲的申斥。

他不僅無法留在朝堂上,說不定連命都保不住,於是,看清形勢惡劣的他就稱病請假,想要到天津小住。

李安生也接到了袁世凱的快馬來信,讓他枕戈待命。

老袁並不是將他完全當成了親信,而是因爲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袁世凱倒了,緊接着就會輪到他李安生,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

李安生立即電令李持國與謝垢,隨時準備南下,新軍第二十三鎮也隨時待命。

針對袁世凱的請假養病,攝政王載灃是堅決不允的,甚至還當着朝堂諸人的面出示了康有爲的來信,要殺袁世凱。

康有爲這老賊天生是個攪屎棍,最喜歡投機倒把,用最快的速度給載灃寫了一份“上攝政王”書,這封信強調光緒之死是袁所殺,請“殺賊臣袁世凱”。

載灃是想照學一下康熙皇帝殺大臣鰲拜的辦法。康熙的辦法是把鰲拜召來,賜給他個座位,那座位是一個只有三條好‘腿’的椅子,鰲拜坐在上面不提防給閃了一下,因此構成了“君前失禮”的死罪。

和攝政王一起制定這個計劃的是小恭親王溥偉,溥偉有一柄咸豐帝皇帝賞給他祖父奕的白虹刀,他們把它看成上方寶劍一樣的聖物,決定由溥偉帶着這把刀,做殺袁之用。

袁世凱還在受召的路上,載灃突然來了這一出,想要保袁世凱的自然要立即行動,否則等袁世凱到了,遲則救之不及。

這時老臣張之‘洞’跪在地上連連叩頭,以“國有大喪,不宜誅戮大臣”爲由反對。

慶親王奕劻也站了出來說道:“殺一個袁世凱有何難,一把刀而已。可快意是快意了,北洋軍造反怎麼辦?”

奕劻的話還是很管用的,至少剛剛執掌大權的載灃還離不開奕劻的合作,要是奕劻倚老賣老,不買他載灃的賬,所以他載灃只能隱忍。

奕劻在西太后死前是領銜軍機,太后死後改革內閣官制,他又當了內閣總理大臣,這是叫度支部尚書載澤最爲憤憤不平的。載澤一有機會就找攝政王,天天向攝政王揭奕劻的短。西太后既搬不倒奕劻,攝政王又怎能搬得倒他?如果攝政王支持了載澤,或者載灃自己採取了和奕劻相對立的態度,奕劻只要稱老辭職,躲在家裡不出來,攝政王載灃立刻就慌了手腳。

隆裕太后看到奕劻保袁世凱的決心很大,加上一向青睞的張之‘洞’這樣的老臣也是極力主張不能殺袁世凱,不禁心軟了下來,也勸了載灃,讓袁世凱回去養好足疾再說,好歹先將袁世凱一擄到底再說。

載灃仍然心有不甘,當天下了朝,他立即密電徵詢北方几個北洋系的漢族軍事首長意見,第四鎮統制吳鳳嶺,第六鎮統制趙國賢的答覆都是:“請勿誅袁,如必誅袁,則先解除臣等職務,以免兵士有變,致辜天恩。”

讓李安生無比吃驚的是,載灃的電報居然也發給了他,這讓他丈二‘摸’不着頭腦。

照道理只要奕劻以及他的兄弟載洵等人一句話,自己就要給朝廷‘弄’得死去活來,爲何載灃會來問自己誅袁的意見?

新軍第二十三鎮剛編練沒多久,到現在仍然沒有滿編,只怕並不爲載灃所看重吧,難道他只是要徵求自己個人的意見?

要是順着載灃的意思,李安生只需要打上幾個字,意思第二十三鎮枕戈待命,隨時聽候攝政王的調用,那麼青雲直上雖然未必,但多少能夠擋一擋奕劻等人對他的怨念。

只是,李安生多少還是有些感念在京城自己遇難時袁世凱的坦誠與相助,再加上知道歷史的清晰走向,他自然會做正確的選擇。

他的回覆與吳鳳嶺與趙國賢等人的回覆是差不多的,只是他的部下與北洋似乎毫無關係,這麼說有些牽強,便直言受袁世凱的恩惠,不忍坐視殺袁,請讓袁世凱安心養老。

載澤與奕劻爭權的失敗,往往就是載灃的失敗,奕劻的勝利,則意味着袁世凱的勝利。

攝政王載灃明白這個道理,也未嘗不想加以抵制,可是他毫無辦法,於是,袁世凱是徹底安全了。

誅袁計劃既然難行,載灃便於1909年1月2日以皇帝名義明降上諭:“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夙‘門’g先朝擢用,朕登極之後,復與殊賞,正以其纔可用,使效馳驅,不意袁世凱現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袁世凱着即開缺,回籍養痾,以示朝廷體恤之意。”

於是,袁世凱黯然的離開了北京城,走的時候,無比悽慘,只有楊度與嚴復兩人送行,一代權臣,就此歸隱。

任憑誰都想不到,正是這位即將與鄉野同腐朽的袁世凱,兩年後將會掀起多大的風‘浪’,直接將清廷所葬送。

而李安生,則還需要兩年多的時間去煎熬,畢竟,他眼下造反實在不是時機。

奕劻隨時會向他出手,他也時刻做好了心理準備。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官職並沒有給剝奪,而是朝廷在1月底發來了電報,要李安生以吉林墾務大臣的職務參與到朝鮮越境盜墾從而導致間島爭端的談判中去。

這一切都是奕劻的鬼主意,由於與日本關於間島的談判爭執不下,奕劻清楚日本人想要藉此機會,在鐵路與其他事務上敲竹槓,所以這必定是個賣國條約,

他將李安生派往延邊,暫時主持對日‘交’涉,也是心思歹毒。

如果這次李安生簽下對中國不利的條約,那麼奕劻打算將他撤職查辦。

而李安生要是幸不辱命,奕劻也準備憑藉他這次的功勞,將他調入京城,要‘揉’搓就‘揉’搓。

所謂“間島”,原名“墾島”(因大批朝鮮移民越界墾殖而名),系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自古系中國領土。

清政fǔ與朝鮮政fǔ曾多次勘定國界,確定該地爲中國領土,後來日本捏造所謂“間島懸案”,並且惡意歪曲所謂的“間島”範圍,將縱十里、寬一里的灘地,擴大到“海蘭河以南、圖們江以北,寬約二三百里,長約五六百里之地”,即中國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地區,妄圖一舉侵吞這些地方,朝鮮人也趁機‘騷’擾中國邊境。

本來去年在吳祿貞、宋教仁與柏文蔚等人的努力下,間島問題基本已經有了大進展,但壞就壞在吉林巡撫陳紹常這個賊豬狗,給吳祿貞搶了風頭之後,竟然極力排擠吳祿貞,去年冬天李安生跟老‘毛’子斗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在陳的排斥下,清廷解除了吳祿貞的邊務督辦職務,任陳昭常爲吉林巡撫兼邊務督辦,以傅良佐爲幫辦。

但陳昭常和傅良佐不過是兩個“未能遠謀”的庸才,在對日‘交’涉中屢遭失敗,傅和日本人打‘交’道,辦理邊務,連他自己也感到“力怯”,因此在遭了半年“洋罪”之後,堅決辭職不幹了。

清廷不得不再次起用吳祿貞,先是許諾吳祿貞繼任幫辦,吳祿貞爲了免遭陳昭常的進一步忌恨和排斥,請任督辦,專司奏事,不受吉林巡撫節制。

奕劻當時靈機一動,想到了李安生,便打算讓李安生來背這個黑鍋,至少許多權貴都認爲這回要吃日本人的虧。

於是,1909年2月,吳祿貞由奉天再次回到延吉廳任邊務督辦,由陸軍協都統擢升陸軍協統,並加陸軍副都統銜,而李安生則臨時出任延吉邊務‘交’涉總辦,與吳祿貞一同清理間島問題。

3月下旬,李安生與吳祿貞先後趕到了延吉。

對於吳祿貞,李安生並不陌生,後世對他頗爲推崇,只是無緣得見。

吳祿貞並不高大,但是卻英氣勃勃,是個能屈能伸有勇有謀的大將之才,後世評價他爲中國本來能夠避免後世數十年‘亂’世的偉人,可惜被袁世凱給殺害。

李安生初次與他打‘交’道,見他談吐有致,行事做派頗有章法,的確非同凡響。

雙方見禮,也不吹捧,立即進入了角‘色’,談起了這次‘交’涉的細節,可見兩人都是一類人。

對於間島問題,吳祿貞是知道的比較清楚的,李安生打算全部‘交’給吳祿貞來辦,大膽放權,也不掣肘,只是在背後多加支持便是。

“當初朝廷爲移民實邊,也不對外開放邊禁,同時也放寬對朝鮮方面邊禁。結果有大量朝鮮平民渡過圖們江來到這裡的荒地開拓,二十三年前朝鮮高宗詭稱:朝鮮人只是渡過了豆滿江(指今天的圖們江),而沒有越過中朝界河土‘門’江(指今天中國的海蘭江),所以請求不要‘刷還’當地墾民,這便是間島之爭的由來了。日本人只不過是利用了此處,藉着朝鮮人的‘交’涉背後搗鬼。”

吳祿貞頭頭是道,思路清晰,信口拈來,甚至將許多史料仔細的‘交’代清楚,讓李安生頗爲佩服。

李安生結合胖叮噹提供的資料,前思後想,疑‘惑’的問道:“吳大人,照道理,日本人在間島問題上,是得不到多少好處的。他們是不是別有企圖?”

吳祿貞微笑起來,這個李安生果然不是笨人,更不是像陳紹常那樣的因‘私’利而看不到真相的蠢人,其實這個‘交’涉並不難,日本人只是想要藉機敲詐勒索,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

其中最爲顯著的便是日本一直在鬧,想要修吉長鐵路,並且打算將吉長鐵路長到延吉南境,在朝鮮會寧同朝鮮鐵路接軌。

這條鐵路與老‘毛’子從哈爾濱到綏芬河的鐵路是平行的,非同小可,它將直接將長‘春’與朝鮮的清津相連,去年日本強迫朝鮮開設清津爲通商港口,如此一來,日本就能夠將東北腹地與朝鮮出海口直接相連,戰略意義相當巨大。

如此一來,日本在東北縱向有南滿鐵路,橫向有吉長鐵路延長版與安奉鐵路(安奉鐵路是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藉口戰時軍運的需要,強築的輕便鐵路。從安東(今丹東)到甦家屯,長261公里,此時還沒有改標準軌),幾條鐵路連成一個整體,結合清津、旅大等港口,形成了海陸一體,江海聯運。

有了這個戰略體系,將來日本侵略東北,將會無比高效快捷。

這是日本在東北佈局的重要步驟,缺一不可,所以說,這次間島談判,說容易也容易,只要滿足日本修建吉長鐵路並延長或者是允許日本將安奉鐵路從戰時輕軌改爲標準軌便可。

升官發財容易,可是將來東北就要遭難,李安生與吳祿貞都是這個心思,決不能讓對方得逞,哪怕他們丟官去職。

英雄所見略同。

第63章 勝利會師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105章 我爹是恰穆倫第199章 王喜兒的決定第244章 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306章 東北整軍備武大略第231章 進監獄了第312章 必須進行戰略儲備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182章 這不是李二愣嘛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122章 載洵那個小兔崽子第319章 江南造船廠的新歷史第186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3)第184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1)第207章 後宅給佔了第223章 識破日本的陰謀第241章 這裡不接待你們第63章 勝利會師第409章 訓斥第385章 一呼百應第20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第352章 唐努烏梁海騎兵第445章 文萊參戰第384章 文萊崛起第419章 關於民主的爭論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338章 馬克沁發威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408章 搶女人第299章 數錢把手崴了第206章 胖叮噹試槍第175章 高二虎搶親(1)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302章 上海銀行第400章 明天走着瞧第191章 這是個大陰謀第35章 手錶的秘密第374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第153章 出神跡了第357章 南方軍北上第167章 活得不耐煩就來試試第412章 廣東陰雲第24章 良機不能錯過第383章 長興島軍備基地第401章 陰謀敗露第192章 這纔是大富豪第342章 東北振興公債第201章 慈禧連番出手第217章 孟繁路的閃亮表演第7章 禍起第45章 初試牛刀(6)第421章 西藏特產第203章 大鬧那家戲園第350章 轟炸機第91章 老毛子礦商的試探第40章 初試牛刀(1)第172章 鐵良召見第41章 初試牛刀(2)第88章 李安生的自救第291章 能決戰的戰列巡洋艦第119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4)第110章 段芝貴傻眼了第427章 向食利階層開戰第302章 上海銀行第137章 引蛇出洞第241章 這裡不接待你們第107章 公審第310章 文萊大屠殺第321章 武昌起義第138章 蓄謀已久的伏擊第156章 過江,過江第149章 寸步不讓第58章 來世,可否不再爲人第112章 馬賊也來送財(1)第30章 一網打盡第367章 殺戮第5章 誰是棋子?第419章 關於民主的爭論第269章 遠東最大的鋼鐵公司第54章 狗頭金第444章 這是交易第313章 德國必勝論第343章 買賣城會師第346章 佔據中東鐵路第335章 慘烈的戰場第350章 轟炸機第409章 訓斥第228章 揭穿康有爲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363章 以命搏命第437章 先達成一致再說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245章 回國了第199章 王喜兒的決定第253章 匯豐銀行董事團第31章 神秘手錶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429章 義務教育
第63章 勝利會師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105章 我爹是恰穆倫第199章 王喜兒的決定第244章 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306章 東北整軍備武大略第231章 進監獄了第312章 必須進行戰略儲備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182章 這不是李二愣嘛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122章 載洵那個小兔崽子第319章 江南造船廠的新歷史第186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3)第184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1)第207章 後宅給佔了第223章 識破日本的陰謀第241章 這裡不接待你們第63章 勝利會師第409章 訓斥第385章 一呼百應第20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第352章 唐努烏梁海騎兵第445章 文萊參戰第384章 文萊崛起第419章 關於民主的爭論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338章 馬克沁發威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408章 搶女人第299章 數錢把手崴了第206章 胖叮噹試槍第175章 高二虎搶親(1)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302章 上海銀行第400章 明天走着瞧第191章 這是個大陰謀第35章 手錶的秘密第374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第153章 出神跡了第357章 南方軍北上第167章 活得不耐煩就來試試第412章 廣東陰雲第24章 良機不能錯過第383章 長興島軍備基地第401章 陰謀敗露第192章 這纔是大富豪第342章 東北振興公債第201章 慈禧連番出手第217章 孟繁路的閃亮表演第7章 禍起第45章 初試牛刀(6)第421章 西藏特產第203章 大鬧那家戲園第350章 轟炸機第91章 老毛子礦商的試探第40章 初試牛刀(1)第172章 鐵良召見第41章 初試牛刀(2)第88章 李安生的自救第291章 能決戰的戰列巡洋艦第119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4)第110章 段芝貴傻眼了第427章 向食利階層開戰第302章 上海銀行第137章 引蛇出洞第241章 這裡不接待你們第107章 公審第310章 文萊大屠殺第321章 武昌起義第138章 蓄謀已久的伏擊第156章 過江,過江第149章 寸步不讓第58章 來世,可否不再爲人第112章 馬賊也來送財(1)第30章 一網打盡第367章 殺戮第5章 誰是棋子?第419章 關於民主的爭論第269章 遠東最大的鋼鐵公司第54章 狗頭金第444章 這是交易第313章 德國必勝論第343章 買賣城會師第346章 佔據中東鐵路第335章 慘烈的戰場第350章 轟炸機第409章 訓斥第228章 揭穿康有爲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363章 以命搏命第437章 先達成一致再說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245章 回國了第199章 王喜兒的決定第253章 匯豐銀行董事團第31章 神秘手錶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429章 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