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俄國革命

其實不談日俄戰爭、1905年以及中俄戰爭對俄羅斯帝國的致命傷害,國土龐大的沙俄也存在着致命的問題。

這些問題在戰爭帶來的巨大破滅之下全部暴露,並且激化,一步步的在吞噬着羅曼諾夫王朝的生命。

20世紀初問一個烏克蘭農民他是誰,他會回答是東正教徒;要問他是俄國人還是烏克蘭人,他會說自己是農民,誰當國王都一樣。民族主義的興起,要等到教育普及、市場連接農村與城市以後,纔會成爲潮流。

由於俄羅斯帝國擴張太快,俄羅斯人佔帝國人口比例只佔44,激發了大俄羅斯主義危機感,於是禁止在學校、公文和公共場所使用俄語以外的民族語言。波蘭大學生研讀波蘭文學時,必須使用俄譯本。1907年,基輔行政當局發佈霍亂通知,不用烏克蘭文用俄文,但烏克蘭90人口是農民,不識俄文。

猶太人在俄羅斯多民族結構的底層,不允許擁有土地。沙俄最後年代有數百起迫害猶太人事件,並非出自政府策劃,而是民間自發。反猶主義也是權力階層的時髦,沙皇尼古拉認爲猶太人經商,褻瀆了俄羅斯國民的純潔性格。

明知道這些施政綱領有着不少的弊病,但是沙皇依然無能爲力,統治階層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統治,能凝聚俄羅斯的只剩下民族主義。

一戰前,大斯拉夫主義與大日耳曼主義在東南歐針鋒相對。沙皇尼古拉對與叔叔德皇開戰很猶豫。戰爭失敗則不可阻;不開戰則被民族激情掃進牆角。尼古拉決定豪賭。他以爲戰爭不論勝敗會在6個月內結束,他不知道一戰是現代消耗戰的代名詞。

由於戰術過時,對德作戰頭幾個月,俄軍中下級軍官幾乎全部傷亡,替換他們的是20歲出頭火線提拔臨時訓練的士兵,他們一般出身農民。

而正好是這些人,在得到國內爆發大規模的時候,開始加入到陣營,他們是軍官團的主力,羅曼諾夫王朝的掘墓人。

去年5月,德國發動東線總攻擊,俄軍潰敗。9月,尼古拉二世統攝最高統帥位,以激勵軍心,適得其反,人人都知道沙皇其實對軍事一竅不通。大本營遷至彼得堡西一村莊,原意爲“墳墓”。

或許,這個錯誤無比錯誤,這些軍隊將會是沙皇下臺的決定性力量。

俄羅斯軍隊成爲中堅的幾個原因:上級軍官普遍無視士兵生命;戰爭準備和後勤組織是一場災難,沒糧沒槍沒衣服;皇后是德國人,軍隊普遍相信宮廷內有德國間諜。

許多高級將領原來以爲對德戰爭及其勝利能防止國內,而幾次大潰敗之後,他們終於認識到事實正好相反:只有,換掉沙皇政權,纔是打贏的前提。戰爭不獨立於政治,這便是與紅軍對立的白軍一度強大無比的緣由。

戰爭也考驗黨人。德國社民黨一直是俄羅斯者的指南和樣板,但德國社民黨支持戰爭,給俄國者沉重一擊。托洛斯基說這比宣戰本身還可怕。列寧剛聽說此事時認爲這是德國間諜分裂者的陰謀。

社會黨和孟什維克都分裂爲支持戰爭的防衛派和反戰的國際主義派。只有布爾什維克堅定反戰。列寧認爲,工人階級應當發動內戰,才能結束這場帝國主義戰爭。

托洛斯基是孟什維克國際主義派領袖,他逐步認同列寧對戰爭的判斷,剛剛布爾什維克就趕到新西伯利亞去,想要助長那裡的形勢,而等到他趕到的時候,起義軍已經打到了葉卡捷琳堡,並且佔據了這座要塞。

緊接着,便是聽到了歐俄各地自發爆發大規模的消息。

農民應徵入伍,加上運力首先保障軍需,使城市出現糧食短缺。1916年初,彼得堡婦女每週在配給處排隊領糧的時間超過40小時。排隊人太多,成了消息和謠言的彙總地。大規模的就是這樣發生的:一羣婦女領麪包排隊排得不耐煩,而剛好新西伯利亞爆發,起義軍打過了烏拉爾山的消息傳來,無數人都自發回工廠去發動工友遊行。

排隊導致,這倒是讓人始料未及,難以想象,不過這確實事實。

更多的,或者可以說是謠言摧毀了所有人的信心。

李安生也沒有想到俄國的居然會提早了一年,而且有迅速成功的跡象,於是他立即電令高爾夫兄弟儘快兵進彼得堡,拉攏大批自發加入的羣衆,建立自己的基礎。

同時,也要藉此機會拉攏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在孟什維克之中同樣有相當威望。

高爾夫迅速的西進,不惜一切代價,也是想要爭權奪利。

目前的俄國成爲了一團亂局,沒有人能夠確切的知道下一步的走向。

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對軍隊和國家的控制。

沙皇被迫退位,羅曼諾夫王朝結束統治,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個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在這場迅速發生的中,工人、士兵是反對沙皇的主力軍,資產階級沒有領導這場。在成功後,工人和士兵組織了自己的領導機構:蘇維埃。

蘇維埃掌握了實際的權力,卻還有一個臨時政府凌駕在他們之上。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

蘇維埃成員中,孟什維克佔了大多數。布爾什維克則由於大多數領導人還在監獄和被流放,廣大工農羣衆缺乏政治經驗,致使蘇維埃的領導權被孟什維克和社會黨人竊取,他們支持資產階級建立了臨時政府。

高爾夫率軍進入彼得堡的那天,正好是杜馬臨時委員會發號施令的那天。

爲恢復秩序,杜馬臨時委員會命令士兵回到軍營,服從軍官指揮。士兵擔心秋後算賬,在高爾夫的推動下,士兵佔絕對多數的蘇維埃大會通過一號令,建立士兵委員會,士兵只服從蘇維埃,杜馬的命令不得與蘇維埃牴觸。整理

蘇維埃支持臨時政府的條件:大赦政治犯;言論出版集會自由;廢除基於階級、宗教和民族的限制;召開制憲會議;解散警察;實行直接、普遍、秘密和平等的選舉制;參加的士兵不得解除武裝或送到前線,在不值勤時享有完全公民權。

條件沒涉及戰爭和土改,最重大的兩個問題。

列寧在返國列車上起草了四月提綱:結束帝國主義戰爭,立即開展無產階級。這一方案遠比國內的布爾什維克方案激進,只有科倫泰以及在彼得堡掌握一定權力的高爾夫支持他。

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認爲推翻沙皇,是人民的勝利。處於底層的農民、工人和士兵認爲這是底層對於壓在其頭上的一切階層的勝利。他們纔是“人民”。他們贏了,除了砸碎一切特權的標誌,還強烈地想要按其意志徹底重組社會:農民要地,工人要工廠,士兵要和平,所有人都要自治。布爾什維克是惟一表示將滿足這些需求的政治勢力。

25萬彼得堡俄軍是最有權但沒有靈魂的力量。它不服從臨時政府,表面上服從蘇維埃,已是亂兵。它只有一個願望,不打仗。亂兵無主的時間沒有長到軍隊產生獨立政治抱負,所以沒有出現軍閥。要打仗的臨時政府統不住這些亂兵,布爾什維克以反戰贏得他們的支持。

高爾夫當然洞察到了這一點,儘可能的吸收這些軍人,壯大了實力。

回到了彼得格勒的列寧在與高爾夫秘密的會面商談之後,決定伺機發動再一次的。

5月15日,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國內的反對,爲了獲得協約國的支持,繼續用戰爭來消滅,愚蠢的向德隊發起了攻擊,結果在東線遭受大敗,一週之內損失了二十餘萬軍隊。

“這是在故意消耗軍隊的力量,這是在謀殺,謀殺政權。是時候了,是時候向這些新的者宣戰,奪回屬於人民的權力。”

在列寧與高爾夫兩人的強烈意願之下,布爾什維克統一了思想,同意發動進一步的。

高爾夫手中有十餘萬軍隊,正是這股軍隊,成爲了這次的決定性力量。

更何況高爾夫本人在推翻沙皇統治的過程中也收穫了極高的威望,可以說,沒有高爾夫的起義軍打入歐俄,就沒有這次的成功。

在彼得格勒充斥着槍炮聲之時,全俄羅斯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首先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歸轉工人農民士兵代表蘇維埃。

緊接着,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國主義掠奪性戰爭,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願望,建議一切交戰國立即進行談判,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土地法令》法令規定立即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交給勞動農民使用。

最後,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爲人民委員會主席,高爾夫當選爲人民委員會副主席。人民委員會下設各部,執行無產階級國家的各種職能。斯大林當選爲民族事務人民委員,托洛茨基當選爲外交人民委員。6月9日清晨大會勝利閉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成立。

爲鞏固政權,成立了以高爾基主持的全俄肅反委員會(簡稱“契卡”),以堅決鎮壓反分子的破壞活動。

至此,俄國終於完成了最爲重要的一步,由無產階級掌權。

當然,對李安生來說,也是無比重要的一步,高爾夫兄弟掌握了大量的權力。

高爾基——當然並不是那個作家高爾基,居然成功的掌握了契卡,掌握了這個特工組織,殺人無數的組織,這不是在天助李安生麼。

相比其他蘇維埃領導人,高爾夫對列寧言聽計從,萬事支持,當然得到了列寧的青睞,加上高爾夫立下了汗馬功勞,故而列寧將高爾夫列入了考察對象,很有可能成爲他的接替人。

托洛斯基是最能幹的中央委員,但是列寧斷定他接不了班。孟什維克出身、貴族作派、獨斷性格,使他在黨內樹敵太多。

而斯大林,似乎太過剛愎自用,心機深沉,同樣爲列寧所忌憚。

7月14日,偉大的同志斯大林在自己的家中被人襲殺,引起了蘇維埃高層的集體震怒,反分子這是在宣戰。

這種卑鄙的手段,只能使得蘇維埃用更加堅決的手段去鎮壓他們。

雖說勝利蘇維埃掌握國家政權,但形勢仍十分險峻。俄國無產階級不僅面臨國內階級敵人的負隅頑抗,而且還有帝國主義列強的嚴重干涉。不論新誕生的蘇維埃政府怎樣三番五次地提出建議,英、法總是斷然拒絕舉行任何和談。列寧主張,爲了拯救年輕的共和國,必須結束戰爭,復員沙皇舊軍隊,趕快同德國議和。

在中央委員會裡,列寧的儘快單獨同德國議和的主張,遭到以布哈林爲首的“左派者”的強烈反對。

雖然斯大林的死對於他們有觸動,但是並不能改變他們的主意。

而高爾夫的堅定支持,成爲了列寧最終拍板決議的乾坤之石。

從列寧由前線收到的詳細情報中可以看出,軍隊沒有鬥志,再不能打下去了;士兵一心想回家。工人和農民都厭惡長期的戰爭,國民經濟已經完全崩潰。就在這些日子裡,德軍迅速向前推進的消息不斷傳來。德國人利用他們的突擊部隊,很快攻佔了不少城市。

他指出,德國的條件,無論多麼苛刻,必須立刻接受。沒有別的選擇,任何別的決定就等於宣佈蘇維埃政權的死刑。

爲了拯救,在經過激烈爭吵的會議之後,彼得格勒蘇維埃和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央執行委員會終於接受了德國的和平條件。

和約於10月3日簽訂,根據和約的條款,俄國失去了平方英里的領土(包括俄國農田的27),6200萬人口,26的鐵路和75的鋼鐵工業。

布爾什維克政權保住了,但是即便在沙皇的統治下,這個國家也從未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和恥辱。

在緊接着十月後的幾個月裡,蘇維埃政權利用簽訂和約這樣一個喘息的機會,開始在俄國中部及莫斯科、彼得格勒等主要城市,牢固地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沙皇將軍和官吏、地主、富農和資本家們仍不承認工人階級的勝利。他們在十月起初的一些戰鬥中受到挫敗之後,開始在工業無產階級力量小而富農勢力大的頓河地區、庫班地區和烏克蘭地區聚集並鞏固反武裝力量,繼續和新生的政權進行殘酷的較量。

因此,在俄國大地上,一場暴力、仇恨和殺戮的風暴席捲全國。這是歷史上最殘酷的內戰之一,它在俄羅斯廣闊的平原上展開,成千上萬的人捲了進去,其規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在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時期,蘇維埃共和國遭到了極大的困難。工廠停工,水路和鐵路交通均告斷絕。年輕的蘇維埃國家面臨着最可怕的敵人——飢餓。

只有從伏爾加河下游和北高加索才能取得糧食來挽救的危機,而察裡津是沿着伏爾加河到那裡去的必經之路。黨中央根據列寧的提議,派高爾夫前往察裡津工作,任命他爲南俄糧務總監,並讓他擔任代表黨中央負責南方戰場的總指揮。

畢竟高爾夫很有能力,而且在軍隊中也有威望,派他前去是最爲適合的。

高爾基也藉着這次機會進一步擴張了契卡的力量,在掌握的地區發動肅反,大規模的清洗社會黨人中的異己分子。

權力便是應該這麼運用,在軍隊與政府中配置屬於自己的勢力。

高爾夫想要在列寧之後執掌全國大權,必須要另闢蹊徑,不然的話,還真不是那些老資格的對手。

與此同時,歐戰也隨着俄國的退出戰爭出現了重大的變故。

德國用殘暴手段劫掠和壓迫烏克蘭等地的人民,他們奪去了南高加索,還應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民族主義者之請,調派德、土軍隊進駐該地,在第比利斯和巴庫肆意橫行。

得到了這些戰爭資源後,德國又將軍隊大批的調往西線,接連獲得了幾個小型戰役的勝利,協約國損失慘重。

協約國既要面對戰爭失利的慘痛,還要應對俄國的陰影,分心無術,陷入了危機之中。

“歐洲沒有哪怕一個華工,這很不正常。”

《倫敦日報》上的一句話,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除了敦促美國參戰,協約國一直在反覆的請求中國加入到協約國之中來。

相比美國,中國或許突飛猛進的工業能力還遠遠無法與美國相比,但是中國有龐大的常備軍,浩瀚的後備役,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

協約國需要中國儘快明確態度,將危害引到同盟國頭上。。.。

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426章 頭腦要新第297章 橡膠股票大崩盤第16章 醉金剛怒懲惡霸(3)第367章 殺戮第369章 以打促談第107章 公審第392章 沙俄的陷阱第126章 老子坑的就是你第291章 能決戰的戰列巡洋艦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453章 反腐第278章 海關之爭第303章 對民族工業的扶持第270章 匯豐銀行在行動第362章 香菸勾引人第154章 詛咒之地第56章 就讓你河上無匪第108章 慶親王又能怎樣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102章 傻子弟弟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281章 飛機廠第11章 指點迷津第201章 慈禧連番出手第451章 趁火打劫第96章 步步緊逼第41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章 初試牛刀(3)第158章 讓民衆自己決定吧第240章 中醫進入美國軍隊?第249章 無恥的英國軍艦第165章 陷害你只要一句話第442章 歐事研討會第179章 他們搶的是你的女人第50章 南下齊齊哈爾第280章 印度巡捕殺人了第116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1)第276章 龐大的計劃第440章 發飆了第304章 關於造艦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2章 冰天雪地第305章 東北大事記第415章 三都澳第262章 我們要投機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197章 太后,不可以第407章 老光棍也有春天第370章 停戰要求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69章 璦琿除暴(3)第90章 嫩江銅礦第20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2)第159章 我們是大清的俄羅斯族人第293章 大豆小麥換戰艦第71章 璦琿除暴(5)第280章 印度巡捕殺人了第366章 伊爾庫茲克大動亂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277章 股票又漲了第401章 陰謀敗露第232章 這是個誤會第31章 神秘手錶第296章 文萊攻略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198章 胖叮噹進化了第123章 動你的女人第218章 楊山河的過去第152章 老婆,快出來看蘿蔔第255章 這就是美國小妞第186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3)第346章 佔據中東鐵路第150章 問候你們的皇后第21章 胭脂溝發展大計(2)第185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2)第306章 東北整軍備武大略第279章 炮擊事件第163章 能源與教育展望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109章 釜底抽薪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344章 飛機發威第103章 墨爾根之陰謀詭計第282章 英國鬼子來了第399章 拉斯普京的反擊第71章 璦琿除暴(5)第50章 南下齊齊哈爾第315章 維克斯船廠大火第190章 胖叮噹要成兔兒爺?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232章 這是個誤會第7章 禍起第131章 殺人盈野第279章 炮擊事件第438章 無恥啊第317章 華人資本運作標準石油股票第13章 追查第131章 殺人盈野
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426章 頭腦要新第297章 橡膠股票大崩盤第16章 醉金剛怒懲惡霸(3)第367章 殺戮第369章 以打促談第107章 公審第392章 沙俄的陷阱第126章 老子坑的就是你第291章 能決戰的戰列巡洋艦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453章 反腐第278章 海關之爭第303章 對民族工業的扶持第270章 匯豐銀行在行動第362章 香菸勾引人第154章 詛咒之地第56章 就讓你河上無匪第108章 慶親王又能怎樣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102章 傻子弟弟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281章 飛機廠第11章 指點迷津第201章 慈禧連番出手第451章 趁火打劫第96章 步步緊逼第41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章 初試牛刀(3)第158章 讓民衆自己決定吧第240章 中醫進入美國軍隊?第249章 無恥的英國軍艦第165章 陷害你只要一句話第442章 歐事研討會第179章 他們搶的是你的女人第50章 南下齊齊哈爾第280章 印度巡捕殺人了第116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1)第276章 龐大的計劃第440章 發飆了第304章 關於造艦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2章 冰天雪地第305章 東北大事記第415章 三都澳第262章 我們要投機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197章 太后,不可以第407章 老光棍也有春天第370章 停戰要求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69章 璦琿除暴(3)第90章 嫩江銅礦第20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2)第159章 我們是大清的俄羅斯族人第293章 大豆小麥換戰艦第71章 璦琿除暴(5)第280章 印度巡捕殺人了第366章 伊爾庫茲克大動亂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277章 股票又漲了第401章 陰謀敗露第232章 這是個誤會第31章 神秘手錶第296章 文萊攻略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198章 胖叮噹進化了第123章 動你的女人第218章 楊山河的過去第152章 老婆,快出來看蘿蔔第255章 這就是美國小妞第186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3)第346章 佔據中東鐵路第150章 問候你們的皇后第21章 胭脂溝發展大計(2)第185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2)第306章 東北整軍備武大略第279章 炮擊事件第163章 能源與教育展望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109章 釜底抽薪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344章 飛機發威第103章 墨爾根之陰謀詭計第282章 英國鬼子來了第399章 拉斯普京的反擊第71章 璦琿除暴(5)第50章 南下齊齊哈爾第315章 維克斯船廠大火第190章 胖叮噹要成兔兒爺?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232章 這是個誤會第7章 禍起第131章 殺人盈野第279章 炮擊事件第438章 無恥啊第317章 華人資本運作標準石油股票第13章 追查第131章 殺人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