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柏林戰役中朱可夫的這種“百燈戰術”創意是受到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突破第聶伯河的戰術成功的啓發,戰前還經過可行性論證,不過朱可夫的論證並沒有去模擬真正戰場的實際環境。其實這種探照燈戰術在蘇德戰場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的“天王星”反擊戰中,蘇聯第26坦克軍羅金少將爲了佔領頓河大橋切斷保盧斯集團軍的退路。在11月22日夜指揮所部沿着奧斯特羅夫至卡拉奇的公路,大開着車燈大搖大擺地向頓河大橋前進,德軍完全被迷惑,誤以爲是己方的裝甲部隊,沒進行任何的阻攔。蘇軍順利佔領了頓河大橋,攻克了卡拉奇,切斷了第6集團軍的退路,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地區德軍的包圍。
一些參加過柏林防禦的德方士兵後來回憶,他們確實曾被這種探照燈戰術嚇壞了,以爲是蘇聯搞的什麼導致雙目失明的“奇蹟武器“,而一度不敢睜開眼睛。蘇軍也因爲身後的光線太強只能向前猛衝。“希特勒的軍隊完全被埋葬在一片炮火和鋼鐵的海洋中。”但事實真的像蘇聯電影描寫的那樣嗎,德軍驚慌失措,四散奔逃最新資料顯示被百燈照花眼的並不只是德軍也包括了蘇軍自己。在蘇聯密集的炮火覆蓋以前已經後退了12公里的德軍又回到了陣地上,幾百挺mg42和數千枚迫擊炮彈在呼嘯,紅軍的處境比1916年英國第一天進攻索姆河還要慘,特別是澤落高地許多紅軍分隊幾分鐘就全傷亡了。在蘇軍的進攻地段,德軍將一個人工湖裡的水放掉,使戰場成了泥澤。朱可夫不得不承認,“炮火xian起煙塵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厚厚的煙牆。”濃煙霧反射回來的光束照花了蘇軍的眼睛,當他們在泥澤中前進時探照燈襯托出他們的輪廓。結果許多蘇軍就死在泥澤中,戰地指揮官傳回命令馬上關閉探照燈,但剛關上又命令打開,不停地關上又打開,打開又關上,使整個戰場更加地混亂。
戰爭是各種行爲表現的很複雜的一個綜合體。“百燈大戰”肯定不會是一無是處,而判別一種戰術的成功與否,必須依據它的積極、成功方面與失敗之處進行對比而得出的結果。
1944年的阿登反擊戰,德國人也運用過“百燈大戰”。12月16日的凌晨,德軍在西線的最後一次進攻展開了。首先開始了猛烈的炮擊,然後炮火延伸,數百部探照燈豁然打開阿登戰役德軍用的探照燈比蘇聯在柏林戰役中還要多,發出刺眼的強光,在低雲的作用下形成了“人工月光”,盟軍驚慌失措,德軍乘機向前推進。所以“百燈大戰”在柏林會戰中作爲一種神經戰術它的突然性、出人意料性就大打折扣了。這種戰術德軍也會,甚至運用得比蘇聯紅軍還要熟練,規模還要更大一些。害怕這種神經戰術的只是部分的德國新兵和沒有受過戰火洗禮的國民自衛隊員。這些初次或者很少上戰場的不合格軍人,即使沒有“百燈大戰”,對於這麼宏大規模的進攻,本來就什麼都害怕。真正的經過戰火錘鍊的東線老兵不會爲其所動,正好藉着燈光的反襯,把那些強光勾勒出的憧憧身影一一掠倒。
在柏林戰役中,與朱可夫把黑夜變成白天的“百燈大戰”戰術相反的是科涅夫的用大量的煙霧把白天變成黑夜的戰術卻獲得了重大的成功。科涅夫在回憶錄中提到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進攻準備經過了2個小時35分鐘的持續不段的炮火轟擊。然後用強擊機施放390公里的又寬又濃煙霧,瀰漫的煙霧使德國人根本無法判斷蘇軍在尼斯河渡口的情況。有的德國兵甚至藉着蘇軍施放的煙霧避開軍官而臨陣拖逃了。在煙霧的掩護下,烏克蘭第1方面軍迅速地渡過尼斯河,撕開德軍的防線向柏林方向推進了。“煙霧戰術”相比“百燈大戰”顯然是一種更成功、更有效的戰術手段。
本文依據2003年2月本人撰寫在二戰論壇的熱門話題您對“百燈大戰”的看法改寫,版權所有,文中觀點系作者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轉載請署名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