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智養腎 (3)

——明·趙獻可《醫貫·腦卒中論》我們看看癌症的發病率,男性患癌症前三位是肺癌、胃癌、肝癌,女性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爲什麼這幾個地方容易得癌症呢?一來是不容易運動到。我們天天能鍛鍊身體,誰能說每天都能鍛鍊到肺和胃?都鍛鍊不到。二來呢,人在生氣的時候很容易傷害到這幾個臟器,肺爲嬌髒,人動不動生氣,一口氣悶在肺裡面出不來了,傷害了肺;胃呢?胃在心口窩的位置,人一生氣,心窩這塊就會憋得慌,會氣得吃不下飯,其實是傷了胃;再次是肝,有點中醫基礎的人都知道,肝和情緒的關係最爲密切,情緒不好首先就會傷肝。女性是乳腺癌,肝經在下穿行,肝經不通,就會影響到,可以說是替肝受了罪。什麼情緒容易傷害這幾個地方?生氣。這裡說的生氣不僅僅是大發脾氣,還包括生悶氣,有些人性格偏於內向,生氣你看不出來,他是生悶氣,悶在心裡面,這樣的人很容易得癌症。醫學專家也表示,情緒壓抑不得釋放的人,容易導致肺癌。而且臨牀中發現,接近一半的肺癌患者與長期心情壓抑、性格抑鬱有關。這個很好解釋,人一生氣,胸中就會有結,就會悶住。所以很多人一生氣就捶胸,其實是胸口堵住了發悶。悶住之後,時間長了,氣血就不流通。

氣血不流通,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有形的變化。開始是無形的氣,到最後會變成有形的物質,有形的物質是什麼?就是癌症。科學家的研究也證實,生悶氣超過48小時而不能排解,就會對身體造成難以修復或不可逆轉的傷害,加快癌症的演變進程,使人較早地患上癌症。所以除了環境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之外,精神因素作爲一個方面也越來越受醫學家的重視。所以對於癌症的高發病率,我總結出三大病因:第一就是氣出來的,有事沒事就發脾氣,在公司裡爲工作的事生氣,回到家裡爲了家務事、孩子的事生氣、在路上還能爲被人踩了一腳生氣,躺到牀上還要回想白天的事憤憤不平睡不着覺,生氣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第二是撐出來的,就是亂吃東西,什麼都敢吃,也不分時間段,吃飯沒有規律;第三是累出來的,工作起來不要命,熬夜到兩三點也無所謂。生氣、飲食無度、勞累,恰恰就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狀態。所以說現在的癌症的發病率日漸增高,與這三方面關係特別密切。消氣法,營造不長癌的內在環境人之生也,全賴乎氣,血脫而氣不脫,雖危猶生。——清·唐宗海《血證論·脈證死生論》人在生氣時會有一個感覺,就是胸口和心窩都堵得慌,從膻中到心口窩這段是堵悶的,就感覺呼吸不暢。

無論男女老少都有這個感覺,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發火,發火的實質是什麼?就是通過提高音量,提高聲音,面部表情變得猙獰,把胸中這口惡氣噴出來、吼出來。這其實是身體在自我調節,必須得釋放出這種能量,釋放之後就解氣,發完火之後會有一時的輕鬆,輕鬆之後會很疲勞,躺在牀上不想動,發一場火比干四個小時的體力活還累,而且這種疲勞不是睡一兩天覺就能緩過來的,好久都緩不過來。尤其是人上了歲數之後,更是如此。我在給很多企業家講座的時候,他們聽到這裡頻頻點頭。這些企業家在管理公司、管人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生氣。其實這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爲。我們得算算支出和收入,支出太多,收入沒多少,從做生意的眼光來看,是虧了。這就是發火的實質,很不合算的一件事。所以我們在發火之前可以抽半分鐘做一個小動作,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進行深呼吸,長長地吸一口氣,然後再慢慢地呼出來,一定要吸滿,呼的時候一定要慢,將時間儘可能放長一點,深深地吸,慢慢地呼。呼吸十口氣,大約需要一分鐘的時間。呼的時候要發“呵”音,根據中醫六字訣的說法,“呵”音是養肝的。呼完十口氣之後,會感覺氣消了,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

我們喜歡說氣鼓鼓的,呼氣就相當於將這充滿了氣的皮球紮了一個洞,把氣消了。這樣,人就會冷靜下來,不那麼衝動,處理問題也會理智很多。爲什麼要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呢?因爲這時候呼出來的氣,毒素很重,比二手菸還厲害。如果周圍有人能聞到這個味,會發現這個氣味非常臭,是一種臭濁的氣息。可以想象,這種臭濁的氣息停在體內不出來,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多重?消氣法可以預防癌症,尤其是肺癌。成人正常的肺活量,女性是2500~3000毫升,男性是3500~4000毫升。而我們平時呼吸很淺,換氣量也就700~800毫升,沒有用到全部的肺活量,肺裡面有很多死角。而我們要是做深呼吸的話,一使勁,肺就張開了,外面的大氣壓把空氣壓到肺裡面,吸進去新鮮的氣。然後一擠壓,膈肌上升,就把氣排出來,這就是充分換氣的過程。很多肺細胞,那些死角,長期沒有換氣,裡面積攢了很多垃圾,就是一潭死水。爲什麼肺癌患病率這麼高?與肺氣不能宣暢有很大關係。

得癌症的都是這些不運動的地方,時間長了,就會產生臭蟲、蒼蠅、蚊子,水也渾濁了,也臭了,這就是癌症的表現。消氣法就是通過深呼吸,讓肺參與運動,排出濁氣,呼進新鮮空氣,將肺裡面的一些雜質排出來,預防癌症的發生。消氣法很容易練習,也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就好比家裡面每天都要進行打掃,偶爾特別髒,需要多下點功夫清掃一樣。每天抽時間練個三五分鐘,遇到什麼事怒火上升的時候,也別急着發出來,找個地方深呼吸十次,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效果。百練不如一走,螺旋走圈治療癌症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肌膚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氣欲其行也,若此,則病無所居而惡無由生矣。病之留,惡之生也,精氣鬱也。——《呂氏春秋》我曾經治療過一個肺癌患者,他是廣東人,農村的老爺爺,兒女都很孝順。他前後化療了四次,頭髮全白,脫落很多,身體已經極度虧虛,沒法再繼續化療了。他覺得這個方法行不通,就想用中醫的方法試試。我給他開了中藥,然後配合走圈。

老人家很聽我的話,一天走兩三個小時,走得很認真,繞大樹轉圈。走圈走了將近半年,頭髮又變黑了,整個人又容光煥發了,胃口也變好了,也能吃飯了,身體也強壯了,性格也變好了,也沒有復發。還有一位四川的結腸癌患者,患結腸癌之後,把結腸切除了,又鞏固化療了八次,找我看病的時候,頭髮脫的脫,白的白,臉色發暗、發灰,人挺瘦的,精神特別差。嘴裡面沒有唾液,吃飯跟吃木頭渣似的,黏膜損傷也很厲害。我就給他用中藥健脾,補益氣血,因爲化療耗傷元氣,患者身體很弱,我就教他練走圈。我屋子裡有那種圓凳,他就在旁邊學,一開始肢體活動很僵硬,沒走幾圈就頭暈。我告訴他,就像走路一樣,不用特別緊張,用最放鬆的方法來走,隨意地走,也不用非得找什麼平衡,練的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所有的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說,一切以自然爲主,有一點刻意,就不自然了。他的家鄉在四川,周圍環境還不錯。環境對人的性格影響很大,要是經常在樹林、河邊走,人的性格會變得舒暢一些。

因爲看見滿眼的綠色可以養肝,肝養好了,性情就好了,性情好了,心態就平和了,人的心情平和下來,氣血就容易流通,病情就容易控制。他就那樣天天走,慢慢地呼吸就增長了,然後排便也順暢了,精氣神慢慢地充足了。三個月之後,再見他,發現他臉色比之前光澤多了,頭髮也開始由白變灰了,而且也有一些黑髮長出來了,胃口也好,也能吃飯了,人也變胖了。癌症是一個消耗性的疾病,一般來講身體會逐漸消瘦,而身體變胖則說明健康開始恢復,體質開始增強。走圈就可以將消耗掉的元氣慢慢補充回來,人體只要一轉起來,氣血流通就特別好。就像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樣,走圈時就是圍繞一棵樹進行公轉。同時也圍繞中脈進行自轉。我們知道一般人只會在上身出汗,後背、額頭等。但走圈不僅如此,走圈走得好的話,手會發脹,小腿以下的毛孔也會張開排汗。這是因爲走圈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在進行一個大的交換。人旋轉起來之後,四肢的氣血往裡走,內臟的氣血往外,是一個大規模的氣血交換過程。

腿腳和手都動起來,形成一個迴路,全身的氣血都調動了起來。所以四肢末端平時比較容易發涼、不太容易出汗的地方也會出汗。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30年裡一直在尋找統一場論——一個能在單獨的包羅萬象的數學框架下描述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論。歷經40年的發展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爲,弦理論(又名超弦理論)有望成爲愛因斯坦苦苦尋找的這種理論。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任美國加州大學SantaBarbara分校物理學教授,Kavli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大衛·格羅斯(DavidGross)教授認爲,弦理論可能就是大家苦苦尋覓的物理學“聖盃”。弦理論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粒子。這些看起來像粒子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閉合圈(稱爲閉合弦或閉弦),閉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作爲物質存在,我們的人體也是由這些基本粒子構成的。

疾病狀態和健康狀態的區別,從物理學的眼光看來,可能就是因爲這些構成人體的數以億萬計的基本粒子的排列組合、振動和運動方式的不同。於是得出以下推論:健康的人體:基本粒子們排列組合正常,振動、運動方式和諧。——中醫稱之爲:陰陽平衡,氣血暢和,五臟協調。疾病、亞健康的人體:基本粒子們排列組合失常,振動、運動方式紊亂。——中醫稱之爲:陰陽失衡,氣血不和,五臟失調。如果這種推論成立的話,那麼,要想讓癌症、腦卒中、糖尿病、心臟病等等,各種各樣的疾病消失,人體恢復健康狀態,那就必須讓那些已經失常、紊亂的基本粒子們恢復正常的排列組合,恢復和諧的振動和運動方式。前文所述的心態調整;恢復規律而健康的作息、飲食習慣;配合合理的鍛鍊方法,如走圈、站樁、揉腹等,爲什麼能夠讓很多疾病不治而愈,其內在道理可能就是營造一種良好的磁場、氛圍、能量場,讓“出軌”的基本粒子們“迷途知返”,使構成人體的基本粒子們歡歡喜喜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互助合作,和諧相處,恢復正常的排列及和諧的振動、運動方式。良醫的工作就如同技藝高超的樂師彈撥琴絃,讓各個音符協奏,奏響一曲沁人心脾的天籟之音。

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20章 智養腎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2章 智養腎 (3)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19章 禮養心 (2)第19章 禮養心 (2)第16章 義養肺 (1)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4章 素食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19章 禮養心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6章 四種生活方式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7章 義養肺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16章 義養肺 (1)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18章 禮養心 (1)第18章 禮養心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2章 智養腎 (3)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4章 素食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31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7章 義養肺 (2)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24章 素食 (2)第24章 素食 (2)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4章 素食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20章 智養腎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0章 智養腎 (1)第23章 素食 (1)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2章 智養腎 (3)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1章 鬆筋健骨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17章 義養肺 (2)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2章 智養腎 (3)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
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20章 智養腎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2章 智養腎 (3)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19章 禮養心 (2)第19章 禮養心 (2)第16章 義養肺 (1)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4章 素食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19章 禮養心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6章 四種生活方式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7章 義養肺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16章 義養肺 (1)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18章 禮養心 (1)第18章 禮養心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2章 智養腎 (3)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4章 素食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31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7章 義養肺 (2)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24章 素食 (2)第24章 素食 (2)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4章 素食 (2)第20章 智養腎 (1)第20章 智養腎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0章 智養腎 (1)第23章 素食 (1)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22章 智養腎 (3)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1章 鬆筋健骨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17章 義養肺 (2)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2章 智養腎 (3)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