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唐芙蓉園(上)

雖然不再飈車,馬車在李愔手中仍然飛快。楊悅同他一起立在車頭,有點心驚動魄。但如果坐到後面車廂裡,估計屁股絕對挨不到地兒,還不如站着。楊悅不得不抓緊李愔的胳膊,仍然有些站立不穩。

楊悅看到李愔一幅得意,笑道:“沒想到蜀王喜歡當‘車伕’。”

“車伕?”李愔哈哈大笑,“對,我喜歡當‘車伕’,但‘趕車’在古代可是一項必備的技術。孔聖人所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御’與現在的‘騎術’不同,可是指的‘駕車’。”

見李愔說到“古代”,楊悅一呆,心中不由暗笑:自己一直將大唐當作古代,但對於更古的古代對於唐代人來說,可不也是“古人”。孔子一慣稱道:通五經貫六藝,將此視爲“有爲青年”必備的修養。她一向將駕車當作馬伕所做的事兒,的確沒想到“御”在春秋戰國之時乃是駕車的技藝,而且是當時王孫公子們必修的技藝。到是與現代開車一般。

隨着歷史的推演,“御”已徹底演變成專業“司機”的技能。一般王孫公候誰還要當個“馬伕”?與六藝相關的“御”不再是御車而是御馬。“弓馬天下”,“騎術”與“射術”則是這些個一心建功立業的王孫公子們最醉心的正業。因而騫馬是常有的事兒,象李愔、李慎與尉遲洪道這般“飈車”卻是少見。

“駕車原來也是一門技術。”楊悅微微一笑。

“‘駕車是一門藝術’,呵,說的不錯,駕車就是一門藝術。”李愔點頭道。楊悅所說的“技術”被他聽成了“藝術”,“《周禮》中稱‘御’有‘五馭’,‘鳴和鸞、逐水草、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駕車講究的便是這種藝術。”

“‘五馭’?”楊悅發現自己實在是孤陋寡聞,“何爲‘鳴和鸞、鳴和鸞、逐水草、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李愔一指馬車車廂四角笑道:“‘鳴和鸞’,便是駕車要有節奏,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合合音律。”

楊悅這才注意到李愔的馬車四角掛着八隻‘風鈴’,馬車行進之時叮叮噹噹,十分動聽,不過李愔車行過快,馬車咣咣噹當巔波蓋過了鈴聲,幾乎讓人注意不到。嘻嘻笑道:“‘鳴和鸞’,我怎麼沒看出來。”

李愔哈哈一笑,將速度稍微放慢了些。

“後面是什麼意思?”

“‘逐水草’就是馬車隨着彎曲的河岸疾馳而不會墜水。”

“就是過‘s’彎啊。”楊悅心道。

“‘過君表’就是駕車經過天子表位時要有禮儀風度。”

楊悅看了看李愔雖然一幅“二世祖”模樣,但的確很有威儀,舉手投足之間一股王子氣息,風度斐然。

“‘舞交衢’呢?”

“‘舞交衢’就是過通道或者拐彎的時候也能驅馳自如。”

“原來是玩‘漂移’啊。”楊悅不自主的感嘆到。

“漂移?”‘

“咳,就是象漂在水上一樣流暢自如……”

“嗯,漂移這詞雖然有點怪,不過的確很貼切。”

“最後一馭是什麼意思?”

“‘逐禽左’,就是行獵時追逐禽獸要從左面射獲。”

“爲何從左面射獵?難道從左面射難度更高麼?”

“那到不是,只是自來行路規則如此,自然要合此規則從左面射獵。”

“古人也與現在一樣靠右行駛?”楊悅一呆,對於大唐靠右行駛,楊悅已有點不解,見李愔的意思似乎是自古如此一樣。

“呵,大概是吧。軍中自來相面交臂之時,各自靠向右側。大家也隨着養成了這個習慣而矣。”

“爲什麼?”

“士兵右肩扛兵器,如若向左交臂恐兵戈相交,難免碰撞。”

“原來如此!”楊悅恍然而悟,“靠右行駛原來還有這麼久遠的歷史。”

“不過,萬一碰到左撇子怎麼辦?”

“哈哈…”

兩人一路說說笑笑,到是讓楊悅長了不少見識。

只是要想達到要想達到“五馭”的境界並非容易。李愔的馬車一味飛快,馬車四角懸掛的八隻鸞鈴,被震得不斷翻滾,一味胡亂撞在一起,卻無半點“鳴和鸞”之意。紀王李慎更是快如疾風,早已越過二人,飛奔出城往芙蓉園去了。

李愔見紀王超過也忙打馬急追。楊悅促不及防,一驚之下一個趔趄,慌亂中一下抱緊李愔腰身。李愔一怔之下感到有些異樣,見楊悅訕訕地站直身子,用手緊緊抓住他腰間玉帶,臉上飛紅,不由大爲驚奇。

見楊悅站立不穩,便讓她抓緊馬車外轅的繮繩,自己把穩內轅,教她如何駕起御馬車來。

在李愔提點下,楊悅很快掌握了其中一些要領。駕車的三匹馬,左右各一匹叫做“拉稍”,中間的那匹馬叫做“駕轅”。駕轅的馬纔是最好的馬,主要把握馬車的方向。拉稍馬只知努力向前,只有在轉彎時纔會向或者向左右先行引路。

“得得”“架架”是趕馬向前,

“喔喔”“右右”是指揮馬拐彎,“喔喔”是向左,右右是向右。

“籲”是命令馬兒停下

“哨哨”則是倒檔,讓馬兒後退。

……

“得得,架架。”楊悅忘乎所以,站在車頭飛馳電聘的感覺十分不錯,不斷揮着馬鞭,得意的飛奔。

兩個人架車,左右用力不平衡,被楊悅斜身拉住“拉稍”的馬,指揮着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在馬路上走出s型。李愔見狀,只好拉她同自己一樣站到車中央,纔有所好轉。一個指揮中間架轅的馬,一個不斷鞭打左右兩匹馬,飛奔出城。朱雀大街足有一百五米寬,自然有的是地,一路暢通無阻。

李愔比楊悅高出幾乎一個頭去,楊悅當前站立,李愔站在她的身後,雙手越過楊悅向前把緊轅馬繮繩,便似將楊悅抱在懷中一般。看到楊悅興奮的嬌聲叱喝,李愔突然感到有點恍惚,似乎懷中的長安公子變成了宮中那個含慎帶怒的少女一般。只覺胸口一熱,想要真的將她攬在懷中。

楊悅卻沒有感到異樣,芙蓉園眨眼即到,似乎沒有盡興。李愔心意一動,笑道:“你若要喜歡,不如去樂遊原駕車怎樣。”

楊悅這才發現自己與李愔捱得太近,幾首被李愔抱住,臉上微熱,忙跳下馬車。李愔見她驀然羞紅了臉,不由一呆。李慎在園門口早已等得不耐煩,見二人才來,摧二人快走。

春光明媚,芙蓉園中游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不多是因爲相對於向平民開放的日子,遊人四撞,似是比花多樹木還要多些時來說,的確不多。但“說少不少”,長安城中似乎最不缺少的便是達官貴族,王孫子弟,雖然各自家中也有不少園林,但芙蓉園做爲長安城最大的園子,還是有可看之處,因而園中還是有不少人。更重要的是這園中踏青並非只爲踏青,也是閨中千金一展花容月色之地。

貴族女子出門一向要戴“黑麪罩”,即使不戴罩住全身的“黑麪罩”,也要戴上象個大籮筐一樣罩在頭上,垂紗至肩的“籮筐面罩”。但是遊園卻不同,如果戴個面罩如何遊園?而且這園中盡城中顯貴,沒有平民、“賤民”。因而遊園不用戴面紗卻也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也成了貴族子弟交友的好去處。不少花技招展、勝裝麗服的夫人娘子在園中結伴而行。當然也有些矜持保守的,戴了掩面的面紗,只露出一雙眼睛,反而更添許多神秘的嫵媚。

李慎原本一幅冷峻模樣,到了園中卻變了另一番境象。對着不時擦身而過的年輕女子,仔細端相,還不時向李愔品評一番。

“那個小娘子高髻都要折住眼睛了,莫不是眼睛生得有毛病……”

“那是誰家小娘子,到還有些姿色,偏臉角生了個大痦子……”

“那個最爲妖嬈,可惜看不到面容……”

……

李愔平日原本也最爲津津樂道此事,今日卻變成悶葫蘆一個。心中異樣,不時偷偷瞄向楊悅。見楊悅雖然與宮中所見女子長像一樣,卻又完全不一樣。宮中女子含慎帶怒,讓人望向怯步,想要接近卻不能夠。長安公子性情灑脫、風流不羈,談笑嬉戲十分親近可愛。突然又想到在宮中見到“含慎女子”與母親、趙王一起嬉笑嫣嫣,顯也是個活潑的個性。再看長安公子時,一時將他又當作那女子,一時又感覺完全不同……心中不時想到那個一會兒嘻嘻嫣嫣,一會兒又含慎帶怒的明媚豔麗的女子。對園中女子反視如不見。只覺的園中無一人能與她相比,更加索然無味。反而時不時的去看楊悅,一顰一笑,與那宮中少女一模一樣,雖然見不到楊悅,卻將長安公子當做她,心神有點恍惚。

“六哥,咳……看那個小娘子,綠衣的娘子,如何?”李慎回頭見李愔不住盯着楊悅看,十分詫異道,“你怎麼總盯着長安公子看。”

李愔被李慎說破,不好意思地說道:“咳,不錯。父親已定了宇文氏給你做王妃,聽說宇文氏樣貌不錯,你怎麼還有心去看別人。”

李慎反口回道:“六哥不是也已有了獨孤氏,六嫂可不也是個極品美人,你怎麼也愛看別人?”

李愔尷尬的輕咳一聲,無言以對。

楊悅也發現李愔不時看着自己發呆,擔心他認出了自己。便特意放浪形駭,與李慎一起大聲討論身邊能看到的所有年輕女子。每每妙語中的,一言切中女子要害,引得李慎不時拍掌大笑,大起知己之感。

楊悅的擔心其實多餘。李愔根本沒想到她與楊貴妃的弟子是同一個人。“長安公子”琴技之高,李愔已經見識過,但“貴妃弟子”琴技之差,被李愔多次諷刺,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楊悅會在短短一個月內琴技大長。又在一日這內前後偶遇“二人”,一時在宮中出現,一時早在朱雀街上閒逛,無論如何想不到二人便是同一個人。他只是從楊悅臉上不時看到“貴妃弟子”的影子,因而心中恍惚,將“她”當作她的“妹子”一般。

其實楊悅一直未被人認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古代女子都扎“耳朵眼兒”,而且是自小便要紮上,一般不超過五歲。古代沒有現代“激光”之類先進技術,扎耳朵眼兒是個十分痛苦的事兒。一般要選個十分寒冷的早上,小丫頭被凍在外面直到雙耳失去知覺,再用手搓耳垂兒,將耳垂兒上的肉搓得熟捻,再用插鞋底的針猛紮下去……

楊悅在現代既然不曾用“激光”打過眼兒,回到古代更加不肯受那種罪。她女裝地時候也戴耳墜,不過是她讓人特製的,類似於卡子一樣的機關,卡在耳朵上。

長安街上向來有不少貴族女子也偶爾男裝出行,比如高陽公主。但仔細看卻很容易被人識別,因爲耳朵眼兒是紮上便無法去掉的。

楊悅男裝一直不被人認出,正是這個原因。雖然也有人暗中懷疑她是女子,但見到她沒有女人這個最爲明顯的特徵,反而又懷疑自己的判斷。

第325章 伐謀(4)第270章 河谷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148章 信物第112章 琴音撥動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88章 義鬥(上)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119章 龍顏大怒(下)第187章 不死小強第18章 謝謝衣服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285章 靈臺依舊第280章 鬥法(2)第189章 牧場望遠第320章 妖孽第26章 伊本紅妝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171章 天機第348章 連環2第325章 伐謀(4)第91章 “內訌”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94章 月牙河(2)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203章 出口第90章 暗流涌動第73章 《天下新聞》第124章 祭孔(2)第142章 太行第165章 涅盤(中)第305章 國恤第282章 天師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350章 連環4第283章 天師(2)第305章 國恤第74章 二月逆流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156章 抓賊(4)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4章 大胖鬍子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95章 竹林迷霧第324章 伐謀(3)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25章 武氏三思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287章 悵然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129章 情與禮第271章 梅花巾第236章 出征第329章 對決(4)第260章 傾城(3)第348章 連環2第292章 多情莫若無情第123章 祭孔第229章 洛陽宮(2)第336章 懷璧其罪2第321章 妖孽(2)第282章 天師第364章 平叛4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354章 兇手2第151章 大雲無想(下)第201章 金印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152章 橫街第21章 法師玄奘第200章 千葉公主(3)第26章 伊本紅妝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340章 怪癖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350章 連環4第18章 謝謝衣服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26章 伊本紅妝第352章 皇后與囚徒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130章 懸疑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268章 山賊第89章 義鬥(下)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74章 二月逆流第336章 懷璧其罪2第78章 拜師(三)第215章 拜月(2)第248章 再次“詐降”
第325章 伐謀(4)第270章 河谷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148章 信物第112章 琴音撥動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88章 義鬥(上)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119章 龍顏大怒(下)第187章 不死小強第18章 謝謝衣服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285章 靈臺依舊第280章 鬥法(2)第189章 牧場望遠第320章 妖孽第26章 伊本紅妝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171章 天機第348章 連環2第325章 伐謀(4)第91章 “內訌”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94章 月牙河(2)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203章 出口第90章 暗流涌動第73章 《天下新聞》第124章 祭孔(2)第142章 太行第165章 涅盤(中)第305章 國恤第282章 天師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350章 連環4第283章 天師(2)第305章 國恤第74章 二月逆流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156章 抓賊(4)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4章 大胖鬍子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95章 竹林迷霧第324章 伐謀(3)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25章 武氏三思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287章 悵然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129章 情與禮第271章 梅花巾第236章 出征第329章 對決(4)第260章 傾城(3)第348章 連環2第292章 多情莫若無情第123章 祭孔第229章 洛陽宮(2)第336章 懷璧其罪2第321章 妖孽(2)第282章 天師第364章 平叛4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354章 兇手2第151章 大雲無想(下)第201章 金印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152章 橫街第21章 法師玄奘第200章 千葉公主(3)第26章 伊本紅妝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340章 怪癖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350章 連環4第18章 謝謝衣服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26章 伊本紅妝第352章 皇后與囚徒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130章 懸疑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268章 山賊第89章 義鬥(下)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74章 二月逆流第336章 懷璧其罪2第78章 拜師(三)第215章 拜月(2)第248章 再次“詐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