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李白《俠客行》

安市城即下,唐皇李世民挾同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等諸位將領揮軍南下,與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合兵於建安城下。水陸大軍合圍,勢若破竹,建安不戰而降。

至此高麗在遼東設的千里防線,已盡屬唐地。秋風灑灑,唐旗獵獵。千里長城向東百里之內,拔城遠遁,望風而逃。

高麗舉國震驚,君臣膽寒。蓋蘇文再不敢多言戰事。高麗王歷史重演,自稱“糞土”,上表請降求罷兵。

九月的遼東,秋色已深,寒風漸緊。草枯冰凍,早晚之間已是刺骨寒冷。

冬衣不足,糧草漸少。唐皇李世民也已起罷兵之念。順勢接了高麗王獻上的河川地圖,卻退回其送來的美女,勒令其不可再向新羅進兵。便收兵撤軍。

遼東諸城皆改爲大唐州郡,留兵持守。至此,漢九州之地盡歸大唐。

李世民帶遼東戰亡的兩千士卒遺骸,度遼水,還至營州。於柳城東南建祠,親作奠文,設太牢爲祭。又重金撫慰戰亡將士家屬。百姓聞之,無不感念。皆言:“我兒死而天子親奠,死何所恨”

又於營州大設宴席,犒賞諸軍,按軍功皆有封獎。

百姓接踵相望,歡聲震動百里。舉國上下,又不知有多少健兒爲之“躍躍”。

“寧爲軍功死不在家中安。”

“建功立業,征戰沙場”

“好男兒當如李將軍”

……

大唐的李將軍,名大莫於過李靖。

然而,這次這個李將軍,卻是徵遼歸來的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

李靖出自世家,李世勣卻出自草莽,正因此,更成爲無數草根鍵兒的偶像,激勵着衆人追尋夢想。便是薛仁貴這個剛剛在遼東,一戰成名,擢升爲遊擊將軍,天子親自稱讚“朕不喜得遼東,而喜得卿”,也成爲大唐軍民交口談論的焦點。

唐初名將,如李世勣這般起於草莽,一刀一搶自戰場上拼殺得功,終於升於廟堂之高者並非鮮事。如西北的郭孝恪、爲李世民守玄武門的右屯衛大將張士貴,以及這次徵遼的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等等無一不是草莽出身。

是以唐民多彪悍,建功立業,遊俠義氣者隨處可見。以至於大唐律令嚴禁私自格鬥,卻是禁而不止。

便是士子文人,也多腰懸長劍吟詩作賦,叢武徵邊者更是比比皆是。因而唐將又多儒將。出將入相,文才武略,如李靖這般人物,乃是公認的楷模。

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故事,沸騰着年輕人的熱血。

在大唐軍民上下一片歡騰之時,一隊三千人的“飛騎”,卻馬不停蹄,由營州往幽州急馳。

騎中一位玄甲褐袍,盔甲遮面,卻掩不住面上征塵,眉頭暗鎖。大概沒有人會想到,此人便是剛剛親征遼東,得勝回朝的唐皇李世民。

與幾天前,在營州犒賞全軍時完全不同,此時李世民面上沉鬱,看不到半點喜色,雙目之中閃出少見的急躁與憂慮。

一個月前,楊悅說了一句“我走了”,便再也無影無蹤,悄然而去。李世民四處找不到她時,才明白楊悅說的那句“我走了”,不是走出他的營帳,而是在他面前消失。

然而此時李世民的焦慮卻並非爲此。

白狼山與白狼水相依相伴,三千飛騎依山暫時歇息,就着河水吃些乾糧。

將近黃昏,站在白狼山頭,李世民遠望前面連綿起伏的山上,萬里長城隱約可見。

饒是飛鳥啾啾,碧空萬里,李世民卻是滿目憂慮。

“明日定能到達臨渝關,劉洎等人能否到達?”李世民雙眉緊皺,低聲向身邊的張士貴問道。

“聖上這些天日夜兼行,沒準會比劉待中等人先到。”張士貴沉聲答道,“不過,蜀王先已到了臨渝關,定能安排妥當。”

“太子還是沒有消息?”李世民回頭看一眼張士貴,雙眼一閃,幾乎能看到根根血絲。

張士貴神情一滯,微微搖頭,說道:“雖然沒有,但請聖上寬心。既然在太行山中發現太子衛率,太子殿下應該便在附近,不久定能找到。”

“太子衛率?”李世民似是突然想起太子殿下還有衛率,雙拳不由握緊,怒目一閃,狠狠地道,“李君羨,朕將太子交給他,他卻……”

張士貴不敢大氣多出,見李世民心情煩躁,小心翼翼地站在一側,不敢多說一句。

“太子至幽州迎朕,如何反會到了太行山中。”李世民沉吟片刻,回頭看了一眼張士貴,沉聲說道。

張士貴想了想說道:“聖上回朝,太子至幽州迎接之事,難道事先走露了風聲?否則怎會突然遇到伏擊?李君羨定是爲了保護太子,見不能到達北平,便反其道而行,到太行山中躲避……”

“但願如此——”李世民嘆一口氣,又道,“這次太子失蹤的消息不能走失半點風聲。賊子既然在半路阻擊太子,只要明日傳出太子已與朕會面的消息,太子的處境自然會好些。”

張士貴連連點頭說道:“聖上只要回朝,太子定然無憂。”

太子失蹤?大唐皇太子竟然失蹤?

沒有人會想到,更沒有多少人知道。甚至李世勣等人也沒想到,李世民等不及與大隊軍馬一齊回朝,迫不急待的帶三千飛騎先往往幽州而去,與太子相會於臨渝關,其實不過是掩人耳目。

別說是李世勣,便是長孫無忌對此事也是毫不知情。他領一萬人馬作爲前軍,與將作大匠閻立德等人,一路修橋補路,爲大軍回行掃清障礙。

“青龍、白虎那邊可有消息?”沉默片刻,李世民又皺眉問道。

“青龍將軍說隋國公主定然會去一個地方,已往那兒去找,聖上到也不必太過擔心。”張士貴安慰地回道。

李世民不再說話,長嘆一聲,看了看月色初上,沉默不語,不知在想些什麼。

…….

九月,太行。楓葉漸紅,樺葉變黃,秋色漸濃,色澤越來越豔麗。配上藍天白雲,一眼望去,層林盡染,令人神醉。

千峰縱延,鐵關橫鎖。

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叫做五阮關的關口,向來是太行八陘之要塞,自北平西去五臺山之要徑。

雄關居山臨險,依山面水,甚是壯麗。

關前卻不似遠處觀來這般雄偉,到有幾分深秋的蕭索。荒涼的山路上落葉飄飛,有一處茶棚依在山道之旁。裡面稀疏的幾個茶客,便如不遠處稀巰的村舍一般,四散零落。

茶棚的主人是個三十多歲的娘子,乾淨利落,一張嘴極甜,招呼着偶爾走過的路人。

那些人無論是否口渴,被她一叫,到有大半會走過去吃上一杯。饒是如此,茶棚裡也不過十幾人。

茶棚並非只賣茶水,還有酒菜飯餚,不過是些簡單的飯菜。

茶棚娘子是附近村莊的人,丈夫死了,只有一個兒子相依爲命。她到是個極能幹的人,在這個古道上開個茶館,卻也能夠餬口。

雖然此時荒涼些,但是過些日子,進入臘月,來住五阮關鎮趕集的人會多起來,到時候生意會好些。等到了來春,西去進香的香客過時,生意會更好。

這個時候,秋收剛過,過往的行人大多是附近的鄉人,聽到她的招呼,一般都會停下來歇歇腳。

然而,今日卻有幾個人十分面生。

茶棚娘子向坐在西北角的一桌客人望過去,眼中閃出一絲迷惑。這裡雖偏僻,但是西去五臺山的古道,茶棚娘子開店多時,到也有些眼力。

只是那一桌客人,看上去極爲不同。看衣着打扮像是平常莊稼人,可中間那個細皮嫩肉的年輕人,看上去又像是個養尊處優的富家公子。而且比她所見過的所有富家公子還要白嫩。斯斯文文到像是個女子。然而此人身邊卻是七八個如狼似虎的大男人,越發令人覺得那“細皮公子”嬌弱。

“細皮公子”右側坐着的一個老頭兒,看上去也不像是莊戶人家,到像是個極有些才學地位的人物。

茶棚娘子給他們上茶時,忍不住笑着向那“細皮公子”問道:“客官這是從哪裡來,看上去不像本地人。”

然而不待那“細皮公子”回答,坐在他左側的一個彪形大汗卻瞪了她一眼,嚇得茶棚娘子趕緊不再多說。

轉身回頭,見到一個黑衣女子正走進茶棚,忙走上去招呼。那黑衣女子也是極爲奇怪,一身黑衣,連頭連臉都遮在一個黑色大沿羅幕帽中,看不到半點面容。

黑衣女子自己撿了個位子坐下。茶棚娘子看不到黑衣女子臉色,卻不知爲何直覺那黑衣女子與那桌“怪客”有些關聯。

茶棚娘子將茶端上,黑衣女子似是根本沒有看到,直愣愣地望着一個方向。茶棚娘子轉頭看了一眼,見黑衣女子正對着的正是那位極白靜的“細皮公子”,不由啞然失笑。

過不多時,茶棚娘子發現,今天的日子似是十分特別。平日荒涼的古道上,人一下子多了起來。比平常鎮上有集的日子人還要多。似是哪裡過廟會一般。

只是這些人看上去有些陌生,不是當地人。更不似平常那些鄉鄰,聽了她的招呼會進茶棚裡歇腳。

臨近黃昏,纔有一個騎白馬的白袍公子聽了她的熱情招呼,走了過來,卻並未進茶棚,只解下馬鞍邊上的皮囊,讓茶棚娘子爲他灌滿水袋。

茶棚娘子看了那白袍公子一眼,不由一呆,忍不住要向那個“細皮公子”看上一眼。今天實在是大開眼界,如果說那“細皮公子”貌似“潘安”,這個白袍公子便是“宋玉”。

只是這個“宋玉”與那“潘安”不同,到是十分健談,主動搭訕起來。

“老闆娘子,這兒離五臺山還有多遠?”

“喲,那可遠了。少說也還有二、三百里。”茶棚娘子聽了“白袍公子”對她的稱呼,笑得合不籠嘴。

“噢,那就不遠了。”白袍公子也笑道。

茶棚娘子再次笑得合不上嘴:“喲,二、三百里還不算遠。前年我去上香,走了七八天才到,一來一去便是半月天氣……”

說了半截看了看白袍公子身後的白馬,呵呵笑着轉口道,“當然公子騎馬去要快許多,但少說也得兩、三天的功夫。”

“用不了那麼多天,明天中午我便能到。”白袍公子笑了笑道。

“公子真會說笑,難不成公子要連夜趕路不成?”茶棚娘子嘖舌,搖頭不信。

白袍公子也不多辯,轉口問道:“向前走多遠會有鎮子?”

“前面走不到二里,便是五阮關鎮。若過了這個鎮子要走百里左右纔會有大鎮。我看公子還是到鎮上歇息,明日再趕路吧。”茶棚娘子笑着看看天色,說道。

說話之間,茶棚娘子已給白袍公子裝滿了茶水。白袍公子不再多說,付了帳,打馬而去。

茶棚娘子下意識地回頭看了一眼那位“細皮公子”,但見他豁然站起身來,似是要追什麼人似的,向前急走。諸位“怪客”也呼啦一聲追着他而去。

過不多時,那黑衣女子也跟着去了。

茶棚娘子搖搖頭,覺得有些奇怪,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不多時,天色漸晚,棚茶裡已空,茶棚娘子收拾了東西,自回家去了。

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164章 涅盤(上)第318章 小心眉兒第274章 山神廟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43章 將信將疑(上)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200章 千葉公主(3)第269章 脫困第18章 謝謝衣服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140章 疑問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209章 摩教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73章 原點第260章 傾城(3)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222章 出獵(上)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99章 “黃金甲”第155章 抓賊(3)第95章 竹林迷霧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2第76章 拜師(一)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350章 連環4第319章 行香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201章 金印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118章 龍顏大怒(上)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373章 原點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74章 二月逆流第89章 義鬥(下)第291章 多情第172章 天機(2)第310章 陳家有女(3)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15章 智儒?腐丁?第40章 心急如焚第73章 《天下新聞》第363章 平叛3第86章 牡丹花開第175章 天子駕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12章 皇宮大內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136章 理想國第173章 靈臺第262章 傾城(5)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89章 義鬥(下)第275章 行路難第99章 “黃金甲”第228章 洛陽宮第208章 兄弟第21章 法師玄奘第202章 斷崖第20章 高陽辯機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223章 出獵(下)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80章 拜師(五)第284章 焚經第76章 拜師(一)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269章 脫困第201章 金印第92章 人與馬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268章 山賊第345章 動機3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145章 大典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3章 鵝鵝鵝(上)第331章 怏怏第166章 涅盤(下)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285章 靈臺依舊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78章 拜師(三)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11章 妾意郎情(下)
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164章 涅盤(上)第318章 小心眉兒第274章 山神廟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43章 將信將疑(上)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200章 千葉公主(3)第269章 脫困第18章 謝謝衣服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140章 疑問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209章 摩教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73章 原點第260章 傾城(3)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222章 出獵(上)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99章 “黃金甲”第155章 抓賊(3)第95章 竹林迷霧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2第76章 拜師(一)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350章 連環4第319章 行香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201章 金印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118章 龍顏大怒(上)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373章 原點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74章 二月逆流第89章 義鬥(下)第291章 多情第172章 天機(2)第310章 陳家有女(3)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15章 智儒?腐丁?第40章 心急如焚第73章 《天下新聞》第363章 平叛3第86章 牡丹花開第175章 天子駕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12章 皇宮大內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136章 理想國第173章 靈臺第262章 傾城(5)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89章 義鬥(下)第275章 行路難第99章 “黃金甲”第228章 洛陽宮第208章 兄弟第21章 法師玄奘第202章 斷崖第20章 高陽辯機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223章 出獵(下)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80章 拜師(五)第284章 焚經第76章 拜師(一)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269章 脫困第201章 金印第92章 人與馬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268章 山賊第345章 動機3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145章 大典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3章 鵝鵝鵝(上)第331章 怏怏第166章 涅盤(下)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285章 靈臺依舊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78章 拜師(三)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11章 妾意郎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