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

楊悅一路走一路盤算:大唐貞觀十七年?是公元那一年?貞觀是李世民的年號。大唐建國是618年,李淵先當了幾年皇帝,才傳給李世民,那麼貞觀十七年大約應是六百四十多年吧。楊悅學中文專業,雖說“文史不分家”,不過她向來對歷史只記故事不記年份,能記住大唐建國日期已是不易。

楊悅算的相差不太遠,貞觀十七年正是公元643年。

楊悅心中暗想:2011至640年,天!相差1371年,我怎麼會到這兒了呢?便是穿越也應更早一點,自己最想敬仰的是秦始皇,回到公元前看看秦始皇的文治武功纔對啊。可惜呀,可惜!竟然是到了大唐貞觀年間。出神許久,心想即來之則安之,到了大唐或許能見識見識“唐宗宋祖”中的“唐宗”也還不錯。過了一會兒,又猛然想到唐太宗之後不久便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時代,也就是說,自己沒準能看到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不由眼前一亮,能看到幾千年來令女性驕傲的女人也很不錯。說不定還可以先找到武則天,跟她套套近乎,將來她稱帝后,混個一官半職或建一番豐功偉業也說不準。楊悅想到在後世讀穿越小說的經驗,又興奮起來。“嗯,如果這樣,也是不錯的選擇!”楊悅想到興奮處,差點笑出聲來。

楊悅一路懷了心事,一時興奮,一時又發呆,將武眉兒看了個莫名其妙。可是到哪裡去找武則天?她父親叫什麼來着?楊悅又不由頭痛,早知如此,應該將隋唐史好好研究研究。可惜呀可惜。想起楊夫人家既然姓武又是京城官宦,會不會與武家有關?心中一陣竊喜。喚來小眉兒仔細套問。

武眉兒搖頭說道:“從未聽說過有叫做武則天的小娘子。”反而讓楊悅一怔,心想武則天大名鼎鼎怎麼會讓人不知道,仔細一想又不由啞然失笑,武則天在後世大名鼎鼎,這個時候卻不過是個小丫頭而矣,據說她十四歲進宮,現在大該早進宮當了唐太宗的才人,而且武則天在入宮之前似乎也不叫武則天,更不叫武曌,至於叫什麼反而把楊悅給難住了。想了又想問道:“有沒有哪個武家小姐入宮當了才人的?”武眉兒想了想又搖頭說道:“長安武氏只不過幾家,沒聽說有誰家小娘子被送入了宮中。”楊悅一時大急,心想莫非武則天還沒入宮?或者武則天並非長安人?偏偏武則天的父母兄弟叫什麼名字她又記不起來,問來問去問不出結果來。心想莫非武則天不在長安而是從其它武氏家族選入宮中?後世人說武則天老家是四川一帶,也有人說是山西人,具體應該到哪找呢?又想起武則天入宮後被唐太宗親口封爲“媚娘”,心想慢慢打聽,至少應該能打聽得到。反正離她當皇上還有一段時間,不用着急。這才放下心事兒,一路專心遊山玩水。

一行人並不趕時間,因此一路走走停停,見山拜佛,經太原,過風凌渡,西入潼關,好不愜意。楊悅說話行事,向來灑脫,又肯哄夫人開心。楊夫人對她也是百依百順,喜歡地不得了。

西去長安必經之路有西嶽華山。俗話說:“自古華山一條路”,只因華山猶如刀削爺劈,素來奇險稱天下第一。唐朝就有個詩人叫作張喬地曾在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劍”當是出自此處。只是這個張喬,與“黃巢”同時代,生於晚唐時節,現在還沒有出生。

楊悅向來沉迷武俠,有遊俠之氣,英雄之勢。得此處路過那裡肯錯過,自然吵着要去華山一遊。楊夫人自覺年紀大了不願辛苦,便派了得力家丁武權跟楊悅上山,自己到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歇息。

華山有東、南、西、北、中五峰,想那所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便是由此而來。楊悅一路走一路心中念念不忘“華山論劍”,只可惜她身邊無劍,也無九陰真經之絕世武功,只好一步一步上山。武權到是揹着一把劍,長像魁偉,又幾分劍客氣勢。但對楊夫人躬身下禮,甚是奴忠。他比楊悅大不了幾歲,卻對楊悅也十分的敬重沉穩,楊悅見他如此呆板,時而會打趣他幾句,他也只會呆呆傻笑。楊悅不由心道,不知他的劍術跟人相差多大!

楊悅一路走,一路漫不經心地四處觀賞。走到石門,被一隊侍衛擋住去路,高聲喊道:“今日封山,不準通過。”其中一個臉長得像刺蝟似的尖尖翹鼻頭的侍衛趕牛一樣,轟他們快走。

楊悅見這班人無禮,奇道:“這是你們開的路?還是你們栽的樹?”

“刺蝟”侍衛蠻橫道:“什麼亂七八糟,快滾!”

楊悅原本見他們莫名其妙封山心中已無好感,又見他口出惡言,心中着惱,對武權笑道:“都說好狗不擋道。怎麼這華山之上沒只好狗”

不待武權開口,“刺蝟”大怒道:“小子,你說誰不是好狗?”

楊悅嘻嘻一笑又道:“對不住,難道你是好狗?”

“刺蝟”見楊悅說他是好狗,一錯愕才意識到上當,又氣又怒:“你罵誰是好狗?”

楊悅笑道:“說你不是好狗不行,說你是好狗也不成,那你是什麼?噢,我明白了,原來是——”

“是什麼?”“刺蝟”提高聲音,氣得哇哇大叫。

“原來是一條大惡狗!”楊悅拖了長音,悠悠地說道。山谷裡迴音極大,將她的長音又迴轉過來,聽上去便是,原來是一條大惡狗——惡狗——惡狗——

衆侍衛聽了,也不由哄嘡大笑。

刺蝟怒極,槍尖一點便向楊悅直刺。饒是楊悅機敏,可惜沒有半點武功,眼看槍尖刺到,便要傷在槍下。只見劍光一閃,“當”得一聲,將槍尖擱開。武權已從楊悅身後掠過,擋在她身前。

楊悅本來嚇得心驚肉跳。發現武權功夫居然如此高超,一下來了精神。大笑道:“好一把殺狗劍,且聽我爲你作歌。車凜凜、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一劍殺得狗頭躥,二劍殺得嗷嗷叫,牽衣頓足相對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或相問,但云殺狗不留情,或從左路穿耳劍,或入右側削腮刀,上挑狗頭飛毛亂,下掃狗腿急急跳……”楊悅套用杜甫的樂府詩《兵車行》,胡編亂造一翻。

楊悅正說得興起,卻發現武權與“刺蝟”突然停手,並未繼續,好不掃興。正待說話,卻聽身後一個聲音響起:“小兄弟,好詩才。”

楊悅回頭看時,原來是個銀盔玄甲地年輕武將,衆侍衛見到他躬身行禮,顯然是侍衛的頭兒。楊悅見來人雖然一身戎裝,相貌卻掩不住一股儒雅俊秀之氣,舉止之間彬彬有禮,心知今日只怕沒什麼熱鬧可看了。見他誇自己詩才,便搖頭晃腦地順口胡扯道:“一般一般,天下第三。”

銀盔武將聽了一錯愕:“‘一般一般,天下第三’。但不知第一第二卻是何人。”

楊悅所說不過順嘴而已,哪裡有什麼第一第二。聽他有此一問,心中大樂,心想古人可真沒幽默感。臉上卻不動聲色,煞有介事地道:“兄臺居然沒聽說過天下數一數二之人,真是可惜呀可惜。”說完止不住滋滋有聲,以示十分可惜。

玄甲武將道:“願聞其詳。”

楊悅一邊兒說一邊兒想如何應付,心道:李杜乃是大唐最爲傑出的詩人,可惜現在大概還未出世。如果將唐初四傑搬出來,又顯不出高明。心下想定說道:“當然是李大和杜二。”

“李大?杜二?那是何人?”玄甲武將一臉茫然。

楊悅存心捉弄,故作神秘一本正經地說道:“二位皆世外高人,世俗人不知也不足爲怪,不足爲外人道也。”

玄甲武將此時雖然十分想知道這天下第一第二到底是何人,卻也不便再追問。“刺蝟”卻叫道:“什麼李大杜二,不定什麼鳥人,定是沒見過什麼世面,在鄉下也敢自稱什麼天下第一第二,真是可笑啊可笑。”“刺蝟”剛纔被楊悅罵了一通,心裡很是不爽,所以故意找她晦氣。

楊悅冷哼一聲,傲然朗誦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幕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詩句如何?當不當得天下第一?”

楊悅一向最爲欣賞李白地詩,這篇《將進酒》更是熟的不能再熟,當下背誦出來。玄甲武將擊掌讚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豈止是好詩,實乃詩中極品。就憑這一首已是當世無雙,這天下第一當之無愧!”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怎樣?”

玄甲武將高聲讚道:“也是數一數二的佳作。”

楊悅笑道:“此乃我兩位兄長所做,詩才如何?”

玄甲武將奇道:“兩位兄長?小兄弟兩位兄長果真也是寫詩的大家。不知兩位兄長高名?”

楊悅撲哧一笑道:“我說的便是李大與杜二,是我兩位義兄。他二人向來隱於山林,少至人間走動,一個自號詩仙,一個自號詩聖。一般外人根本見不到他們。”

玄甲武將見楊悅小小年紀,文采飛揚,且長身玉立、灑脫俊雅,氣度不凡,自稱詩文第三,那第一第二更不知何等神仙人物,聽的悠然神往,本想要楊悅引見引見,聽了最後一句,不由又涼了半截。

楊悅心中卻在想:“老李,老杜,我沒將你們的詩佔爲己有,也算對得住你們了。”

玄甲武將心想,既然第一第二見不到,今日遇到天下第三也是幸事,當下對楊悅更加恭敬,對楊悅行了一禮道:“還未曾請教先生高名?”

楊悅見他由“小兄弟”改成“先生”,顯是被自己唬住,心中早已笑破了肚子,面上卻不敢露出半點,裝模作樣地回禮回道:“免‘高’姓楊,人稱楊三。不知閣下貴姓?”

楊悅看了看武權,使個眼色。本來楊夫人收她爲義女後,爲其改名武悅。不過楊悅既然不想留下真名,而她的真名楊悅乃是個名不見正傳的名字,拿來使用,是再好不過。

玄甲武將道:“原來是楊三先生。在下姓李名德。排行也是第三。不知先生的佳作,可否讓在下聆教一二?”

楊悅見他對詩詞卻念念不忘,想來有點學文,有點心虛起來,靈機一動,笑道:“領教不敢。只是小弟正要上這華山,觀境訪仙,吟詩作對,沒想道,哼哼,掃興啊掃興……”說完打個哈欠,轉身便向山下走。

李德見狀忙喊住她,道:“先生既然要遊山,何不游完再去?”

楊悅故意哂道:“可惜有人不讓。”

李德看了看衆侍衛,向楊悅笑道:“不妨,不妨。先生可盡情遊山。”說完作一個“請”的手勢。

“刺蝟”武士還想分辯幾句,卻被李德止住,只好退到一旁。楊悅哈哈一笑,長身昴首穿過衆侍衛身邊。

武權本待一同上山,卻被侍衛攔下。楊悅看看李德,李德面露難色。楊悅略一思忖知道今日定然有大人物在山上,自己進山看似平常,實則是因爲她只不過一介書生,剛纔人人看得出來,她半點武功沒有,放她入山也無所謂。武權卻不然,劍法精妙,自然不敢輕意放入。那李德雖然貌似隨意卻也不是沒有分寸。楊悅向李德點點頭,吩咐武權暫且在此等她。

那李德似跟定了楊悅,楊悅到哪裡,他便到哪裡,一路上談論詩詞歌賦,糾纏不休。每到一處,便問楊悅“可得詩否”。楊悅起初還找些詩篇來應付他,後來,見他總是追問詩作,心煩起來,懶得理會,說道:“兄弟我做詩日不過三,因此人稱楊三。所以才排在李大、杜二之後。”

李德恍然道:“原來如此。想那李大、杜二兩位大賢定是每日做詩不過一、二?”又詫異道:“怎麼先生做得多反而落在了後面?”

楊悅心中好笑,卻還是答道:“很對,大對而特對。只因我大哥李老大,每天最多隻寫一篇,所以篇篇都精雕細琢,數量最少,寫得也最好。俗話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頸須’,正是這個道理。”

李德不由茅塞頓開,不住點頭稱是,覺得楊悅說話句句精妙:“‘吟安一個字,捻斷數頸須’,先生出口成句,令人歎服…….想那杜二定然是每日做詩不過二首,也十分的精妙….”楊悅不知不覺之中又引用了後人的句字,這“吟安一個字,捻斷數頸須”是末唐詩人盧延讓的句子,卻不是“俗話說”的。因而怪不得李德歎服……

楊悅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我每日做詩不過三,今日到此爲止,不可再做,否則被兩位大哥知道,非得笑死不可……這些拙作真是不能入人法眼。”

剛纔楊悅引用過的兩首詩,其中一首便是張喬的《華山》“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衆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樹黏青靄合,崖夾白雲濃。一夜盆傾雨,前湫起毒龍”。另一首是李白的《登華山》“西嶽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邀我登雲臺,高揖衛步卿,恍惚與之去,駕鶴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皆是明人明篇,李德聽了早已歎服不已,對楊悅讚美之辭溢於言表,毫不吝嗇。

見楊悅如此說來頭頭是道,更是歎服,視若天外高人。當下不好再逼她做詩,又問道:“先生兩位大哥,一個稱作詩仙,一個稱作詩聖,但不知先生稱作什麼?”

楊悅沒想到他會有此一問,不由莞爾一笑道:“李兄猜上一猜?”心中卻已想好一個稱號李德想了想說道:“詩仙、詩聖,以先生之才,可當得上‘詩神’二字,莫非是‘詩神’?”

楊悅搖搖頭,笑道:“非也,非也。是‘詩魔’二字!”

“詩魔!”李德一愣嘆道,“以先生的詩文的,果然當得詩魔二字,‘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當真是鬼斧神工。只是那‘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這明明是飄飄入仙,應作‘詩仙’之名號纔對,但先生之義兄已有‘詩仙’之句號,因此在下才敢稱爲‘詩神’……”

楊悅聽了他的說法,不由暗讚一聲,那首詩本就是詩仙李太白之作品,沒想到被他一語道破。不由暗暗佩服,心道:“古人果然不是蓋的,這詩文鑑賞力實在是高明”。罷罷,這詩魔原本是白居易的稱號,那詩神是蘇東坡的稱號,無論哪一個也不是可以亂充的。口中不由謙遜了許多:“兄弟即當不起這‘詩魔’,也當不起這‘詩神’,不過是抓住詩的幾片影子,從今日起便叫做‘詩影’吧!”

李德自見楊悅一直高傲狂放,沒想到突然謙虛起來,不由向楊悅多看幾眼,見她臨崖而立,山谷維維,衣袂飄飄,風流俊雅不可方物,一時癡癡地說道:“詩影,好一個‘詩影’,如仙如魔,非仙非魔,竟然另有一番意境……”

楊悅見他作了這番解釋,不由一呆,心中好笑,抱拳道:“李兄真乃高人也,聽在下一路妄言,不知李兄可有詩作?”

李德見楊悅向他要詩,不由面上一紅,低頭說道:“先生有所不知,在下並不善長此道,即使得詩也不敢在“詩影”面前獻醜。”

楊悅見他不肯,也不想追問,只淡淡說道:“‘先生’二字,在下不過玩笑。閣下如果不棄,可稱在下爲兄弟即可。”

李德見說,十分興奮,便稱楊悅爲“三郎”。楊悅見李德“三郎,三郎”叫得親切,心中不由暗暗皺眉,只不過唐人一向如此稱呼,又有求於他,也不好發作。若依着慣例她本應也叫李德爲三郎,只是郎啊郎的,聽上去彆扭,便仍稱他李兄。

李德見楊悅似乎對自己不寫詩有些不高興,一時不知所措,心想如果果真寫出來,只怕更令他失望,不如不寫。想了想說道:“三郎做了一路詩文,想來也餓了,在下這就去打幾隻野味來,爲三郎佐餐如何。至於寫詩還請三郎告饒。”

自上山以來,楊悅便被他纏地頭痛,見他自請離去,正巴不得如此,便說道:“如此更好,便有勞李兄了。”看一眼李德,又打趣道,“但願李兄打獵功夫不會像寫詩一樣……”

李德臉上一紅,摸一下腰中弓箭,笑道:“這點功夫在下還是有點自信,三郎請稍等。”

說完向楊悅告個別,健步如飛,不一會兒便消失到叢林中。見李德走遠,楊悅便逃也似的趕緊溜走。她見李德往北峰方向去了,便往其它方向走去。一路狂走,不知不覺得迷了路,左轉右轉,幾個時辰後,竟來到中峰之巔。感到腹中飢餓,又有點後悔剛剛應該吃那李德一頓再走。心想也不知李德那斯打到野味沒有。看看天色將晚,時已不早,華山地路又不好走,此時若不盡快下山,只怕晚上只能露宿山上了。

她這一路不是被李德纏得頭痛,便是爲了躲開李德急走,華山美景卻沒顧上多看。見到玉女祠便在眼前,就此下山心又不甘。

華山中峰的玉女祠供奉的乃是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所謂“弄玉吹簫”,雖然在現代人嘴裡不是什麼好詞,但確是從一個美麗的故事而來。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喜好音樂,尤善吹笙。一次她夜間吹笙,忽然聽到空中有簫聲相和,竟然是一個叫做簫史的人乘鳳而來。弄玉一下愛上了這個音樂同行,簫史開始教她吹簫,最後弄玉吹簫也吹得十分棒。她的吹湊引來一隻鳳凰,簫史便引來一隻龍,二人乘龍御鳳而去。這便是“乘龍快婿”的由來。不過,簫史這個乘龍快婿似乎並不被秦穆公待見。二人飛走後隱於華山之中,秦穆公一路追到華山,卻並未找到女兒,便在華山之巔建了這個“玉女祠”懷念女兒。

這種掌故對於楊悅這個學文學的人並不陌生,她還時常想這弄玉大概是個追求愛情自由的人,那簫史定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平民百姓,秦穆公定是不肯將女兒嫁給這等人,弄玉便與簫史私奔而去。那秦穆公沒追上,只好建個祠,編造了一段故事糊弄世人。

楊悅明知天色將晚,再多耽擱下去只怕下山會十分艱難。卻也顧不了許多,將心一橫,心想先入祠觀看再說。“大不了宿在山上,這裡祠幢衆多,還有七十二個道家仙洞,還怕會露宿不成?只是夜深人靜,若大一座山上,只自己一個……”想想又有些害怕。正思襯間,忽然聽到有人聲。先是一喜,心想要在這山上夜宿地原來並非自己一個。又一想莫不是李德又追了來,忙閃到祠前柱後。

(金庸先生看來自華山得到的靈感不少。連那《笑傲江湖》中的七十二洞洞主也來源於此。)

來者卻並非李德,是一個四十歲上下的美貌道姑,面白如玉,神情恍惚,一雙睡鳳眼低垂,全身上下散發出一種慵懶的氣質,引人入迷。後面還跟着上來一人,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也是四十上下,兩瞥八字鬍,一把美須,威武瀟灑,氣宇軒昂。

古人向有蓄鬍的愛好,一把鬍子有許多講究,脣上叫做髭,頜下叫襞,兩腮叫髯。脣下叫什麼來着?楊悅一時忘記,沈從文與王力還曾因古人鬍子的事鬥文打架。不知何故,現代人不愛留鬍子了,這在古代可是一個男人的標誌。俄羅斯人愛留鬍子,一般滿臉都是,甚至不知聲從何出,看不到嘴脣,楊悅還曾替他們發愁“吃飯地時候怎麼辦”。回到古代,楊悅發現中國古人的鬍子,整理的井井有條,絕對是一種裝飾。一把美鬚髯絕對是傲人的資本。關雲長號稱美髯公,鬍鬚還專門用套子裝着。

這位美髯大漢,鬍子整理的十分到位,平填許多威武與睿智。慵美人倦氣襲人,美髯公精力旺盛,神采奕奕,兩人形成鮮明對比。楊悅暗暗納罕,心中叫道:“真是一對極端的絕配”。

美髯公似是在低聲下氣地求慵美人什麼,而慵美人像是根本沒聽到,心不在焉,彷彿一直處於半夢半醒之中,徑直進入祠中。美髯公忙跟着進去。

楊悅八卦之心熊熊燃起,立於檐下,自窗外向內偷看。美髯公擁着慵美人的腰軟細語溫存,二人說話聲音極低,楊悅只斷斷續續聽到,“阿瑛”,想來是那美人的名字。還有“你一人在這裡,我如何放得下心來…….你還是跟我回去吧。”任憑美髯公說了一車好話,慵美人始終不肯回話。看來是中年兩口鬧彆扭,慵美人要離家出走當道士,美髯公追了來勸其回家。楊悅心中大樂,暗道:“有趣”。

美髯公見慵美人不肯理她,便強行擁着她親吻,慵美人似柔若無骨一般依在他身上,並不反抗,卻也沒有任何反應,便似睡着一般,真真切切地一個睡美人……

楊悅見狀,不便再瞧,剛要轉身走開。不成想被人從身後攔腰抱住,楊悅大急,想要叫喊,嘴巴卻也被人捂上。楊悅想要掙扎,那裡掙得開,一直被拖到玉女祠外。楊悅狠急,一口咬了下去。來人吃痛,“哎喲”一聲才鬆開了手。楊悅想也未想,擡手便是一掌。對方伸手抓她手臂,楊悅剛好轉身,額頭恰好碰到來人嘴上,結結實實被對方強吻了一下。楊悅又羞又氣,定睛一看見是那個去打獵的李德,更加氣不打一處來,一腳跺向他地腳面,用力將他推開,轉身急跑。

楊悅跑出時,臺階處由下而上剛好也走上來一人,楊悅又與他撞個正着。來人一把將她扶住,卻是恰恰摟個滿懷,但覺胸前一軟,正納悶間。楊悅氣惱不已,掙了開來,一溜眼兒跑下山去。

來人沒來由被推個趔趄,根本連楊悅長得是什麼樣子都沒看清。但見一團白影已衝下山去。回頭見李德怔怔地立在原地,莫名其妙地問道:“三哥,這人是誰?”

李德剛剛被楊悅踢中,卻渾然不覺。只覺手指似觸到玉面凝脂,口角留香,怔怔地楞在原地。一種異樣的心情,悠然而生。直到來人推了他一把,才似剛剛轉醒,失魂落魄一般叫道:“不要傷他。”

來人莫名其妙地說道:“他是誰,怎麼混進來的。”

李德急道:“快,傳令下去,不要讓山下侍衛傷了三郎。”

來人看他答非所問,急迫間只是想着那人的安危,只好先傳令下去不準傷了剛纔衝下山去地人。

李德不待來人詢問,已急匆匆追下山去。

來人被一連串的事兒整地莫名其妙,搖搖頭自語道:“三哥一向老成穩重,今日是怎麼了。”

楊悅一路小跑,竟然顧不上山路陡險,直到“老君犁溝”處,才稍稍氣定。“老君犁溝”,處山崖原本無路可走,傳說太上老君趕青牛在此犁出一道山溝纔有路走。楊悅正要歇息片刻,忽聽到後面有人喚“三郎”,不是李德更是何人,急忙又拔腿便跑。楊悅雖然不會武功,但是體育很好,而且全能,學校的運動會,無論田徑,跳高、跳遠、籃球、鉛球、100米、越野……沒有一項她不曾參加過。加上她自小在父親老家長大,上山爬樹,無一不是她的強項,一直被爺爺稱作假小子。長大後,雖然生得文文爾雅,卻不失一股英武俊秀之氣,好武尚義,常以英雄自詡。

楊悅一鼓作氣,狼狽下山,武權已等得急不可耐。如若不是被李德追趕,楊悅沒準不得不宿在山上。被他追得下山,卻正好剛剛天色入晚。楊悅顧不上說話,上馬急馳而去。

李德趕到山腳,那裡還有楊悅蹤影,惆悵半天。一時笑自己“糊塗”,竟對一個少年美男如此放心不下?一時想起剛纔楊悅地嬌羞模樣,又癡癡地失魂落魄。

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154章 抓賊(2)第157章 訪客第302 醉後真言第145章 大典第344章 動機2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77章 拜師(二)第93章 人道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78章 密謀第206章 黑衣怪人第66章 天下詩社第277章 祭酒第173章 靈臺第148章 信物第118章 龍顏大怒(上)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2章 大孚靈鷲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306章 問疾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5章 吳王李恪第170章 藥方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130章 懸疑第340章 怪癖第145章 大典第2章 大孚靈鷲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57章 先進技術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280章 鬥法(2)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275章 行路難第76章 拜師(一)第74章 二月逆流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314章 爭寵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352章 皇后與囚徒第59章 大唐軍神(二)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97章 中毒第72章 蜀王妃的煩惱第336章 懷璧其罪2第97章 中毒第347章 連環1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117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2)第330章 帝心第142章 太行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166章 涅盤(下)第331章 怏怏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75章 天子駕第96章 變態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228章 洛陽宮第203章 出口第55章 白衣美人第200章 千葉公主(3)第26章 伊本紅妝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127章 驚變第3章 古裝女子第329章 對決(4)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357章 下江南第361章 平叛1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238章 出口(上)第204章 廢城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2第125章 問難第150章 大雲無想(上)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120章 彈歌第325章 伐謀(4)第327章 對決(2)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164章 涅盤(上)第223章 出獵(下)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376章 續貂
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154章 抓賊(2)第157章 訪客第302 醉後真言第145章 大典第344章 動機2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77章 拜師(二)第93章 人道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78章 密謀第206章 黑衣怪人第66章 天下詩社第277章 祭酒第173章 靈臺第148章 信物第118章 龍顏大怒(上)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2章 大孚靈鷲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306章 問疾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5章 吳王李恪第170章 藥方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130章 懸疑第340章 怪癖第145章 大典第2章 大孚靈鷲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57章 先進技術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280章 鬥法(2)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275章 行路難第76章 拜師(一)第74章 二月逆流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314章 爭寵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352章 皇后與囚徒第59章 大唐軍神(二)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97章 中毒第72章 蜀王妃的煩惱第336章 懷璧其罪2第97章 中毒第347章 連環1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117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2)第330章 帝心第142章 太行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166章 涅盤(下)第331章 怏怏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75章 天子駕第96章 變態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228章 洛陽宮第203章 出口第55章 白衣美人第200章 千葉公主(3)第26章 伊本紅妝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127章 驚變第3章 古裝女子第329章 對決(4)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357章 下江南第361章 平叛1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238章 出口(上)第204章 廢城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2第125章 問難第150章 大雲無想(上)第103章 喜鵲盤旋第120章 彈歌第325章 伐謀(4)第327章 對決(2)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164章 涅盤(上)第223章 出獵(下)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376章 續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