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悲情故事

天下書社的副總裁辦裡,坐着幾個人,面面相覷。

天下書社創社之時,長安公子做油墨試驗,把自己的總裁室弄成了個“試驗室”,因而衆人議事一直在副總裁辦進行。似乎延續了這個傳統,一向以來衆人議事,自然而然的坐在副總裁辦裡。

“怎麼辦?”蘇味道苦笑一聲,向大家說道,“聽說豫之又被押回了大理寺,這次咱們可真是害了他。”

“誰能想到這個‘八議’的議論如此火熱。”王勮嘆了一口氣。

裴炎皺眉道:“公子一向也是反對‘八議’的,而且公子處事一向公正,定然不會怪你。”

“我也知道公子不會怪我,但是豫之因此而受到牽連,公子一定十分痛心。”蘇味道搖頭說道。

“平心而論,豫之應該受到嚴懲。”裴炎說道。

喬知之聽了,卻大不樂意:“豫之有什麼錯。公子不是說‘發乎情’纔是最合理的婚姻。”

“公子說的‘發乎情’的確十分有道理,但不太現實。”王勮也說道,“如今婚姻哪一家不是先講身份地位,那個‘發乎情’根本就是個幻想。”

“所以說,豫之這樣的感情才更加珍貴。”

“但終歸是不合於‘禮法’。”

“即便公子說的不對。按大唐的律令,大理寺判豫之‘流二千里,可贖’。有什麼錯?”喬知之義憤地說道。

“別忘了公子一向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認爲這個‘八議’是不合理的根源。”

“公子雖然這樣認爲。但律令如此,又沒有改律令,怎能不按律令辦事兒。上次那個阿阮娘子,大家不也十分氣憤。公子甚至說那種背信棄義的傢伙,應該千刀萬禍,結果呢?還不是按律令‘無罪釋放’。”

蘇味道搖了搖頭笑道:“本來是要無罪釋放,不過六殿下見公子生氣,因而想了法子還是治了他的罪。”

“六殿下怎麼治他的罪?”喬知之奇道。

“六殿下以‘略賣人’爲名,重新讓萬年縣定罪,將那人判了個‘徒三年’。”

“徒三年,還是便宜了他。”喬知之狠狠地言道。

“公子反對‘八議’,雖然不無道理,但我認爲‘八議’也不是全無道理。比如這個‘議功’,有大功者應該受到寬宥。”王勮說道,“還有這個議賢、議能。自古以來賢才難得,魏太祖的求賢令甚至連不仁不義之人都認爲可用,對賢能之士寬宥些,不見得有什麼不對。”

“功是功,過是過。我覺得公子所說沒什麼錯,有大功者已經受到獎賞,怎麼能在罰罪時,再寬宥一次,豈不是一件功受了兩次獎?”蘇味道對楊悅的理論十分支持,“而那些賢能之士犯了罪也不能不罰。”

“‘八議’只是在量刑上,有所寬宥而矣,並非不罰,有何不可?”

……

實際上整個“文刊編輯部”,大多數人對楊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論持支持態度,否則也不會有這個“論‘八議’”之文。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屁股坐在哪裡腦袋便在哪裡,一點沒錯。“文刊編輯部”中大部是寒門士子,“八議”中的議貴、議親、議故跟他們一點不沾邊,所以最爲反對。

“詩刊編輯部”對於反對“八議”卻並不積極。只有少數精英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論表示支持,也有一部分人對“八議”半反對,半支持。

王勮便是典型的一個半支持半反對者,裴炎是支持者,而喬知之原本是支持者但因爲楊豫之纔會強烈反對。他反對的理由則是楊悅的“愛情自由”理論。

總裁室中議論紛紛,文刊編輯部也是議論地熱火朝天。不過只是一邊倒的溢美之辭。

“‘八議’是不平等的根源。說的好。利貞這篇文章寫的太好了。”

“親貴故舊,不過是貴族的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豈能搞特權化。”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正是這個道理。”

“利貞這次大大的出足了風頭。”

……

這個投了炸彈的孟利貞聽了衆人誇讚十分興奮。衆人相繼散後,他一路從天下書社出來,碰到熟識的幾個同學,相約了到胡姬樓吃酒。

西市的胡姬樓與東市的醉仙樓有所不同。東市周圍多爲高門貴族,西市周圍多爲商旅平民。

到東市醉仙樓裡面吃酒的人多爲高官貴人。而且醉仙樓的雅間密封很好,往往成了許多官員談論之所。

而西市的胡姬樓卻不同。胡姬樓不僅是長安城最大的酒樓,而且充棄滿異域風情。吸引力超強,上至高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士林才子無不以到胡姬樓吃酒爲樂。

wWW ◆ттκan ◆c o

西市胡姬樓。

正午時分,胡姬樓里人聲鼎沸,十分熱鬧。賓朋座滿,高談闊論。

樓下的大堂十分寬敞,足以容下上千人。樓上的雅間也只是用屏風隔開,聲響相聞。

有個“說話人”坐在大堂的正中高臺上正在“說話”。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這種“說話人”在各大酒肆餐館裡流行起來。幾乎稍微上點檔次的餐館都有這種“說話人”坐在大堂裡,爲大家講唱些小故事,有時候還會將《天下新聞》上的事拿來彈唱。

“……千鈞一髮之時,小公子奮不顧身撲上啊,救下了小娘子。自此後,小娘子對小公子產生了愛慕啊,兩個人兩小無猜,一起長大……只見那小娘子出落的貌美如花,小公子長得英俊瀟灑,正是一對神仙眷侶,天間少有,世見無雙啊……”

“好”座中有人拍手叫道。邊吃飯邊聽故事,的確增添了不少樂趣。堂中賓客成分混雜,商人平民居多,也有不少衛士,還有些個書生雜在其中,連和尚、道士之流都有……

“……只是天不作美,嫉妒美滿,有朝一日來了一個漢子,愣說那小娘子是他的啊”

說話人唱到此處,稍做停頓,呷了一口茶水。

“豈有此理。”有不少人義憤起來,“後來怎樣?”

“老館別賣關子,快唱吧。”

“莫不是嫌大家給的彩頭不夠。”

……

衆人鬨笑。有幾個商客笑着起身把錢投到他面前的一個盤子裡。盤子裡已有不少銅錢。

“容老漢吃口茶來。”說話人是個六十歲上下的老漢,鬍子已花白。稍稍歇息一下,重又拿起“胡爾”,邊拉邊唱起來:“那漢子的話雖然無理,卻有證據啊”

“什麼證據?”有人禁不住問了起來。

“說那小娘子已去逝的父親,在十幾年前已將小娘子訂給了他啊”

“啊?”人們驚呼起來。

“真的假的?”見說小娘子的父親已去逝,有人懷疑道。

“無論是真是假,自來一女難嫁二夫啊。大家說一說,這小娘子應嫁給誰啊。”老漢邊唱邊問道。

“嫁給小公子啊。他們兩個才般配。”有人說道。

“不對,那小娘子即已訂給了那漢子,便是漢子的妻子了。”有人反對。

“如果小公子當日沒有救下小娘子,那小娘子早就死了,那漢子哪裡還有什麼妻子?”一個聲音說道。

衆人聽他說的有理,不由一齊看了過去。見是一個道士模樣的人,面上三縷清須,十分清秀,身邊坐着的是一個大和尚。

“是啊,那漢子的妻子等於早就沒了。那小娘子嫁給小公子纔對。”有人出言附和道。

“兩難啊”說話人長嘆一聲,又唱了起來。

“小娘子本想退婚,那漢子卻不容分辯,要強搶了她去啊”

“強搶?太無禮了。”不少人氣道。

“要我說小娘子願意嫁誰,便嫁誰,怎能強搶。”

……

“公子氣怒,約那漢子決鬥啊。說你若是贏了,小娘子歸你,我若是贏了,小娘子歸我啊”

“對啊,這到是個好辦法。”衆人長出了一口氣,紛紛笑道。

“可惜那漢子太不經打,公子一出手,他便敗了啊”

“好啊。小娘子歸公子,豈不正好。”有人拍手。

“可是那漢子耍無賴啊,纏住了小娘子不放手啊”

“豈有此理”衆人大怒。

“公子一怒,拔出劍哪,竟然失手殺死了那漢子啊”

“啊?”衆人大驚。

“公子失手殺了那漢子,正自懊悔啊小娘子見那漢子死了,心中悲慼啊,雖然她與公子有情,可那漢子也算是她的夫君啊,向公子叫一聲‘郎君,今生無緣啊’,轉過身竟然跳水自盡啊”

“好個有情有義的小娘子?”大驚之下,有人禁不住站起身來。

“我知道了,你說的是楊公子的事兒啊。”

“原來,其中還有這許多原委。”

“看來楊公子真是冤啊……”

“聽說那楊公子,見小娘子自盡,悲不自勝,至今還人事不省。連藥聖都束手無策……”

“可憐啊。”

……

一時間,衆人開始同情起楊豫之來。

那個武士向和尚相視一笑,看向坐在堂中的幾個士子,相互微微點頭,引導着大家談論。

“楊公子原本被聖上判了流二千里,哪知道有人說太輕,要重判……”坐在西首的一個士子叫道。

“流二千里?不輕了。”

“是啊,要我說楊公子沒有罪啊,應該放了纔對啊。”

……

孟利貞揀了樓上一處靠天井的散座,正與朋友坐下吃酒,聽了衆人議論不由冷笑:“輕?致死兩命,還說輕?”

他的聲響很大,又是從樓上落下來,衆人不由紛紛擡頭去看他。

“依着大唐律令,楊公子該當此判”另外一個士子說道。

“該當此判?如果沒有‘議親’、議貴,殺人者死,他怎麼會該當此判?”孟利貞輕蔑地說道。

樓下的那個戴斗笠的武士看了一眼身邊的和尚,不由苦笑一聲,她精心策劃的這場悲情戲,沒想到這個孟利貞又來搗亂。楊悅的悲情故事基本屬實,只是在關鍵點上做了些引導,聽起來已是大不一樣……

“請問這位士子,‘八議’有什麼不對?禮雲‘刑不上大夫’,自《周禮》以來便有‘八辟麗邦’之說。‘八議’不過是重親賢、敦故舊、尊賓貴、尚功能之意。何錯之有?”

“是啊,楊公子平日便十分仁義,春天那場大雪,楊公子還組織了‘鬥雞公益大賽’,給司農寺捐了不少錢,讓受災的百姓種春小麥,這等仁義之人,怎麼不應該減刑?”

此言一出。大堂裡衆人更是紛紛響應起來。

“對,楊公子仁義,當然要酌情減刑。”

“公子仁義之人,斷不會故意殺人。一定是那漢子無賴糾纏,纔會失手……”

“楊公子有情可願。”

……

孟利貞剛纔還被衆人棒到天上,此時卻聽又被人們批駁,嘿嘿冷笑:“真是一羣愚夫。知道什麼?”

衆人見了孟利貞的嘲諷,紛紛大怒。

“我看這位士子,說話如此無禮,纔是白讀了聖賢書。”

“我等都是愚夫,難道千年來祖宗們都是愚人?這個八辟可是從周朝便開始有的。”

“周公制周禮,正是要教化天下,沒有禮法天下豈不大亂。”

……

座中不少是國子監的生徒,一頓批駁,早已偷換概念。

楊悅暗暗叫苦。雖然她爲楊豫之策劃的這些“悲情”戲還算可功,可這個孟利貞不看場合,如此以來這個反對“八議”的“平等”論,豈不被衆人推向“邪說”之流。

……

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85章 龍華大會(8)第204章 廢城第93章 人道第338章 燭影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39章 謎團第233章 “王夫人”第79章 拜師(四)第16章 長安公子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267章 小白臉第241章 出口(下下)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193章 月牙河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308章 陳家有女(1)第197章 怪洞第51章 蕭聲咽(上)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282章 天師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01章 金印第98章 謠言漸起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234章 靈臺方寸山第343章 動機第95章 竹林迷霧第139章 謎團第13章 青梅竹馬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170章 藥方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245章 遼城望月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283章 天師(2)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223章 出獵(下)第325章 伐謀(4)第235章 靈臺方寸山(2)第314章 爭寵第40章 心急如焚第203章 出口第223章 出獵(下)第73章 《天下新聞》第233章 “王夫人”第224章 洛陽煙花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197章 怪洞第90章 暗流涌動第151章 大雲無想(下)第43章 將信將疑(上)第271章 梅花巾第64章 木牛流馬(上)第31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40章 疑問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338章 燭影第278章 密謀第71章 柴令武的癡情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18章 謝謝衣服第287章 悵然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73章 《天下新聞》第9章 郎情妾意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83章 天師(2)第283章 天師(2)第305章 國恤第182章 龍華大會(5)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52章 簫聲咽(下)第209章 摩教第15章 吳王李恪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355章 女皇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365章 平叛5第195章 挑釁第188章 白齊齊格
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85章 龍華大會(8)第204章 廢城第93章 人道第338章 燭影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39章 謎團第233章 “王夫人”第79章 拜師(四)第16章 長安公子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267章 小白臉第241章 出口(下下)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193章 月牙河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308章 陳家有女(1)第197章 怪洞第51章 蕭聲咽(上)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282章 天師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01章 金印第98章 謠言漸起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234章 靈臺方寸山第343章 動機第95章 竹林迷霧第139章 謎團第13章 青梅竹馬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170章 藥方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245章 遼城望月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283章 天師(2)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223章 出獵(下)第325章 伐謀(4)第235章 靈臺方寸山(2)第314章 爭寵第40章 心急如焚第203章 出口第223章 出獵(下)第73章 《天下新聞》第233章 “王夫人”第224章 洛陽煙花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197章 怪洞第90章 暗流涌動第151章 大雲無想(下)第43章 將信將疑(上)第271章 梅花巾第64章 木牛流馬(上)第31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40章 疑問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338章 燭影第278章 密謀第71章 柴令武的癡情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18章 謝謝衣服第287章 悵然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73章 《天下新聞》第9章 郎情妾意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83章 天師(2)第283章 天師(2)第305章 國恤第182章 龍華大會(5)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52章 簫聲咽(下)第209章 摩教第15章 吳王李恪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355章 女皇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365章 平叛5第195章 挑釁第188章 白齊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