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爭寵

永徽元年的元月與往年不同,沒有百戲觀看,也少了宮中宴樂。若大一個承天門廣場,看上去冷冷清清。

新皇改元,舊哀仍在。春節少了往日的歡笑與喜慶,整個長安城如四下裡未及化掉的白雪一般,蒼白一片。

天氣清冷,散朝之後,羣臣很快遁去。唯有承天門前左右監門衛正在換班。

柳奭站在承天門外的石橋邊依舊出神。一隻鳥兒飛過,落在橋頭的石獅子上,好奇的打量着柳奭。

柳奭的馬童牽着馬遠遠站定,不敢近前。直到那鳥兒撲楞一下飛開,將石獅子上的積雪,撲散到柳奭面上,他纔回過神來。

不知何時,天色又陰沉下來,似是又有風雪將至。柳奭呵呵了雙手,一團白氣噴出,這才匆匆騎了馬而去。

“往興慶坊同安裡。”看了馬童一眼,柳奭沉聲說道。

今日之事,柳奭原以爲乃是長孫無忌暗中指示,因而出聲聲援。然而適才聽了長孫無忌之言,才知道完全想錯了。暗自腹誹到底是何人所爲,沒來由自己作了出頭鳥。沒將楊悅板倒,反而得罪於她,實在不智。

然而此時,他卻已顧不上這些。聽完長孫無忌的話,他突然明白自己一直忽略了一個問題。因而匆匆往興慶坊去。

柳府在西城的義寧坊,興慶坊同安裡乃是原同安大長公主的府宅。同安大長公主已逝。府宅便賜給其子孫所居。其中王皇后一家也在這個里巷。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父親王仁祐是同安大長公主(李淵的妹子)夫婿之侄。王皇后被同安大長公主看好,介紹給當時還是晉王的李治爲晉王妃。李治繼位,爲穩固勢力,封王仁祐爲特進、魏國公。然而不久,王仁祐去逝。王皇后的舅父柳奭便成了王皇后最大的外援。

河東柳氏也是望族,與太原王氏皆屬關隴貴族。王皇后之母柳夫人是柳奭一母同胞的親妹子,感情極好。

“陛下喜歡隋國公主,怎麼可能?”柳夫人聽了柳奭之言,萬分詫道。

“長孫太尉當年便有讓陛下與隋國公主聯姻之意,如今只怕更是此意。而且,陛下分明對隋國公主極爲袒護,甚至爲了她不肯剷除‘隱患’……”柳奭見了自家妹子吃驚地表情,不由嘆了一口氣。

心知自家妹子雖出於名門,向來卻不過是尋常賢淑溫厚女子,如何會想得明白朝中形勢。雖然他與長孫無忌同屬關隴貴族,同樣忠心扶持李治。然而二人的分歧卻也顯而易見。特別是他本身便是李治爲了分長孫無忌勢力而存在。二人皆心知肚明,平日關係極是微妙。長孫無忌向來收斂,對柳奭從不得罪。柳奭也非爲反對而反對,對長孫無忌大體都是順從。

然而涉及到後宮的問題上,二人的意見顯然不一致。

王皇后是他的外甥,柳奭自然要爲王皇后着想。對於隋國公主,柳奭想也不想便生出排斥之意。如今後宮不過一後一妃,王皇后尚且不如蕭淑妃得寵。若宮中再多一位智貌雙全的公主,無論身份還是能力,只怕對王皇后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特別是王皇后一直無後,蕭淑妃早已生了覬覦皇后之心。柳奭原本想出一個立陳王爲太子的法子,對付蕭淑妃,沒想到沒有成功。原以爲陛下當真是顧念王皇后夫妻情份,如今看來並非如此。而且聽說此事乃是陛下先問過隋國公主意見,才作的決定……柳奭越想越是焦躁。

柳夫人卻搖頭,納悶地道:“前些年,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長孫國舅曾逼太子娶隋國公主,太子爲了蕭氏,硬是退了婚,如今怎麼可能又喜歡上隋國公主?”

“此一時彼一時,我聽人說陛下還是太子之時,與隋國公主便是極好朋友。只是一時不知她便是隋國公主,纔會退婚……”

柳奭將頭搖得如撥浪鼓一般,柳夫人卻還是將信將疑。

不只柳夫人不信,便是王皇后也不大相信。聽了母親的話,王皇后的反應與母親如出一轍。

“怎麼可能?陛下如果喜歡隋國公主當年又怎會退婚。”第二日,柳夫人入宮晉見王皇后。王皇后聽了母親的話,立時搖頭說道。

“聽你舅父說陛下平日看隋國公主的眼神大是不同。如今爲了她,對天下書社一事不聞不問。聽說長孫太尉也有再次搓合隋國公主與陛下聯姻之意。先前還曾聽仲翔說過,當日陛下在太行山遇險之事,也是隋國公主相救。只怕陛下與隋國公主早已暗生情意……”

仲翔即王方翼,乃是同安大長公主的孫子,只是並非同安大長公主親生。同安大長公主死後,王方翼已搬回王府居住。柳夫人性情敦厚,與王方翼的母親李氏本是閨密,又同住一處,因而時常見面。

王方翼在宮中值守,知道的當然不只是這些。只是他生性不喜多言,又知道隋國公主一向與蜀王關係最好。因而並未提起過李世民曾想讓隋國公主嫁給李治一事。否則柳夫人等人只怕早已背若芒刺,焦躁不安。

柳夫人將柳奭的話一一轉述王皇后,將朝中形勢分析給她聽,又將平日自己聽到的話說給王皇后。

王皇后聽了,終於隱隱不安起來。想起李治與她成親之時,也曾琴瑟和諧。然而自蕭淑妃出現後,李治便將她冷落一旁。蕭淑妃最愛撒嬌使性,她卻溫婉守禮,許多“狐媚”子的手段使不來,只好眼睜睜看着李治與蕭淑妃越來越好。

王皇后突然感到一陣心灰意冷。無論蕭淑妃還是隋國公主,似乎李治再也不屬於他。

“你舅父說這個隋國公主不是一般人,無論才貌智謀,便是朝中大臣也不是對手。她若進了後宮,只怕我兒皇后之位難以保全。”柳氏望着女兒,愁眉大起。

王皇后心內早已是一片冰冷。聽了此話,突然明白,李治不肯立陳王李忠爲太子,原以爲李治是顧念自己。沒想到,卻另有所屬。

想到隋國公主,不由更是絕望。雖然她與隋國公主見面不多,卻沒少聽過她的傳聞。先皇在時對她已是萬分讚賞。更況李治。先前見李治退婚,本以爲他不喜歡隋國公主,曾暗中欣喜。沒想到並非如此。

她先前聽說過隋國公主曾救過李治,心中還對她萬分感激,此時才知岌岌可危。

“只是如此,又爲之奈何?”王皇后心下已是異常悽苦,強忍心中悲悽,勉強說道,不自主地垂下淚來。

怕母親看到,王皇后站起身,踱到窗前。一股冷香傳來,殿前一株紅梅開得正好。然而除去那株紅梅,院中更多的是還不曾發芽的樹木在風雪中瑟瑟發抖。感覺自己便如那樹木一般,紅梅開得正豔,令寒樹冷枝看上去更加可憐。

“我兒豈能坐以待斃。”柳夫人見到女兒落淚,心中更急,忙走到女兒身邊,說道,“好在隋國公主正在斬哀期間,一時到也不會嫁給陛下。你舅父說我兒還有時間,要及早做些準備纔是。”

“還能怎麼準備?”王皇后見說心頭稍鬆,卻又無計可施,說道,“先前陛下還是太子之時,我曾聽長孫舅父說過,隋國公主若與陛下聯姻,於國於陛下皆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我又怎能阻擋此事。”

柳夫人爲女兒拂了拂發角,嘆口氣道,“雖然於國於陛下皆是好事,但對我女兒卻並非好事。”低頭沉吟片刻,接着低聲言道,“如今蕭淑妃有孕在身,我兒何不趁此機會與陛下多親近些。若我兒生子,太子之位自然爲我兒之子,我兒的皇后之位也再無憂矣。”

“雖然如此,然而國喪期間。陛下爲先皇守孝,我怎能狐媚惑主……”王皇后聽明白母親之意,面上不由微紅。

“傻孩子,怎麼如此實誠。守孝不假,可自來又有幾人當真會因此不近女色。何況夫妻間行事,用些手段又有何人得知。我兒敦厚守禮,沒來由卻便宜了狐媚子……”柳氏接續低聲勸道。

“我,”王皇后羞得滿面通紅,半晌才期期艾艾道,“陛下不肯,我又能怎樣。何況蕭妃有孕,更是纏住陛下不放。陛下雖然偶爾來立政殿稍坐,每晚卻都去百福殿陪她。我那裡又有什麼機會……”

柳夫人聽了不由一呆,喃喃說道:“蕭淑妃如此得陛下歡心。只怕沒有隋國公主,我兒的皇后之位也保不住。我聽你舅父說,陛下正準備封蕭淑妃的兒子爲雍王、加雍州牧之職。李忠雖是長子不過封爲陳王,雍州乃是京畿之所,向來由最得寵的親王所任,可見陛下對他愛極。若蕭淑妃又生下皇子,她的兒子被封爲太子……”

柳夫了沒有說完,已是愁眉不展,見女兒臉色也是異常悲苦,便住了口。母女二人面面相對,愁眉對愁眼,一腔愁緒,便如陰沉天色一般,無以遣懷。

便在此時,殿外忽傳巴陵長公主求見。王皇后不由暗暗詫異。巴陵公主的駙馬乃是柴令武,因與原魏王李泰一夥,向來與李治沒有多少交情。巴陵公主一向也不與王皇后走動。除了皇家聚會之外,二人幾乎沒有單獨見過。

待巴陵入殿說明來意,原來是爲了柴令武被調出京師之事。如今李世民去逝,原本最得寵的兩個駙馬,柴令武與房遺愛,皆與李治不相善,一個被調往衛州,一個被調往房州。

“柴駙馬被陛下調往衛州。原本應即刻動身,只是柴郎自正元以來,身患重疾,一直不見好。京中有名醫照看還不能好。若到衛州,窮鄉僻壤,只怕不能醫治。”巴陵的愁眉一點不比王皇后少,邊說邊落下淚來,“還請皇嫂向皇兄說說情,能讓柴駙馬留在京師養好病再去赴任。”

王皇后原本正爲自己的事兒發愁,哪有心思管這些。更何況調柴令武出京乃是朝廷之事,她也左右不了。想了想道:“公主知道,向來後宮不得干政,柴駙馬之事恐怕公主要親自向陛下去說才成。”

“不是我想爲難皇嫂,只是剛纔我從兩儀殿過來,見皇兄正與隋國公主說話。我家駙馬向來與隋國公主是死對頭,只怕我去說情,反被皇兄斥責。”巴陵公主眼中已是怨怒之色大起。

提到隋國公主,王皇后臉色也大是不愉。

“這次駙馬被調出京師,只怕也是那狐媚子的主意。”巴陵公主越說越氣,不由口不擇言。

王皇后聽了,不由微微皺眉。

“皇兄只怕早晚被那狐媚子勾了魂去,到時候這朝政只按她一人意思去辦,哪裡還有他人活路……”巴陵公主並不收斂,依舊憤憤不休。

“巴陵公主!”王皇后不得不輕聲喝止。

巴陵公主這才意識到不妥,忙行禮謝道:“請皇嫂見諒,巴陵也是一時心急。實不相瞞,先前那狐媚子……隋國公主還曾迷惑柴駙馬。幸好柴駙馬不爲所動。她才轉而去迷惑蜀王。如今見陛下爲天下這主,又來迷惑陛下!”

見巴陵公主將隋國公主說得如此不堪,王皇后與柳夫人不由面面相覷。

“她也曾迷惑過柴駙馬?”柳夫人奇道。

“當年,在芙蓉殿中,爲了迷惑柴駙馬,她甚至給柴駙馬下迷藥。此事高陽公主親眼所見,皇嫂若不信,儘可去問一問高陽。”巴陵憤憤言道。

“真有此事兒?”見巴陵公主言之鑿鑿,王皇后不由臉色大變。

……

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143章 蒼巖第127章 驚變第360章 雷塘迷霧第308章 陳家有女(1)第338章 燭影第291章 多情第175章 天子駕第60章 大唐軍神(三)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5章 推背之第16章 長安公子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90章 暗流涌動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30章 懸疑第93章 人道第230章 洛陽宮(3)第281章 鬥法(3)第99章 “黃金甲”第304章 訴衷情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325章 伐謀(4)第31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1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92章 人與馬第275章 行路難第214章 拜月(1)第158章 訪客(2)第124章 祭孔(2)第94章 誰在吃人?吃了誰?第260章 傾城(3)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259章 傾城(2)第40章 心急如焚第195章 挑釁第353章 兇手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351章 連環5第16章 長安公子第327章 對決(2)第207章 聖典第144章 蒼巖2第24章 鵝鵝鵝(下)第230章 洛陽宮(3)第313章 大做文章(2)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206章 黑衣怪人第57章 先進技術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347章 連環1第373章 原點第306章 問疾第263章 兩難第227章 又見雪人(2)第322章 伐謀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72章 天機(2)第94章 誰在吃人?吃了誰?第12章 皇宮大內第287章 悵然第180章 龍華大會(3)第99章 “黃金甲”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351章 連環5第288章 我是誰?第261章 傾城(4)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238章 出口(上)第310章 陳家有女(3)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344章 動機2第365章 平叛5第79章 拜師(四)第170章 藥方第323章 伐謀(2)第343章 動機第268章 山賊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239章 出口(中)第127章 驚變第287章 悵然第157章 訪客第145章 大典第121章 混蛋,歸來第350章 連環4
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143章 蒼巖第127章 驚變第360章 雷塘迷霧第308章 陳家有女(1)第338章 燭影第291章 多情第175章 天子駕第60章 大唐軍神(三)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5章 推背之第16章 長安公子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90章 暗流涌動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30章 懸疑第93章 人道第230章 洛陽宮(3)第281章 鬥法(3)第99章 “黃金甲”第304章 訴衷情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325章 伐謀(4)第31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1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92章 人與馬第275章 行路難第214章 拜月(1)第158章 訪客(2)第124章 祭孔(2)第94章 誰在吃人?吃了誰?第260章 傾城(3)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259章 傾城(2)第40章 心急如焚第195章 挑釁第353章 兇手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351章 連環5第16章 長安公子第327章 對決(2)第207章 聖典第144章 蒼巖2第24章 鵝鵝鵝(下)第230章 洛陽宮(3)第313章 大做文章(2)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206章 黑衣怪人第57章 先進技術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347章 連環1第373章 原點第306章 問疾第263章 兩難第227章 又見雪人(2)第322章 伐謀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72章 天機(2)第94章 誰在吃人?吃了誰?第12章 皇宮大內第287章 悵然第180章 龍華大會(3)第99章 “黃金甲”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351章 連環5第288章 我是誰?第261章 傾城(4)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238章 出口(上)第310章 陳家有女(3)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344章 動機2第365章 平叛5第79章 拜師(四)第170章 藥方第323章 伐謀(2)第343章 動機第268章 山賊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239章 出口(中)第127章 驚變第287章 悵然第157章 訪客第145章 大典第121章 混蛋,歸來第350章 連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