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

“天下詩社”成立了,天下詩社的成立雖然沒有多少人蔘加,但前前後後的各種傳聞,立時轟動了整個長安的各大學府。

人們紛紛議論着天下詩社各種奇奇怪怪的社規。比如:

“凡參加詩社之人,不論身份,只要寫一篇詩便可入社”;

“規定每人每月交一篇詩稿,好詩還會得到“潤筆”之資”;

“每月至少會組織一次郊遊,一起吟詩作對,實際上是詩會”;

“每月會出一本《天下詩集》,將大家寫的詩刊登出來”;

“詩集還有‘灌水版’”;

……

而參加過天下詩社成立大會的士子們,對天下詩社各種場面的描繪更加津津有味。比如:

長安公子的演講,說道:“天下詩社乃是天下人的詩社,無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幼,在文學面前人人平等……不怕你有才,就怕你沒才,只要有才便可盡情在這裡展示…….”

蜀王原來是個如此禮賢下士之人,不僅風度翩翩,而且寬厚仁和,對大家一視同仁……相比之下,紀王與越王要差了許多。

除了這些,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蜀王府的“饅頭”,那可是絕無僅有的美味,世上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美食……據說是一個叫尉遲洪道的少年發明的,那少年粗壯豪氣,威風凜凜,偏偏卻喜歡做廚子,真是令人奇怪……

“你沒去,,很遺憾,沒吃到‘饅頭’,呵呵,活該!”

“長安公子長什麼樣?可是天下第一的風流瀟灑人物,沒見到吧,呵呵…..”

“富公子被選爲詩刊主編,什麼叫詩刊主編?哈,你不懂了吧,就是評比詩文好不好的主要編輯。在下不才,也是編輯之一……”

“什麼是灌水版?就是將水灌進去……”

“呵,騙你呢。灌水版的意思是隻要你寫的詩,無論多爛都可以在這兒發表……”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吧!這是我們‘天下詩社’的口號!”

……

人們紛紛以自己是天下詩社的成員而自豪。而楊悅那句“讓我們一起來灌水吧!”成了經典,每一個詩社成員在說完詩社的事兒後,一定會以此句話作爲結束語。學着楊悅當時演講的樣子,攥緊右拳向前揮出。

關於天下詩社各種傳聞滿天飛舞,迅速傳遍了京城,並且很快便飛出京城,傳播到各地……

連兩儀殿內爲遼東戰事被吵得焦頭爛額的李世民也聽說了。將蜀王叫了去仔細問話。

“天下詩社是怎麼會事兒?”

“就是一個類似於‘竹林七賢’的詩社,爲寫詩聚在一起結成的社。”

“寫詩,你們的詩社有詩人?誰最著名?”

李愔搖頭道:“沒有。都是年輕人!沒有一個成名詩人!”

“那叫什麼詩社?”李世民笑起來,“真是胡鬧。當年竹林七賢,可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父皇!”李愔見李世民否定詩社,微微被激怒了,有點激動地說道,“哪個詩人不是從不成名纔到成名?每個人都有少年時。沒準‘天下詩社’將來會產生許多著名詩人……”

“哦?”李世民看了看自己這個兒子,情性衝動、易怒的性格很有點象自己,笑了,“嗯,說的不錯,少年人輕狂一點沒什麼不好。自古俊傑出少年!”

見李世民不再諷刺詩社,李愔暗暗放下心來。跟着李世民笑了起來:“父皇曾說過,當年到雁門關勤王,第一次打仗沒想到便一戰成名,更加想不到自己原來如此會打仗,立下赫赫戰功……我們‘天下詩社’,雖然沒有名人,但一定會寫出更多的名人,超越眼下的名人……”

“好!有這個信心就好。年輕人就應該有這種氣勢。”看到兒子如此有信心,李世民不由點了點頭,想了想道,“‘天下詩社’?你們的詩社叫天下詩社?好大的口氣……”

“天下詩社之意,是天下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的詩社,無論男女老幼、貧賤富貴,無論身份……”

“無論男女老幼?你們的詩社,女人也可以參加?”

“可以。”

“那到是天下奇聞。哪家娘子參加了?”李世民啞然失笑。沒想到天下詩社如此胡鬧。想到有人隱晦的提醒他,天下詩社便象是當時的“文學館”,不由搖了搖頭。心道:天下詩社怎能與自己當年的“文學館十八學士”相比。連女人都可以參加,那裡是什麼精英聚會,根本是開玩笑。看了看自己的兒子,不知怎麼又有點失落。

“這個……現在還沒有。”李愔想起楊悅,不由微笑起來,天下詩社的創始人就是女人,怎麼可能限止女人蔘加?

“你們怎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

“奇怪麼?呵,是有點奇怪。”李愔心想,不過沒有說出來。楊悅的想法與理論向來古里古怪,讓人摸不着頭腦。想了想說道:“做詩面前人人平等。才能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有詩才,就可以加入我們天下詩社。”

“才能面前人人平等。”李世民聽着這話,更加大笑,好古怪的想法。“不過,的確有許多女子很有才。在古代就有許多,比如蔡文姬她的‘胡笳十八拍’令人拍案叫絕……”

李世民想了一下,又問道:“聽說有一句‘讓我們一起來灌水吧’,是你們詩社的口號?什麼是灌水?”

李愔再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楊悅這句話原本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卻成了大家最喜歡說的話,說得多了,最後成了詩社的口號。

“灌水就是寫出的詩不一定是經典的好詩,但只要你寫出來,再爛我們也會在詩刊上刊登。專門開闢了一個‘灌水版’,就是爲了放這些詩。目的是萬一編輯們將好詩漏過,還可以從這個版面讓大家得知……”

“果然是個好想法。”

李愔看李世民對詩社越來越感興趣,又說道:“詩社的初衷其實還有一點。現在許多生徒爲了選舉科試,不得不投捲到名流門下,請名流吹捧。久而久之,難免其中之弊。詩社正是爲了解決這一現象,生徒們不僅不會附身權貴名流,還可以因爲寫詩得到一份‘潤筆’之資。那些窮困的士子便不愁沒有一展才華的平臺。而且詩人的氣節也可以得以保持,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爲?”

“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爲。”李世民重複着李愔的話,擡頭仔細打量自己的兒子,突然發現兒子竟然有這樣的頭腦,十分詫異。在他心裡,這個兒子只會吃喝玩樂,每日不惹事兒生點非已是高擡。前幾天還有御史彈劾他夜間打架……此時看到兒子微微有點倔強而英俊的臉龐,不由心中一動,這個兒子還真有點象自己。

想了一下,眼中盯着面前的遼東版圖,突然轉口說道:“你覺得遼東是戰還是不戰?”

“當然是戰!”

“哦?”李世民不置可否,看着兒子說道,“說說你的理由。”

“第一,蓋蘇文殘暴虐民,如此不仁不義之徒,人人可得而誅之。其次,新羅與我朝貢約好,新羅求助,我大唐豈能坐視不管?如果棄之不管,任人欺凌,乃是不義不信;第三,高麗狡詐,我中國百萬子弟命喪遼東,便是爲了這些中原子弟報仇也要征伐…..還有,”李愔頓了頓,想到楊悅因聽到高麗、倭國因自家兒女亂倫而噁心到嘔吐,不由微微莞爾,繼續說道,“高麗之地愚昧陋俗,令人聞之而噁心,應將我大唐文明傳遞給全世界,讓他知道什麼是羞恥,什麼是矇昧!”

前面那些理由,李世民心中有同樣想法,當然還有更多的理由,是李愔沒有想到的。但是李愔最後這一個理由卻讓李世民微微吃驚,沒想到兒子還會說出這種話來,不由愕然:“將我大唐文明傳遞給全世界?”好大的口氣。什麼時候這個兒子有了這種雄心壯志?李世民不由再一次認真打量李愔,滿意地點了點頭。

……

直到殿前內侍報,衛公李靖晉見。李世民才揮了揮手,讓李愔退下。

見李愔快走出殿時,又遲疑地叫住他,說道:“衛公來是要談遼東的事兒,你站在一旁聽聽吧。”

李愔聽了,心中狂喜,這還是父皇第一次如此重視自己……

當下李愔恭敬的立在門前,等待衛公進來。待李靖走進殿內,李愔向李靖先行了一禮。李靖沒想到李愔會在,不由詫異地看了看他。

李世民微微一笑:“蜀王來此本是有其它事兒問他,你當他不存在即可……”

李靖微微點頭,知道今日所談極爲機密,李世民如此說是告訴他不必忌諱李愔,只管暢所欲言。

見李靖走進兩儀殿,面上雖無表情,眼中卻掩不住一絲喜色,李世民笑道:“爲遼東事兒,正要問衛公意見。”

李靖一縷白鬚,呵呵笑道:“一個字。”

“打!”兩人異口同聲,相視大笑。

這件事兒在朝堂上已議論多次,有主張戰的,有主張不戰的。大唐武將向來聞戰而喜,主戰的是李世勣等一衆兵部官員。主張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和平爲主的自然是文官,包括諫議大夫禇遂良,中書令楊師道等人。房玄齡保持中立,認爲打也可不打也可,皆有利弊。

文官指責武將聞戰而喜,不過是想要立功邀賞,執民脂民膏於不顧。武將則指責文官只是一味保守,不知居安思危,豈不知打跨敵人便是保證自身安定,高麗暴厲,向來有佔新羅、平百濟,統一遼東之心,若真讓它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則對我中原將是一大威脅,決不可坐視不管,縱虎爲患。

李世民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愔,向李靖問道:“說說理由。”

李靖笑了笑,眼睛也飄了一眼李愔,說道:“打的理由只有一個,打得過。”

李世民點頭大笑,說道:“當年神堯皇帝,爲了平定天下而不得不與突厥稱兄弟,便是一樣的道理。貞觀四年,衛公滅突厥,大震神堯皇帝生平之志,才解天下人之誤會。”

“打得過”!好簡單的理由。李愔心頭砰然大跳,豁然開朗,挑起一場戰爭唯一的理由——“打得過”!戰爭無論正義與非正義,最先權衡的應是雙方的力量。打得過纔打,纔是最冷靜而明智的選擇。打不過也要打,不是挑起戰爭的理由,而是應對戰爭的理由。

李愔想到剛纔自己所說的原因,相對於此未免太小兒科。什麼仁義道德,其實都是虛的,只能作爲出戰的藉口。這個道理顯然父皇與衛公不說自明,之所以說出來不過是在教導自己。

李愔心中凜然,剛纔被父皇誇獎的志得意滿一下飛到了爪哇國,態度更加恭敬起來。

李世民看了看李愔,滿意地點點頭,向衛公說道:“如今我大唐兵精將猛,四海皆平,唯剩遼東,我要趁着年歲還不算老,解決掉這個難題。”

李靖點頭笑道:“聖上英明。”

李世民微微一笑,轉口問道:“衛公以爲若戰,我們眼下要作的準備是什麼?”

聽到李世民如此問,李愔立時收回心神,忙附耳細聽。

“遼東不比突厥,吐谷渾。突厥等地不過遊牧之族,以騎兵善戰爲主。只要我大唐兵馬夠強,足以一戰。高麗一向以我中華爲師,深受中原影響,善於守城。尤其是自貞觀五年,聖上派長孫師將到高麗毀‘京觀’,收斂前隋戰亡屍骨以來,高麗便慌慌不可終日,擔心聖上征討,一直在作戰事防備。自扶余至大海間修建‘千里長城’以爲防線,城堅地險。因而遼東之戰必然有許多攻艱戰,應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不易倉促而行。”

李世民連連點頭:“吾當年平定中原,對於堅城之利深有感觸。當年河東之戰,與屈突通在潼關相持一月有餘,神堯皇帝幾欲放棄長安。”

李靖眼中露出笑意:“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半蔥,不逢屈突通。屈氏兄弟鐵嘴鋼牙的確不易對付。潼關向爲長安東門戶城堅難攻。”

這句話乃是當年長安城流行的諺語,李世民聽了哈哈大笑,想起當年屈突通決不投降,後來卻又成了大唐二十四功臣之一,如回到當年的金戈鐵馬中,一時出神。

“衛公以爲要攻遼東,如何進攻爲好。”

“水陸並進。”

“當年,隋帝也曾用此法。”

“隋帝徵遼失敗,但也不能說這個戰策不對。”

“煬帝的文才武略,都是好的,朕常自思,如若比武功兵法,朕或許能比。但如若比文才,朕決對不是對手。若論聰明識人,煬帝皆是無人能及的人物,爲何會落到全民皆反的地步?”

“聖上所言不錯。聖上與隋帝皆是天縱奇才,只是隋帝性格太過於持才傲物。聖上卻勝於寬仁豁達。隋帝見有人詩文勝過他,也會不高興。聖上卻更喜歡交遊。因而正如劉文靜當年所言,聖上‘有魏武帝之武功,有漢高祖之胸襟’。隋帝自持才高、嫉妒他人,豈能與聖上相比而論。”

“衛公謬讚了。”李世民大笑,知道李靖一向不愛拍馬屁,今日說這些出來,自然是由於自己引他說出,二來主要還是說給李愔來聽。見李愔神態恭敬,仔細受教,心中大慰。

“隋之所失,即我之所鑑。”李世民低頭沉吟片刻說道:“前隋四次徵遼,雖然失敗。但水陸並進的戰略實爲可取。只是這樣一來要準備戰船,只怕這場仗要放到明年再打了。”

李靖點頭道:“遼東苦寒,作戰時機只合在四月至十月間。今已二月,倉促之間不能備齊。要戰至少也要到明年開春了。”

李愔想起楊悅說的“今年不戰明年必戰”,嘴角不由微露笑意。

李世民略有點詫異的看了一眼李愔,想了想又問道:“衛公以爲,薛延陀會不會伺機而動。”

李靖顯然已經深思熟慮過此事,立時說道:“夷男父子多疑慮,聖上安排得當,無防。”

李世民點頭道:“朕真後悔當年聽從魏徵之言,沒有趁勝追擊,一舉將它殲滅,以至於留下今日之患。”

沉吟片刻,自語道,“派執失思力領兵駐防當無憂。”

“聖上英明。”李靖笑看李愔,說道,“準備作戰,聖上卻又故意示以不戰。”

李世民微笑點頭:“因而朝中還在議論不休。”

李愔心中暗自歎服。知道父皇與衛公李靖今日談話,多處是特意說給自己,教導自己如何處理戰事。心中感慨,的確長了不少見識。

李世民看了看李靖,突然問道:“衛公今年七十又三了吧。”

李靖怎麼會不解其意,忙伏首言道:“臣雖年邁,尚且能飯。願爲聖上效犬馬之勞。”

李世民關切的看了一眼李靖的腳,嘆道:“衛公足疾還是如故?”

“無防。臣向來只有閒出病來,一打仗便什麼病都沒有了。好男兒征戰四方,當馳騁疆場。怎可老死家中,令人垂憐!”

李世民擊掌大笑:“聞戰而狂,果不其然。大丈夫當平定四方,豈可安逸於家中。”

李愔聽了二人對話,不由血氣上勇,大喝一聲“好”:“父皇,兒臣請往疆場效力。”

李世民滿意地拍了拍李愔的肩頭,笑道:“戰也要到明年再戰,到時再說不遲。”

……

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274章 山神廟第309章 陳家有女(2)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99章 “黃金甲”第173章 靈臺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278章 密謀第329章 對決(4)第302 醉後真言第145章 大典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298章 梅林暗影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25章 武氏三思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23章 祭孔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148章 信物第306章 問疾第87章 英雄相惜第211章 聖城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98章 謠言漸起第99章 “黃金甲”第264章 遠遁第218章 拜月(5)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17章 決鬥第279章 鬥法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98章 謠言漸起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16章 長安公子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128章 錯?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42章 太行第116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第177章 大雲無蹤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229章 洛陽宮(2)第135章 身世傳奇第215章 拜月(2)第202章 斷崖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258章 傾城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156章 抓賊(4)第236章 出征第113章 隔空對話第73章 《天下新聞》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329章 對決(4)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340章 怪癖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11章 妾意郎情(下)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156章 抓賊(4)第152章 橫街第322章 伐謀第81章 調御丈夫第148章 信物第280章 鬥法(2)第22章 畫鵝點睛第222章 出獵(上)第137章 媚娘初現第349章 連環3第78章 拜師(三)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129章 情與禮第279章 鬥法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203章 出口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281章 鬥法(3)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第304章 訴衷情第135章 身世傳奇第130章 懸疑第354章 兇手2第269章 脫困第77章 拜師(二)第315章 爭寵(2)
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274章 山神廟第309章 陳家有女(2)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99章 “黃金甲”第173章 靈臺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278章 密謀第329章 對決(4)第302 醉後真言第145章 大典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298章 梅林暗影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25章 武氏三思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23章 祭孔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148章 信物第306章 問疾第87章 英雄相惜第211章 聖城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98章 謠言漸起第99章 “黃金甲”第264章 遠遁第218章 拜月(5)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0章 高陽辯機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17章 決鬥第279章 鬥法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98章 謠言漸起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16章 長安公子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128章 錯?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42章 太行第116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第177章 大雲無蹤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229章 洛陽宮(2)第135章 身世傳奇第215章 拜月(2)第202章 斷崖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258章 傾城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156章 抓賊(4)第236章 出征第113章 隔空對話第73章 《天下新聞》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329章 對決(4)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340章 怪癖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11章 妾意郎情(下)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156章 抓賊(4)第152章 橫街第322章 伐謀第81章 調御丈夫第148章 信物第280章 鬥法(2)第22章 畫鵝點睛第222章 出獵(上)第137章 媚娘初現第349章 連環3第78章 拜師(三)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129章 情與禮第279章 鬥法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203章 出口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281章 鬥法(3)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第304章 訴衷情第135章 身世傳奇第130章 懸疑第354章 兇手2第269章 脫困第77章 拜師(二)第315章 爭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