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

楊延昭幼時沉默寡言,兒童時喜歡多做軍陣之類的遊戲。 楊業曾經說:“這個兒子像我。”楊業每次出征,一定讓他跟隨軍中。 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楊延昭被補選爲供奉官。楊業領兵進攻應、朔二州時,楊延昭擔任該軍的先鋒,奮戰於朔州城下,被亂箭射穿手臂,卻越戰越勇。朝廷派他以崇儀副使職外任景州 知州。當時長江、淮河一帶受災歉收,朝廷任命他爲江、淮南都巡檢使。又改任崇儀使,知定遠軍,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師的使者。

鹹平二年(999年)冬,遼軍騷擾邊疆,楊延昭當時在 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攻城又很急,合圍攻城數日。 遼聖宗的母親 蕭太后督促指揮作戰,宋軍人人自危很害怕,楊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壯登上城上的矮牆,給予兵甲器械使之守護城牆。正好天氣十分寒冷,取水潑灑城牆,天明,水全結成了冰,堅硬光滑,敵人不能爬上來。遼軍於是瓦解退去,宋軍繳獲敵人丟下的兵器很多。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當時 宋真宗駐軍大名, 傅潛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楊延昭與 楊嗣、 石普多次請求增加兵力去作戰,傅潛都不答應。等到傅潛獲罪,宋真宗召楊延昭前往皇上的行營處,他都能回答皇上詢問的邊疆要務,宋真宗十分高興,指着他對諸王說:“楊延昭的父親楊業是前朝的名將,楊延昭統率軍隊保護邊塞,有他父親的遺風,很值得嘉獎。”宋真宗豐厚地賞賜他,仍令他還任。

鹹平三年(1000年)冬,遼軍南下入侵宋境,楊延昭把精兵埋伏在 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裡,今稱“楊山”)西邊,從北面乘敵不備襲擊遼軍,邊戰邊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發起攻擊,遼軍大敗,俘虜遼軍將領,用匣子裝着敵將首級獻上報功。楊延昭進升本州團練使,與保州楊嗣一起受命。宋真宗對宰相說:“楊嗣與楊延昭,一同在遙遠的外地任職,以忠心勇猛親身效命國家。朝廷中妒忌他們的人衆多,我盡力爲他們庇護,才至於此。”鹹平五年(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與楊嗣率領宋軍前往救援,宋軍尚未擺成陣列,就被遼軍襲擊,宋軍損失較多,朝廷命 李繼宣、 王汀代還,將要治他們的罪。宋真宗說:“楊嗣這些人向來以勇猛聞名,將來可獲得他們的效力。”隨即寬宥了他們。鹹平六年(1003年)夏,遼軍又進攻 望都,李繼宣逗留不敢上前,獲罪被削去官職。朝廷又起用楊延昭任都巡檢使。當時正謀劃秋天禦敵的策略,宋真宗詔令楊延嗣和楊延昭分條列出利弊上奏,又調楊延昭任寧邊軍部署。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詔令增加楊延昭的軍隊達到一萬人,如果遼國騎兵入侵,就屯軍於靜安軍的東邊。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軍於馬村西邊用以保護屯田。切斷黑盧口、 萬年橋敵人騎兵奔擊的道路,仍會集各路軍隊互爲掎角追襲敵軍,令 魏能、 張凝、 田敏用奇兵牽制敵軍。當時 王超任都部署,聽任事不隸屬之。楊延昭進言說:“契丹駐軍 澶淵,距北邊境千里,人馬都很疲乏,雖兵衆但易被擊敗,凡是搶劫掠奪的物品,都放在馬上。希望誡勉諸路軍,扼守各自的險要道路,敵兵就可殲滅在此,那麼幽、易數州就可襲擊而奪取。”上奏皇帝而沒答覆。楊延昭於是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俘獲敵人甚多。

第二次北伐失敗後,楊延昭按宋太宗旨意退守河北,任高陽關路副都部署,把守瓦橋關(今雄縣城)、益津關(今霸州城)、淤口關(今霸州信安鎮)。雖然宋遼邊界有九百里“水長城”的阻隔,但楊延昭感到抵禦遼軍僅僅依靠水澤和一些據點是不夠的。經一番調查考慮,根據平原上的土質條件,他決定秘密挖掘地道,建“地下長城”,與“水長城”相結合來抵禦強大的遼軍。

地道挖掘構築工程浩大。經雄縣,向東北延伸至廊坊的霸州、文安、永清等縣(市)。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65公里,總面積覆蓋達1300平方公里。地道洞體高矮不一,寬窄不一,建築材料均爲統一的巨型青磚。據考證,挖掘地道時,先在地面上像挖地基那樣挖出深淺不一、大小不一的各種坑道,然後在底上鋪磚,在兩側鑲磚,在上面用磚做成碹頂,最後在碹頂上填土夯實。

雄縣境內現有兩處宋遼地道遺址,即大臺遺址和祁崗遺址。其中大臺遺址位於雄縣縣城東,地上有楊六郎“點將臺”,地道內有洞室6間,有“迷魂洞”、“兵器室”、“議事廳”、“藏兵洞”等設施。祁崗遺址位於雄縣縣城東15公里的雙堂鄉祁崗村內,內有翻板、放燈處、存物處和通氣孔。

可惜,之後的宋真宗寧可屈辱也不願打仗,在遼國國內大亂,形勢對宋朝十分有利的情況下,卻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使遼國吞併的燕雲十六州合法化。不僅如此,宋真宗還明令抗遼有罪,並派人到高陽去監視、控制楊延昭。楊延昭壯志難酬,雖然統兵8萬,但英雄無用武之地。他趕走遼軍的宿願再也無法實現,宋遼邊界的地道也就再難發揮作用。

等到與遼國議和時,宋真宗選守衛邊境各州的官員,親筆錄用給宰相看,任命楊延昭爲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景德二年(1005年),追敘楊延昭守邊禦敵的功勞,升任他爲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在屯所九年,不通曉吏事,軍中的文書和訴狀,常派小軍官周正處理,深爲周正所矇騙,周正藉機爲奸作惡。宋真宗知道此事,斥責周正,令回兵營,而後以此事告誡楊延昭。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楊延昭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楊延昭智勇善戰,他把所得的賞賜都用來慰勞軍隊,未嘗問及家事。他進出的排場像小軍官一樣,他號令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敵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戰獲勝報捷,把功勞歸於部下,所以人人願意爲他效力。他在邊防二十餘年,遼軍畏怕他,稱他爲楊六郎(雖然他是長子)。到他去世時,宋真宗嘆息、悼念他,派宦官護送靈柩回他的家鄉,河朔一帶人看到他的靈柩大都痛哭。朝廷錄用他的三個兒子爲官。對他的親隨、門客也都量材選擇錄用。

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一百五十八緊箍兒咒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九十九章項羽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一百五十八緊箍兒咒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六十九章內門弟子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四章盤古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七十二章老子
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一百五十八緊箍兒咒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九十九章項羽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一百五十八緊箍兒咒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六十九章內門弟子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四章盤古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七十二章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