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

1540年8月加爾文與伊德莉特·司徒德,一位重洗派寡婦結合。伊德莉特從前夫帶來一兒一女。1542年7月28日,他們頭生兒子雅各出生,不幸於二周後離世。加爾文在寫給朋友威雷的信中說道,主藉着我們幼子之死施予沉重苦痛的創傷。但是主自己就是一位父親,他最知道什麼是對他兒女有益的。“伊德莉特從此一直身體羸弱。他們又生了兩個孩子,孩子都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故去。1549年3月29日,伊德莉特病逝,病因很可能是肺結核。

加爾文爲了緩解他的胃病和偏頭痛,一天只吃一頓飯,且從不加餐。有時一個月要講道二十次左右,辦神學講座十二次之多,仍然要抽時間探望病人,勉勵信徒,料理教會事物。

1537年1月,加爾文向日內瓦議會提出成立新的市政府方案,未獲批准。1541年11月,加爾文重返日內瓦時,方案被議會通過,定爲法律。方案主張成立由長老、市議員和市政官等組成的宗教法庭,密切監視每個人的生活和行動。從宗教法庭的所做所爲,同樣可以清楚地看出加爾文宗教改革的資產階級性質。

加爾文規定:長老發現幹“壞事”的人,馬上提醒教區長進行規勸,鄰居和親屬也有相勸的責任;規勸無效,就發出警告並向全體教徒公佈;如果仍然無效,則開除出教。開除出教的人被認爲是受魔鬼支配的人,可聽傳道受教育,但不能與信徒隨便交談。方案規定每個居民必須“表白和說明他們的信仰”,以便長老知曉“誰贊成福音,誰不贊成福音並喜愛教皇的王國甚於耶穌基督的王國”。

宗教法庭每星期四舉行一次例會,稱“星期四晨會”,任務是檢查有無違法亂紀現象,共同商量應當採取的補救措施。加爾文雖非宗教法庭正式成員,但經常出席法庭例會,是法庭的實際負責人。宗教法庭雖然鎮壓天主教會的反抗活動,但對羣衆的控制也很嚴,稍有不從,便施加勸告、罰款、監禁,甚至驅逐出境或活活燒死。我們從加爾文擬定的關於日內瓦郊區農村的法規,可以看到對羣衆的控制達到何等程度。

法規規定:星期天,除非遇到有人需要留在家裡照料孩子或家畜,全家人都應當去聽講道。如果有人在講道開始以後到會,予以警告。假如還不改正,罰款三個蘇銅幣。還規定:對念玫瑰經、崇拜偶像、朝聖、望彌撒、舉行天主教齋戒、遵行宗教節日以及對所謂攻擊上帝的語言或瀆神的人,根據不同情節進行勸告、監禁、以口吻地、罰款或送交法庭懲處。爲了提倡資產階級的節儉,加爾文規定:凡唱下流放蕩的歌曲、跳維羅拉舞或其它任何舞蹈者監禁三天,然後送交議會。對喝醉酒、賭博、吵架的人,也照此辦理。

許多優秀的人物,包括著名的學者、醫生和大批再洗禮派信徒,因批評加爾文的主張橫遭迫害。著名的人文主義者、教師卡斯特里奧批評加爾文後長期受迫害,只好離開日內瓦。醫生波爾賽克因爲在星期五的羣衆大會上公開批評先定論,被驅逐出境。

加爾文的神學思想在許多方面同路德宗相同,如強調聖經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據和權威,認爲人類在亞當墮落之後,完全敗壞,失去意志自由;主張因信稱義,不能靠行爲得救等。加爾文還繼承發展了奧古斯丁的預定論,從上帝的至尊諭令和全能出發,認爲上帝在創世以前,即預先選定一些人得救,和決定另一些人沉淪,這種預定論是加爾文神學體系的基石。

在政教關係上,加爾文認爲政權是上帝按其神聖意志所任命的,要爲人民造福,並捍衛純正的教義和教會。關於聖餐禮,加爾文的立場介於路德和U.茨溫利兩人之間,從形式上看,似乎更接近茨溫利,但從實質上分析,應該說更接近路德。他反對天主教的變體論和路德的同體論,但也否定紀念說。他明確地肯定在聖餐中憑信心所領受的,是一種真實的,但是屬靈的身體。這種主張,後被稱爲靈性的“真實存在論”。加爾文還在可見的教會和不可見的教會之間作了明確劃分,並強調教會自治的原則。

雖然他在《基督教要義》中未另闢一章節還清楚說明他的聖靈論,但是從他的論述中可以知道他對聖靈工作的觀點。對加爾文來說,上帝的靈與上帝的工作同時進行,而促成人的“相信”,當聖靈在人心中運行光照人心,使人在讀了上帝的話而產生信心。所以人非用理性接受信仰,亦非用理性確認聖經的權威,而是聖靈那奧秘的力量所做的工作。

雖然救贖預定論是他倡導的神學遺產,但主要架構非他獨創或原創。就救贖預定論可分“救贖”及“預定”兩點來說,對於預定,加爾文認爲,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揀選,人的選擇在這件事上是毫無主權的。至於人們疑惑爲什麼有人不被撿選,他引用了申命記29:29:“隱密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顯明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一切的話。”人不可能理解上帝爲什麼施恩於人,屬神的心意,人無法明白,但對於拒絕救恩,人類依然需負責任。

至於救贖他發展了馬丁·路德所提出的因信稱義之論述。這個論點起初由奧古斯丁所提出,直到馬丁·路德時發展出“法庭式的稱義”。二人不同在奧古斯丁認爲“義”是內在的,當神賜給人恩典時,“義”便成爲人的一部分。對馬丁·路德及加爾文而言,這“義”是屬外在的,是“算作”、“當作”、“歸給”,人依然是罪人,只是在人們因着信神就算我們“爲義”。而加爾文更提出“雙重恩典”說,在神的眼中算爲義是恩典之一。第二個恩典則是:當人接受耶穌與基督聯合之時,信徒便可進入更新的過程,使其內在生命更像基督。

加爾文的教會論涵蓋非常廣,包括了基督徒的自由、教會的權柄、真教會的基本特質等,其中他所認爲真教會的特質應該包括了:“傳揚聖道”及“遵行聖禮”。所以傳福音、聆聽上帝的話及遵行聖禮都是十分重要的。聖禮的定義加爾文對聖禮的定義是:“神賜恩給我們的證據,是一種外在的印志,和我們對他的敬虔之互相印證,加以確認。”

其中必要聖禮特別是指“洗禮”與“聖餐”。“洗禮”:加爾文認爲洗禮是基督徒的第一個聖禮,是加入教會的表記,好叫人們被接入基督,成爲神的兒女。加爾文反對私人洗禮,因爲他認爲洗禮與聖餐是教會的公共聖職,私人不可擅自施洗,且受洗者必須要先充分明白真理,纔可施洗。

加爾文強調通過聖餐,使得信徒得以與基督連結。他並不重視餅跟杯,他主張“在聖靈裡耶穌基督身體真實的臨在”。也就是說,人在聖靈裡改變而體驗到耶穌基督的臨在,體驗到耶穌基督的身體與血。但是在領受聖餐時,必須傳揚神的道。所以對於當時天主教保留餅和杯,給生病無法前來的信徒或是王公貴族舉行私人彌撒,這些作法加爾文並不贊成,因爲他認爲不在崇拜及充分宣揚上帝的話之場合領受聖餐,是沒有意義的。

改革宗徹底與天主教分裂,稱新教或更正教。

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六十章掃羅王(二)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五章羊與蛇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七十八章八戒探井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一百九十四章九九歸真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
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六十章掃羅王(二)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五章羊與蛇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七十八章八戒探井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一百九十四章九九歸真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