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

且言西伯侯囚於羑里城,──即今河北相州湯陰縣是也──每日閉門待罪,將伏羲八卦變爲八八六十四卦,重爲三百八十四爻,內按陰陽消息之機,周天劃度之妙,後爲《周易》。姬昌閒暇無事,悶撫瑤琴一曲,猛然琴中大弦忽有殺聲,西伯驚曰:“此殺聲主何怪事?”慌忙止琴聲,取金錢佔一課,便知分曉。姬伯不覺流淚曰:“我兒不聽父言,遭此碎身之禍!今日如不食子肉,難逃殺身之禍;如食子肉,其心何忍?使我心如刀絞,不敢悲啼,如泄此機,我身亦自難保。”姬伯只得含悲忍淚,不敢出聲。左右不知姬伯心事,俱默默不語。話未了時,使命官到,有旨意下。姬昌縞素接旨,口稱:“犯臣死罪。”姬昌接旨,開讀畢,使命官將龍鳳膳盒擺在上面。使命曰:“主上見賢侯在羑里久羈,聖心不忍。昨日聖駕幸獵,打得鹿獐之物,做成肉餅,特賜賢侯,故有是命。”姬昌跪在案前,揭開膳盒,言曰:“聖上受鞍馬之勞,反賜犯臣鹿餅之享,願陛下萬歲!”謝恩畢,連食三餅,將盒蓋了。使命見姬昌食了子肉,暗暗嘆曰:“人言姬伯能知先天神數,善曉吉凶,今日見子肉而不知,快餐而甘美,所謂陰陽吉凶,皆是虛語!”且說姬昌明知子肉,含忍痛苦,不敢悲傷,勉強精神對使命言曰:“欽差大人,犯臣不能躬謝天恩,敢煩大人與昌轉達,昌就此謝恩便了。”姬伯倒身下拜:“蒙聖上之恩光,又普照於羑里。”使命官回朝歌。

使命官回朝覆命,紂王在顯慶殿與費仲、尤渾弈棋。左右侍駕官啓奏:“使命候旨。”紂王傳旨:“宣至殿廷回旨。”奏曰:“臣奉旨將肉餅送至羑里,姬昌謝恩言曰:‘姬昌犯罪當死,蒙聖恩赦以再生,已出望外;今皇上受鞍馬之勞,犯臣安逸而受鹿餅之賜,聖恩浩蕩,感刻無地!’跪地上,揭開膳盒,連食三餅,叩頭謝恩。又對臣曰:‘犯臣姬昌不得面覿天顏。’又拜八拜,乞使命轉達天庭。今臣回旨。”紂王聽使臣之言,對費仲曰:“姬昌素有重名,善演先天之數,吉凶有準,禍福無差;今觀自己子肉食而不知,人言可盡信哉!朕念姬昌七載羈囚,欲赦回國,二卿意下以爲如何?”費仲奏曰:“昌數無差,定知子肉。恐欲不食,又遭屠戮,只得勉強忍食,以爲脫身之計,不得已而爲之也。陛下不可不察,誤中奸計耳。”王曰:“昌知子肉,決不肯食。”又言:“昌乃大賢,豈有大賢忍啖子肉哉。”費仲奏曰:“姬昌外有忠誠,內懷奸詐,人皆爲彼瞞過,不如目禁羑里;似虎投陷穽,鳥困雕籠,雖不殺戮,也磨其銳氣。況今東南二路已叛,尚未懾服;今縱姬昌於西岐,是又添一患矣。乞陛下念之。”王曰:“卿言是也。”──此還是西伯侯災難未滿,故有讒佞之阻。

費仲抵暮出朝,歸至府第無事。守門官啓老爺:“西岐有散宜生差官下書。”費仲笑曰:“遲了!着他進來。”太顛來到廳前,只得行禮參見。費仲問曰:“汝是甚人,夤夜見我?”太顛起身答曰:“末將乃西岐神武將軍太顛是也。今奉上大夫散宜生命,具有表禮,蒙大夫保全我主公性命,再造洪恩,高深莫極,每思毫無尺寸相輔,以效涓涯,今特差末將有書投見。”費仲命太顛平身,將書折開觀看。

一日,紂王在摘星樓與二臣下棋。紂王連勝了二盤,紂王大喜,傳旨排宴。紂王曰:“朕欲赦姬昌,二卿意下如何?”費仲曰:“姬昌之可赦不可赦,臣不敢主張;但姬昌忠孝之心,致久羈羑里,毫無怨言,若陛下憐憫,赦歸本國,是姬昌已死而之生,無國而有國,其感戴陛下再生之恩,豈有已時。此去必效犬馬之勞,以不負生平報德酬恩,臣量姬昌以不死之年忠心於陛下也。”尤渾在側見費仲力保,想必也是得了西岐禮物,所以如此,我豈可單讓他做情,我益發使姬昌感激。尤渾出班奏曰:“陛下天恩,既赦姬昌,再加一恩與,彼自然傾心爲國。況今東伯侯姜文煥造反,攻打遊魂關,大將竇榮大戰七年,未分勝負。南伯侯鄂順謀逆,攻打三山關,大將鄧九公亦戰七載,殺戮相半。刀兵竟無寧息,烽煙四起。依臣愚見,將姬昌反加一王封,假以白旄、黃鉞,得專征伐,代勞天子,威鎮西岐。況姬昌素有賢名,天下諸侯畏服,使東南兩路知之,不戰自退。正所謂舉一人而不肖老遠矣。”紂王聞奏大喜,曰:“尤渾才智雙全,尤屬可愛。費仲善挽賢良,實是可欽。”二臣謝恩。不一時,使臣傳旨,赦書已到。西伯接赦禮畢。使臣曰:“奉聖旨,單赦姬伯老大人。”

西伯侯一日到了朝歌。百官在午門候接。只見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啓、微子衍、麥雲、麥智、黃飛虎八諫議大夫都來見西伯侯。姬昌見衆官,慌忙行禮,慰曰:“犯官七年未見衆位大人,今一旦荷蒙天恩特赦,此皆叨列位大人之福廕,方能再見天日也。”衆官見姬伯年邁,精神加倍,彼此慰喜。只見使臣回旨,天子正在龍德殿,聞知候旨,命宣聚官隨姬昌朝見。只見姬昌縞素俯伏,奏曰:“犯臣姬昌,罪不勝誅,蒙恩赦宥,雖粉骨碎身,皆陛下所賜之年。願陛下萬歲!”王曰:“卿在羑里,七載羈囚,毫無一怨言,而反祈朕國祚綿長,求天下太平,黎民樂業,可見卿有忠誠,朕實有負於卿矣。今朕特詔,赦卿無罪。七載無辜,仍加封賢良忠孝百公之長,特專征伐。賜卿白旄、黃鉞,坐鎮西岐。每月加祿米一千石,文官二名,武將二員,送卿榮歸。仍賜龍德殿筵宴,遊街三日,拜闕謝恩。”西伯侯謝恩。武成王命副將龍環、吳賢,開朝歌西門,送文王出城去了。文王離了朝歌,連夜過了孟津,渡了黃河,過了澠池,望澠池大道徐徐而行,扮作夜不收模樣。文王行得慢,殷、雷二將趕得快,不覺看看趕上。文王回頭看見後面麈土蕩起,遠聞人馬喊殺之聲,知是追趕。雲中子命雷震子上山來見文王,送文王出五關。文王伏在雷震子背上,把二目緊閉,耳聞風聲,不過一刻,已出了五關,來到金雞嶺,落將下來。雷震子曰:“父王,已出五關了。”文王睜開二目,已知是本土,大喜曰:“今日復見我故鄉之地,皆賴孩兒之力!”雷震子曰:“父王前途保重!孩兒就此告歸。”文王驚問曰:“我兒,你爲何中途拋我,這是何說?”雷震子曰:“奉師父之命,止救父王出關,即歸山洞。今不敢有違,恐負師言,孩兒有罪。父王先歸家國。孩兒學全道術,不久下山,再拜尊顏。”

文王獨自一人,又無馬匹,步行一日。文王年紀高邁,跋涉艱難。抵暮,見一客舍。文王投店歇宿。次日起程,囊乏無資。店小兒曰:“歇房與酒飯錢,爲何一文不與?”文王曰:“因空乏到此,權且暫記,俟到西岐,着人加利送來。”店小兒怒曰:“此處比別處不同。俺這西岐,撒不得野,騙不得人。西伯侯千歲以仁義而化萬民,行人讓路,道不拾遺,夜無犬吠,萬民安而受安康,湛湛青天,朗朗舜日。好好拿出銀子,算還明白,放你去;若是遲延,送你到西岐,見上大夫散宜生老爺,那時悔之晚矣。”文王曰:“我決不失信。”只見店主人出來問道:“爲何事吵鬧?”店小兒把文王欠缺飯錢說了一遍。店主人見文王年雖高邁,精神相貌不凡,問曰:“你往西岐來做甚麼事?因何盤費也無?我又不相識你,怎麼記飯錢?說得明白,方可記與你去。”文王曰:“店主人,我非別人,乃西伯侯是也。因囚羑里七年,蒙聖恩赦宥歸國;幸逢吾兒雷震子救我出五關,因此囊內空虛。權記你數日,俟吾到西岐,差官送來,決不相負。”那店家聽得西伯侯,慌忙倒身下拜,口稱:“大王千歲!子民肉眼,有失接駕之罪!復請大王入內,進獻壺漿,子民親送大王歸國。”文王問曰:“你姓甚名誰?”店主人曰:“子民姓申,名傑,五代世居於此。”文王大喜,問申傑曰:“你可有馬,借一匹與我騎着好行,俟歸國必當厚謝。”申傑曰:“子民皆小戶之家,那有馬匹。家下止有磨面驢兒,收拾鞍轡,大王暫借此前行。小人親隨伏侍。”文王大悅,離了金雞嶺,過了首陽山,一路上曉行夜宿。出小龍山口,見兩邊文武、九十八子相隨,獨不見長子邑考,因想羑里自啖子肉,不覺心中大痛,淚如雨下。大叫一聲:“痛殺我也!”跌下逍遙馬來,面如白紙。慌壞世子並文武諸人,急急扶起,擁在懷中,速取茶湯,連灌數口。只見文王漸漸重樓中一聲響,吐出一塊肉羹。那肉餅就地上一滾,生出四足,長上兩耳,望西跑去了。連吐三次,三個兔兒走了。衆臣扶起文王,乘鑾輿至西岐城,進端門,到大殿。公子姬發扶文王入後宮,調理湯藥。

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九十九章項羽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二)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二十八章使徒傳道(五)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戰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六十九章內門弟子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二章身臨地獄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十章巴別塔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七十九章國王歸位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七十二章老子
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九十九章項羽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二)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二十八章使徒傳道(五)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戰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六十九章內門弟子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二章身臨地獄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十章巴別塔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七十九章國王歸位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七十二章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