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齊桓公

齊桓公拜管仲爲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這一時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傑”。桓公十四年(前672),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爲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爲工正。

齊桓公六年(前680),曾參加“北杏會盟”的宋國背叛盟約,齊桓公約請曾參加“北杏會盟”的陳、蔡二國一起出兵伐宋。齊桓公先派人帶着豐盛的禮物去朝拜周天子,說宋國不尊重周天子,隨便廢立國君,請周天子興師問罪。周天子想借齊國的力量來樹立天子威望,遂答應齊桓公要求,派大夫單伯帶部分兵力,會同齊、陳、蔡三國合兵伐宋。宋國看到齊國打着周天子的旗號來討伐,不想揹負抗禦王師、與天子作對的罪名,請求歸順王室、與諸侯和好。齊桓公覺得“拉大旗作虎皮”的辦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冬天,拉着周天子的代表單伯,約集衛、鄭、宋三國國君一起在鄄地會盟,各國看到周天子支持齊國,諸侯國君遂共推齊桓公爲盟主,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開始確立。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纔回師。燕莊公於是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的境內。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爲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

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會盟時,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便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孟子·告子下》記載了齊桓公“葵丘會盟”盟辭的“五禁”條款:“一是誅殺不孝之人,勿改變已確立的太子,不要以妾爲妻;二是尊重賢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愛護孩童,不忘來賓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爲官,官吏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辦,不要獨攬。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專殺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設堤壩,不要阻止別國人來糴糧食,也不能不報告天子就封國封邑。”這“五禁”條款分明是齊桓公成就霸業的經驗總結。周襄王派大臣與會並送重禮,說明周襄王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會上齊桓公儼然代周天子號令諸侯,標誌着齊桓公霸業達致顛峰。

易牙和管仲同時在齊國作事。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爲齊桓公創立霸業嘔心瀝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齊桓公去探望他,詢問他誰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說:“國君應該是最瞭解臣下的。”齊桓公欲任鮑叔牙,管仲誠懇地說:“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爲政的。””易牙怎樣?”管仲說:“易牙爲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爲相。”“開方呢”“衛公子開方仕齊,積年不歸,管仲以爲,不愛其親,安能愛君,不可爲相。衛開方放棄衛國的君位只能是他想從齊國謀取到更多的利益。”豎刁爲了表示對我的忠心,自行閹割。不是愛我勝過他自己嗎”“他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誰呢?請國君務必疏遠易牙、衛開方、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管仲說罷,見齊桓公面露難色,便向他推薦了爲人忠厚,不恥下問、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說隰朋可以幫助國君管理國政。遺憾的是,齊桓公並沒有聽進管仲的話。易牙聽說齊桓公與管仲的這段對話,便去挑撥鮑叔牙,說管仲阻止齊桓公任命鮑叔牙。鮑叔牙笑道:“管仲薦隰朋,說明他一心爲社稷宗廟考慮,不存私心偏愛友人。現在我做司寇,驅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讓我當政,哪裡還會有你們容身之處?”易牙討了個沒趣,深覺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於是灰溜溜地走了。不久管仲病逝。齊桓公也就將易牙等三人撤職,永遠不準入朝。

但過了三年,齊桓公不見三人,感覺吃東西都沒有滋味了,說:「仲父(管仲)不已過孚?」於是又召三人回宮。第二年,齊桓公得重病,易牙與豎刁等擁立公子無虧,迫使太子昭奔宋,齊國五公子因此發生內戰。易牙等堵塞宮門,假傳君命,不許任何人進宮。有二宮女乘人不備,越牆入宮,探望齊桓公;桓公正餓得發慌,索取食物。宮女便把易牙、豎刁作亂,堵塞宮門,無法供應飲食的情況告訴了齊桓公,桓公悔之晚矣,終被餓死。後來,齊人殺了作亂的公子無虧,立太子昭爲君,即齊孝公。經過這場內亂,齊國的霸業開始衰落。中原霸業逐漸移到了晉國。

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五章羊與蛇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二百零八章方臘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一章錯失良機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十三章五帝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八章菩提現世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五章羊與蛇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二百零八章方臘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四章盤古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九十六章始皇帝
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五章羊與蛇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二百零八章方臘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一章錯失良機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十三章五帝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八章菩提現世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五章羊與蛇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二百零八章方臘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四章盤古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九十六章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