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鍋亂粥

國,長安,未央宮:

還是在那間看去顯得有些陰暗的密室內,劉徹手裡把玩約兩寸的甲兵陶人,臉上表情隨着韓嫣嘴巴張合不斷蹦出來的情報顯得陰晴不定。

跪坐在旁邊地板上的田蚡、竇嬰、汲暗、趙綰、王臧等大臣看到天子將手中的甲兵陶人捏碎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

竇嬰輕輕皺眉,安撫在腹部的雙臂在袖子裡面握緊了拳,他不是很喜歡這名年幼(十六歲)的天子,覺得這名天子太過膽大,初登基沒有看清局勢就動手要根除門閥勢力,以至各大門閥世家對皇權心生亟待。天子做事太過急切,屢次吃虧後不但沒有隱穩下來,反而越加變本加厲,從而讓朝政幾度陷入混亂。從陳阿嬌的事情處理上來看,當今天子更是一名薄情的人,沒有多少親情觀念的君主,註定要成爲一名可怕的嗜殺之人。

竇嬰雖然不喜歡劉徹,但是如果說這些人當中誰最忠於當今天子劉徹要屬他竇嬰不可!或許有些自相矛盾,但是世間就是這麼的奇妙,竇嬰受已故景皇帝重託,把忠孝視爲爲人根本的竇嬰就是再怎麼不喜歡劉徹,他也決定幫助劉徹鞏固皇權。竇嬰因爲多次幫助劉徹對抗竇老太太,落了個被竇氏逐出門牆的下場,很多竇氏的小輩都在背後罵竇嬰‘吃裡扒外’說被逐出門牆活該。

汲暗聽到陶土脆響擡頭看了一眼當今天子劉徹,隨即他又低頭看向光滑的木地板。這名老兄以耿直和敢於據事直言聞名,註定誰做皇帝都不會喜歡這麼一位看上去耿直到木納的臣子,因爲這樣的臣子總是不會觀察臉色。在很多時候會落了皇帝地面子。

趙綰和王臧的反應是馬上彎腰下拜,做出一幅惶恐模樣,在彎腰下拜的情況下,兩人還頻頻偷偷對視,眼神裡透出一種有着說不出來的得意,就好像某件陰謀要得逞了那般。相對於密室內全部大臣挺直腰桿目不斜視的姿態,這兩人顯得謙卑恭維,他們自己說這叫對皇權的敬畏和尊重,是一件身爲臣子應該有的禮節。不過大臣們叫這種行爲是‘阿諛奉承’,是故作姿態的媚臣,某些崇尚儒家的大臣,例如竇嬰,他就對趙和王臧反感到了極點。

田蚡神態悠閒,他人長得雖然不好看,但是氣質卻極佳。就是這麼靜靜地坐在那裡,配合着靜宜地笑臉和美麗的華服,有一種很明顯的雍容華貴的模樣。他藏在袖子裡面的手掌上握着一張白絹,那是劉以林斌的名義遠從河朔送來長安的軍報,還有一張林斌留在長安地部屬呈上的禮單。

田蚡現在是漢國的太尉,掌管全國兵事,他不知道軍報的事情是劉的主意。以爲自己深深受到林斌的尊重,他想到這裡,又想起禮單上的禮物,他笑得更加開心了。

韓嫣表情泛苦,他真地很害怕劉徹突然擡起腳丫子一腳踹過來,作爲天子近侍沒有尊嚴可言,說白了就是安排給天子當作出氣筒的工具,伺候好了是應該的。惹得天子不悅,捱打捱罵不說,還得陪着笑臉當好玩。

“護漢侯攻取虎澤之餘率兵於落馬谷重創匆忙前來的白羊部,摘敵首級兩千三百七十一,俘虜七千四百三十三,俘獲戰馬兩萬餘、牲畜百萬計。後:護漢侯斬盡俘虜,率領得勝之師遠襲臨沃匈奴白羊部駐地。發佈雞犬不留之軍令。匈奴降將趙信率兵伐殺。白羊部六萬一戰皆沒,無一生還。此役。護漢侯麾下傷亡不足三千,繳獲戰馬十萬計、牲畜無計,獨留白羊王,其餘斬絕。”

劉徹表情猙獰,聽得兩眼通紅,那隻因爲捏碎陶人而在流血的手掌甩開要靠近幫忙包紮的春陀,喘着粗氣:“念!給朕繼續往下念!”

劉徹那個激動啊!自有漢以來,漢國在匈奴那裡頻頻吃虧,還是第一次聽見‘漢軍’滅匈奴一部,斬敵首級超過五萬的軍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護漢侯林斌因爲軍務太過繁忙沒能親筆書寫戰報,由張代勞、劉在旁補充,無法完全瞭解戰事態勢地發展過程。

“攻下白羊部後,護漢侯親率大軍直逼匈奴右賢王大帳所在地高闕,於渠搜與樓煩部發生遭遇戰,後又有匈奴休屠部加入戰場。護漢侯使計假敗引兵而退,樓煩部、休屠部率衆而追,一路追趕一個晝夜,人困馬乏駐營當夜被護漢侯率精銳夜襲……”

田蚡心裡樂了,他看見密室內的大臣們聽見護漢侯林斌接連不斷的大勝不但沒有露出欣喜的表情,反而露出了憂色,明白這些個人心裡在想什麼,無非就是這些人以前在朝中沒少詆譭護漢侯林斌,某些人更是明言林斌是個威脅,應該不計代價的剪除,這下可好,他們嘴巴里的威脅在塞外接連大戰,屢屢得勝,而這些在重中的大臣們叫着喊着,就是沒有爲漢國立下半點功勞,兩相對比之下,原先叫喊得凶地大臣自己都覺得丟人現眼。

劉徹大喊一聲“好”,惹得大臣們一陣愕然。他霍地站起來不斷渡步,嘴巴里唸唸有詞不知道在念叨一些什麼。

竇嬰地眉頭就沒有舒展開過,朝廷封林斌爲護漢侯、護漢中郎將他沒有異議,下詔命令林斌攻打河朔他也是同意地人之一。現在林斌是率領麾下大軍攻打河朔,並且已經攻佔了河套北岸、西北局部,但是這一戰林斌非常沒有和匈奴打得兩敗俱傷,反而因爲屢屢得勝讓草原的諸多部落服順地歸附在林斌麾下,這是誰都沒有想到地事情。

其實林斌那麼輕易的攻下河套北

北局部是漢國事先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在漢國大部象中,匈奴是一個善戰的民族,河朔對匈奴來說是一個很重要地戰略要地。匈奴人就算在西面的壓力再怎麼大都不會抽調河朔的兵力,如果想攻伐河朔必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漢國從很多情報上來判斷,匈奴人留在河朔的兵力約有十五萬(被誤導),何況還有匈奴的右谷蠡王依稚斜坐鎮(還是被誤導),想要攻伐河朔沒有百萬兵力根本不可行。

可以想象,漢國的情報差到什麼地步……

漢國下詔讓護漢侯林斌率領本部攻伐河朔並不是期待林斌真的能把匈奴人怎麼樣,說白了就是想讓林斌和匈奴打得兩敗俱傷,然後讓身在上郡的李息,河西地李廣率領相繼集結的三十五萬大軍進入河朔撿便宜。他們沒敢往漢軍能攻下整個河朔的方向想。定了一個小到可憐的目標,其一是佔據河朔靠近漢國的區域,牢牢控制河朔的沙漠地帶前方的地域;其二便是奪取匈奴人地馬匹和牲畜。然後,拼了老命的鞏固戰果,訓練自己的騎兵,等待以後的大戰。

“始料未及……,始料未及啊!好一個善戰武神。好一個林斌!”

大臣們齊齊看向當今天子,他們覺得劉徹的眼神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不斷在掛自己的骨肉……,不!是在錐挖自己地心臟,像極要把自己吞吃下去方能解恨。

雖然天子壓下了林斌射殺禁衛和北軍的消息,但是在座的大臣誰不是消息靈通之輩,林斌對漢國產生了敵意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天子一定會把這筆帳算在朝臣的身上,推出幾個朝臣當倒黴鬼,用來安撫林斌。

現在林斌已經攻下了半個河朔,而且還在繼續進逼,說不準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攻下整個河朔,他們之所以被聚集在一起,是要想出一個策略,讓林斌把攻下的土地交出來。更要讓林斌獻出俘獲的戰馬。

“護漢侯率領本部十萬大軍進逼高闕,諸卿有何話說?”

汲暗不想壞當今天子地興致,但他不得不說出心中的顧慮。

“陛下,護漢侯在塞外接連獲勝固然可喜,但此非善事爾,乃禍事。”

劉徹劍眉一挑,“噢……!?”

汲暗極爲平淡。一幅以事論事的架勢:“林斌此人乃智勇雙全之將也。素來睿智。怎會不知下詔命其攻伐河朔乃‘借刀殺人’之計?林斌既知此乃借刀殺人,爲何率領本部攻伐?他必是熟知匈奴虛實。非遵從詔命。臣是看見林斌攻伐了河朔,也看見林斌沒有請示便自行招募異族爲兵。臣聽聞,林斌手握‘十部五軍’之權,自稱‘漢十部’‘漢五軍’,夷狄都以加入‘漢族’爲榮,陛下可知林斌設立此‘十部五軍’有何用意?”

劉徹先是一愣,隨後非常厭惡地看着汲暗,他本來就不喜歡汲暗,覺得這老頭總是不會看場面愛壞事,每一次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現在討論的是怎麼安撫林斌,讓這頭桀驁不馴的猛虎交出握在手裡的東西,這老頭說那些話分明就是想追究一些現在不應該追究的事情,不明白地人還以爲是要再一次出策進行逼反。

王臧看到劉徹露出怒容小眼睛一眯,他是堅定地儒家信徒,一直就很不爽有‘黃老宗師’之稱地汲暗,認爲要打倒黃老學派這個汲暗就是第一個要先對付的人。現在王瞧見劉徹就欲發怒,哪能不跳出來煽風點火?

汲暗心裡何嘗不是在嘆氣,他知道說這些話不但得罪了皇帝,更加會讓某些人有攻擊自己地機會,但是作爲一名漢國的大臣,有些話明知道說出去要得罪很多人也必需說。這是他認爲作爲臣子必需有的操守。

王臧還沒跳出來發揮口才,趙綰先跳了出去……

“聖君,汲暗之見,臣不敢芶同!”

趙綰擺出一幅嚴肅表情,心裡不斷構思詞彙,他善於揣摩人的心思,自然知道劉徹也在亟待林斌發展壯大。但是按照目前的態勢,亟待歸亟待,說什麼也得先把林斌穩住了,只要穩住了以後有的是時間來設計剪除威脅。

“臣以爲,護漢侯設立此‘十部五軍’並無不妥,我朝律法有明,護漢侯品爵可開幕府、招募部曲,陛下又有言在先,護漢侯可便宜行事。爲攻伐河朔起見,護漢侯收攏歸降天朝地異族攻伐匈奴足顯之智,此舉乃‘以夷制夷’,有何不妥?”

田蚡收了好處自然要跳出來,他見趙綰說了半天,說些亂七八糟的例子分明就是想攪亂議題,也說:“是啊是啊。護漢侯還是忠君愛國的嘛,讓胡人去攻打胡人,咱們漢國人能從中得利,有好處嘛。”

有人吱笑出聲,大夥瞧去,卻是竇嬰在那邊偷笑,也不知道笑什麼。

田蚡和竇嬰一直不對頭。看見竇嬰笑當即沉下臉來:“魏其侯可是嗓子不舒服呀?”

竇嬰不想正面與田蚡爲敵,但卻也不願意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落下威風,“竇某是笑啊,有些人沒把事情的關鍵說出來,總是胡攪蠻纏,只會撿些好聽的說。”

田蚡聽着也笑了,他怎麼能聽不出竇嬰是在退讓,一想起近階段兩人有共同的利益。他也

竇嬰吵。

趙綰和王臧多次邀請就門儒學的田蚡和竇嬰站在他們那邊幫忙造勢,但很明顯,趙綰和王臧一夥一看就不是能成事的人,要不是有林斌在外面吸引竇氏門閥集團地注意力,以趙綰和王臧的辦事能力早該被設計落個橫屍的下場。

劉徹蠻橫地轉移了話題,將話題引到南方諸國騷擾漢國南疆的事件上來。

“臣以爲,南方諸國不足爲慮。”

衆人訝異地將視線轉到汲暗身上。差不多都在想。“這老頭兒剛剛得罪了那麼多人。現在還敢跳出來說話?”

汲暗不理會他人怪異的目光,他恭敬向劉徹行禮。“南方諸國皆爲先秦遺民所建小國,此乃未昭之事。諸多小國興兵擾漢邊境,起因乃朝中有人排斥爲漢國立下血汗功勞的護漢侯林斌。臣以爲,陛下可名護漢侯昭示天下譴責南方諸國。護漢侯一出聲,南部諸國必然引兵而退。”

田蚡皺眉而起:“噢……,按照大夫的話來說,護漢侯一句話,南部諸國都要退?”

汲暗繃着臉,“武安侯,老臣只是以事論事。”

田蚡吶吶地笑了。

劉徹雖然討厭汲暗,但卻非常欣賞汲暗。這並不自相矛盾,作爲一國之君也是有感情的人,有權利去喜歡或是討厭人,但身爲一國之君,劉徹可以討厭臣下可以,但卻不能否認臣下的能力和操守。他知道汲暗說的對,如果汲暗不是說的那麼直白,他或許就允了這個提議,但是說的那麼直白,真要讓林斌按照中央的意思做,這等於是向天下說“中央政權地威望還不如一個剛剛升任起來的侯爺”,這樣的話,天子和中央政權的顏面就丟盡了。

劉徹用求救的眼神看向竇嬰,老皇帝臨終前就有交代,說竇嬰是一名好臣子,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情可以問竇嬰。

現在的漢國太匱乏人才,這是劉徹心憂的第一件事情。那些開國地功勳,他們的後代已經在奢華中潰爛,變成一羣依仗先輩榮光活着的蛀蟲,逼得劉徹不顧朝野上下的反對聲中下詔招賢,這還不是因爲那些門閥世家都是一幫子沒用的廢物。

竇嬰現在是漢國的丞相,可謂是百官之首,爲人也正直,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竇嬰辦事只看理不看人,他不管是皇家人、竇家人、還是哪個門閥世家地,有錯就重懲,根本不給任何人面子。

選丞相,要選一個有才華地人,但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就沒有一套培養人才,選拔人才地制度。

漢高祖55歲當皇帝,62歲去世,八地平叛,再一個是他家庭內部矛盾一大堆。大老婆呂后和那個戚夫人之間皇子爭的事,哪裡顧得上培養人才,選拔人才?惠帝繼位,當年就搞了個人事件,之後,他就成了半瘋半傻地人,基本上不理朝政。他也不可能去培養人才。

呂后時,忙的事更多了,怎麼殺劉姓的諸侯王,怎麼封呂姓地王,光這些事就忙不過來。再說呂后是一個沒有很高文化修養的人,你叫呂后去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簡直是開玩笑。

文帝頂多能做些減輕賦稅,減輕一些刑罰的事情。人才培養談不上。

景皇帝呢?這位忠孝的皇帝半輩子都被自己老母竇氏壓制着,凡大事沒有竇老太太同意就不能做,壓抑數年終於能做點事情了,但是也只能按照文帝時期的政策做些減輕賦稅,減輕一些刑罰的事情。看景皇帝留給當今天子劉徹的人,那些臣子的年齡基本超過半百就該知道,到了這一代漢國的貴族人已經徹底‘淪陷’了。到後來景皇帝得到了竇氏地認可。還是在樑王劉武的幫助下才能做點事情,可又趕上七國之亂,弄得時局亂糟糟,最後想做的基本上沒做成。

漢國的皇室就是一個奇怪的家庭,每一代皇帝頭上都頂着一個事事都要管的母親,有了這些保守的人看着,國政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改變。皇帝也不像皇帝,有時候就是一個太后或者皇太后地傳聲筒。

經過幾代皇帝鬱悶的經營,漢國是給劉徹留下的豐厚富足的遺產,但卻沒有一個選拔和培養人才的機制,叫漢武帝上哪兒去選人?

劉徹會選竇嬰來當這個丞相其實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至少比起聲望小的舅舅田蚡,竇嬰地威望要高很多。其實劉徹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的想法是。由竇嬰來當丞相不但能壓制竇氏門閥集團,竇氏門閥集團吃虧都沒地方去告,告了竇老太太也只是對同樣是竇家人的竇嬰申斥一通,換作其他人只是被砍頭的命。

一陣壓抑的沉默之後,竇嬰不得不站出來了,他來到劉徹身邊長鞠一躬:“陛下,現在急得不是南方。我們應該注意的應該是北面。”

田蚡也站了起來。他一樣是來到劉徹跟前鞠躬:“是啊。只要把匈奴人打趴下,南邊什麼事情就都沒有了。”

趙綰和王臧瞧瞧對視一眼。他們也連忙小跑過去,“護漢侯忠心爲國,朝中某些人卻一直重傷。臣等也認爲應該相信護漢侯,不要上了某些人的當,等待護漢侯攻伐下了河朔,南方諸國必止戈。”

竇嬰和田蚡齊齊皺眉,他們看待趙綰和王臧地眼神就像是在看兩個白

今天子都在亟待護漢侯林斌,現在還使勁的把功勞往推,這根本就是在幫倒忙。

果不其然,劉徹原本已經鬆下來的臉皮重新僵硬起來,他喝退除了竇嬰和田蚡外的所有人。

“朕不相信那些人!”

田蚡是劉徹的舅舅,聽了沒什麼感覺。

竇嬰聽了卻大爲感動。

“朕只想知道,林斌這個人能不能留。”

劉徹看着兩位沉默的‘最可以信任的人’心裡又是一陣悲慼,深深感到沒有人才地無奈。

田蚡不說話是想讓竇嬰先說,他收了林斌無數好處,在還沒有得到更多地好處之前說什麼也要幫一幫林斌。

竇嬰活動一下微微痠疼地腰桿,慢聲道:“陛下要讓臣說,臣就說實話。”

劉徹露出期待的表情。

竇嬰看一眼閉目養神地田蚡,突然笑了,說話的語氣顯得更慢,“林斌此人性子野,但是對南宮公主卻一直禮貌有加,足見還是知道禮節,只有在別人要對付他的時候纔會動一動,不然只是管理兵事,對其它事情不聞不問。”

劉徹仔細回想一下,從以前傳回來的種種信息來看,他知道竇嬰說的是實話。

“臣以爲:那些叫喊着林斌桀驁不馴的人,都是有目的、有陰謀的。他們跑到長樂宮哭着喊着林斌日後會是一個禍害,其實還不是怕陛下拿起林斌這把‘刀’來宰他們?”

田蚡突然睜開眼睛插嘴:“是啊是啊,天下人都知道林斌是陛下培養起來的將才。”

“朕培養起來的將才?”劉徹露出了苦笑,他也曾經一度認爲可以控制住林斌,但是事實很明顯,林斌根本不受控制,要不他亟待個什麼勁!他略有些不滿,“舅舅挖苦朕呢?”

田蚡連忙賠笑,“哪敢啊?”

竇嬰徑直往下說:“試問林斌爲什麼會得了一個桀驁不馴的名聲?還不是公孫門閥和蘇氏門閥搞臭的名聲。從某些方面來說,武安侯說的有道理。”,他不往下說了。

“我說的有道理?何止是有道理啊!事情都明擺着!從頭到尾就是許昌、莊青翟那幾個老傢伙害怕自己失去權力,拼死拼活的想要攪亂局勢,讓公孫和蘇氏兩家跳出來當探路犬。蘇氏的蘇信陣亡,蘇家在被陛下削去封邑後,蘇氏的家主不敢再去得罪李息背後的李氏門閥,那只有找沒有根基的林斌晦氣。他們想一石二鳥呢,林斌一倒,陛下在外牽制他們的棋子沒了,陛下的威信也就沒了。這都是明擺着的事情嘛!”

劉徹說到底還是太年輕了,有些沉不住氣,“這麼說,你們是看好林斌,認爲他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將軍咯?”

竇嬰和田蚡馬上齊齊答:“臣可沒說。”

“這也沒說那也沒說。你們想告訴朕什麼?”

竇嬰喜歡中庸,不喜歡出風頭。他料定田蚡收了林斌的好處,一定會爲林斌說好話,雖然感到很反感,但官場就是這樣,林斌交好田蚡的同時不也讓人送了點北方的土特產到家中了嗎?相比林斌送給田蚡的金餅、珠寶、駿馬、稀奇的珍物而言,竇嬰覺得林斌送給自己的那些不值錢的土特產更顯誠意,從這裡也說明了一件事情,就好像遠在萬里之外的林斌對長安的各個人物的個性瞭如指掌,知道什麼叫對症下藥。

“臣是想告訴陛下,凡事不能急,急了就要吃虧。”

劉徹終於能笑了,滿朝文武除了汲暗也就眼前的竇嬰敢說實話,不過竇嬰的口才要比汲暗好多了。

三個人又是一陣亂扯,期間劉徹更是故意引得田蚡和竇嬰鬥嘴,聽着兩個氣質不凡的人在用斯文話互相攻守,劉徹心情樂了不少。

劉徹非常突然的問:“朕聽說公孫門閥和蘇氏門閥的家族子弟最近死了不少人?”

田蚡滿是無所謂,“是啊是啊,最近公孫門閥和蘇氏門閥家裡是死了不少人。”

竇嬰卻答非所問,憂慮道:“這樣下去不好。”

“是不好,但朕樂意看見這樣的事情。‘有膽子謀害人,就要有挨報復的準備’,這句是那頭猛虎的原話。”

竇嬰略有些鬱悶,“陛下是默許此事?”

田蚡斜眼而視,還是那一幅無所謂的表情和語氣:“丞相,您可是三公,要忙的是國家大事,那些小事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吧。”

一個話頭引起一陣漫長的胡扯……

“朕要派一萬騎軍到林斌麾下聽命,你們覺得由哪個人來統帥比較合適?”

竇嬰閉嘴不語,這是太尉屬的事情。

田蚡毫不猶豫,“讓北地都尉韓安國去吧。韓安國可是一個老狐狸,不會把事情辦砸。”

劉徹點頭允許,他對韓安國有些印象,就如田蚡所說的,韓安國是一頭老狐狸。

“等河朔之戰結束,試探召回林斌,如果林斌不應詔……”劉徹椎嫩的臉上露出了毫不掩飾的煞氣,“如果他找藉口不來長安,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朕都要除掉他!”

第254章 歲歲輕嘆第19章 爲將之道第69章 武夫佈局第285章 烏孫人的渴望第49章 擅自主張第114章 冬至大節(下)第56章 新的征途第267章 內政進行時第19章 爲將之道第211章 多事之秋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293章 翹首以盼第37章 強盜邏輯第45章 撲朔迷離第173章 新的霸主?第173章 新的霸主?第151章 高姿態第286章 舉族皆兵第182章 瞞天過海(上)第228章 老實人耍陰的……更毒!第164章 錯綜複雜第229章 永無止盡的……苦笑!第24章 皇陵古將第92章 千騎突擊第89章 漢軍?漢軍!第16章 遠親近鄰第265章 放眼神州第234章 他是李廣第116章 君可敢受?第170章 兵無常勢第38章 永久傳承第289章 烏穆之戰(二)第52章 兩個廢材第256章 死磕硬磕第248章 小人物的猜想第50章 烽煙過後第164章 錯綜複雜第285章 烏孫人的渴望第200章 他……他孃的!第163章 爲您征戰(下)第17章 突來軍令第36章 意料之外第128章 修我甲兵第40章 十足男人第69章 武夫佈局第86章 別無選擇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56章 新的征途第139章 尷尬局面第271章 千古一帝(上)第283章 關鍵時期第208章 看不見的彩虹第16章 遠親近鄰第205章 匈奴人的恥辱日第121章 將軍威武兮第226章 駭人聽聞?第87章 欲靜不止第285章 烏孫人的渴望第271章 千古一帝(上)第207章 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第11章 民族悲歌第250章 棧道明修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245章 那隻黑手(上)第154章 鬭(上)第283章 關鍵時期第48章 溪水之邊第28章 歹毒心計第27章 頭顱在此第124章 ‘蝗蟲’過境第187章 窮追不捨第301章 一頭老狐狸第251章 秦秦秦……箭!第270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下)第276章 無意之間……第70章 示之以威第303章 格局第178章 未知的岔道第92章 騎戰陷陣第38章 永久傳承第58章 事態無常第69章 武夫佈局第127章 強盜來襲第118章 整軍備戰第148章 詭異的情勢第254章 歲歲輕嘆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121章 事不逢時第119章 身許汗青事第30章 門閥作風第238章 那聲咆哮(上)第25章 死戰報國第113章 冬至大節(上)第207章 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第51章 後知後覺第254章 歲歲輕嘆第42章 瘦弱的肩第282章 一些人 一些事第115章 長安來人第269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上)
第254章 歲歲輕嘆第19章 爲將之道第69章 武夫佈局第285章 烏孫人的渴望第49章 擅自主張第114章 冬至大節(下)第56章 新的征途第267章 內政進行時第19章 爲將之道第211章 多事之秋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293章 翹首以盼第37章 強盜邏輯第45章 撲朔迷離第173章 新的霸主?第173章 新的霸主?第151章 高姿態第286章 舉族皆兵第182章 瞞天過海(上)第228章 老實人耍陰的……更毒!第164章 錯綜複雜第229章 永無止盡的……苦笑!第24章 皇陵古將第92章 千騎突擊第89章 漢軍?漢軍!第16章 遠親近鄰第265章 放眼神州第234章 他是李廣第116章 君可敢受?第170章 兵無常勢第38章 永久傳承第289章 烏穆之戰(二)第52章 兩個廢材第256章 死磕硬磕第248章 小人物的猜想第50章 烽煙過後第164章 錯綜複雜第285章 烏孫人的渴望第200章 他……他孃的!第163章 爲您征戰(下)第17章 突來軍令第36章 意料之外第128章 修我甲兵第40章 十足男人第69章 武夫佈局第86章 別無選擇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56章 新的征途第139章 尷尬局面第271章 千古一帝(上)第283章 關鍵時期第208章 看不見的彩虹第16章 遠親近鄰第205章 匈奴人的恥辱日第121章 將軍威武兮第226章 駭人聽聞?第87章 欲靜不止第285章 烏孫人的渴望第271章 千古一帝(上)第207章 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第11章 民族悲歌第250章 棧道明修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245章 那隻黑手(上)第154章 鬭(上)第283章 關鍵時期第48章 溪水之邊第28章 歹毒心計第27章 頭顱在此第124章 ‘蝗蟲’過境第187章 窮追不捨第301章 一頭老狐狸第251章 秦秦秦……箭!第270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下)第276章 無意之間……第70章 示之以威第303章 格局第178章 未知的岔道第92章 騎戰陷陣第38章 永久傳承第58章 事態無常第69章 武夫佈局第127章 強盜來襲第118章 整軍備戰第148章 詭異的情勢第254章 歲歲輕嘆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121章 事不逢時第119章 身許汗青事第30章 門閥作風第238章 那聲咆哮(上)第25章 死戰報國第113章 冬至大節(上)第207章 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第51章 後知後覺第254章 歲歲輕嘆第42章 瘦弱的肩第282章 一些人 一些事第115章 長安來人第269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