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皇后之三

如果說皇宮是帝都的第一權力中心,那麼,這些年來,蘇相府就應該是帝都的第二的權力中心了。穆元帝自親政時起便極其信任這位曾得輔聖公主重用過的臣子,其實許多人都奇怪,蘇默是如何在得到輔聖公主信任後,又得穆元帝多年愛重的。甚至,許多人懷疑,當年蘇默肯定是穆元帝放在輔聖身邊的內奸,他爲穆元帝扳倒輔聖公主出了大力氣,穆元帝酬其功,故,重用其人。

這種猜度曾一度佔據野史榜榜首。

可事實上,真的是野史的被迫害妄想症腦洞太大,蘇相委實就是個一門心思做實事的人。所以,輔聖用他,輔聖之後,穆元帝也用他。

這位一代名相的生活,也沒有腦洞君想像的那樣複雜。

蘇相原本住的是一套三進宅院,這相對於一國首輔,實在太過簡陋,雖然蘇相自己並不這樣認爲,他覺着兒孫們不在身邊,自家宅子足夠用了。後來穆元帝看不過去,便賜了他這處五進大宅。宅子很大,卻並不如何軒敞富麗,當然,也並不簡陋。蘇相的審美是簡約,而不是簡單。他生活祟尚簡樸,卻並不寒酸。

自蘇相臥室出來,穆延淳強打精神安慰蘇不語幾句,令夏青城好生在蘇相府,爲蘇相診治,便先行回宮了。

蘇相病重,穆延淳的心情很是不好。

謝莫如也無可解勸之詞,藥醫不死病,蘇相大限已至,誰也無法。但,謝莫如也未料到這樣快,當下傍晚,蘇不語便遞上了守孝辭官的摺子。

穆延淳心下悲痛,謝莫如道,“蘇相與先帝,一輩子君臣相得,實爲佳話。如今君臣二人先後離逝,說不得是天意使然,蘇相這是繼續到天上服侍先帝去了。陛下也不要過於傷心,該宣禮部過來先擬定蘇相諡號。還有,聽說先帝在陵旁給蘇相留了墓穴,是要令蘇相列後陪陵的。”

穆延淳道,“明日,朕要親去祭一祭蘇相。”

“這也好。”

禮部秦尚書也是內閣當差,朝中重臣,自然知道蘇相病重之事,蘇相病後,秦尚書亦沒少過去探視。連今日帝王親去蘇府探望的事,他雖知道的晚些,也知道了,心知蘇相這是真的不好了,不然,陛下不會親臨。當時,秦尚書心下便是一聲感慨,雖然蘇相過身後意味着內閣首輔出缺,帝國必將產生新一任的首輔。秦尚書也不是沒有野心的人,可當真蘇相不成了,他反而沒有多少喜悅,有的只是一種同僚多年的惋惜與傷感。

秦尚書知道帝王親去蘇府後,心裡就擬定了幾個諡號,皆是極好的諡,畢竟,蘇相這一輩子兢兢業業,滿朝人都是看在眼裡的。雖然其間也有許多人想代替蘇相兢兢業業,但,這樣的人,無一失敗而歸。蘇相這一輩子,唉,縱使他的政敵也說不出一句不是來。

帝王召見,秦尚書連忙去了昭德殿,以爲是有什麼急事。穆延淳卻是令內侍將一幅字遞給他,道,“蘇相的諡,朕已擬好。着內閣擬旨去吧。”

秦尚書心知蘇相怕是不成了,但也沒想到這樣快,當下便有些愣怔,一時說不出話來。見他如此,穆延淳又不禁心生感傷,嘆道,“蘇相一去,朕失一股肱啊!”說着,竟落下淚來。

秦尚書這纔回過神,哽咽道,“這,這,臣,實沒想到。昨兒還好好的,蘇相竟這樣去了。”也跟着落了一回淚,然後哽咽的勸了皇帝幾句,便捧着皇帝親寫的諡號擬旨去了。

待回到內閣,秦尚書的眼淚已被風吹乾,但一見內閣諸人,秦尚書忍不住又哭了一鼻子,喊着戶部唐尚書,以及翰林掌院學士韋學士,泣道,“老唐老韋,蘇相,去了。”

內閣也都知道蘇相病了有些日子,卻未料到人去的如此快,不禁人人露出悲色。

待感念了一回老相爺,秦尚書展開御筆,大家看到是“文忠”二字。

慮國忘家曰忠,廉方公正曰忠,推賢盡誠曰忠,中能應外曰忠,廣方公正曰忠,肫誠翊贊曰忠。這文忠二字,真是對文臣一生最大的肯定與讚譽了。

韋學士道,“也唯此諡,堪配蘇相。”

唐尚書亦深以爲然。

如此美諡,秦尚書都不必助手代筆,他自己親自執筆,發揮平生所學,將給蘇家的聖旨寫的花團錦簇,極盡讚美。

待擱了筆,秦尚書細細檢查了一遍,不禁又拈着花白的鬍鬚想,今日我爲蘇相擬旨,他日爲我擬旨的又不知是誰了?想當年於翰林藏書樓外初見謝皇后,當年謝皇后不過小小少女,今已是一國之母。而當年與他一道同謝皇后相遇的寧允中,已是化作一抷黃土。

嘆口氣,秦尚書那顆在政壇折騰了一輩子的老心臟,不由也生出幾分悲愴之感。

蘇相不僅得到了文臣一生最好的讚譽,帝王還親去祭拜,賜銀五千給蘇家用來治喪銀,還賜下奠儀紙馬之類,這更使得蘇相死後尊榮推到頂峰。一時間,蘇家也是車水馬龍。蘇家喪事並不欲大辦,只是蘇家子弟多在外爲官。在帝都守着蘇相夫妻的就是蘇不語,而蘇不語只是三子,還是庶出,他得等長兄回來,方能出殯發喪。而且,蘇相還涉及到陪陵的事,這又是蘇相的喪禮多了一重講究。

話到這裡,還得說一句,穆元帝對蘇相真是打心底愛重啊,當初自己建皇陵時就悄悄同蘇相說了,“朕叫欽天監給你選了個好地方,百年之後,卿與朕,仍在一處。”說真的,穆元帝對他的三位皇后也沒這樣盡過心哪。當然,皇后不必獨自建陵寢,反正都是跟穆元帝埋一處。

蘇相這一去,他這一支的子弟全部都要卸職守孝,兒子輩三年,孫輩一年,如此,又有一批職位空缺,尤其是蘇相長子蘇言爲陝甘總督,次子蘇語爲江浙總督,蘇不語的官也不小,刑部侍郎。這三人一去,封疆大吏便有兩處空缺,刑部侍郎這裡也得另行掂掇。

朝中難免又是一番角逐。

最重要的是,蘇相一去,首輔不能沒人。

內閣諸人,誰人會對首輔之位不動心?

首先就有人猜想,穆延淳會提攜自己王府舊人。

先時追隨穆延淳曾任王府長史官、後任詹事府正副詹事的張薛二人,現下已一人是吏部尚書,一人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因掌百官考覈升遷,又稱天官,因權柄過重,歷來不入內閣。故而,張尚書坐到吏部尚書之位,也就意味着,此生入閣無望。當然,如果張尚書肯將吏部讓出來,那就要另說了。可誰他媽的會缺心眼兒的把剛到手的吏部尚書讓出來啊。再說就是張尚書讓出吏部尚書位,難道這首輔他就能十拿九穩了?內閣可沒一個是好相與的?

再說,刑部薛尚書,也是剛任尚書位。要知道,做尚書跟入內閣是兩碼事。就如同先前謝老尚書,屁股底下尚書位都要坐出老繭了,穆元帝也沒叫他入閣。還是後來內閣幾番換人,才叫謝老尚書入的閣。如今薛尚書亦是如此,他任刑部尚書,還未入閣,所以,暫時不具備首輔競爭的實力。

可,可是,薛尚書入不入閣,但入閣也只是穆延淳一句話的事罷了。

不過,反正薛尚書尚在閣外,新君也沒說那句入閣的話,所以,薛尚書也無競選首輔資格。

那麼,除了暫且不具備首輔競爭資格的張薛二人,內閣裡也是人人資歷不凡。首先,禮部秦尚書,這位尚書不算明面兒的新君黨,畢竟,他接掌禮部時,穆延淳就要去就藩了,故此,君臣二人沒來得及培養些私人情義。但,要知道,禮部是穆延淳掌管最久的衙門,儘管二人私交上有些欠缺,但穆延淳就藩回朝後,與禮部的關係一直不錯,他在禮部,一直能說得上話。秦尚書明裡暗裡的也給過穆延淳一些幫助是真的,所以,穆延淳對秦尚書的觀感也是不錯的。其次,工部嚴尚書,這位老尚書,年紀資歷比秦尚書更足,就是身體叫人不放心,先時四皇子都跟穆延淳提過的,老頭兒似是有致仕之意,可不知怎地,蘇相一死,首輔之位剛空出來,老頭兒就精神抖擻了起來!病假也銷了,身體也好了,就是一頭花白的頭髮,也染的黑黑的。是的,這絕對是染的。穆延淳都悄悄同妻子道,“嚴老尚書返老還童了,今早一瞧,那一把鋥黑的鬍子喲,嚇我一跳。”聽的謝莫如也笑了,謝莫如笑,“文官一生追逐也不過首輔之位罷了,既有機會,嚴老尚書當然希望能搏一搏。”

穆延淳道,“他年歲有些老了,先時身子也不大好,我擔心他撐不下來。”

謝莫如道,“內閣原是七人,除了蘇相爲首輔,另有五部尚書再加上翰林掌院學士。五部尚書中,刑部薛尚書新任尚書位還未來得及入閣,他便是入閣,資歷也不足以去爭首輔之位,不若陛下等一等,待定了首輔再讓薛尚書入閣。”

“我也這樣想。”穆延淳有用慣了的臣子,也有感情深厚的臣子,但除了詹事府除了以往王府舊人,朝中這些人也不能冷落了。不然,只用舊人,就會寒瞭如秦尚書等人的心。所以,從一開始,穆延澤就沒有讓薛尚書爲首輔之意。

“兵部尚書是永安侯,永安侯不必說,他定沒有做首輔的意思。而掌院韋學士,是自悼太子自盡後升上來的,如今在內閣不過三年,資歷也不足。餘下的,無非就是禮部秦尚書,工部嚴尚書,戶部唐尚書了。”謝莫如道,“唐尚書六十七,秦尚書六十八,嚴尚書七十了。三人都不年輕,可話說回來,熬一輩子熬到內閣爲相,年紀也不會太輕。老臣貴在穩,縱無年輕人的銳氣,卻也有年輕人沒有的穩健。”

“這三人,要說親近,那自是唐尚書,別個不說,當初在閩地,後來在江南,他都是在陛下身邊輔佐陛下,功勞不淺。只是,唐尚書入閣又比嚴秦二人晚。”謝莫如道,“陛下倘要提攜唐尚書,嚴秦二人只好辭官了。”

穆延淳也知這種內閣傳統,首輔自來是內閣資歷最老的一個,資歷,並不是說年紀,也就是入閣時間的早晚,比如,我三十歲,你六十歲,我入閣比你早,哪怕只早一天,倆人也是早到的那個資歷深。但同時,如果資歷淺的後來居上做了首輔,那麼,資歷深的一般就會辭官,不爲別個,不能擋在首輔面前。當然,如先時李鈞,他在內閣兩進兩出,第二次入閣雖是在內閣排第七,可因他這兩進兩出的經歷,他在內閣也是能說得上話的。

如今蘇相一去,穆延淳的意思就想在秦唐二人身上選一個,可突然嚴尚書又搞這返老還童的一套……穆延淳又道,“就不知嚴老尚書撐不撐得住喲。”

謝莫如笑,“對文官來說,哪怕只做一日首輔,也是好的。何況,興許這喜事一到,嚴尚書精神健旺,幹到八十也說不定。陛下不必考慮嚴尚書撐不撐得住,他既在內閣,就是撐得住的。縱有撐不住時,內閣還有次輔。”

穆延淳到底要考慮大局,便點了嚴尚書。

待嚴尚書成爲首輔後,穆延淳方令薛尚書入閣。

此舉,滿朝心服。

就是對首輔位曾蠢蠢欲動的秦唐二人,也說不出二話來,只是少不得心下暗罵嚴尚書,先時半死不活口口聲聲要致仕的傢伙,這一選首輔,致仕的話也不提了,一身老病也痊癒了。尤其得了首輔之位,嚴老頭兒整個人如同年輕了二十歲不止。把秦唐二人給鬱悶的,便給嚴老頭兒編了倆段子,一個是:話說嚴相吃早飯,端上來是白粥,一低頭,粥忽然就變黑了。爲啥?嚴相吃飯時不留神,鬍子掉粥裡,把粥染黑了唄。。另一個是:知道嚴相每天早上起來做什麼不?吃飯?不對!梳洗?不對!那是啥?給老黃瓜刷綠漆唄。

嚴相不怕人笑,反正他是首輔了,愛笑笑唄。說得好像就他一人幹那給老黃瓜刷綠漆的事兒似的,誰不知道秦尚書爲保容顏常年服用首烏湯,故而,都快七十的人了,頭髮也不過白了幾縷罷了,一把鬍子仍是烏黑的。想到這個,嚴相拈着自己染黑的鬍鬚時就有些羨慕,同時覺着自己過日子太實誠,應該早些學着保養身體的,這樣才能多爲朝廷作貢獻啊!還有唐尚書,身上隨時揣一小瓶神仙膏,但凡洗個臉洗個手啥的,都要塗抹上一些,那東西也不知是啥配方,就那麼一抹,便皺紋也舒展了皮膚也變好了,唐尚書立刻能年輕五歲。鬧得嚴相都有都去打聽配方的衝動了。

相較於秦唐二人,嚴尚書覺着自己只是染個頭發胡子,簡直太淳樸了有沒有!

嚴相成了首輔,按理就要把工部尚書的位子卸下來,不用別人提,嚴相自己就將此事同穆延淳提了,穆延淳問他接替尚書位的合適人選,嚴相推薦了幾人,穆延淳就點了工部左侍郎邱山接任。嚴相心下很是高興,他也是囑意左侍郎邱山的。不過,接着,穆延淳點了李九江接任工部左侍郎之位。嚴相雖面色不變,心下卻是知道,新君手段不容小覷。

穆延淳點左侍郎邱山接掌尚書位,其實是有扶一扶嚴相的意思。穆延淳明白,蘇相一去,嚴相定無蘇相危望,故而,點邱山爲尚書,入內閣之後便是嚴相的幫手。至於把李九江放到工部,同樣是穆延淳的帝王心術。新君登基,只一味做老好人,沒點手段是不行的。

定了工部尚書人選,君臣二人又商議陝甘總督、江浙總督兩位封疆大吏的人選,最終,調閩地巡撫朱雁接掌陝甘總督,江浙巡撫升任江浙總督。另外,蘇不語留下的刑部右侍郎的缺由專管靖江港事務的杜執接任,杜執空出的靖江欽差一職就由歐陽鏡接掌。當然,空出的閩地巡撫以及江浙巡撫之位,少不得再安排得力官員。

穆延淳把人安排的差不多了,蘇家子孫也都快馬加鞭的回了帝都,難免又是一場傷心。蘇相這兢兢業業的老黃牛一輩子,對朝廷對子孫,把能盡的心都盡到了。兒孫們多不在身邊,故此,兒孫之間關係反是較爲和睦,鮮少有尋常大戶人家那些雞毛蒜皮的衝突。尤其,這些年,做官的做官求學的求學,離得遠,未及給父祖盡孝,今父祖去了,兒孫這心裡怎能好過。何況,這父祖還是當朝首輔。於是,蘇家從上到大,那是真個傷心啊!

蘇言不免又問三弟蘇不語父親生前可說過些啥,蘇相是個再明白不過的人,給長子自留了書信,蘇不語拿出來交給大哥。蘇言也是五十幾的人了,見到父親筆跡,又是一番淚水長流。

及至蘇家發喪時,穆延淳譴大郎過去送了一程,讓蘇相陪葬帝陵,自此年年得享皇家香火。

皇帝都譴皇子過去相送,其餘百官更不消說。嚴相感慨道,“蘇相真乃我輩楷模。”

秦尚書心有慼慼,生爲首輔,死陪皇陵,一個文臣一生的極致,蘇相做的盡善盡美。秦尚書跟着感概一回,與嚴相商議,“今年陛下登基頭一年,延用先帝帝號是應有之義,明年該斟選新帝號了。再有,陛下登基,按理要開一科恩科的。”

嚴相道,“很是。”

蘇家出完殯發完喪,一大家子便收拾收拾回老家守孝去了。

轉眼就到了穆延淳和謝莫如移宮的日子,鳳儀宮是皇后的居所,其實,皇帝也有自己的居所,像穆元帝,他平日裡生活起居就在昭德殿後面的宣文殿。穆延淳並未讓人在宣文殿另設居所,他沿用了他爹的御書房,居所就設在鳳儀宮,他一向如此,在王府在東宮,也不會自己另設居所。

鳳儀宮裡先時蘇皇后用的東西基本上都換過了,謝莫如有謝莫如的審美,再者,如果還沿用蘇皇后的器物與擺設,倒叫皇帝傷情了。尤其,蘇皇后不算壽終正寢。

穆元帝過逝,一年內不得有音樂慶祝之事,故而,縱是皇后移宮,宮裡也沒擺酒。因正是八初一的正日子,也是謝皇后千秋之日,諸宗室貴女、藩王妃、外命婦們進來請安,故而,排場亦頗是隆重。

謝莫如端坐鳳座之上,接受宮妃公主郡主皇子妃命婦們的請安。

其實,今天移宮的並非謝莫如一人,還有蘇氏、徐氏、於氏、凌霄四人,她四人也皆有了封號與居所。徐氏封了徐淑妃,於氏封了於賢妃,蘇氏爲安昭容,凌霄爲恭昭容。

一看這四人位份封號,就知道謝皇后地位是何等穩固了。

諸人請安之後,謝莫如帶着衆人去慈恩宮給太皇太后請安,太皇太后熬過了先帝之死,在夏青城的調理下,如今能坐一坐了。爲此,謝莫如頗是賞賜了夏青城一回,令他好生爲太皇太后瞧病。

太皇太后自從死了兒子,見謝莫如就沒什麼精神,待謝莫如率諸人請安後,便歪着嘴巴“唔唔”兩聲,話是說不清的,嘴角迅速的流出一溜涎水來。趙貴太妃忙輕手輕腳的給太皇太后擦拭了去,因太皇太后總是流涎水,下巴上的皮膚就不大好了。謝貴太妃笑道,“老祖宗說,皇后過來,她老人家很是歡喜。如今後宮事忙,全賴皇后打理。皇后先去忙吧,有空再過來陪老祖宗說話。”

難得謝貴太妃如此伶俐,把說話得既漂亮又周全。

謝莫如道,“既如此,我就先去了。待晚上,再過來給太皇太后請安。”

文康長公主帶着長泰公主、永福公主,還有晉王妃崔氏、齊王妃褚氏留在慈恩宮陪着胡太皇太后。謝莫如讓兒媳婦們都留下了,看一眼新承恩公夫人,道,“夫人也留下吧,太皇太后在宮裡惦記的也就是承恩公府了。”

新承恩公夫人連忙應了。

然後,謝莫如便帶着剩下的宮妃、公主郡主藩王妃們誥命的回了鳳儀宮。

待得傍晚,慈恩宮宮裡的女官特意過來說了一回,說太后歇下了,請皇后也好生休息,保重鳳體,不必過去請安了。謝莫如細緻的問了女官,太皇太后這一天吃了什麼,進的可香。其實現下不論吃什麼,都要打成醬纔好喂,就是粥也要煮的爛爛的。但謝莫如這樣細緻的過問慈恩宮起居,也令女官放心不少。

謝莫如非但每天關心慈恩宮起居,連帶宮裡有什麼供奉,慈恩宮永遠是第一等的那個。謝莫如如此行事,宮裡宮外誰不說一聲賢良。畢竟,當初胡太后做的事,大家可都是知道的。謝皇后這般豁達,稱得上不念舊惡了。如此,人人都說,皇后不過規矩嚴謹些,見不得那些不守禮數之人罷了,心地卻是極好的,人也是極賢良的。便是文康長公主也覺着,謝莫如興許本身就是個寡淡性子,素不與人同,心地還是不錯的。

謝莫如當初不怕人說,現下也不懼人贊。

不料連穆延淳也跟着湊熱鬧,笑道,“蘇相臨終前都不放心咱們,叫我必終生不負你纔好。”

謝莫如有些吃驚,問,“這是蘇相臨終說的。”

“是啊,上次去瞧蘇相,他都那樣了,還不放心咱們呢。一想到這個,朕心裡就不是滋味兒。”穆延淳說着又是對蘇相的一臉懷念。

謝莫如:蘇相臨終前單獨給你說的,你說出來好嗎?

夫妻多年,她還不知道穆延淳竟然是個禿嚕嘴,叫蘇相知道,地下怕也不能瞑目。但想到丈夫連這個都與自己說,謝莫如心下不由又有幾分歡喜,還叮囑他一句,“與我說也就罷了,不要與別人說去。”

“這我能不知道。”穆延淳笑,“不少人還以爲蘇相臨終前與我說的是朝廷大事呢,其實,蘇相沒提朝廷的事,就是說了這個。”說着,他還感慨一句,“蘇家這些年,兒孫皆成材。雖說有蘇相任首輔的原因,但相較李終南於北昌兩家,蘇家能有此興旺,皆因蘇相是個大明白人哪。修身齊家治天下,蘇相算是都做到了。”

最後一句,謝莫如深以爲然。

穆延淳又與謝莫如商議,“父皇先時與西蠻商議的和親之事,父皇雖已故去,西蠻又來國書,說要把公主許配於我。我是沒這個心,要不把公主指給三郎做個側室算了,三郎媳婦這些年也沒個動靜。”穆延淳說着,不禁對三兒媳有些着急。

謝莫如不愛聽這話,道,“我這些年也沒動靜。”

穆延淳一幅理所當然的模樣,“她能與你比麼。我看三郎媳婦也就是個尋常人,她要有你的本事,我也就啥都不說了。”

謝莫如氣笑,捶他一記,“看不出你還是個看人下菜碟的啊!”

穆延淳笑,“也就一說也就一說。”

謝莫如卻是道,“西蠻是要把公主嫁入後宮,又不是嫁給哪個皇子。既然西蠻王要與朝廷繼續和親,公主便是進來,擱後宮就好,給個位份叫她過日子則罷了。三郎那裡,現下不好提側室的事,待明年出了先帝孝期,我問一問三郎媳婦,再問問三郎。他們要是想再等等,等一等也無妨,反正小兩口還年輕。要是想納側室,就得是正正經經的側室,必要好人家出身,有教養的女孩纔好。”

穆延淳也很認同妻子的話,道,“你好生幫他們把把關。”

謝莫如應了。

要不是有穆元帝的喪事,和順公主早該出嫁了。不過,正因有穆元帝喪事,和順公主升一級,成了和順長公主。如今西蠻重提和親事宜,和順長公主和親之事便已在眼前。這些在宮廷的日子,雖則有穆元帝的喪事,因有謝莫如照應着,和順長公主仍學到了不少東西。今既將離國遠嫁,和順長公主特意過去向謝莫如請安,行過禮後,敘些家常閒話,和順長公主道,“我這一去,歸期難料。倘再能得娘娘教導一二,也足讓我受用不盡了。”

謝莫如想了想,這些日子和順長公主的努力她是知道的,和順長公主自己知道爭氣,謝莫如也不介意指點她一二,想一想,道,“在西蠻,不論何時,先保住自己爲要。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和順公長主認真聽了,正琢磨着謝皇后話中真義,就聽謝皇后繼續道,“你的身份,是先帝欽封的,要記住,你就是朝廷公主,先帝的愛女,陛下的妹妹!身份,尊嚴,性命,當你明白這些的時候,我想,你已經可以在西蠻站住腳了!”

同年九月初十,和順長公主遠嫁西蠻,從此開啓自己新的人生。

作者有話要說:  PS:替換啦~~~~~~~~

贈小劇場一個:

蘇相與穆元帝於泉下相見。

穆元帝埋怨,“當初朕叮囑卿的事,卿盡皆忘了。”

蘇相,“就新君那禿嚕嘴,臣敢說麼。”

穆元帝:沒想到五兒子除了怕媳婦,還有禿嚕嘴的壞毛病啊!晚上要不要給五兒子託個夢去啊!

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61章 位子第16章 逗她第384章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247章 交鋒之九第236章 轟動~第73章 春風得意~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39章 生辰~第282章 交鋒之這一年第54章 福菜第185章 在朝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172章 就藩之一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45章 寶劍之論第357章 東宮之二十第99章 失落的第168章 將行之一第85章 自立門戶第7章 百靈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211章 勢在必行第67章 收了神通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4章 華章 堂第150章 迴歸~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205章 段四海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237章 同仇敵愾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368章 皇后之十一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78章 信第308章 奪嫡之十一第105章 和諧啦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16章 奪嫡之十九第34章 生辰禮第3章 桃之夭夭第180章 商議第93章 命運之一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160章 時機第349章 東宮之十二第237章 同仇敵愾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198章 建議第102章 祭禮第136章 比神仙還自信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37章 回報第189章 小勝第62章 講筵之後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91章 太皇太后之六第103章 賜婚第138章 得子第193章 吳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197章 相救第392章 太皇太后之七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319章 奪嫡之二二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二日第276章 交鋒行雲之三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168章 將行之一第140章 嫉妒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191章 夫妻話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18章 第二更第296章 交鋒這一天之中章第353章 東宮之十六第103章 賜婚第61章 位子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98章 命運之五第89章 見面第50章 及笄禮第7章 百靈第170章 將行之三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295章 交鋒這一天之上章第116章 威風八面第136章 比神仙還自信
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61章 位子第16章 逗她第384章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247章 交鋒之九第236章 轟動~第73章 春風得意~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39章 生辰~第282章 交鋒之這一年第54章 福菜第185章 在朝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172章 就藩之一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45章 寶劍之論第357章 東宮之二十第99章 失落的第168章 將行之一第85章 自立門戶第7章 百靈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211章 勢在必行第67章 收了神通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4章 華章 堂第150章 迴歸~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205章 段四海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237章 同仇敵愾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368章 皇后之十一第238章 穆元帝的處置~第78章 信第308章 奪嫡之十一第105章 和諧啦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16章 奪嫡之十九第34章 生辰禮第3章 桃之夭夭第180章 商議第93章 命運之一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160章 時機第349章 東宮之十二第237章 同仇敵愾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198章 建議第102章 祭禮第136章 比神仙還自信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37章 回報第189章 小勝第62章 講筵之後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91章 太皇太后之六第103章 賜婚第138章 得子第193章 吳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197章 相救第392章 太皇太后之七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319章 奪嫡之二二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二日第276章 交鋒行雲之三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95章 愛操心的人第168章 將行之一第140章 嫉妒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191章 夫妻話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18章 第二更第296章 交鋒這一天之中章第353章 東宮之十六第103章 賜婚第61章 位子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98章 命運之五第89章 見面第50章 及笄禮第7章 百靈第170章 將行之三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295章 交鋒這一天之上章第116章 威風八面第136章 比神仙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