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皇后之八

龍擡頭之後,晉王先進宮卸了兵部的差使,穆延淳原是要爲晉王再安排差使的,晉王道,“待出了父皇的孝,我們也要就藩了,陛下不要再給我安排差使了。此番一去藩地,再見陛下就不知何時了?”晉王望着穆延淳,笑道,“以往,那個,年輕時,大哥我總嫌你,一想到這番別離,還怪難受的。”大皇子其實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兒呢。

穆延淳也道,“咱們小時候,那也不過意氣之爭,我也嫌過大哥呢。”

晉王道,“那你可別記心上。”

穆延淳都笑了,“看大哥說的,難道大哥把先時的事還記心上不成。”

“那不能。”

兄弟倆說了會兒子話,晉王順利交出兵部之權,穆延淳也鬆了口氣。在晉王帶頭,刑部齊王,工部楚王,禮部七王,都交了各部之權,理由也都是一致的,這就要去就藩了,陛下早些掂掇人選,咱們交接好了,走時也能放心。

穆延淳私下與妻子道,“虧得大哥明白,不然,他倘裝糊塗,我也不好說什麼的。”

謝莫如斜睨丈夫一眼,笑道,“讓扶風掌兵部,陛下不就是爲了讓晉王交權麼。在我這兒,還得了便宜又賣乖。”

穆延淳嘿嘿一笑,不否認自己的心思,他兒子們也大了,得有地方安置才成。再者,藩王本也要就藩的,這六部之權,他們早晚要交。穆延淳道,“大哥說到底還是個明白人。”

“晉王啊,晉王有些笨,但這個笨,何嘗不是他的福氣。如悼太子,就是聰明太過了。”謝莫如道,“還有一事,先這在時,六弟妹沒法子,去了靜心庵。她年歲並不大,鐵家也是孝忠朝廷這些年,我想着,是不是讓六弟妹出來,倘她願意,另擇夫婿亦爲不可。”

穆延淳道,“那老六怎麼辦?”

謝莫如淡淡道,“要說先帝,那也是聖明瞭一輩子的人,你說,最後怎麼就養出悼太子這樣的孽障來,說起來,先帝還是太過心軟。悼太子之罪,還容他親王禮下葬!陛下雖祟敬先帝,學先帝的長處就好,如先帝這般優容太過,還是罷了。六王爺不一直身子不好在榮養麼?”

穆延淳還沒幹過殺弟弟的事,很有些猶豫,謝莫如道,“想想當初母后,倘非六皇子之故,現下母后該是何等尊榮。”

謝莫如拿出蘇皇后一說,穆延淳那點子猶豫立刻就沒了,道,“待老六的事了了,再讓六弟妹出來。”

“我也這麼想。”

先帝六王爺因病過逝,穆延淳自登基起,不論政令抑或別的,皆十分寬厚,獨對先帝六王爺之死,極是冷淡。二郎過來請旨時,穆延淳便道,“六王生前對先帝屢有忤逆,爲子有大不孝之過,便是先帝過身,他仍託病體之名,不能爲先帝哭靈。今他病逝,以國公禮安葬則罷。”

二郎又問葬在哪兒,穆延淳指了個極偏僻之處。

穆延淳這個態度,二郎看他爹的臉色,並沒有特別刻薄六王葬禮,但穆延淳本身的態度已經是帝都的風向標了,堂堂皇子,死後竟以國公禮安葬。而且,穆延淳只命內務司安排喪儀,餘都沒有半點賞賜,就更甭提六王的墓地了,委實是個荒僻難尋之地。

六王一死,晉王先慶幸自己聽了媳婦的勸,一過年便把兵部的事上交了,不然,憑老五這心狠手辣的樣兒,還不知要如何對付我呢。

晉王很是念了回佛,就想着,怎麼趙時雨還不回呢!

哎,這等關鍵時候,有時雨商量才能穩住心哪!

料理了六王,悼太子早便自盡,穆延淳深覺母仇得報,可告慰母親在天之靈了。

至於六王妃之事,穆延淳特意給了鐵家一道聖諭,說的就是六王與六王妃的親事,聖諭裡說六王妃尚且年輕,可守一年喪,另行婚配,兩不相干。

鐵家感激涕零的給聖旨磕了三個響頭。

有個清流便說六王妃該爲六王守節,穆延淳早有準備,道,“我朝不同於前朝,太\祖立國時便說,前朝風氣閉塞,實不可學。自太\祖,到先帝,都從未鼓勵婦人守節,何況江南多年戰事,人口凋零,哪個地方人口有增加還爲政績呢,在民間,尚且鼓勵守寡婦人再嫁。皇家爲民間表率,六王妃倘願意爲六王守節,王妃尊榮自然得享。倘她願意改嫁,去王妃尊號,一應誥命收回,也就是了。”

朝中清流嘟囔了幾句,見穆延淳都說要收回王妃尊號,大家也就不說別個了。

眼下理是春闈在即,穆延淳對於自己登基後第一次春闈還是相當重視的,再由於他從掌事皇子時便掌過禮部,上科春闈也是他做的主考,故此,穆延淳自己便經驗豐富,對賀尚書要求也比較高。

賀尚書從封疆大吏轉爲一部尚書,原是升遷的好事,但短短數日,就不知熬白了多少頭髮,便知內閣輔相如何煎熬費神了。倒是賀夫人成天神采奕奕,不爲別個,她家孫女這個月都被召進宮陪皇后說話兩回了。賀尚書也知此事,他自是願家裡出一位王妃的,故此,當差上越發精心,希望能給孫女加分。

與賀尚書家孫女一個待遇的還有唐家的姑娘,永定侯府崔家姑娘,永安侯李家旁支的李家姑娘等,雖出身各有不同,但也皆是帝都數得着的人家了。

文康大長公主私下與丈夫道,“可惜咱家女孩兒太少。”不然,怎麼也輪不到旁支出頭的。

永安侯笑道,“世間好事,哪能都被咱家佔了。如今這般,已是大善。”

“你呀,知足常樂。”文康大長公主也沒什麼不滿意的。她兩子皆爲侯爵,於朝倍受重用,她自己是先帝嫡妹,今上姑媽,尊榮已極。

“也沒什麼不樂的。”

文康大長公主同丈夫商量想讓二孫子李昶尚主之事,問丈夫的意思,永安侯想了想,道,“大公主自幼養在皇后娘娘膝下,陛下只此一女,帝后皆視若掌珠,誰要是能尚大公主,當真是好福分。”

“你盡說這些個廢話有什麼用?”文康大長公主橫丈夫一眼,“我是問你,這事可不可行?”

“大公主的好處,你看得到,自然人人也看得到。阿昶是次子,論出衆也不算拔尖,尚主之事,還是算了。”

“就一點兒希望也無?”文康大長公主很有些不甘心。

永安侯嘆,“我的殿下,阿初是世子,娶妻林氏。阿昶比阿初小兩歲,倘尚大公主,我只怕日後事多。”

文康大長公主心頭一跳,知道丈夫說的是,倘二房強過長房,且大公主爲陛下愛女,怕是要就爵位起爭端。文康大長公主道,“阿初阿昶都不是這樣的人。”

“想一想老承恩公府,長房二房以往也挺好,二房尚寧榮大長公主,最終長房失爵。”

文康大長公主見丈夫不樂意,也只得不再提及此事。

永安侯直接把二孫子運作到南安州二兒子那裡去了,永安侯府一向都是武將之家,孩子們大了,當各自有所安排方好。

春闈在即,謝莫如卻是收到一個極壞的消息。

段四海派使臣寧致遠來帝都,解釋一下江行雲在海上失蹤一事。

寧致遠很久沒有來過帝都了,見帝都繁華富庶較記憶中更甚,卻沒心思欣賞一二。委實是,江行雲失蹤一事,不大好交待。

當然,寧致遠也準備了優厚的條件,想來亦可令朝廷滿意。

鴻臚寺卿上稟穆延淳,穆延淳初聞江行雲竟然失蹤了,連忙召來寧致遠一問,這事兒,寧致遠說來也不全是他們的責任,江行雲與馮飛羽打鬥中落海,再找吧,怎麼找也沒找着,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穆延淳問,“馮飛羽身邊人呢?”

寧致遠道,“只有一個商月,小臣已爲陛下帶了來。”

穆延淳道,“你,再帶着那個商月,與朕一道去與皇后說說此事。”

寧致遠恭敬應下,心道,情報裡都說這位陛下在未登基時就頗爲懼內,江南之戰時,寧致遠不幸被朝廷俘虜,頗是吃了些苦頭,彼時瞧着穆延淳不似懼內之人,不想倒是真的。

寧致遠平生第一次去鳳儀宮,鳳儀宮較之昭德殿更多了幾分精緻秀美,尤其正殿前兩株冠蓋亭亭的梧桐樹,正值暮春,梧桐葉翠綠欲滴,輕風徐來之際,樹葉嘩嘩作響,在寧致遠聽來,如同最輕柔的海浪。

當然,在見到謝皇后的時候,寧致遠就完全沒有海浪的想像力的,他覺着,謝莫後的眼神如同暴風雨前夕的寧靜。放皇后道,“好了,事情我清楚了。把商月留下,寧使臣可以回去了。”

寧致遠道,“我國亦爲幫助搜尋江大人的下落的。”

謝皇后揮揮手,寧致遠恭敬退下。謝皇后看向商月,聽聞此人是馮飛羽身邊的二把手,怎麼生得這麼幅娘娘腔的模樣,謝皇后道,“與我說說,這些年,你與馮飛羽都躲在哪裡?”

商月道,“我與大哥出海看了看,不知怎地,我們不過搭乘貨船去海外看風景,就有人喊打喊殺衝上來。唉呀,我家大哥可不會水啊!”

謝莫如淡淡,“我家行雲水性極佳。”

商月擔心的了不得,千萬央求了道,“陛下娘娘,你們可得救救我家大哥啊。先時不過各爲其主,正經說來,咱們彼此委實無冤無仇啊!”

真難爲商月有臉向朝廷求救,謝皇后令人將商月帶了下去,與丈夫商議此事,穆延淳安慰她道,“你也不用太過擔心。”

“我總覺着,行雲還沒死。”謝皇后道。

“不若令刑部張榜尋人。”

“也好。”眼下並沒有太好的法子,謝莫如揉揉眉心問,“寧致遠還提別的事了嗎?”

“他想接妙安師太去島上,願意將先時議定的海上安全稅減半。”

“不要答應他。告訴他,行雲一日不能回來,妙安師太一日要在帝都。”謝莫如道,“再多往靜心庵派人,保護妙安師太。”

“難不成段四海還真是有意的?”

“不見得是他,但有可能是他身邊的人。”謝莫如道,“沒有馮飛羽,行雲也不見了,我們失兩員大將,想用區區銀兩贖回妙安,絕對不行!那個商月,好生審問!”

穆延淳與謝莫如夫妻多年,頗有些靈犀,道,“朕親寫一封信給段四海。”挑撥一下。

謝莫如道,“甚好。”

失去江行雲,非但對謝莫如,便是對穆延淳都是極大的損失,江南的情報工作,一直是江行雲主持,江行雲突然不見,短期內想再尋一個這樣的人,委實不易。

至於寫信挑撥段四海,也只是個雞肋中的雞肋了。

寧致遠卻頗是不好相與,他奉命要迎回妙安師太,做海盜的又有錢,對朝中大臣頗多賄賂。連內閣都對段四海提出的條件心動了,不過,穆延淳一張鐵面,死不鬆口,大家也不敢再提此事。

尤其,恩科在即。

掄才大典向來是朝中要重事,穆延淳直接打發寧致遠回海上去了。寧致遠臨行前與李九江道,“來前我亦想過,貴國陛下或者因江伯爵之事遷怒於我國,天地良心,江伯爵之事,委實是意外。”

李九江道,“江伯爵於國有功,總不能她剛失蹤,我們就判她死亡。”

寧致遠誠心誠意,“迎回師太,我國亦會繼續幫助貴國尋找江伯爵。”

李九江淡淡一笑,“此事,不妨日後再談。”

彼此皆是政治人物,這些空口無憑之話,李九江自然不信。

寧致遠雖有些失望,東穆朝廷的反應倒也在其預料之中。畢竟,江行雲剛出事,東穆朝廷怕是會懷疑此事爲四海國一手設計。但,倘四海國能直接設計此事,就不會爲馮飛羽的下落幾年奔波了。

寧致遠最後要求見妙安師太一面,穆延淳還是允了的,見師太一切都好,寧致遠也方便回去交差。

恩科之中,頗有幾個亮眼人物。

穆延淳道,“一個是永毅侯家的旁支孫輩,叫薛泉。一個是晉中周氏子孫,叫周晴。文章都是一等一的好,這兩人不分伯仲,你看看,哪個做榜眼,哪個做狀元?”把兩人的殿試考卷拿給妻子看。

謝莫如接了兩人考卷,道,“不論哪個是榜眼哪個是狀元,今年,三甲誇街時可得叫人留意,不準那些圍觀的百姓拿東西砸人了。去歲不是說有人拿蘋果把狀元從馬上砸下來了麼。”謝莫如說着,自己也笑了。

穆延淳笑,“去歲段狀元委實有些倒黴,今年朕會叫他們注意的。”

謝莫如見二人答的都是極好,文采飛揚自不必言,就是文章,薛泉偏儒家一些,周晴偏法家一些。謝莫如將話與丈夫說了,穆延淳亦道,“是啊,兩人都好,又不能都取爲狀元。”

謝莫如笑,“待他二人面君二再論吧,陛下看哪個親切有眼緣一些,就點哪個爲狀元便好。”

穆延淳想了想,道,“這也好。”又問,“你喜歡哪個?”

“還真說不上來,治國上,不論儒家還是法家,單用一家都不切行。要是我,也只得看眼緣了。”

穆延淳深以爲然,最後點了周晴爲狀元,薛泉爲探花,謝莫如還問呢,怎麼榜眼變探花了。穆延淳道,“前十名裡,都年紀不輕了,一個個跟老倭瓜似的,周晴也三十了呢,薛泉年輕,二十五歲,小夥子也生得精神,就點他爲探花了。”說到薛泉,穆延淳笑道,“委實不錯,非但模樣好,對答亦佳。其實,以他爲狀元未爲不可,但,除他之外,無人可當探花之名啊。”

所以,不得不說,做狀元也是需要一點運氣的。

恩科之後,前科庶吉士散館各安排了去處,今科進士又一批進了翰林當差,又一批謀了實缺,奔赴各地,自此開啓各自的仕途人生。

過了端午,又是一年,整整一國國孝滿,自皇室到百官,終於可以出孝了。

穆延淳因此又帶着兄弟子孫的去祭了一回他爹,國孝期滿,諸王紛紛上表請求就藩,穆延淳皆準了。只是有一事,謝莫如先與丈夫提了,“藩王就藩是理所應當的,但有一樣,得先同陛下說,陛下心中有個數纔好。”

謝莫如道,“先帝大行前是不是說了,有子女的諸妃母可隨藩王公主居住。”

“是啊。”

“要是太皇太后大安,我也就不提此事了,太皇太后這麼病着,不是我說話不吉利,就是有夏青城一天三請脈,我也擔心的很。太皇太后正需人服侍的時候,我與賢妃淑妃幾人自不必說,每日都要過去請安的。陛下想想,父母養育子女,一輩子圖個什麼,不就圖老了身邊兒有人服侍麼。宮女太監雖好,那是下人。公主們也日日進宮,那是外嫁女。咱們也在宮裡,卻是孫輩,總不能太皇太后病成這樣,孫媳婦們各過各的日子去吧。”謝莫如道,“便是與藩王就藩,諸位妃母也不必急的,待太皇太后大安了,再過去諸藩王那裡,難道不好?”

穆延淳目瞪口呆,“這,這不大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咱們一樣可以爲妃母們養老。”謝莫如道,“倘藩王擔心妃母們,不妨每家留下幾個兒孫在帝都,也可就近服侍。便是妃母們的位份,提一提也無妨,貴太妃提成皇貴太妃,如何?要是這樣還說咱們不是誠心侍奉妃母,我就不知要如何才能留住妃母們了?當然,要是妃母們死活得去跟着藩王過,那也是無法的。”

穆延淳立刻就想到,他媳婦的意思,莫不是留下諸王母於帝都,以此牽制諸藩王什麼的。穆延淳道,“只怕藩王要命父皇臨終之前的口諭說事。”

謝莫如道,“這事不好陛下來做,我來說,陛下只當不知道。”

“我就是當不知道,怕也沒人信。”

“那陛下就當是勸不動我。”

穆延淳小聲與妻子商議,“就是讓太妃他們就國,其實,也無妨的。”

“陛下莫不是怕諸王生出怨懟之心?”

“總歸他們是不大樂意的。”穆延淳道,“想一想咱們當年,我便是一心想接了母后在身邊好敘天倫。”

“彼此陛下不過一藩王,今陛下已登基爲帝,自然當有所不同。我也不是說要留各妃母長長久久的在帝都,要是留妃母們在宮裡,藩王便有怨懟之心,那將來與藩王打交道的時候多了去,給他家子孫恩典,沒有他另一家子孫恩典,是不是另一家就要生出怨望來。朝廷是陛下的,江山也是陛下的,倘這麼點兒事他們都要有所不滿,將來反要做陛下的主了。”謝莫如道,“要是不願意,乾脆都留在帝都,不就藩又怎麼了,一樣有薪俸,咱們也養得起。”

穆延淳也琢磨出來了,他媳婦定是要擺藩王一道的。其實,就像謝莫如說的,彼時穆延淳爲藩王時,是一種想法。今爲帝王,就是另一種想法了。

穆延淳思量片刻,沉沉心,道,“你先試一試諸妃母們的意思。”

“殿下只管放心,包管她們樂意。”

穆延淳小聲笑道,“見着你,也不敢不樂意。”

謝莫如瞪他一眼。

穆延淳偷笑。

這事兒,謝莫如辦的,不知多少人暗地裡詛咒於她。

謝莫如是早上去慈恩宮請安時說的,謝莫如嘆道,“一想到藩王就藩,妃母們與藩王去了封地,太皇太后這裡,怕是要想念妃母們的。”

趙貴太妃道,“我們也不放心太皇太后呢。”

事後諸年,謝貴太妃每想到趙貴太妃這話就恨不能割了趙貴太妃的舌頭。因爲謝莫如立刻就說了,“妃母們不放心,何妨多在宮裡住些日子呢。我問過夏神醫,夏神醫說,太皇太后這病,主要得保持心情愉快。可咱們這裡,只見人去,不見人來,倘妃母們都走了,是,還有我們,可太皇太后心裡如何好過,兒媳婦一個不見呢。”

趙貴太妃聽謝莫如這話很有些瞠目結舌,道,“可是,先帝臨終……”

“先帝臨終遺旨,最不放心的就是太皇太后了。只要太皇太后鳳體安康,就是咱們做晚輩的福氣,妃母們說,是不是?”

謝貴太妃努力裝出一幅歡喜模樣,道,“倘太皇太后還要我們服侍,我們自然也是願意的。”

謝莫如道,“虧得有貴太妃們這般大仁大義,不然,因先帝臨終前是要諸位妃母可隨藩王就國的,這話,我是再不好說的。既然妃母們也這般想,我便放心了。”

現在,謝貴太妃恨不能也把自己舌頭割了。

這一日,謝貴太妃與趙貴太妃各回宮室後,摒退宮人,自己一人抽了自己倆嘴巴。

而自前年遠去北靖關的欽差趙霖趙時雨,此時終於趕回帝都,晉王望着自己的心腹兼至交,激動的眼角泛起了小淚花:時雨,你可來了!老五家的那個,作妖啦!

作者有話要說:  PS:替換啦~~~身體有些不舒服,有些晚~~~~~~~~~大家晚安~~~~~~~~

第32章 攘外安內第202章 臣心之三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151章 局勢第112章 後續第189章 小勝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117章 第一更第96章 命運之三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237章 同仇敵愾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117章 第一更第329章 奪嫡之三二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36章 賞賜第192章 忠心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28章 暴雨第193章 吳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43章 反應,程離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77章 南安侯第25章 看到第50章 及笄禮第63章 帝心若何第78章 信第156章 價值第134章 點個贊第232章 蜀中……第326章 奪嫡之二九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11章 提醒第188章 鐵御史第160章 時機第134章 點個贊第92章第49章 值得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267章 交鋒之昭德殿第83章 神仙手記第210章 召見第91章 表章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73章 春風得意~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377章 皇后之十九第212章 小唐~第31章 一擊必中第137章 閃着了第233章 心急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171章 將行之四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144章 鬆口氣第125章 宮宴第52章 志向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56章 百靈~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93章 命運之一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245章 交鋒之七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68章 使團歸期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344章 東宮之七第99章 失落的第9章 家族,家宴第384章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177章 恩威並施之一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360章 皇后之三第122章 議儲位二第138章 得子第71章 刀光劍影
第32章 攘外安內第202章 臣心之三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151章 局勢第112章 後續第189章 小勝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117章 第一更第96章 命運之三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237章 同仇敵愾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199章 嫡系建設第318章 奪嫡之二一第117章 第一更第329章 奪嫡之三二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36章 賞賜第192章 忠心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28章 暴雨第193章 吳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43章 反應,程離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77章 南安侯第25章 看到第50章 及笄禮第63章 帝心若何第78章 信第156章 價值第134章 點個贊第232章 蜀中……第326章 奪嫡之二九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347章 東宮之十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268章 交鋒之團聚第11章 提醒第188章 鐵御史第160章 時機第134章 點個贊第92章第49章 值得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267章 交鋒之昭德殿第83章 神仙手記第210章 召見第91章 表章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73章 春風得意~第348章 東宮之十一第377章 皇后之十九第212章 小唐~第31章 一擊必中第137章 閃着了第233章 心急第265章 交鋒之還朝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171章 將行之四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33章 奪嫡之三六第144章 鬆口氣第125章 宮宴第52章 志向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56章 百靈~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93章 命運之一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245章 交鋒之七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68章 使團歸期第145章 不是壞事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344章 東宮之七第99章 失落的第9章 家族,家宴第384章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177章 恩威並施之一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360章 皇后之三第122章 議儲位二第138章 得子第71章 刀光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