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

謝四爺微笑搖頭。京城是天子腳下,達官貴人、富商豪客、能人異士雲集,形形色、色的新鮮事多了去,誰知道虞縣令要說的是哪一件。

虞縣令見謝四爺茫然無知,哈哈一笑,“晚鴻兄,自從去年初冬之季慈聖太后駕崩,魏國公府在京城可是聲勢日隆。”魏國公府,是徐皇后的孃家。

慈聖太后是當今皇帝的嫡母,對皇帝有撫養扶助之恩,極受皇帝敬重愛戴。有慈聖太后在,徐皇后雖然總攝六宮,究竟她不是後宮大內第一人,事事要聽命於太后。慈聖太后駕崩,徐皇后真真正正成了六宮之主,孃家魏國公府自然也跟着威風起來了。

這,是人之常情吧?謝四爺神態自若,“魏國公府開國元勳,世人敬仰。”既是世襲罔替的國公府,又是後族外戚,自然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那也沒什麼。

虞縣令搖頭嘆道:“太祖皇帝開國之初,有兩項禁令是極好的:一是禁止後宮干政,一是禁止寺人干政。若有違者,輕則訓誡,重則處以極刑。可惜,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寺人是不必說了,早已在皇城內外呼風喚雨,更有司禮監和內閣首輔對柄機要,其掌印太監位高權重,被稱爲“內相”。先帝在位曾設“礦監稅使”,廣爲人所詬病,礦監稅使皆爲寺人。

後宮原本倒還平靜。歷代后妃大多是低品級小官吏之女,甚至是清白平民之女,是以外戚後族只享有爵位虛銜,並不領實差。后妃沒有孃家做靠山,也只能在後宮中安分守已渡日。

自從泰始三年,魏國公府嫡長女以“元后之禮”被迎入宮中,後宮也是暗濤洶涌。徐皇后先是生下安慶公主,繼而生下九皇子,皇帝有了嫡子嫡女,少不了一再賞封徐家。

魏國公徐士恆已是五十多歲高齡,性子又一向綿軟恬淡,極少出門會客,一向是不惹事的。惟有獨生子徐朗,徐皇后唯一的親弟弟,性情與乃父大不相同。

徐朗本來是公侯人家再普通不過的一名子弟。他出生時,魏國公府已是人才淍零日薄西山,可他從小也是錦衣玉食長大的。受過良好教育,做人做事中規中矩,沒什麼大本事,也沒什麼壞心眼兒。

親姐姐做了皇后,圍在徐朗四周獻媚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徐朗學會了張揚跋扈,魚肉鄉里。徐士恆性子軟不管事,國公夫人溺愛,徐皇后本是深明大義的女子,可是徐家只有徐朗一個命根子,訓斥歸訓斥,責怪歸責怪,哪能只下得去狠手管教,是以徐朗一天比一天囂張。

欺男霸女等不法之事,徐朗做的多了。最令人不恥的是,他偏愛幼女,喜歡十二三歲未及笄的小姑娘,一開始是重金索取、誘取,後來漸漸強奪。

“徐世子運氣不好。”虞縣令笑的很暢快,“上月他在挹翠樓強搶一個賣唱的小女孩兒,遇到對頭了!”那賣唱的小女孩十分伶俐不怕人的,一邊掙扎喝罵一邊大聲呼救,結果真遇上了俠肝義膽之人。

有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閒來無事在此飲酒,恰巧遇上這樁事體,他出手了。

這位老者,想當年曾佔據澤山十幾年,多少精銳官兵出馬都不曾傷他分毫;後來他出動死士三千助當今皇帝奪宮,又帶領舊日袍澤在寧遠城下重創東北的女真人,功成封侯。

這位老者,正是曾經威鎮遼東的東昌侯沈邁。他如今只掛着虛銜,並不領實差,每日或是在東昌侯府含飴弄孫,或是在茶舍酒樓消譴逗留,很是清閒自在。

徐朗做的事自然是傷天害理,可顧忌到他的身份,多少人對他忍氣吞聲。不爲別的,天朝最大的是什麼?皇權,皇帝,皇家。徐朗再不濟,他姐姐是皇宮中的女主人,誰吃飽了撐着給自家惹事。

天朝人民,自上至下,從古到今最擅長的就是明哲保身。“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仁人志士,究竟只是少數。

而東昌侯沈邁這位前盜匪,義憤填膺之下,不只把賣唱的小姑娘救下,還把“國舅爺”徐朗打了個半死。“你丫往後還敢胡作非爲,老子一劍軟下你的狗頭!”半點兒沒留客氣。

“盜亦有道!”虞縣令講至此,擊節嘆息。他爲人精明強幹,和座師嚴閣老、其餘留在京中的同年書信往來甚密,京中之事所知甚詳。自然知道這東昌侯沈邁功勞雖大,出身卻委實有些提不起,是以這些年來連昔日澤山兄弟都少聯絡,極是安分守已。

本來沈邁可以這樣悠悠閒閒一直過下去,可他這一遭仗義出手,卻是給自己招惹了一個大麻煩。一個做過盜匪的老者居然有這樣的胸襟,虞縣令實在感概。

謝四爺笑笑,沒接話。這就是京城的新鮮事?說來平平無奇。哪朝哪代沒有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害怕他、躲着他走的大有人在,可生性高傲不畏強權的人自然也有,一腔勢血的人自然也有。撞上了,是徐朗這國舅爺倒黴。

強搶幼女,無視王法,這事是他理虧在先,白挨一頓打罷了,難不成還有臉告狀去?即便他告了,他那皇帝姐夫也未必理會。

“這事果然新鮮有趣。”謝四爺笑道。

虞縣令終於能在謝四爺面前得意一回了,“這有什麼新鮮的!新鮮的在後頭呢。這徐朗已是被酒色淘空身子的人,受了這場驚嚇,捱了這頓打,兩天之後竟然一命嗚乎!”

出了人命?謝四爺心神一凜。若只是打傷,拼着被皇帝斥責、罰俸、甚至削爵,究竟性命總是無礙的。可徐朗死了,人命關天,這頗有幾分俠義心腸的東昌侯,怕是大禍臨頭了。皇后的親弟弟,皇子的嫡親舅舅,哪能白死。

結果如何了?謝四爺心怦怦直跳。他親手爲虞縣令斟滿茶盞,凝神傾聽。

虞縣令大爲得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徐家自然不能善罷干休,到順天府報案,到宮中鳴冤。徐皇后痛心胞弟慘死,素服至勤政殿,長跪不起,懇請皇上緝拿兇手歸案。”

虞縣令講的口乾,將杯盞中茶水一飲而盡,謝四爺體貼的續上新茶。

“這可不新鮮事來了麼?”虞縣令拍拍大腿,“徐皇后正在哭請皇上‘稟公執法,爲弟報仇’,那廂東昌侯世子也要覲見皇上!”

謝四爺看虞縣令的神情,便知他說到了要緊地方,忙又續上了一杯熱茶遞給他。

虞縣令眉開眼笑謝過,“晚鴻兄可聽說過東昌侯世子?他可不姓沈,姓張,名雱,是東昌侯義子。任中軍都督府右都督,系軍中要員。這位都督向有憨名,時常犯楞……”

虞縣令笑不可抑。憨都督這回又犯楞了,他見了皇帝劈頭蓋臉就是一句,“請斬皇后,以謝天下!”太祖皇帝有祖訓,後宮不得干政,違者,斬。“皇后之尊,止得治宮中嬪婦之事,即宮門之外,毫髮事不得預焉。”這是太祖皇帝原話。

徐皇后大怒,“這哪裡是干政?枉死的是我親弟弟!”死者親屬還不能說話了?親弟弟死了做姐姐的不能爲他鳴冤?

“這可屬於宮中嬪婦之事?”憨都督認死理,只問這一句話。

徐皇后跟這二楞子也說不明白道理,只能向皇帝哭訴。皇帝犯了難,“東昌侯功勞雖大,打死人到底還是過分了,不得不懲處;皇后確實不應干政,宮門之外的事,你理它作甚?”

言中之意,是皇后確實干政了。

謝四爺大笑,“痛快痛快,當浮一大白!”喝什麼茶呀,說這種事,應當喝酒。虞縣令深以爲然,命人撤下茶具,燙上梨花白。

“他奶奶的!”虞縣令幾杯酒下肚,村話出來了,“老子十年寒窗苦讀,才做了個小小縣令,天天爲催討賦稅差役頭疼上火,一日不得歇息!他們做皇親國戚的,吃着皇糧俸祿,任事不理,還要禍害百姓!有沒有天理王法?!”

虞縣令寒門小戶出身,又愛附庸風雅,謝四爺本是不大瞧得起他,今日卻看他很順眼,這人也有幅真性情!二人推杯換盞,直喝至月明星稀,方散了。

謝四爺酒量頗好,並不曾喝醉,回謝府後把老太爺叫醒,坐在老太爺牀邊說起“京中的新鮮事”。老太爺躺在被窩裡聽了,樂呵呵說道:“皇上聖明。”給徐皇后安個“干政”之名,徐家要保皇后,只能放了東昌侯。

當今皇帝一向是聖明天子,極勤政愛民的,犯不上包庇小舅子。

“不過東昌侯一家,這回是把皇后得罪狠了。”謝老太爺坐起身,謝四爺拿個大靠墊墊在他背後,爺兒倆坐着說話。“這往後朝中的局勢還不知如何呢,皇上信了‘二龍不相見’的說法,一直沒立太子。九皇子是嫡,大皇子是長,大皇子已十八歲了,九皇子才八歲。唉,要說今上真是聖明天子,當年若是今上在位,爹也不用掛印而走。”

謝老太爺早年也是中過進士做過官的。那還是先帝在位之時,謝老太爺官至杭州知府,本來好好的,先帝偏派下“礦監稅使”擾民,謝老太爺這地方官不能保護屬民,也不願奴顏婢膝奉承內官寺人,索性掛印而逃。

倒也不曾遭到追捕清算。原因很好笑,先帝愛財愛到什麼程度呢?連委任官員都不願,爲了省俸祿。當年掛印逃走的官員多了,先帝並不曾追究一個。

“不做官也好。”謝四爺安慰道:“像咱們這般閒雲野鶴,何等自在。”家中又不是沒有生計,出去卑躬屈膝的做什麼,有意思麼。

“玉郎,你不懂。”謝老太爺搖頭嘆息。玉郎從來不曾入仕,他根本不知道,一個縣、一個州、一個府的生殺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時,是什麼滋味。玉郎從不曾嘗過權力的滋味。

次日謝四爺也跟謝老太太、四太太等人講了。謝老太太合掌道:“阿彌陀佛,老天有眼!若讓他光天化日搶了民間幼女,我天朝還有公理麼?”謝老太太是吃齋唸佛的人,憐貧惜老,也惜小。

四太太抿嘴笑了笑,“說起來這東昌侯世子,我從堂姐那兒很是聽了不少笑話。”她的堂姐,是靖寧侯府嫡次子嶽霆的妻子。

東昌侯世子張雱身世複雜。他雖人在東昌侯府,是東昌侯沈邁的義子,卻是靖寧侯嶽培的親生子,和嶽霆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四太太的堂姐是張雱的嫂嫂,對他的趣事自然知之甚詳。

“……從小便有些楞頭楞腦的,雖是一幅好皮相,卻着實不討人喜歡……偏偏他父母溺愛,慣壞了,靖寧侯府太夫人、夫人都是拿他沒法子,長大後不知爲何,竟還做過盜匪……”四太太也是聽堂姐處聽來的,並不詳細,只揀緊要的說了。

謝老太太聽的很有興味,“原來東昌侯世子小時候這般淘氣!如今可好了,不是已做到了都督之職?”誰家孩子小時候不讓父母傷腦筋,長大懂事了,也便好了。

“如今可好了”?謝四爺搖搖頭,如今不好了。不管徐朗如何該死,他是皇后親弟,皇子嫡舅。東昌侯和東昌侯世子,這回怕是難以善了。

自此之後謝四爺倒留意天天看邸報。約半個月之後,“京城新鮮事”結果出來了:東昌侯沈邁奪爵毀券,發回原籍閉門思過。

保住一條性命,還算好的。謝四爺尋到虞縣令,又喝了一通酒。虞縣令又是眉開眼笑的,“張雱上表辭了官,那表章寫的字字珠璣,把一個孝字詮釋得淋漓盡致。聖上挽留幾回,留不住。”做爹的要回鄉思過,做兒子的當然要隨侍左右啊。

“竟是辭官的好。”謝四爺舉起手中杯盞,一飲而盡,“沈侯爺只張都督一子,自是應該隨侍左右,方是正理。”此時此境,沈邁、張雱父子還是遠離京城,方爲上策。

做兒子的要孝順爹,任是誰也說不出什麼。比如謝家,謝四爺這幼子在家中悠遊渡日,他三個哥哥若見了他都是滿口道謝,感謝他在家中孝順陪伴父母親大人。

110第109章43第43章179 番外96第96章139 第138118第117章24第24章71第71章72第72章141 第140178 終章下58第58章103第102章12第12章90第90章30第30章第171章100第100章4第4章34第34章72第72章36第36章138 第13717第17章第166章26第26章85第85章79第79章91第91章101第101章164第163章148 第14755第55章103第102章第168章86第86章179 番外158第157章第171章57第57章44第44章164第163章51第51章1第1章10第10章97第97章86第86章79第79章113第112章101第101章43第43章8第8章27第27章35第35章51第51章28第28章93第93章93第93章175第174章93第93章125 第12479第79章51第51章86第86章5第5章139 第138154第153章154第153章125 第124179 番外46第46章83第83章106第105章24第24章96第96章136 第135158第157章92第92章88第88章95第95章171第170章40第40章133 第132178 終章下155第154章59第59章140 第13989第89章31第31章60第60章23第23章120第119章45第45章57第57章36第36章126 第1253第3章111第110章143 第142
110第109章43第43章179 番外96第96章139 第138118第117章24第24章71第71章72第72章141 第140178 終章下58第58章103第102章12第12章90第90章30第30章第171章100第100章4第4章34第34章72第72章36第36章138 第13717第17章第166章26第26章85第85章79第79章91第91章101第101章164第163章148 第14755第55章103第102章第168章86第86章179 番外158第157章第171章57第57章44第44章164第163章51第51章1第1章10第10章97第97章86第86章79第79章113第112章101第101章43第43章8第8章27第27章35第35章51第51章28第28章93第93章93第93章175第174章93第93章125 第12479第79章51第51章86第86章5第5章139 第138154第153章154第153章125 第124179 番外46第46章83第83章106第105章24第24章96第96章136 第135158第157章92第92章88第88章95第95章171第170章40第40章133 第132178 終章下155第154章59第59章140 第13989第89章31第31章60第60章23第23章120第119章45第45章57第57章36第36章126 第1253第3章111第110章143 第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