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誘迫

醞釀已久的墨西哥內戰爆發之時,大洋彼岸的歐洲局勢卻日趨穩定。

隨着時間的推移,德國的傀儡政府委派和經濟區域化政策逐漸顯出成效,不列顛的失業率從戰後的百分之八十降到百分之十以下,針對德國佔領軍和羅伯特一世政府的暴亂逐月減少;在德國政府軟硬兼施的政策下,法、比、波等區域的局勢也漸漸穩定下來。

歐洲和平的背後,德國三軍並未放鬆備戰。陸軍第一階段的換裝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海軍按照計劃時間表陸續更換了一批1906年以前下水的舊式巡洋艦和驅逐艦,空軍則將工作重點放在了研製新型機種上,大批舊式飛機或轉入民用或被低價賣到美、日等國,以期對兩國本土航空工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917年8月6日,奧地利帝國皇帝阿達馬斯親率代表團抵達柏林,辰天親自前往柏林火車站迎接。

一下車,阿達馬斯便熱情的走上來與辰天握手。

“尊敬的德皇陛下,許久不見!”

“呃,是啊,尊敬的奧皇陛下,好久不見了!”

辰天已經不記得自己上一次和這位奧皇相見是在什麼時候,或許是在維也納的某一次上流宴會上,亦或是在柏林,總之在阿達馬斯登基之後,他是沒有見過這位“風流公子”的。

“陛下是如此的年輕,又有如此偉大的功績,真讓人甘爲俯首!”

阿達馬斯滿口恭維的話盡顯其本色,卻也讓辰天對他的來意多了幾分肯定。

“陛下不是同樣年輕麼?”辰天微笑着與他肩並肩走向紅地毯那頭的座車,雖說是鄰邦君主來訪,柏林市民的反應卻並不怎麼強烈,站在火車站外的士兵遠比觀衆多,尉官者也大多是一些好奇者和奧地利的僑民、商人。三四千人造成的氣氛還算湊合,加上軍樂隊賣力地演出。

辰天也不用擔心“冷落”了身邊這位皇帝。

在從車站前往貢露宮的路上,辰天和阿達馬斯坐在了同一輛汽車裡,雖不是舊識,兩人還是有一句沒一句的聊着,從天氣與景色聊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最新上演的劇目,從非洲的奇聞逸事聊到美洲的咖啡與可可。

“說到可可的歷史,那就要從一千多年前的美洲說起了……”

阿達馬斯興致勃勃地說着他的可可時,辰天的思緒卻悄然飄到了車窗外。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帝國版圖的大小與統治的長久穩固之間有着什麼樣的關係?是越大越強,還是越大越難統治,還是有一條合適的黃金線?

在吞併波蘭中部和西北部、吞併原奧匈帝國的克羅埃西亞一斯拉沃尼亞王國、卡尼鄂拉公國、卡林西亞公國、薩爾茨堡公國、濱海省份之後,德意志帝國的版圖已經擴大到7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從戰前地6700萬上升到7900萬,如果加上法、比、英等佔領區和亞、非、美三大洲地殖民地,地域面積將擴大到20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他。

如此巨大的政治版圖在給德國帶來了巨大財富和資源的同時,也給政府地管理工作帶來相當多的難題和麻煩。僅接收法國殖民地一項,前後就耗時一年的時間。政府先後派出了超過3千名官員和2萬多名軍人。總共耗用資金近100萬馬克,這還不包括後期投入到安撫民心和公共建設上的資金;佔領英屬非洲殖民地動用的力量和資源更多,目前政府派駐這些殖民地負責管理的官員超過2萬人。駐軍數量是這一數字的2倍有餘;佔領印度大部和斯里蘭卡之後,德國政府又在半年之內派去了800多名官員,並維持1萬2千人的駐軍部隊。

至於辰天身旁這位奧地利帝國皇帝,在奧匈帝國解體之後,他的國家已經變成一個純粹的內陸國家。奧地利名義上是一個獨立地帝國,但它的領土上卻還駐紮着十餘萬德國軍隊,重工業區、大中型兵工廠也都掌握在德國人手裡;奧地利常備軍一再削減後只剩下12萬,只有奧匈帝國鼎盛時期的區區十分之一,他們表面上看是聽命於奧地利帝國皇帝,實際上許多中高級將領大都被德國人收買了去。終於皇帝的康德拉男爵不過是被架空在陸軍統帥的位置上。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奧皇訪問德國自然不會像報紙上說的那樣僅僅是一次友好訪問而已。實際上,阿達姆斯和他的政府已經不止一次的表達了請求德國撤兵的願望,因爲他們認爲雙方密約中奧地利局勢穩定地條件已經達到,德國軍隊也應該按照密約條款從奧地利的大部分地區撤出。

然而,控制奧地利的主要工業經濟區、遏制奧地利軍事發展乃是德國政府和統帥部早就定下的策略,又怎麼可能輕易的將那些工業區歸還給奧地利政府。因此,奧地利政府每提出一次請求,不出幾天。奧地利境內某個工業區、某座城鎮或是某處德國兵營附近便會發生可怕的炸彈爆炸事件,之後德國政府便會振振有辭的告訴奧地利人:你們看,局勢還不夠穩定吧!

於是在當了18個多月既無權又無聊的皇帝之後,阿達馬斯終於決定放棄這徒有虛名的皇帝稱號,同樣的,奧地利帝國政府也對目前的現狀感到深深的失望和不滿,所以在經過內部討論之後,阿達馬斯和奧地利政府共同作出一個決定:要求以普通邦國身份加入德意志帝國!

對於這樣一個關係到國家和國際政治的要求,德國政府開始的時候並未直接作出答覆,而是在御前會議、內閣會議和國會上加以反覆的討論。

當初德意志帝國建立之時,儘管奧地利也是一個十足的德意志國家,但是一國無二主,在國際形勢不允許和普魯士的實力無以達到吞併奧地利帝國之時,把奧地利排除出未來德意志帝國疆土之外,這無疑是明智切實的選擇。如今,俾斯麥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復存在,奧地利不再是當年的奧地利,即便是加入德意志帝國也不可能與普魯士一同統治這個帝國。

因此。從內閣大臣到國會議員們大都傾向於接納奧地利成爲帝國的新成員,目前最終要的問題在於究竟要給予奧地利什麼樣地地位以及准予其

保留哪些特權。在這種情況下,奧皇一行受邀來到柏林,真正的目的就是與德國政府就奧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國作進一步的協商談判。

對德國來說,將一個擁有600多萬人口、總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經濟較爲發達的德意志國家納入聯邦是一件利遠遠大於弊的事情。

當辰天從自己的思緒中返回到現實的時候,阿達馬斯還是對可可與巧克力地歷史高談闊論,並聲稱自己準備在維也納建立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工廠,好讓他的人民可以天天品嚐到美味可口的巧克力。

既然奧皇在這裡花費了這麼多口水。而且這又是如此愛好和平的一個願望,所以辰天低聲告訴他:“我給您一個不錯的建議,那就是將奶油、杏仁軟心和其他果仁放到巧克力中間,那樣會比巧克力和果仁糖的組合好吃很多!這樣一來,您的巧克力工廠一舉超過瑞士巧克力便不成問題!”

“真的嗎?”阿達馬斯很是意外的看着這位剛纔一直不說話地德皇,自己還以爲他對巧克力絲毫不感興趣呢。

辰天面帶微笑地告訴他:“當然,而且記得儘早去註冊專利哦!”

就這樣,兩人帶着各自的心思抵達了貢露宮,德國內閣大臣和政府要員正在那裡等候兩位皇帝的駕臨。

在豐盛地歡迎午宴結束之後,德奧兩國的政要們坐到了一起。從試探性的會談到可行性的討論。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熱情程度都很高。

會談最初的進展也有些出乎意料的快。僅僅三天之後,德奧兩國代表便進入了實質性會談,即奧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國之後哪些權力應該讓渡給帝國政府。哪些又該由奧地利保留。在這兩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上,雙方的分歧逐漸顯現出來。德國代表只願意讓奧地利保留與北德諸邦相似的軍隊調動權、海關、稅收和郵政權,而奧地利方面除了德方同意保留地權力之外,還希望得到外交、軍隊統帥權、鐵路和電報等一系列與南德四邦相同的權力。

會議期間,阿達馬斯一行頻頻出現在柏林上流人士的宴會、舞會和酒會上,此外還連續訪問了柏林周邊的城市、古蹟,以一副德奧友好、德奧本一家的姿態意圖獲取德國貴族、政要和民衆的支持,以此增加奧地利代表團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在奧方積極奔走活動之下,德奧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形勢出現了變化。

8月17日,當天的會談結束之後。首相貝特曼和外相施特雷澤曼一同覲見了德皇。

“許多人都覺得以北德四邦地待遇接納奧地利也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對嗎?”

不等貝特曼和施特雷澤曼開口,辰天替他們說出了今天的來意。“是的,陛下!北德諸邦是最早加入聯邦的,用等同北德諸邦的待遇接納奧地利雖然並不爲過,但是我們在談判桌上沒有足夠強硬的依據!以內閣衆大臣的意見,還是以南德四邦的……”

貝特曼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辰天打斷了。

“我想知道閣下是以普魯士首相爲第一,還是以帝國首相爲第一?”

貝特曼一下子不知該如何回答。

“我們的帝國是君主立憲制的德意志聯邦國家,普魯士在政府、議會中都佔有主導地位。在此前的戰爭中,各邦國也積極支持帝國的軍事策略。但是,這並不能掩飾各邦保留特權給中央政府在管理造成的諸多不利!很簡單的道理,邦國所掌握的權力越大,帝國中央政府的權力相對越小!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冒然去削減各邦已有的權力,那會引起國家的動盪甚至是內戰!”

辰天說了這些之後仔細觀察兩人的反應,很顯然,貝特曼和施特雷澤曼對此沒有異議。緊接着,辰天說出一番令兩人大爲驚訝的話:

“這一次奧地利加入帝國聯邦基本已成定局,但我們必須在他們所保留的權力上加以嚴格限制,這將是保持和擴大帝國中央政府權力的一個良好開始,也是邁向真正統一的重要開始!”

“真正的統一……”

“是的,真正的統一!現在奧地利代表團在談判桌上佔據着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很快就將化爲烏有!你們要做的,就是在談判桌上拖延時間,看着吧,用不了多久,奧地利人就會妥協的!他們既然來到柏林,我們會讓他們滿載而歸的!”

貝特曼與施特雷澤曼相視以一望,兩人的眼神都顯得很複雜。

一週之後,德奧雙方的談判仍進展緩慢。就在這時,從奧地利國內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駐克雷姆斯的奧地利第12步兵團向全國通電起義,並號召人民起來反抗屢屢徵加稅收的奧地利政府。當天,奧地利中部和南部的11個市也宣佈脫離奧地利政府的統治,響應起義的部隊更是迅速增加,兩天之內除了維也納城防部隊和東部邊防軍之外,大部分奧地利軍隊不是宣佈起義就是拒絕奧地利政府鎮壓起義的命令。

面對如此局勢,阿達馬斯和他的政府不得不求助於德國政府,希望德國駐軍協助他們鎮壓這次起義,但德國政府以不干涉奧地利內政爲由拒絕了他們的這個請求。於是,阿達馬斯又提出由德國政府將他們護送回維也納,但德國政府又以奧地利局勢失控爲由婉言勸說他們留在柏林。

8月27日,奧地利起義軍逼近維也納。當晚,以阿達馬斯爲首的奧地利代表團在《德奧合併協議》上簽字,奧地利宣佈併入德意志帝國,從此成爲德意志帝國的一個邦國,稱奧地利王國,首任國王仍由前奧皇阿達馬斯擔任。

隨後,德國宣佈派兵協助奧地利政府鎮壓叛亂。

僅僅三天,奧地利的起義宣告平息。

不久之後,阿達馬斯以奧地利王國國王的身份返回了維也納,此後試圖在軍隊內部進行大清理,但遭到各級將領的一致反對,最終只得作罷。

以普通邦國的身份加入了德意志帝國的大家庭之後,奧地利被允許保留的特權僅有軍隊統帥權、海關、稅收、電報和郵政權,鐵路、外交權等權利讓渡給了帝國中央政府。

第49章 軍火第32章 戰鬥的號角第40章 夏去秋來第89章 國軍.整備第4章 來自維也納的野心第35章 聖誕老人的禮物第16章 狩獵第8章 最後一課第87章 英雄無敵第20章 死神曲第15章 前仆後繼第96章 海嘯第38章 勝利之門第46章 暗流洶涌第39章 政治的結論第92章 新角色第1章 爭議話題第15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2)第65章 光復日第143章 刀鋒上的較量(下)第31章 誰在懲罰誰第17章 奮力一博第31章 波羅海狼第19章 陸戰精英第9章 歐亞大橋第12章 空之主宰者(5)第12章 鷹之怒第159章 成功的大電影第46章 暗流洶涌第2章 灰色星期天第23章 坦克與反坦克第25章 速度之賽第40章 磨刀赫赫第34章 隆美爾的新任務第40章 誤會第28章 放國王的鴿子第42章 誘迫第1章 法國人的微笑第82章 生死局第15章 帝國之鷹第110章 慣例第48章 探密吉吉航空第19章 不期而遇第40章 最後通牒第18章 獵犬之鼻第32章 命運行動第45章 齊柏林神話第83章 愚人愚見第19章 喧鬧的夜第29章 沉淪的島國第27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39章 政治的結論第130章 利矛與堅盾(中)第25章 忙碌的一天第13章 算盤與盤算第16章 圖斯潘潛艇事件第32章 回光第9章 艦隊大甩賣第19章 黑色風暴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16章 裝甲軍團第32章 回光第4章 願買願賣第69章 意外的焦點第26章 爲了金庫而奮鬥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41章 皇家野獸軍團第44章 故人來訪第3章 最長的一天(3)第100章 別了,美利堅第37章 徹底的革命第93章 一批巡洋艦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42章 最後的騎兵第64章 奔向布宜諾斯艾利斯第85章 最後的武士第42章 關東軍的戰場第11章 皇家軍火第64章 奔向布宜諾斯艾利斯第8章 來回奔波第48章 叛亂者第147章 濃縮就是精華(中)第19章 我的地盤第49章 前進威尼斯灣第42章 狂風暴雨第5章 落葉第40章 血染長空第33章 血債血償第14章 柏林的新戰略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60章 大禮第6章 最長的一天(6)第32章 命運行動第23章 東線戰幕第150章 萬花叢中(中)第16章 死神的風笛第20章 何塞第16章 裝甲穿插作戰第27章 帝國財富第9章 展示會的特殊客人
第49章 軍火第32章 戰鬥的號角第40章 夏去秋來第89章 國軍.整備第4章 來自維也納的野心第35章 聖誕老人的禮物第16章 狩獵第8章 最後一課第87章 英雄無敵第20章 死神曲第15章 前仆後繼第96章 海嘯第38章 勝利之門第46章 暗流洶涌第39章 政治的結論第92章 新角色第1章 爭議話題第15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2)第65章 光復日第143章 刀鋒上的較量(下)第31章 誰在懲罰誰第17章 奮力一博第31章 波羅海狼第19章 陸戰精英第9章 歐亞大橋第12章 空之主宰者(5)第12章 鷹之怒第159章 成功的大電影第46章 暗流洶涌第2章 灰色星期天第23章 坦克與反坦克第25章 速度之賽第40章 磨刀赫赫第34章 隆美爾的新任務第40章 誤會第28章 放國王的鴿子第42章 誘迫第1章 法國人的微笑第82章 生死局第15章 帝國之鷹第110章 慣例第48章 探密吉吉航空第19章 不期而遇第40章 最後通牒第18章 獵犬之鼻第32章 命運行動第45章 齊柏林神話第83章 愚人愚見第19章 喧鬧的夜第29章 沉淪的島國第27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39章 政治的結論第130章 利矛與堅盾(中)第25章 忙碌的一天第13章 算盤與盤算第16章 圖斯潘潛艇事件第32章 回光第9章 艦隊大甩賣第19章 黑色風暴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16章 裝甲軍團第32章 回光第4章 願買願賣第69章 意外的焦點第26章 爲了金庫而奮鬥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41章 皇家野獸軍團第44章 故人來訪第3章 最長的一天(3)第100章 別了,美利堅第37章 徹底的革命第93章 一批巡洋艦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42章 最後的騎兵第64章 奔向布宜諾斯艾利斯第85章 最後的武士第42章 關東軍的戰場第11章 皇家軍火第64章 奔向布宜諾斯艾利斯第8章 來回奔波第48章 叛亂者第147章 濃縮就是精華(中)第19章 我的地盤第49章 前進威尼斯灣第42章 狂風暴雨第5章 落葉第40章 血染長空第33章 血債血償第14章 柏林的新戰略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60章 大禮第6章 最長的一天(6)第32章 命運行動第23章 東線戰幕第150章 萬花叢中(中)第16章 死神的風笛第20章 何塞第16章 裝甲穿插作戰第27章 帝國財富第9章 展示會的特殊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