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世紀海戰之交鋒

夏夜的陣陣涼風中,美國人羅伯特孔茨懷着錯綜複雜的心情看着黑漆漆的巴拿馬港。

擔心中的夜間空襲並未到來,但他絲毫不懷疑德國空軍夜間轟炸的能力,因而這靜寂的夜給他一種極爲詭異的感覺,彷彿一個巨大的口袋正在大西洋等着他和他的艦隊。

黑暗之中,一艘艘身姿雄武的戰艦整裝待發。

“第一分隊順利進入第3船閘區!”

副官的聲音很明顯的帶有一種難以抑制的激動,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水深13米到15米不等,河寬150米至304米,最大可以通航76000屯級的輪船,運河的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設有6座船閘,艦船通過運河一般需要9個小時。考慮到艦船在運河中根本無法作出規避動作,羅伯特孔茨將他的太平洋艦隊分爲三個分隊一一進入運河區,他打算等第一分隊航行駛過運河區的時候再讓第二分隊進去,這樣的速度雖然緩慢,但即便是在運河突然遭到德國空軍轟炸並被阻塞的情況下,他的太平洋艦隊也不至於整個被困在運河之內。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個分隊被迫滯留在運河區裡並且動彈不得,後果也是難以讓人接受的。

正因如此,羅伯特孔茨將軍的心情既焦慮又忐忑。

爲了應對德國人可能的空襲,守衛運河區的美國陸海軍部隊將手中所有可以用於防空的武器準備好了,300多門高射炮、500多挺機槍和機關炮一致昂首對空,各要塞守備部隊甚至還準備好了應急的挖掘工具和炸藥。

自從1904年試航、1920年正式對外通航以來,巴拿馬運河不僅使美國兩洋艦隊縮短了往來的時間,也帶給美國政府鉅額的收入。每年經過這條運河的船隻接近1萬艘,也就是每天兩百多艘,而美國政府每天從這些船隻收取的通航費就有數十萬美元之多。爲了鞏固之機對於這塊寶地的控制權,美國首先唆使巴拿馬從哥倫比亞中獨立出來,然後與巴拿馬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將巴拿馬運河區變爲“國中之國”。在這之後,美國陸續在運河區兩側修建了多達14座軍事基地和要塞,並常年在此屯駐重兵。

自巴拿馬防禦體系竣工之後,美國政府不僅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對其進行維護和擴建,還數次動用大西洋艦隊、太平洋艦隊以及陸軍部隊對巴拿馬運河防禦體系進行模擬的攻防演練。在滿意地結束這些演習之後,美國海軍驕傲的得出結論:即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也休想攻克巴拿馬運河防區!

儘管海軍信心滿滿,但戰爭伊始美國政府還是想方設法要將巴拿馬排除在交戰區之外。只可惜他們的拙劣表現並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德國人很快宣佈巴拿馬爲雙方交戰區並要求所有中立國船隻遠離這一海域,同時還先後派出三十餘艘佈雷潛艇在南北兩個出入口附近大肆部署水雷。在七月中旬的時候,巴拿馬運河一度被完全封鎖,那時美國在運河區的駐軍只能從巴拿馬政府那裡購進糧食和物資,警戒艦隊的油料更是隻能依靠戰前所儲存的那些。

到了七月底地時候情況終於有了好轉,駐守巴拿馬運河區的美國掃雷艇部隊勉強在運河南出口掃出一條足以供大船通行的安全通道,一支運載7000名陸軍士兵和軍用物資的船隊冒險從舊金山開來,使得駐守在運河區的美國正規軍達到了3.3萬人,協助防守的還有一支從當地人中徵募的僱傭軍。在美國太平洋艦隊到來之前。駐紮在運河區的軍艦計有巡洋艦2艘、驅逐艦5艘、掃雷艇16艘。

算上太平洋艦隊抵達巴拿馬港這天遭到的轟炸。八月以來巴拿馬運河區一共遭到德國空軍遠程轟炸機羣的9次轟炸,前前後後一共有2900多名要塞守備部隊士兵、海軍官兵和巴拿馬平民在轟炸中喪生,另有大約4000噸軍用物資被毀。而德國空軍也付出了5架道尼爾101中型轟炸機和3架黑鷹dd型遠程戰鬥機地代價。

早在南美戰爭爆發前,德國海軍參謀部就組織了一部份力量專門研究美軍在巴拿馬運河區地防禦體系,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單靠海軍想要攻下運河區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即便是海陸空聯合進攻,要攻陷那些堅固地要塞必須花費大量的兵力和時間,而且代價也是高昂的。相比攻陷這片運河區,想要完全阻塞它就要容易許多,從墨西哥出發的遠程轟炸機可以攜帶重磅炸彈對巴拿馬運河實施密集轟炸,或是空投大量的水雷,亦或是集中大量潛艇在運河出口處潛伏。

最終。德國最高統帥部作出了一個令常人費解的決定:讓美國太平洋艦隊通過巴拿馬運河!

當德國主力航空母艦“凱末爾”號、“恩斯特”號、“格奧爾格”號、“齊柏林”號、“提爾皮茨”號、“亞力山大”號、“列瓦爾德”號、“約阿希姆”號、“塞肯道夫”號載着2萬餘名海軍官兵和645架艦載機在夜幕的掩護下快速穿過加勒比海駛向巴拿馬的時候,人們開始體會到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良苦用心了。

作爲德國大西洋艦隊的副司令兼航母編隊指揮官,普魯士親王海因裡希仍堅守在自己地旗艦“恩斯特”號上。這個方向的戰鬥註定是激烈而殘酷的,但這位德國親王心中沒有絲毫的膽怯。在給自己的兒子、德皇威廉三世的親筆信中,他表示自己寧願和英國的納爾遜一樣在勝利即將到來之時死去,而不是在失敗中芶延殘喘。

海因裡希這支匯聚了德國海軍航母精華的艦隊並不孤單,4艘重巡洋艦、9艘輕巡和31艘驅逐艦與之同行,這些戰艦和上面的德軍官兵實力和意志是不可小視地。

在巴拿馬運河北出入口二十多海里處,36艘德國潛艇也將與這位德國親王並肩作戰。

與此同時。萊茵哈特舍爾和他的戰列艦“格拉夫”號、“阿爾佈雷西特”號、“格爾茨”號、“奧古斯特”號、“阿爾貝特”號、“巴伐利亞”號、“巴登”號、“符藤堡”號、“薩克森”號、“國王”號、“大帝侯”號、“威廉王子”號、“愷撒”號、“菲特烈大帝”號,“邊境總督”號、“阿爾伯特國王”號以及戰列巡洋艦“馬肯森”號、“斯佩伯爵”號、“菲特烈親王”號、“德弗林格”號、“呂佐”號、“興登堡”號也在古巴以北海域做好了迎敵準備。在他們前方800多海里處,在諾福克軍港內憋悶許久的美國大西洋艦隊正帶着滿腔怒火快速南下。

8月29日清晨,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第一分隊安全駛出巴拿馬運河區。幾分鐘之後,羅伯特孔茨下令他的第二分隊進入運河區。

太陽升起後不久,從墨西哥東南部飛來的德國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一架接着一架降落在古巴關塔那摩附近地三座臨時軍用機場。隨着這批新生力量的加入,此時駐紮在古巴東部的德國陸基飛機已經增加到四架,分爲3個戰鬥機中隊、4個俯衝轟炸機中隊和2個魚雷轟炸機中隊,加上舍爾艦隊中的護航航空母艦“克諾伯斯多夫”號、“路德維格”號和“布倫克斯”號上的艦載機,德軍在這一方向上可以出動的飛機有300餘架,遠遠多於美國大西洋艦隊皺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

傍晚時分,海因裡希艦隊航行至巴拿馬運河北出入口500海里處,與此同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第2分隊駛出運河區,羅伯特孔茨和他所在地第3分隊隨後進入運河區,而根據德國潛艇U-911號的報告,美國大西洋艦隊已經到了距離古巴700餘海里的地方,也就是說美國太平洋艦隊到古巴的距離和美國大西洋艦隊到古巴的距離非常接近。僅僅從己方的部署上看,美國人算得非常精準,只可惜他們並未料到海因裡希的9艘主力航母會主動離開古巴海域迅速南下。

夜幕悄然降臨了,雙方艦隊也都藉着夜幕的掩護悄然進行着自己的部署。到了次日凌4點,羅伯特孔茨的第3分隊終於安然無恙地離開了叫人無比擔心地運河區。

趕在天亮之前,由戰列艦“南達科它”號、“印地安那”號、“蒙大拿”號、“懷俄明”號、“阿肯色”號、“紐約”號、“得克薩斯”號、“賓夕法尼亞”號、“亞利桑納”號、“新墨西哥”號、“密西西比”號、“愛達荷”號、“科羅拉多”號、“馬里蘭號”號、“西弗吉尼亞”號和戰列巡洋艦“列剋星敦”號、“星座”號、“薩拉託加”號、“漫遊者”號組成的鉅艦大炮編隊踏上了與大西洋艦隊南北夾擊德國艦隊的旅途。爲這支太平洋艦隊作空中掩護地僅有航母“蘭利”號和“約克敦”號上那爲數不多的艦載機。就算加上巴拿馬運河區的陸基飛機,這一方向上的美國戰機還不到120架。

黎明時分,海因裡希艦隊的9艘主力航母距離巴拿馬運河北口的距離拉近到了350海里。晨曦中。24架天空X-L戰鬥偵察機率先升空並展開巨大的扇形撥索陣型向南飛去。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175架亨克爾dd型戰鬥機、225架容克斯JU-dd俯衝轟炸機和210LKS梭魚式魚雷轟炸機整整齊齊排列在呈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枚枚圓滾滾的炸彈和身形修長地魚雷已經掛在了這些戰機的腹部和機翼下。

在古巴以北100海里的海面上,舍爾的16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以一字戰鬥斜縱隊展開完畢,大艦巨炮時代的末日之戰即將開始,在這些戰列艦與戰巡身後,3艘護航母艦上的90架艦載機展翅欲飛,而在更後面的古巴東部,排列在跑道兩側的陸基戰機也在做着最後的準備。

8月30日上午10點,向南撥索地德國海軍艦載機在巴拿馬運河以北15海里處發現了呈3列縱隊向北行駛的美國太平洋艦隊。近3萬名美國海軍官兵茫然不知即將到來的危機,直到德國偵察機的身影出現在艦隊上空,羅伯特孔茨才下令全艦隊做好防空準備。

5分鐘之後,海因裡希艦隊的艦載機開始起飛,半個小時內大批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編隊向美國艦隊飛去。

與此同時,德國潛艇U-929號在佛羅里達海峽以北80餘海里處發現了美國大西洋艦隊的蹤跡,這支由愛德華,埃伯利將軍指揮的艦隊距離舍爾艦隊還有大約20個小時的航程。

突然間,巴拿馬運河區的美軍要塞空襲警報聲大作,不一會兒大羣的黑點便出現在運河以西的天空中。那是墨西哥和危地馬拉的方向!倉促間,24架PW-9A戰鬥機從3個小型軍用機場升空迎戰,可是美國飛行員們不及細數便慌了手腳——那少說也有100架德國飛機!

短短一刻鐘之內,起飛迎敵的24架美國戰鬥機被擊落了11架,剩下的全部逃回到有地面防空火力保護的軍用機場。

隨着德國機羣的逼近,巴拿馬運河區北段響起了猛烈的對空炮火,防空火力聲勢浩大,不一會兒便擊落了兩架在中低空飛行的德國轟炸機,可是這一次德國人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爲了躲避炮火而進行高空轟炸,而且他們的目標似乎也不在運河區和周邊的要塞。只見一個個樣式奇特的黑色炸彈接二連三的落入運河北出海口的海面上,所濺起的水花也都是炸彈本身體積和重量所激起了。看到這個情景,負責運河區守備的美軍將領心中暗叫不好:德國人在空投水雷!

僅僅半個小時,9架道尼爾101和1架護航的黑鷹dd被美軍炮火擊落,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德國人之前一個月轟炸這裡損失的飛機總數,但是作爲回報,其餘的道尼爾101中型轟炸機在巴拿馬運河北入海口處投下了四百多枚裝有兩百公斤烈性炸藥的錨雷和沉底雷,大量的水雷使得整個巴拿馬運河一週之內都無法再進出艦船,也就是說,即將遭受大批德國海軍艦載機攻擊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沒有了退路。

第74章 拒絕仁川第15章 帝國之鷹第17章 真相第68章 大戰在即第34章 第一記耳光第7章 血紅第9章 各懷鬼胎第30章 英雄第38章 全金屬時代第39章 這一天第6章 左腳弧線第74章 拒絕仁川第41章 偵察小兵第3章 血戰皇宮第94章 世紀海戰之序幕第38章 華沙陷落第11章 下水儀式第4章 陰謀第18章 黑海霸主第104章 訪問南京第39章 東線逗號第10章 變數第36章 殘燭熄滅第20章 漁網第33章 邱吉爾對希佩爾第26章 悲夜第34章 進軍薩洛尼卡第30章 英雄第16章 裝甲穿插作戰第41章 重返柏林第10章 名人第66章 遭遇超級戰機第23章 橋(6)第37章 鋼鐵塞納河第46章 獨立日第43章 女皇的決斷第81章 龍德施泰德第29章 鬥毆事件第14章 潘多拉第23章 海軍會議第159章 成功的大電影第146章 濃縮就是精華(上)第34章 第一記耳光第28章 超級忍者第41章 聖珀爾滕的鋼鐵騎士第23章 橋(6)第88章 花瓶第5章 我們的巴巴羅薩第33章 合擊第148章 濃縮就是精華(下)第12章 遇見第9章 末日行動第19章 黑色風暴第44章 平靜之海第30章 密約第76章 霧漫水之都第37章 徹底的革命第2章 法國大槍第35章 聖誕老人的禮物第30章 英雄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1章 新的世界第4章 羅馬假日第30章 炮火第18章 這裡,我們說了算第37章 海上決戰第59章 冷血動物第21章 宣戰第10章 變數第44章 故人來訪第12章 紅色海豚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70章 決定性因素第1章 俘獲甘古特第30章 皇位第29章 走馬換將又如何第8章 停戰談判第46章 一日政變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38章 聯合艦隊第33章 碰壁第72章 天皇的蒲公英第44章 被壓迫者的爆發第41章 風雨欲來第62章 打,還是不打第8章 厲害角色第37章 鋼鐵塞納河第92章 決戰之地第28章 紅海要塞第58章 海上激戰第21章 追擊邱吉爾(下)第10章 變數第25章 天網恢恢第1章 經濟危機與戰爭第43章 螳螂捕蟬第49章 不列顛艦隊第38章 漂亮的初戰第45章 齊柏林神話第39章 凱旋的驚喜
第74章 拒絕仁川第15章 帝國之鷹第17章 真相第68章 大戰在即第34章 第一記耳光第7章 血紅第9章 各懷鬼胎第30章 英雄第38章 全金屬時代第39章 這一天第6章 左腳弧線第74章 拒絕仁川第41章 偵察小兵第3章 血戰皇宮第94章 世紀海戰之序幕第38章 華沙陷落第11章 下水儀式第4章 陰謀第18章 黑海霸主第104章 訪問南京第39章 東線逗號第10章 變數第36章 殘燭熄滅第20章 漁網第33章 邱吉爾對希佩爾第26章 悲夜第34章 進軍薩洛尼卡第30章 英雄第16章 裝甲穿插作戰第41章 重返柏林第10章 名人第66章 遭遇超級戰機第23章 橋(6)第37章 鋼鐵塞納河第46章 獨立日第43章 女皇的決斷第81章 龍德施泰德第29章 鬥毆事件第14章 潘多拉第23章 海軍會議第159章 成功的大電影第146章 濃縮就是精華(上)第34章 第一記耳光第28章 超級忍者第41章 聖珀爾滕的鋼鐵騎士第23章 橋(6)第88章 花瓶第5章 我們的巴巴羅薩第33章 合擊第148章 濃縮就是精華(下)第12章 遇見第9章 末日行動第19章 黑色風暴第44章 平靜之海第30章 密約第76章 霧漫水之都第37章 徹底的革命第2章 法國大槍第35章 聖誕老人的禮物第30章 英雄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1章 新的世界第4章 羅馬假日第30章 炮火第18章 這裡,我們說了算第37章 海上決戰第59章 冷血動物第21章 宣戰第10章 變數第44章 故人來訪第12章 紅色海豚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70章 決定性因素第1章 俘獲甘古特第30章 皇位第29章 走馬換將又如何第8章 停戰談判第46章 一日政變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38章 聯合艦隊第33章 碰壁第72章 天皇的蒲公英第44章 被壓迫者的爆發第41章 風雨欲來第62章 打,還是不打第8章 厲害角色第37章 鋼鐵塞納河第92章 決戰之地第28章 紅海要塞第58章 海上激戰第21章 追擊邱吉爾(下)第10章 變數第25章 天網恢恢第1章 經濟危機與戰爭第43章 螳螂捕蟬第49章 不列顛艦隊第38章 漂亮的初戰第45章 齊柏林神話第39章 凱旋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