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親事

青雲又問了幾件莊園上的事,又對部分事務做了指示,便對梅兒說:“過些日子,我可能會邀請兩位閨中好友到莊園裡住幾天,騎馬玩,你回去告訴李進寶,讓他把馬和場地準備好,幾個園子裡該修整的就趕緊修整了,再把幾個能招待客人的院子收拾乾淨。等我這邊定了日子,就會派人通知他。”

這還是青雲頭一回在莊園中正式招待外客,梅兒自然不敢大意,忙應了下來:“縣主放心,小的們一定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的!”接着她又問:“眼下已經是四月中,再過十來天,就到端午了,想必天氣還要再熱一些。縣主可打算到莊園裡消暑?清江王那邊不知今年還要不要過去?”

清江王雖有個漂亮的園子,但離京城太近了,就在城牆邊上,加上當初建園時,不知出於何種考慮,種的樹木都不甚高大,綠化面積也不算廣,在夏天時,並不是個避暑的好地方,也就只有後園那座高樓,還能吹吹涼風。從前清江王不能離園,也就罷了,等他有了出門的自由,到了夏天就總愛到別的地方去小住,有時候會跟皇帝太后一起去避暑行宮,但更多的,是到青雲的莊園裡來,不但有好景緻,又離京城近,還能少些拘束。每年的五月到七月,他都要在青雲的莊園裡住上幾十天。

青雲想了想,卻是搖頭了:“現在還不知道,翠雯快生了,清江王未必有閒心到莊園裡避暑,你們先打掃乾淨他往年住的地方,以備萬一。我再找機會問問他吧。”

梅兒應了。

這時,青雲派出去打聽消息的人回來了,她摒退左右。問那婆子打聽得如何,那婆子稟道:“這位王公子的親叔叔是當朝吏部左侍郎,前年才上任的,聽聞很是能幹。他膝下只有兩個女兒,並沒有兒子,因此就把兩個親侄兒看得極重。王公子在兄弟間爲長,底下還有一個八歲的同胞弟弟。他親生父親在工部做個小郎中,才幹只是平平,十多年了,都不升遷過;他母親是個商家女。聽說還是庶出的,有些小家子氣,京城裡差不多的人家。女眷都不愛與她來往。前些年,王侍郎因沒有子嗣,曾打算過繼一個侄兒,看中了這位王公子,但他太太卻喜歡王公子的小兄弟。王公子去年秋天已經考中了舉人。只是今年春闈沒有參加,他母親不捨得有出息的大兒,也想要出繼小兒子,但王侍郎兄弟倆都反對,事情就沒了下文。直到上個月末,才由族中的長輩出面。替兩家說定,過繼王公子的小兄弟給二房爲嗣。”

青雲心中嘀咕,這位王侍郎看來是有點本事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姜家既然有心要在朝中多結良援,不可能因爲議親不成,就放棄了他。然而,之前嗣子還未定下人選時。姜家也許還考慮到王公子可能會成爲王侍郎的兒子,高看他幾分。可隨着上個月末王家議定由王公子的弟弟過繼,王公子的份量就減輕了。若只爲了個五品郎中的嫡長子,就舍了姜家長房的嫡女,似乎有些划不來,徐家那門親事又更有吸引力,也怪不得姜家會取徐公子而棄王公子。可既然王侍郎有本事,又在吏部做高官,得罪了他又不好,姜家纔會將主意打到姜融君身上。

王家這門親事,在嗣子已經議定的前提下,實在算不上理想。男方生父只是五品官職,還是沒有前途的那種,生母只是商家庶女,脾性又不受人以歡迎,嫁進去做媳婦的女子,若是孃家足夠硬氣還好,象融君這樣的孤女,還不定怎麼遭人嫌棄呢。偏偏她直系血親一應皆無,靠族人,族長的女兒都瞧她不起,她還自幼遠離族人在外成長;靠養母,姜五太太是姜家二房媳婦,二房早受楚王太妃的連累被打落塵埃了,到了太后跟前也未必能佔多少便宜;靠親戚,她外祖家早已敗落,龔家若在京城任職,可能還能看顧她一二,但這親戚關係又有些遠了,嚴格說來,只是其他房頭的姻親……

姜家若把融君嫁給王公子,在王侍郎眼中,就算是兩家聯姻了,姜家本來就是衝他去的,但王公子的父母又會怎麼想呢?過繼嗣子時,選擇了年紀尚幼的小兒子,留下了已經有功名的大兒子,就是指望他能撐起王家長房門楣的,融君的條件,只怕不能讓他們滿意吧?

青雲微微皺了眉頭,問那婆子:“你可聽人提過,這位王公子爲何直到現在還未定親?說是因故耽誤了婚期,到底是什麼緣故呢?”

那婆子道:“倒不曾聽說有什麼緣故,只是一直沒能定下親事。”她猶豫了一下,才壓低聲音道:“他家有個鄰居,漿洗上的婆子有些碎嘴,聽她說,似乎是因爲過繼之事遲遲未能定下來,這王公子又實在出色,親事就一直說不攏。若照着他自己家的門第說吧,就怕將來過繼到了叔叔家,原本的親事辱沒了侍郎大人的門楣;可若照着王侍郎家的門第來說,又怕最後過繼不成,反配不上人家姑娘。這王公子的母親,是個上不了檯面的,總覺得自己兒子配最富貴人家的千金都配得起,雖然不想過繼了他,卻覺得兩房未分家,她兒子便是侍郎府公子,一心要給他尋一門十全十美的親事,總盯着那些高門大戶的女孩兒,庶出的還看不上!縣主您想,他家根基薄,若不是出了個侍郎,誰會放在眼裡?自然不願意答理這位商家庶女出身的太太,因此,王公子的婚事就一直定不下來了。”

青雲聽得啼笑皆非,原來這纔是王公子年近及冠還未定下婚事的緣故,柔君的說法實在是美化了真相。

王公子未能過繼,侍郎府已有了正牌公子,他的身價大跌,又有個受人輕視的生母,他想要找一個大家閨秀做妻子,恐怕不容易了。融君配給他,倒也不至於高攀。畢竟融君是姜家女,問題是那位王郎中太太未必這麼想。這麼看來,這門親事真不是好選擇。

青雲打賞了婆子,讓她退下,自個兒在屋裡沉思片刻,便決定要去龔家找姜五太太和融君說話。雖然姜五太太反對這門親事,但姜家長房要做什麼,族人還真的很難堅拒,畢竟在二房敗落之後,長房在族中的勢力已經漲到了無人可制肘的地步了。而姜五太太偏偏又是二房的媳婦。必要的時候,她可能要請太后說句話,給姜融君撐一撐腰。

龔家今日沒有昨日繁忙了。上門的客人已經少了許多,一打聽,原來龔樂林已經面聖過了,還得了新任命,是兵部左侍郎。正三品,退朝之後就去了衙門,眼下並不在家中。龔太太正忙着給送禮過來的人家回禮致謝,光是想怎麼寫帖子,怎麼備禮物,就想得頭都痛了。青雲也不欲多加打攪。打過招呼,便在龔太太的丫環領路下,直往姜融君的院子裡來。

姜五太太也在融君屋裡。她就住在西側院中,離融君的院子只隔着一個正院。青雲進門前,她正跟融君低聲說着話,但聲量不高,青雲也沒聽清她們在說什麼。似乎是融君爲了什麼而難過,姜五太太正在勸她振作。杜嬤嬤也在一旁幫腔。

青雲的到來讓她們三人都吃了一驚,杜嬤嬤糾結地退到一旁,低頭不說話。姜五太太臉色變了變,站起身來:“縣主怎麼來了?昨兒不是纔來看過融君麼?”融君微笑着迎上前來拉青雲的手:“我猜你一定是去姜家沒遇上五伯母,纔會找過來的,你也是糊塗,那事兒我自會告訴五伯母,哪裡用得着你如此辛苦奔波?”

姜五太太怔了怔:“什麼事?”

融君便把青雲邀請她和周楠一起到莊園裡散心的事說了,道:“約定了等我病好以後就去的,我想着天氣漸漸熱了,京城不比錦東涼快,直到了那時候,日子恐怕難熬,若真要去城外,不如讓五伯母也一道去,就怕縣主不答應,因此還不敢說出口。”

青雲笑了:“這有什麼?五舅母要是肯賞光,也是我的榮幸。我已經吩咐管家打掃屋子了,你什麼時候能動身了,就告訴我一聲。趕明兒我還得給楠姐姐捎個信去呢。若只有我們三個去,長輩們興許還有話說,尤其是周家那幾位,不過有五舅母陪着,就不必擔心這事兒了。”

三人商議定了去消夏的事,青雲又跟姜五太太聊了一會兒前幾年分別後的經歷,便示意融君讓丫頭婆子們都退下去。杜嬤嬤猶豫了一下,看了姜融君幾眼,沒動。

青雲也不在意,她只是覺得一樁沒準的婚事,別讓下人知道太多比較好罷了。等屋裡只剩下四人,她就把柔君關於這門親事的介紹以及她讓婆子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了姜五太太和融君,然後道:“雖然五舅母已經拒絕了大舅母,但我怕大舅母不肯死心,還要再勸你們。王家的親事雖然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卻有許多不足之處,不適合融君。五舅母千萬記得別鬆口,如果大舅母實在逼得緊了,您就給我捎個信,我去幫你們說。”

姜五太太十分意外青雲會說這樣的話,頓時感慨萬千,拉過她的手:“好孩子,多謝你提醒了。我回絕你大舅母,其實只是不喜歡她自作主張,倒不是覺得這門親事不好,沒想到這裡頭還有那樣的內情。若不是你,我可能就被糊弄了,指不定叫你大舅母多勸幾回,就動了心呢!”

融君擡眼看了看她,咬咬脣,又低下頭去。

杜嬤嬤則在一旁唸佛,紅着眼圈直向青雲道謝,又大着膽子試探:“縣主,我們姑娘也是姜家女兒,還是嫡出,雖說家裡不算顯赫,但論名份卻是正經的四房嫡支,身份一點兒都不比長房的姑娘們差。您……您能不能替我們姑娘在太后面前說說好話……”

話音未落,就被融君打斷了:“嬤嬤在說什麼呢?您今兒個真糊塗了!”

杜嬤嬤的雙眼頓時溼潤了:“佩姐兒,我也是爲你着急呢!”

“有什麼可急的?”融君淡淡地道,“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姻緣這種事,哪裡是強求來的?嬤嬤就別操心了。”

杜嬤嬤低頭抽泣起來。姜五太太也面露黯然之色。

青雲有些糊塗了:“這是怎麼了?難道……融君是親事不順利嗎?哪一家?”

融君沒吭聲,姜五太太勉強笑道:“沒有哪一家,不過是因爲她年紀大了,還未說定親事,我們心裡着急罷了。其實也是融君糊塗,總說大仇未報,不肯嫁人,在錦東也有人上門提親的,都被她推了。”

青雲恍然,笑道:“我也總被人看成是老姑娘,太后就爲我發愁好久了,其實這又有什麼?遲兩年嫁人,也不會少塊肉。至於大仇,遲早能報的,融君你不必擔心,有的是人不肯放過咱們的仇人呢!”

她拉起融君的手:“至於你的親事,你也不必太擔心。好姑娘還怕嫁不出去嗎?等你病好了,找個時間打扮打扮,我領你進宮見太后去,她是你姑姑,都是一家人,原不必外道,她也早就想要見見你了。楠兒姐姐見過太后,她家裡就不敢再亂安排她的婚事,你也是一樣。等我幫你多說幾句好話,若是太后高興了,說不定還願意替你做媒人呢!”

融君露出一個笑容來,不知怎的,青雲總覺得她笑得比哭還難看些,心下暗暗疑惑。

離開龔家的時候,青雲心中已經存了無數個疑問。雖然跟姜五太太和姜融君相處得很好,她們對她的態度也很親切溫和,但總覺得好象隔了一層什麼。原本她以爲是自己身份的變化導致的,又或者是她們惦記着當年那場慘案,但談起話來,又似乎不象。她隱隱感覺到,她們有什麼事在瞞着自己,不想讓自己知道。

會是什麼事呢?

青雲皺着眉頭走出了二門,正要往大門方向走去,卻忽然見到一個穿着武將裝束的高大俊秀青年垮進大門,大踏步朝裡走來,見到她,愣了一愣,停住了腳步。

這人很是眼熟。青雲只用了一瞬間,就記起了他的名字。

是石明倫。

第1章 升遷第68章 勸服第49章 罪證第74章 瞭然第19章 買地第23章 顛覆第24章 逃奴第93章 攤牌第18章 商議第22章 鄙夷第103章 蜚語第104章 私語第14章 少女第69章 回家第35章 請託第63章 決斷第68章 身世第56章 請醫難第20章 流言第34章 激將第39章 離別第67章 名冊第27章 誤會第60章 心冷第5章 糊塗第52章 江上第18章 商議第68章 賞賜第59章 轉移第42章 圍堵第49章 變臉第27章 誤會第54章 內訌第30章 金秋第51章 山賊第67章 躲藏第60章 爭奪第66章 審問第66章 路遇第40章 元宵第18章 舊居第95章 失蹤第55章 打點第30章 壓力第11章 赴宴第39章 賬冊第28章 丈量第33章 打聽第83章 繞道第4章 嬤嬤第81章 權衡第15章 桃紅第92章 密會第60章 心冷第70章 暗涌第52章 恐懼第22章 融君第66章 心酸第13章 到達第86章 觀戰第105章 脅迫第2章 商議第14章 狹路第100章 說服第15章 生疑第30章 金秋第76章 西門第21章 遭遇第11章 赴宴第5章 請帖第60章 心冷第51章 擄人第63章 真相?第48章 隱患第53章 驚聞第24章 逃奴第8章 疑點第74章 瞭然第36章 算計第22章 融君第15章 方案第9章 身世第19章 雷劈第51章 擄人第69章 計劃第29章 夜談第29章 挽回第59章 庚帖第58章 舊事第51章 山賊第33章 陽錯第19章 對策第4章 試探第102章 流言第71章 對付第4章 嬤嬤第53章 匹配第71章 對付第10章 劇變第17章 盤算
第1章 升遷第68章 勸服第49章 罪證第74章 瞭然第19章 買地第23章 顛覆第24章 逃奴第93章 攤牌第18章 商議第22章 鄙夷第103章 蜚語第104章 私語第14章 少女第69章 回家第35章 請託第63章 決斷第68章 身世第56章 請醫難第20章 流言第34章 激將第39章 離別第67章 名冊第27章 誤會第60章 心冷第5章 糊塗第52章 江上第18章 商議第68章 賞賜第59章 轉移第42章 圍堵第49章 變臉第27章 誤會第54章 內訌第30章 金秋第51章 山賊第67章 躲藏第60章 爭奪第66章 審問第66章 路遇第40章 元宵第18章 舊居第95章 失蹤第55章 打點第30章 壓力第11章 赴宴第39章 賬冊第28章 丈量第33章 打聽第83章 繞道第4章 嬤嬤第81章 權衡第15章 桃紅第92章 密會第60章 心冷第70章 暗涌第52章 恐懼第22章 融君第66章 心酸第13章 到達第86章 觀戰第105章 脅迫第2章 商議第14章 狹路第100章 說服第15章 生疑第30章 金秋第76章 西門第21章 遭遇第11章 赴宴第5章 請帖第60章 心冷第51章 擄人第63章 真相?第48章 隱患第53章 驚聞第24章 逃奴第8章 疑點第74章 瞭然第36章 算計第22章 融君第15章 方案第9章 身世第19章 雷劈第51章 擄人第69章 計劃第29章 夜談第29章 挽回第59章 庚帖第58章 舊事第51章 山賊第33章 陽錯第19章 對策第4章 試探第102章 流言第71章 對付第4章 嬤嬤第53章 匹配第71章 對付第10章 劇變第17章 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