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請帖

如果老太妃當真有所求,那遲早會主動說出來的。

青雲也不着急,慢慢兒地與老太妃拉着家常,問她平日吃些什麼啦,習慣看哪位太醫啦,太醫開了什麼藥啦,秋天該如何進補啦,閒暇時都愛做什麼啦……家長裡短地拉了一大堆,總算老太妃沉不住氣了,慢慢地轉入了正題:“我這把老骨頭,雖說還算硬朗,但就是不愛動彈。在自家府裡逛一逛是一回事,跑出去應酬又是另一回事了。你瞧,前兒有兩份帖子遞到我跟前,我都不耐煩去,只是看到做東的是哪兩家,又有些捨不得。好孩子,你能替我去麼?”

青雲有些訝異,忙笑道:“祖母所有差遣,本不該推辭的,只是我如今還在孝期內,只怕有些不便。”

老太妃道:“我心裡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但外頭人不知你在守孝,給我送帖子的時候,就曾說過,若能把你帶去就再好不過了。只是我這兩日老病犯了,身上總不得勁兒,實在不想出門,纔不得已託了你。你若是覺得不自在,不妨先問問太后娘娘的意思,若太后娘娘不樂意,那就算了。”

青雲沉吟片刻,先問她:“不知祖母收到的是哪兩家的貼子?”

老太妃道:“一家是齊王府,一家是平郡王府。”

都是王府?青雲怔了怔。老太妃平日的社交基本侷限在宗室圈子裡,也有幾家與宗室聯姻的勳貴,她本人的孃家並不在京城,雖有一兩個小輩在京城做官,但也是他們主動上門請安,老太妃是絕不會到他們家裡去的。而對於大部分親戚,她都只是禮到人不到。那些人知道她深居簡出慣了,也不會放在心上。齊王府與平郡王府平日裡跟她的接觸不過是泛泛,怎的如今她還要爲這兩家的帖子費心,不肯直接拿禮物打發就算了。還要派自己這個便宜孫女做代表?

青雲想起昨日齊王府的王妃還進宮見過太后,想要插手清江王的婚事,莫非特地請她去,也跟這件事有關?那平郡王府又是爲了什麼纔想讓她去的呢?

青雲抿了抿脣。試探地問老太妃:“祖母想要讓我到這兩家去做客,可是有什麼特別的緣故?”

老太妃淡笑着點了點頭,又幽幽嘆了口氣,道:“你也知道咱們郡王府如今是什麼情形。也是我糊塗。當年你……”她頓了頓,沒敢說出“你父親”這三個字,“當年郡王年紀輕輕就沒了。他媳婦不久也跟着去了。我老太婆心如死灰,只想着守住親人的墓過一輩子,從來沒想過日後如何。如今好不容易清醒過來了,打算要給郡王挑個繼後香燈的孩子,可一直沒挑到好的——雖然宗室裡人多,可人心難測,若是挑錯了人。給我們溫郡王府抹了黑,將來我到了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見丈夫孩子呢?”

青雲有些明白了:“這兩家王府有合適的孩子?”

“我這兩年雖少出門,卻也叫人打聽過了。”老太妃忽然來了精神,“齊王府有五個男孩兒,其中只有長子是齊王正妃蔣氏所出,一直都極受齊王寵愛,更別說如今蔣氏又抖起來了,我就不指望了,也懶得與她打交道。老二、老三和老四都是側妃盧氏生的,她也是個不好相與的人。我估摸着,這盧側妃興許會樂意過繼一個兒子給我,可我不稀罕!倒是這最小的一個哥兒,今年只有三歲,生母是個侍妾,已經難產死了。聽說這哥兒在王府裡日子也不大好過,我覺得,雖說他年紀大了些,可能已經記事了,但若真能過繼了來,想必對齊王府是沒有多大情份的。”

青雲對齊王府內部的事並不太清楚,聽了只有點頭的份,只是忍不住稍稍腦補一下:齊王在傳聞中似乎是個渣男,老婆娘家一失勢就馬上把人關起來了,還出賣了岳父家派來求救的人,後來又娶了得寵的側室,但他一直寵愛嫡長子,似乎又沒渣到極品的地步。那側妃盧氏雖然有靠山,也有手段,還十分得寵,並且生了三個兒子,但居然沒能將嫡長子暗算下來,到底是這齊王嫡長子夠聰明,還是齊王護得夠周到呢?

老太妃又說起了平郡王府的情況:“平郡王是出了名的多子多福,他前後娶了四位王妃,家裡的男孩子,光是嫡出就有九個!庶出的也有四五個,女兒就更不用說了。他家原也頗有家底,只是人口多了,花費就大,這幾年孩子又相繼嫁娶,漸漸的家勢就衰敗下來。幸好平郡王還沒糊塗,爲了銀子把女兒嫁到商人家去,或是娶個商家女回來做媳婦。但他家如今的日子不好過,這一回爲平郡王太妃做壽,特地大擺宴席,怕是有大半年要勒緊腰帶了。”

青雲不解:“既然他家都到這個地步了,怎的還要大擺宴席?難道是爲了面子上好看?”

“你哪裡知道這個緣故。”老太妃壓低了聲音,“平郡王的世子和另兩個大些的兒子,都是嫡出的,俱已成年,早該找個正經差事做了。若是能謀個好位子,還怕沒有銀子?趁着擺壽宴,借太妃的名頭請幾位宗室皇親家裡德高望重的長輩來家,叫孩子們表現表現,興許能入人家的眼呢?再者,他家幾個嫡出的女兒只嫁了三個出去,還有兩個小的,也有十四五歲了,早該說人家的。我聽聞他們家是看中了姜家長房的幾個哥兒。”

青雲眨眨眼:“姜家長房?我聽說嫡支的長子今年剛剛考中了舉人,是要進京準備明年春天的會試了吧?但他早就成親了呀?聽說連兒子都生了。”

老太妃微笑着點點頭:“姜家這位大爺已經成了親,但他底下還有好幾個兄弟姐妹還未有着落呢,聽聞這一回,姜家長房大太太帶着幾個哥兒和姐兒也陪同上京了,他們就是平郡王府這次壽宴的主賓。”

青雲明白了。她名義上是姜家長房的外孫女,在太后與皇帝面前還很有些臉面,把她跟姜家長房的人一道請去。是平郡王府要巴結她們,若能成功討好她們,讓她們在太后與皇帝面前說幾句好話,給平郡王的幾個大兒子謀得好差事。那自然最好不過,至不濟,也要讓兩個適齡的女兒在姜家女眷面前表現一番,好將姜家其中一位少爺勾搭過來做女婿。

如今姜家雖然不顯山露水。又有姜家二房涉足謀逆大案被治罪一事,但姜家二房的人只是免官去職,永不錄用,倒沒有傷筋動骨。而姜家長房以及另外兩個與長房素來親近的旁支,卻得了新皇的寵信,出了好幾個低品階的官員。看起來日後前程還頗爲看好。因此眼下姜家已經是世人眼中的第一等世家高門了。若姜大太太真的帶着幾個尚未婚配的兒女上京,簡直就是別人眼裡的香餑餑。

青雲想到那情形,也不免有些好笑,決定回頭見了太后,要將這事兒細細說與她聽,也讓她樂一樂纔好。回過神來,她又問老太妃:“平郡王府兒女衆多。您看上的是哪一個孩子?”

老太妃看中的是平郡王第九子。平郡王先後娶過四位王妃,半年前才迎娶了第四位,前頭兩任王妃留下來的孩子都長大了,彼此有親兄弟姐妹爲臂助,又受老太妃庇護,日子倒也過得,只有這第三任王妃生下的第九子,情形有些可憐。這第三任王妃是四年前進府的,原也是書香世宦之女,只是不大得平郡王的喜歡,也不得婆母的歡心,前被繼子女們暗中排擠,後被妾室與庶子女們算計,進府時日又淺,不曾降伏得王府下人,日子過得是慘兮兮的,好不容易懷了胎,到第八月上莫名其妙地早產了,生下兒子後沒幾天就斷了氣,留下個瘦弱的孩子孤零零在世上。今年新人再進門,整個王府就再沒人關心他了。

老太妃道:“這孩子眼下還不滿週歲,年紀正合適,況且他原是繼室所生,也算是嫡出,論出身倒比齊王府那一個強些。只是一來這平郡王府不大講究規矩,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最多;二來他家男孩兒有十幾個,若我先透露了意思,怕是他家要送十個八個孩子來給我挑,我哪裡有那功夫跟他們囉嗦去?好孫女,你去了這兩家的宴席,也不必說什麼,兩家都是女眷做生日,孩子們無論嫡庶大小,都一定要去磕頭祝壽的,年紀小的更有可能直接當着女客們的面祝壽。那時候你就幫我瞧一瞧,這兩個孩子長得怎麼樣,教養如何,在家裡處境又如何。若是個好孩子,我再找機會仔細看一看,看準了,就直接跟太后提。”

要是直接跟太后提了,有太后和皇帝下旨,不必這兩家王府點頭,就能把孩子過繼了,確實少了許多麻煩。青雲想明白這一點,心中暗暗佩服老太妃思慮周全,她選中的兩個孩子,都是生母已逝,又不大受父親家人重視的,而且都沒有同胞兄弟姐妹,等過繼了來,與原本的家人就少了幾分瓜葛。

青雲便笑着說:“這差使倒輕鬆,等我去跟太后娘娘說一聲,她想必是會答應的。等到了人家家裡,我只管裝啞巴就是了。兩家王府固然有自己的想法,我卻未必要被他們牽着鼻子走。橫豎我該吃的吃,該樂的樂,若是他們真能哄得我高興,那到時候再說。”

老太妃忍不住笑了:“正該如此。齊王府的宴席,那蔣氏必是要顯擺一番的。平郡王府又有求你的地方。你去了只管享用就是。”

青雲笑眯了眼,心中卻想到,平郡王府且放一邊,她得多用些心思去觀察齊王妃。齊王妃向太后推薦了四家姑娘,結果四家都不給她臉,三家是找藉口不進宮,一個進了宮卻看不上清江王,反而打起了送女入宮爲妃的主意。由此可見,齊王妃開口推薦前,根本就沒有與這四家人達成默契,那她爲什麼要推薦呢?這樣做又對她插手清江王的婚事有什麼幫助?青雲相信,她一定有後手。這次壽宴說不定能見到齊王妃屬意的清江王妃人選呢。

老太妃並不知道青雲心裡的想法,反而覺得她同意了自己的計劃,等於變相答應了將來會幫忙在太后與皇帝面前說項,那自己要過繼嗣子的想法就一定能成功。老太妃心頭大石盡去,臉上的笑容更深了些,十分熱情地堅持要青雲留下來用晚飯。

溫郡王府沉寂多年,老太妃安排的晚飯並不算豐盛,但青雲吃得挺香。老太妃年紀大了,從世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起,到嫁入郡王府第,經歷過溫郡王府最風光顯赫的時期,也見識過人情冷暖,世事百態,是位有故事的老人。青雲素來不遵守那食不言的規矩,一頓飯就着老太妃敘述的往事,倒也吃得香甜,老太妃心裡高興,也多吃了半碗飯,樂得身旁侍候的幾個老奴都高興得眯了眼。

吃過晚飯,天色已經不早了。青雲素來不在溫郡王府過夜,溫郡王府裡也沒有她的房間,她覺得要是讓王府的人臨時將廂房收拾出來,也太麻煩了,便主動說要回宮去。老太妃循例挽留兩句,就由得她去了。

青雲出了王府大門,發現宮門下鑰的時間已經快到了,趕緊催着車伕提高了速度。在車廂裡,她還想到,若是真的幫溫郡王老太妃去了那兩家王府的宴席,將來類似的宴請只怕不會少了,而京城裡的人也會開始留意她的行蹤,進而發現她頂着溫郡王府千金的名頭,卻從不在溫郡王府過夜,那豈不是明白叫人懷疑?

而她如果時常與人應酬,那過後要再回宮就不大方便。先帝在時,常常會在晚間召人進宮,每次都有心腹的御衛拿着通行金牌領路,宮禁比較鬆。但皇帝繼位後,因着後宮裡的妃嬪年紀都還輕,而皇帝也一年一年大了,爲了避免閒話,不但下令所有先帝嬪妃都搬進慈寧宮附屬宮室裡陪太后,還天一黑就將後宮與皇帝寢宮之間的通道關門上鎖,不許閒雜人等來往,也不許任何人在宮門下鑰後再進出宮闈,竟比先帝時嚴格了十倍。但拜這項嚴令所賜,皇帝小小年紀就有賢德名聲傳出,規矩嚴一些也有好處。

青雲不想打破弟弟立下的規矩,不由得開始想,是不是應該在京城裡頭買個小宅子給自己。最好是在離溫郡王府近的地方,將來要作戲也方便。

她開始在心裡盤算着這幾年積攢下的銀子數量,又計劃着過幾日就叫李進寶去尋牛輔仁去打聽,忽然聽到有馬蹄聲靠近了,竟是急速衝她的馬車奔來的,立刻起了警惕之心。

但接下來她就鬆了口氣,因爲她的護衛在車外頭向來人打了聲招呼:“石侍衛。”她掀起車簾,發現果然是石明朗,有些疑惑地問:“你怎麼來了?”

石明朗控制着繮繩,靈活地調轉馬頭,與馬車齊平前進,然後衝青雲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太后見縣主一直沒回宮,正擔心呢,我就自告奮勇過來接人了!”

第84章 憂鬱第31章 端倪第39章 離別第53章 匹配第55章 打點第100章 說服第37章 珠兒第63章 真相?第46章 團圓第21章 借力第71章 說親第68章 身世第53章 匹配第28章 懸案第32章 圍觀第38章 初議第40章 元宵第111章 天亮第29章 挽回第87章 冷箭第56章 請醫難第53章 匹配第23章 爭宅第3章 來歷第3章 心思第53章 匹配第49章 變臉第48章 行刺第13章 到達第24章 探病第7章 親戚第5章 乾爹第46章 團圓第68章 賞賜第70章 新芽第86章 見面第16章 防備第2章 商議第8章 試探第91章 利誘第55章 揭破第51章 山賊第73章 撞見第35章 請託第33章 打聽第69章 回家第14章 少女第86章 見面第53章 秘辛第15章 桃紅第99章 御前第2章 殷勤第94章 選擇第107章 殷勤第88章 遇險第31章 變故第24章 隨筆第25章 有孕第87章 煩惱第72章 揭秘第52章 江上第81章 權衡第18章 舊居第55章 宴請第82章 荷包第35章 拜訪第4章 嬤嬤第44章 迴歸第34章 皇族第22章 納涼第56章 絡繹第48章 隱患第85章 半夏第75章 當年第8章 盤算第57章 露餡第21章 借力第33章 打聽第45章 對策第90章 回莊第54章 流言第98章 疑點第64章 許諾第1章 送菊第39章 賬冊第57章 牛痘第31章 端倪第45章 到家第1章 野店第50章 雨歇第79章 上門第70章 邀請第64章 皇父第99章 御前第62章 父親第25章 驚動第42章 圍堵第15章 桃紅第38章 初議第21章 遭遇
第84章 憂鬱第31章 端倪第39章 離別第53章 匹配第55章 打點第100章 說服第37章 珠兒第63章 真相?第46章 團圓第21章 借力第71章 說親第68章 身世第53章 匹配第28章 懸案第32章 圍觀第38章 初議第40章 元宵第111章 天亮第29章 挽回第87章 冷箭第56章 請醫難第53章 匹配第23章 爭宅第3章 來歷第3章 心思第53章 匹配第49章 變臉第48章 行刺第13章 到達第24章 探病第7章 親戚第5章 乾爹第46章 團圓第68章 賞賜第70章 新芽第86章 見面第16章 防備第2章 商議第8章 試探第91章 利誘第55章 揭破第51章 山賊第73章 撞見第35章 請託第33章 打聽第69章 回家第14章 少女第86章 見面第53章 秘辛第15章 桃紅第99章 御前第2章 殷勤第94章 選擇第107章 殷勤第88章 遇險第31章 變故第24章 隨筆第25章 有孕第87章 煩惱第72章 揭秘第52章 江上第81章 權衡第18章 舊居第55章 宴請第82章 荷包第35章 拜訪第4章 嬤嬤第44章 迴歸第34章 皇族第22章 納涼第56章 絡繹第48章 隱患第85章 半夏第75章 當年第8章 盤算第57章 露餡第21章 借力第33章 打聽第45章 對策第90章 回莊第54章 流言第98章 疑點第64章 許諾第1章 送菊第39章 賬冊第57章 牛痘第31章 端倪第45章 到家第1章 野店第50章 雨歇第79章 上門第70章 邀請第64章 皇父第99章 御前第62章 父親第25章 驚動第42章 圍堵第15章 桃紅第38章 初議第21章 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