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江東之變

江東之地,吳越故土。

“他楚國滅亡,和我江東有什麼關係?”

一處隱秘的宅邸中,數個貴人打扮的男子聚在一起,一邊飲酒,一邊討論着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

“然也,此地乃是吳土,吾等的先祖乃是吳人。當年我先君闔閭以孫武、伍子胥爲大將,率領大軍西征楚國,破其都城,鞭屍楚王,何其暢快啊。要不是那楚臣申包胥哭請秦師東來援助,恐怕我吳國當年一戰就能滅掉楚國了。”

“吳楚世仇,如今他楚國要亡國了,還是被昔日援助他們的秦人打的,我聽到這消息,恨不得多喝兩卮酒樂呵樂呵。”

一個江東貴族一邊說着,一邊從案上抄起酒卮,一飲而盡。

“沒錯,他楚國如今故地全失,聽說連項燕都在淮水邊被秦人擊殺,楚軍主力盡數覆亡。在大江以北,再無一寸楚人之土啊。這種情況下,他熊啓一個項燕擁立的假王,竟然跑到我江東來,請吾等吳人爲其復土抗秦,呵呵,真當我吳人的命就不是命嗎?”

“數萬江東子弟啊,跟着他熊啓北上,最終回來的又有幾人?”

“秦軍天下無敵,如今已滅三晉與燕國,就連那楚王負芻都降了秦。這個熊啓不識天命,好好的秦國丞相他不當,反跑來做什麼楚國假王,純屬找死。”

“我聽說那位秦王對熊啓恨之入骨,曾當衆說出必殺之言。如今他熊啓跑到江東來,秦軍早晚也會跟着抵達。以我之見,他的腦袋早晚要被砍了掛在咸陽城上,吾等可不能跟着熊啓去送死啊。”

“熊啓想要讓吾等家族與他陪葬,不如咱們先砍了他的腦袋,送給秦人。如此在秦軍面前反立一功,說不得能繼續保住吾等的富貴權勢。”

“好,就這麼幹!”

衆人商量完畢,達成一致意見。

下一刻,衆多目光全都落到了主座,那個一直喝着酒並未言語的貴族男子身上。

“南武君,吾等願殺熊啓,以迎秦師。還請南武君帶領吾等動手,吾等願共起兵卒,攻殺這秦國的叛賊!爲被他熊啓害死的江東子弟復仇!”

南武君吳雍放下酒卮。

看着屋中一個個面露堅決之意的吳地貴族,他笑道:“江東有留守的楚軍三千,大多是原本的荊楚之民後裔,如今被熊啓控制在手中,不可忽視。若是盡起吾等私兵與其相攻,或許能勝,但吾等子弟也將死傷慘重。所以欲擒熊啓,當以智取,而非強襲。”

“敢問南武君,該如何智取?”

有人好奇問道。

吳雍臉上笑意更甚。

“我當以商量抗秦之事,請這位大王來府中一坐。屆時吾等在屋中暗伏甲士,只需一言,便可將其當場擒拿。有熊啓在手,那三千楚兵不足爲慮。”

衆人聽聞,不由連連讚道:“南武君高見!”

……

“大王,那些吳地貴人果真私下相聚,不知在府中暗議何事。”

騶貔走進來,沉聲稟報。

“嗯。”

楚王啓坐在榻上,手中把玩着一個磨得光亮的犀角杯,眼裡閃着冷冽的光。

他在戰場上是個新人,沒有多少軍事經驗,面對趙佗一招四面楚歌引發全軍大潰時,除了害怕外,拿不出有效的辦法。

但離開了戰場,回到楚王啓熟悉的官場政場上,做了十年秦國丞相的他,卻是個真正的高手。

率領殘卒渡江後,楚王啓很敏銳的注意到江東的這些吳人貴族,對他的態度已經起了變化。

特別是他讓南武君吳雍再徵召士卒,準備佈防江水抵抗秦軍南下的時候,得到了吳人拒絕的回答。

短暫的迷茫後,楚王啓心中警鐘大響。

他葬送了數萬江東子弟,已經讓江東人對他這個楚王失去了信心,甚至還有許多人對他心存恨意。

再加上楚王負芻投降,楚國故土盡數淪陷,項燕戰死於淮水,秦軍兵臨江北,正在收集和打造渡江的船隻。

天下局勢已經明瞭,秦國滅楚已成必然之勢。

吳越人不是傻子,那些身居高位,掌握了大量財富和權力的江東貴族,更不是傻子。

除非他們腦子出了問題,纔會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幫助楚王啓對抗秦軍。

楚王啓瞭解這些人,相對於繼續支持他這個楚王和強大的秦國對抗。

這些江東貴族更有可能做出的選擇,就是砍下他熊啓的腦袋獻給秦軍,以保全自己的富貴權勢。

“私下密謀……這是第一步。”

楚王啓手指在木案上敲擊着,他看向屋中那個虎背熊腰,身材高大的男子。

騶貔。

昔日楚威王興兵破越,殺越王無彊後,越國王族四處逃散。

其中有一支歸順了楚國,留在江東,便是這騶貔的先祖。

楚王啓之前被負芻打發來江東安撫鬧事的越人,爲了與越人打交道,他便提拔了這騶貔爲將,再利用一系列手段將越人之事撫平過去。

騶貔也因爲能力出衆,成爲了他楚王啓的親信。

之後楚王啓帶兵北上支援項燕,爲了防止江東完全被南武君等吳人貴族控制,便將這騶貔提拔爲留守江東的楚軍將領,用以抗衡那吳雍,讓本地的吳人和越人之間形成一種新的平衡。

如今來看,他楚王啓這一步棋是真的走對了。

蔡嫋和景駒兩人都在江北大戰中與他失散,也不知是否被秦人抓獲。麾下一萬多的楚卒也被打的當場崩潰,能隨着他楚王啓渡江的不過十多騎。

在這樣的情況下,騶貔就是他楚王啓當今唯一可用之人,其麾下的三千楚軍也是他楚王啓的保命之兵。

“大王,南武君求見。”

門外,有親信前來稟報。

楚王啓眼睛微眯,說道:“快請南武君進來。”

很快,南武君吳雍便從屋外走了進來。

他進屋時,目光微不可察的看了侍立在屋中的騶貔一眼。臉上卻笑道:“大王,好事啊!臣這兩日已經說服了江東的幾個封君貴人,他們懼怕秦人渡江,都願意獻出私兵,同時徵召子民爲士卒,輔佐大王共抗秦國,將那些秦人攔在大江以北!”

“哦?”

楚王啓臉上充滿了歡欣的笑容。

“如此甚好,甚好啊!南武君真是不穀的忠良之臣!不穀心中甚慰,願以南武君爲我楚國令尹,將一切國政託付給南武君!”

“大王過譽了,爲國盡忠當是本分。這令尹之職,臣萬萬不敢當。”

吳雍一邊推辭,一邊在心中冷笑。

楚國的令尹?

等着被秦人惦記,砍掉腦袋嗎?

他連忙繞過這個話題,笑着說:“明日臣在府中設宴,還請大王光臨,屆時當與衆人共商抗秦之事。”

楚王啓眼中閃過寒芒,臉上卻笑起來:“不如讓不穀在這宮中設宴,請諸君相赴。”

吳雍面色不變,微笑道:“江東之人皆與臣較爲熟悉,在臣府中,當能更加愜意。”

吳雍看着楚王啓,如今是這位大王有求於他,他說話自然硬氣,不怕楚王啓不答應。

果然,楚王啓立刻服軟了,嘴裡道:“既如此,那不穀明日定來,一切都依令尹安排。”

吳雍笑了。

來吧,明日便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楚王啓也笑了。

他的心,冰冷無比。

……

到了第二日。

南武君府上。

“等一會兒聽我摔酒卮爲號。爾等便衝出來,將熊啓拿下,如此便是大功,吾當重重有賞。”

吳雍對身前的十餘個親信甲士吩咐,讓他們伏在斧扆之後和內室之中。

“唯。”

衆甲士齊齊拱手。

周圍幾個江東貴族皆笑了起來,對吳雍道:“南武君果真智謀超絕。此策高,甚高!”

被人吹捧,吳雍亦不由自得道:“那熊啓如今只有兵卒三千,勢單力薄,欲敵秦軍,必要藉助吾等之力,故而我請他來此,他不得不來,呵呵,此乃勢也!”

“好一個勢也!等一會兒,吾等就能看到人頭滾滾落地了,哈哈哈。”

衆人大笑起來。

不一會兒,就有人前來稟報,說是楚王啓車駕將至。

“走吧,咱們這就去迎接大王,送其去見大司命。”

吳雍邁步往門口走去。

衆貴族一起笑起來,嘻嘻哈哈的跟了上去。

很快,南武君府的門口,楚王啓的車駕在三百武士的護衛下來到此處。

吳雍微微點頭,這三百護衛並不算多,等會兒擒拿熊啓之後,可以順勢將這些人誘殺。

“呵呵,南武君的府邸可真是氣派啊。”

楚王啓從馬車上走下,身側的騶貔立刻跟着護衛上來。

“臣等恭迎大王。”

吳雍立刻和衆貴族行禮叩拜。

然而還沒等他們禮畢,楚王啓就說了一句話。

“聽說君府之中,伏有死士,意欲刺殺不穀。”

剎那間,在場的江東貴族全都神色大變,有心理素質不好的,甚至當場又跪了下來。

這一下,任誰都能看出有問題。

“大王,此乃污衊。臣對大王和楚國忠心耿耿,絕無此事!”

吳雍叫了起來,緊接着,他就被騶貔上來一腳踢翻。

剩下的江東貴族也都在毫無防備下被楚王啓的護衛當場擒拿。

“大王,冤枉啊!”

在衆人的呼喊中。

楚王護衛進入府中,很快就搜出了那些暗伏在屋裡的甲士。

當楚王啓讓人押着南武君和衆江東貴族進入府中,看到那些被制服和砍殺的甲士時,再也無法抵賴了。

面對這種情況,南武君吳雍不再呼冤,反倒變得硬氣了起來。

“熊啓,這江東是吾等的江東,你今日拿下吾等又能如何?你若殺死吾等,整個江東必然反你,屆時不用秦人南下,你就性命不保了。不如你放了吾等,咱們可以再好好商談一番,經過此事,吾等也知道你的能力,必定真心助你抗秦。”

“反我?抗秦?”

楚王啓嘴角帶笑,但眼中的光芒卻十分冰冷。

“不用了。”

“這江東,不穀不要了。”

說着,楚王啓從案上拿起一個酒卮,重重的摔在地上。

“殺!”

剎那之間,南武君府中,人頭滾滾而落。

“騶貔,帶人去抄了這些人的家。將其財物分一部分給麾下士卒。然後,帶上所有的珍寶物品,吾等南下。”

楚王啓面無表情,他先看了眼北方,又轉頭望向南邊。

“江東守不住。我便前往越地,去投靠那些野蠻的越人。”

“以財貨誘之,以危言嚇之,不穀要讓那些越人成爲秦國的敵人。”

“不穀要讓秦國的南境,永無安寧之日。”

……

江北,廣陵。

黑色的長龍從北方而來,旌旗蔽空,矛戟如林。

附近的楚人看到這一幕,全都嚇得瑟瑟發抖,四散奔逃,生怕被數萬秦軍當做軍功砍了人頭。

“將軍。”

鍾離眛風塵僕僕,帶着士卒前來迎接。

趙佗下車,將其扶起,溫和道:“鍾離,半月不見,你倒是瘦了些,真是辛苦你了。”

鍾離眛卻搖頭道:“末將無能,受將軍之命追殺僞王熊啓,卻讓其渡江而逃,還請將軍責罰。”

趙佗安慰道:“你遇到那蔡嫋率大軍來襲,能以數千之衆力敵萬餘楚人,最終與楊將軍大破楚軍,陣斬敵將蔡嫋。此等大功,何罪之有啊。”

“熊啓逃就逃了吧,他能逃一時,還能逃一世不成。”

說着,趙佗轉頭,看向遠方的江水。

在那廣闊的江水對岸,便是江東之地。

“待我大軍過江,我便讓那熊啓無路可逃。”

“江東,便是他的死地!”

感謝書友天問有個大寶貝和書友20190308131854118的打賞,以及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持,謝謝!

第173章 勵士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710章 朝鮮第763章 小目標第500章 少府趙佗第17章 高佗第62章 宴飲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801章 投降第107章 扶蘇第627章 始作俑者第659章 尋仙夢斷第312章 十萬齊軍第423章 代王北走第26章 賜爵第662章 尋仙不如修仙第214章 李信策第748章 越人第218章 上蔡第423章 代王北走第576章 漁翁頭曼第101章 虎符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846章 番外:兩千年後第247章 鍾離降秦第726章 物理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782章 懷疑第540章 橫槊用間第532章 陳平入幕第647章 趙佗施救第638章 咸陽大事第84章 破城第181章 城降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83章 甘棠第505章 爲了皇帝第706章 兵力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225章 奇兵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43章 閱兵第779章 陣戰第176章 菑縣第182章 寬宏第518章 六月之間第716章 近親第474章 重要任務第459章 田衝覺醒第776章 雨季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684章 質問第820章 重用第108章 戰策第843章 權力第760章 羽弟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685章 海東第648章 數奇之論第122章 嬴陰嫚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475章 悉定齊地第75章 攻薊第222章 南向第692章 遼東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70章 處置第99章 忠信之士第77章 散鬱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466章 砲轟臨淄第449章 我答應第235章 草木皆兵第441章 李信徵遼第273章 寢宮夜問第679章 李兄第46章 北上第207章 右庶長第11章 此乃肉也第534章 義渠故地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359章 兵進淮陰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179章 自信第36章 豈曰無衣第782章 懷疑第786章 執戟第339章 大司命第95章 趙高第548章 武剛車陣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104章 昌文君第626章 收買民心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265章 劉季娶妻
第173章 勵士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710章 朝鮮第763章 小目標第500章 少府趙佗第17章 高佗第62章 宴飲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801章 投降第107章 扶蘇第627章 始作俑者第659章 尋仙夢斷第312章 十萬齊軍第423章 代王北走第26章 賜爵第662章 尋仙不如修仙第214章 李信策第748章 越人第218章 上蔡第423章 代王北走第576章 漁翁頭曼第101章 虎符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846章 番外:兩千年後第247章 鍾離降秦第726章 物理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782章 懷疑第540章 橫槊用間第532章 陳平入幕第647章 趙佗施救第638章 咸陽大事第84章 破城第181章 城降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83章 甘棠第505章 爲了皇帝第706章 兵力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225章 奇兵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43章 閱兵第779章 陣戰第176章 菑縣第182章 寬宏第518章 六月之間第716章 近親第474章 重要任務第459章 田衝覺醒第776章 雨季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684章 質問第820章 重用第108章 戰策第843章 權力第760章 羽弟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685章 海東第648章 數奇之論第122章 嬴陰嫚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475章 悉定齊地第75章 攻薊第222章 南向第692章 遼東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70章 處置第99章 忠信之士第77章 散鬱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466章 砲轟臨淄第449章 我答應第235章 草木皆兵第441章 李信徵遼第273章 寢宮夜問第679章 李兄第46章 北上第207章 右庶長第11章 此乃肉也第534章 義渠故地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359章 兵進淮陰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179章 自信第36章 豈曰無衣第782章 懷疑第786章 執戟第339章 大司命第95章 趙高第548章 武剛車陣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104章 昌文君第626章 收買民心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265章 劉季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