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書同文字

工作!

你怎麼一天到晚都想着工作!

趙佗被始皇帝那句話弄得無語了。

我辛辛苦苦造紙出來給你用,就是給你減輕負擔,讓你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勞累,哪知道你竟然還準備給自己加量。

你可是皇帝啊!

那六國宮殿修的是又華麗又壯觀,宮裡的美人多到數不清,就不去享受一下嗎?

生了胡亥之後,就沒再生娃了,不能再去生幾個嗎?

佳人空守殿,君王奮筆書。

這怎麼忍得住。

趙佗心中吐槽着,嘴上卻只能弱弱的說道:“紙張雖好,但陛下還是要以身體爲重。”

“朕知道了。”

始皇帝隨意應了一聲。

聽到那不以爲然的語氣,趙佗就知道自己的話是白說了。

如果是放在其他時候,皇帝的政務還算不多。

但如今卻是天下初定,百廢待興。

秦國吞併了所有的山東之土,面積一下擴展了數倍,大量的郡縣增加,再加上秦國上下又連續開展了好些大項目,事務繁雜,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始皇帝每日所需要處理的政務同樣迅速增多,每日一大堆事情需要等着他的批閱。

“不過這一張寫滿了字的紙,能抵得上兩三斤的竹簡,哪怕他增加工作量,但工作效率絕對會提升不少。看一張紙的速度,可比看兩三斤的竹簡快多了。”

“這樣一來,他每日工作的時長是會減少的。”

趙佗想到這裡,又高興了起來。

歷史上的秦始皇不到五十歲就死了,後人常猜測他早死的原因,除了吃方士所獻的仙丹外,還可能是因爲工作不節制,過度勞累,這纔在出巡的時候誘發了疾病。

如今趙佗造紙,應該會起到一些用處吧。

此時,見始皇帝高興。

趙高也跟着稱讚道:“這種輕巧便利,價錢還比竹簡低廉的紙,如果能大量生產,並下發各地郡縣,一定可以讓我秦國各級官吏處理政務的效率大大增加。”

“而且用這種新造出來的紙張代替以往笨重的竹簡,一車紙,就能抵得上數十車簡牘啊,不僅運輸方便,而且府庫存放時,也是大有好處。”

趙高從行政的角度指出這紙張的作用。

始皇帝聽的點頭。

他伸手再度拿起一張紙,感受着手裡的輕便,眼中滿意更甚。

是的,紙的出現,不僅是減輕了他皇帝的負擔,更可以普及全國,大大增加各級官吏的行政效率。

這是一件國之利器。

而且按照趙佗隨後的解釋補充,這個叫做紙的新東西,是用麻、布之類的材料做出來的,並非什麼貴重物品。

除此外,趙佗還說用樹皮、木頭、竹子、甚至是隨處可見的草也能造出紙來,少府也正在進行其他品種的紙的探索製造中。

材料隨處可見,大規模生產更能夠降低成本,其成本遠比竹簡便宜,且擁有輕便的特性。

始皇帝雖然是第一天見到紙這個新東西,但已經在心中下了決定,要將紙在秦國普及。

他看着眼前的趙佗,越看越滿意,之前因金人夢破碎而產生的些許怨念,也消失了。

趙佗很不錯,弄出來的東西,每一個都是這麼的有用。

特別是想到趙佗剛纔獻紙時所說的關心話語,始皇帝的心裡就感覺暖洋洋的。

是真是假,他還是看得出來的。

趙佗造紙,是爲了朕的身體着想。

“卿製造的紙很不錯,朕甚爲歡喜。”

始皇帝對着趙佗微笑頷首,以示肯定和滿意。

“陛下歡喜,便是臣的榮幸。”

趙佗忙俯首迴應。

同時他眼中閃過光芒,準備趁熱打鐵,將和他造紙配套的一件大事一起提出來,可以更加凸顯紙的作用。

趙佗拱手沉聲道:“臣稟奏陛下,在造紙之後,臣又因此萌生了一個想法,配合這新造之紙,將對國事大有利處,臣當向陛下建言。”

“說來聽聽。”

始皇帝聽到“對國事大有好處”一句,立刻正襟危坐,欲聞其詳。

旁邊的趙高,也好奇的看着趙佗,想聽聽他這位兄弟還有什麼建言。

趙佗在心中快速理了一遍思路,朗聲說道:“臣聞周宣王時,命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爲天下通用文字,晉、魯、楚、齊、吳等國皆用籀文。是以天下諸國各分四海,亦能書信相通。”

“然則自從宗周禍亂,平王東遷。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至於分爲七國,更是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如今賴陛下神武,一統天下疆土,一畝制,一車軌,一秦法,便利於天下。然而天下各地,依舊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言語難改,臣不好多說。但文字差異,卻對我秦國損傷甚大啊!”

趙佗腦海裡浮現出各種怪異的文字造型,痛心疾首道:“以臣征戰天下之所見,光是一個‘馬’字,七國就有七種寫法!”

“特別是楚人的鳥蟲篆文,那些字體像鳥又像蟲,臣光是看一眼,就感覺眼花繚亂,根本不知道寫的是個什麼東西,想要學習,艱難無比。”

“各地文字異形,這樣的情況,不僅讓我秦國派往諸侯各地的官吏,無法快速掌握當地的情況,看不懂當地人的文書典籍,容易被當地人欺騙。”

“而且咸陽下發往各地的政令,因爲文字異形,當地選拔的官吏和黔首皆看不懂,如此一來,又恐怕會滋生出有派遣的秦吏借用此事,私改詔令,以謀私利的情況。”

……

趙佗一口氣說了一大堆文字異形的弊處。

到了最後時刻,圖窮匕見,說出了他真正的目的。

“臣請陛下,當書同文字,以秦字爲天下之準繩,使得四海九州三十六郡之內,皆用秦字,天下吏民,縱使不用官吏翻譯解釋,也能看得懂陛下的命令,如此方爲天下一統!”

書同文字。

始皇帝面容微動。

七國文字各異,差別很大,他自是很清楚。

之前六國還沒被滅掉的時候,他與六國君主通信,根本看不懂六國君主在信上寫的是什麼東西。還需要專門的譯者進行翻譯成秦國篆文後,他才能看得懂,確實非常不方便。

這對於一個致力於掌控天下的君王來說,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情。

當時的秦王政就說了一句話。

“這天下,一個字,竟有十九種寫法,又互不相識,極爲不便,等寡人滅了六國之後,必將那些雜七雜八的文字統統廢掉,只留一種,豈不痛快?”

如今,天下疆土一統。

車軌、畝制、法律,甚至是貨幣也將通通統一。

這文字,也確實該統一了。

縱使趙佗這一次沒提出來,始皇帝也準備在忙完眼前的各種事項後,着手這一事情。

現在趙佗提前將這想法說出來,讓始皇帝感到驚訝的同時,也頗爲高興。

他還以爲李斯能最先明白他的意思,提出書同文字的建言。

沒想到竟是趙佗先說。

此子,真不愧是他的知心人啊。

想到此處,始皇帝的目光又看向案前那一疊薄薄的麻紙。

“書同文字,配上這新造的紙……”

趙佗不僅是提出了建言,更將書同文字的新載體也弄出來了。

想到還真周到。

與此同時,趙高也滿臉驚訝,感覺自己這兄弟果然見識遠大,提出的建言都是關係到國家大事。

以他趙高對始皇帝的瞭解,趙佗的提議正戳中對方的心窩,皇帝必定高興萬分。

“我也要像他學學纔是,提一些對國家有利的建言,或許就能得到皇帝重用,日後爲卿也說不定。”

趙高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眼見始皇帝認真考慮起自己的提議,趙佗覺得此事定然沒有問題。

因爲歷史上,秦始皇本就有書同文字的念頭,並在這一年發佈了統一天下文字的詔令。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這已經是後世公認的秦始皇的功績之一了。

趙佗所做的,不過是將這一事情提前一點點。

他發明出來的紙,將在秦國書同文字的過程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這也是趙佗之所以在就任少府之後,立刻選擇讓章邯造紙的緣故。

他造紙,真的不是爲了上廁所。

他是爲了皇帝,和天下!

“不過歷史上書同文字好像是李斯提出來的吧,這統一天下都七個月了,我都要開始統一貨幣了,他怎麼還沒提這事?”

“難道是因爲我的緣故,改變了這一事件?”

“李公啊,看來此事還是得我來代勞啊。”

趙佗感嘆着,感覺自己爲了國家大事,真是操碎了心。

《說文解字·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感謝書友愛你不能停的打賞,以及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持,謝謝!

第684章 質問第127章 範義第347章 楚王出降第449章 我答應第441章 李信徵遼第112章 定策第673章 以勢壓人第119章 趙中郎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416章 族弟趙說第299章 這不是歷史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732章 喜訊第697章 考校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681章 後怕第422章 以強凌弱第779章 陣戰第554章 騎兵對決第286章 趙佗將軍第216章 斧鉞第673章 以勢壓人第520章 六國城第173章 勵士第29章 分田第354章 宿命之敵第768章 糧食第753章 反目第694章 李氏第103章 封賞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357章 景同妙計第280章 謠傳楚都第839章 四年第402章 齊使田衝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604章 單于授首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152章 魏策第817章 刺佗(下)第575章 殺雞儆猴第444章 舌壓諸將第708章 反對第289章 墨守第5章 刎頸第419章 代軍盡歿第93章 燕丹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779章 陣戰第569章 滅匈奇謀第804章 前奏第78章 公輸第669章 皇帝生死第621章 復徵西南第545章 通敵叛國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249章 蘄邑第122章 嬴陰嫚第771章 擒王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229章 喜報第349章 奪爵升爵第842章 託孤第238章 倉皇之犬第539章 虛虛實實第288章 陽夏第278章 鍾離歸心第498章 禁止議政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550章 雙靡翕侯第665章 刺客行蹤第331章 楚之齟齬第154章 各方行動第646章 胡亥之親第142章 外黃第341章 秦軍驅魔砲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608章 冒頓盡孝第625章 昭王先例第744章 文脈第213章 插嘴第681章 後怕第199章 爭心第652章 紫服細腰第214章 李信策第282章 將門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382章 何故發笑第134章 東行第802章 勸諫第417章 刺殺趙佗第181章 城降第254章 鎖定第220章 新思路第591章 半渡而擊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616章 拒絕皇帝第585章 單于妙計
第684章 質問第127章 範義第347章 楚王出降第449章 我答應第441章 李信徵遼第112章 定策第673章 以勢壓人第119章 趙中郎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416章 族弟趙說第299章 這不是歷史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732章 喜訊第697章 考校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681章 後怕第422章 以強凌弱第779章 陣戰第554章 騎兵對決第286章 趙佗將軍第216章 斧鉞第673章 以勢壓人第520章 六國城第173章 勵士第29章 分田第354章 宿命之敵第768章 糧食第753章 反目第694章 李氏第103章 封賞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357章 景同妙計第280章 謠傳楚都第839章 四年第402章 齊使田衝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604章 單于授首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152章 魏策第817章 刺佗(下)第575章 殺雞儆猴第444章 舌壓諸將第708章 反對第289章 墨守第5章 刎頸第419章 代軍盡歿第93章 燕丹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779章 陣戰第569章 滅匈奇謀第804章 前奏第78章 公輸第669章 皇帝生死第621章 復徵西南第545章 通敵叛國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249章 蘄邑第122章 嬴陰嫚第771章 擒王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229章 喜報第349章 奪爵升爵第842章 託孤第238章 倉皇之犬第539章 虛虛實實第288章 陽夏第278章 鍾離歸心第498章 禁止議政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550章 雙靡翕侯第665章 刺客行蹤第331章 楚之齟齬第154章 各方行動第646章 胡亥之親第142章 外黃第341章 秦軍驅魔砲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608章 冒頓盡孝第625章 昭王先例第744章 文脈第213章 插嘴第681章 後怕第199章 爭心第652章 紫服細腰第214章 李信策第282章 將門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382章 何故發笑第134章 東行第802章 勸諫第417章 刺殺趙佗第181章 城降第254章 鎖定第220章 新思路第591章 半渡而擊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616章 拒絕皇帝第585章 單于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