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珝負手凝望天邊,冷聲道:“發動戰爭可以沒有原因,但一定要有目的,而戰爭最好的目的,就是掠奪財富。”
簡單來說,只要別的國家有而我的國家沒有,那就可以發動一場戰爭,將自己沒有的東西搶回來。
當然,在發動戰爭之前,最好能以‘政治商談’的方式,讓對方主動將東西進貢上來。
若對方死命頑抗到底,不得已之下,才能以戰爭的方式奪取自己沒有的東西。
華夏數千年的歷史,所有文人都大談反對戰爭,宣揚‘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可你不打別人,總會有別人來打你。
作爲進攻方,他們是有戰略意圖的,亦要戰爭發動,他們就可以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而作爲防守方,就只是保家衛國罷了。
戰爭勞民傷財,這是肯定的。
如非必要,姜珝其實也不想輕易發動戰爭。
可大自然的本質就是弱肉強食,因爲憐憫弱小而不去吃肉,最終就算不被活活餓死,估計也要營養不良。
中華歷史上,漢唐無疑是強大的,可宋、清兩代卻是營養不良。
尤其是番薯盛世的清朝,自己是餓不死了,但不吃肉又怎麼能變的強大起來?
聽了姜珝的話,蕭何略有所得,點了點頭道:“其實從侯爺大勝匈奴一來,屬下便一直有這樣的想法。有些國家越戰越弱,可有些國家卻是越戰越強。”
“如秦國,如侯爺您,都是在戰爭中一步一步強大起來的。”
“而多年沒有戰事的齊國,百姓雖然富足了,可他們的軍隊卻不堪一擊……”
摔啊!
姜珝瞥了蕭何一眼,玩味道:“蕭何先生是說,本侯與齊國那一戰……勝之不武咯?”
蕭何苦笑道:“屬下並無此意,只是軍隊多年不戰,不但缺乏銳氣,更沒有絲毫戰力,一旦面對強敵,只怕會一觸即潰!”
姜珝淡笑道:“是這個道理!繼續說!”
“是!”
蕭何應了一聲,繼續道:“屬下曾無數次研究過侯爺所言的治國之策,侯爺想限制王權,避免家天下的局勢出現,同時軍政分家,設立相國之位與國防部,以選舉制選舉相國,形成君主與百姓共治天下的局面。”
“可屬下卻發現,侯爺的治國之策中,更偏向於墨家的技術,以及兵家的思想。”
“屬下原本還以爲侯爺想在七國之外,開闢更大的疆土,可如今看來,侯爺是早有準備。”
姜珝自負笑道:“不錯!光是建設一個代縣,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了,更何況是建設全國呢?”
“奴隸制或許是個陋習,可若以外族之人爲奴隸,爲我們炎黃子孫修建國家,只怕就沒人反對了。”
蕭何點點頭,斟酌片刻,提醒道:“可若戰事頻繁,對國力損耗同樣巨大,此事也不得不防。”
姜珝笑道:“這就要看相國的能力了。”
在戰爭中處於守勢的弊端,在這一場秦趙之戰中展露無疑。
秦國開戰的目的是爲了削弱趙國的國力,只要戰爭一起,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而趙國開戰其實是沒有目的的,或許趙國唯一的目的,就是抵擋秦國。
所以哪怕李牧擊退了王翦的大軍,趙國依然戰敗。
從這一點來看,墨家的‘非攻兼愛’思想就是一句屁話,誤國誤民。
若非墨家的技術還有點用,姜珝說不定真會像嬴政那般,對墨家窮追猛打了。
相反,姜珝對公輸家卻是欣賞的很。
墨家與公輸家一個作用在民,一個作用在軍,卻是缺一不可的。
……
日頭漸沉,趙國西境的一處軍營,星零而下的雨絲在夕陽的殘照下帶着一種詭異的暗紅色,就像四濺的血絲。
大營內,到處都是黑衣黑甲的秦國兵卒,帶着猙獰的鐵面,以在戰場上威嚇敵軍。
坐鎮軍中帥帳,王翦看着案几上的趙國地圖,眉頭微蹙,雙眼散發出絲絲戰意。
從戰略角度來講,這一戰打到這裡,秦國的目的基本已經完成了。
趙國的國力得到大幅度削弱,沒有四五年的時間絕對緩不過來。
秦國的兵卒、將領也已經各立戰功,回國後自會得到秦王封賞。
嬴政掌權後第一次立威,也拿下了趙國數座城池。
所以對王翦來說,這一戰打到這裡其實已經差不多了。
他已經得到消息,李牧大軍已經趕往前線,姜珝也已經率領五萬大軍前往前線助戰。
進攻已經沒必要了,只憑二十萬大軍,若無李牧在,或許還能滅了趙國。
可有李牧和姜珝二人,王翦至少也需要四十萬大軍才能達到攻滅趙國的目的。
所以接下來,秦國將會處於守勢。
秦國的守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防守,而是守衛他們已經得到的利益。
攻下趙國那麼多的城池,但究竟能守下幾座城,就看接下來的大戰了。
而最好的防守,其實就是進攻。
王翦在地圖上畫了兩條線,那是他預判姜珝與李牧的行軍路線。
李牧是擋不住了,可姜珝從代縣遠道而來,卻未必沒有伏擊的機會。
手指在地圖上點了點,王翦心中有些猶豫。
他雖沒有和李牧、姜珝二人對陣過,可李牧、姜珝的名聲,王翦卻是如雷貫耳。
尤其是前年姜珝與匈奴一戰,九日行軍一千二百里,這可謂是行軍史上的奇蹟。
伏擊姜珝……其實很難。
“將軍在猶豫什麼?”
王翦身前,是蒙恬與王離二人,他們年紀比姜珝稍大一些,此刻也是跟隨王翦隨軍歷練的。
王翦沉聲問道:“若是派你們去伏擊姜珝,你們會選擇於何地設伏,如何設伏?”
王離聞言陷入沉思,蒙恬思索片刻,朗聲道:“回將軍,末將不會設伏,而是在原地嚴陣以待,靜候姜珝的疲憊之師!”
王翦很是詫異的問道:“這是爲何?”
王翦其實不怕李牧,他與李牧一樣,都擅長兩軍對壘,以王道之師克敵制勝。
可面對姜珝這種戰術天馬行空,善於出奇制勝的人,王翦才略微感到一絲棘手。
王翦當然不怕姜珝的奇謀,他只需嚴肅軍紀,不給姜珝留一絲破綻,任憑姜珝智謀近妖,也不會有任何機會施展奇謀。
可王翦研究過姜珝的戰術,確實是詭異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