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是武漢的城市地標之一,因唐代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詩句而名揚天下,李白、毛**等都爲黃鶴樓留下了詩詞。登上黃鶴樓遠眺,可以看到滾滾長江和武漢三鎮風光。
黃鶴樓位於武漢長江南岸的黃鶴樓公園內,是公園的主體景點,公園和黃鶴樓統一售票。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爲"江南三大名樓",相傳原址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建屢毀,今天看到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
黃鶴樓座落在蛇山山頂,樓5層,高50餘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內各層佈置有大型壁畫、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樓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色彩絢麗。
黃鶴樓公園有正門和南大門兩個進出口,南大門距離公交車站更加近些,公園不是很大,無論哪個門進入,對遊玩都沒太多影響。黃鶴樓與首義公園和辛亥革命博物館比鄰,距離武漢長江大橋下的臨江大道,步行約半小時。
導覽
黃鶴樓各層佈置:
底層爲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爲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
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爲兩幅壁畫。
三樓大廳的壁畫爲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游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
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
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名樓一般都是修建在江邊,但黃鶴樓修在山上,周圍被現代化建築包圍着,很突兀……站在黃鶴樓頂樓,能看到遠處的長江大橋,上面走汽車,下面走火車…… 湖北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偶都去過了……
黃鶴樓座落在武昌長江邊的蛇山西坡,屬於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嶽陽的岳陽樓並稱中國江南三大名樓。景區東、西、南三個方向均有入口。南大門的城樓牆上,鐫刻有米芾“天下江山第一樓”的草書,十分醒目,遠遠就吸引着遊客。
黃鶴樓之所以能吸引天南地北的衆多遊客,首先在於其與樓並生的美麗的神話傳說和屢遭劫難的滄桑身世。據歷史文獻記載,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本是一座供軍事衛戍的瞭望塔樓。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記曰:“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爲樓,名黃鶴樓。”三國歸晉後,該樓失去軍事意義,被商家據爲酒店,並逐漸演變成爲遊人觀光賞景的樓閣。而與樓名有關的種種神話傳說也衍生、傳播開來,並在一些頗有影響的野史志怪小說中得到輯錄,如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述異記》、蕭子顯撰的《南齊書》、唐朝閻伯理轉述之《圖經》、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清朝褚人獲的《堅瓠集》、以及《江夏縣誌》所引《報應錄》和魯迅先生輯錄的《古小說鉤沉》等。傳說大體可以分爲兩類,一說曾有人得道成仙,在此樓駕馭黃鶴昇天而去。二說有仙道雲遊至此,爲答謝店家熱情款待,在樓牆上畫了一隻黃鶴。這隻畫在樓牆上的黃鶴能隨歌聲樂曲婆娑變幻,翩翩起舞,酒店因此聲名遠噪,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後來有一地方惡霸企圖霸佔酒樓,道仙重來,召下黃鶴,乘鶴飛去。關於黃鶴樓的傳說富於想象力,趣味盎然,浪漫動人,充滿神異色彩,而現實中的黃鶴樓卻頻經兵燹焚禍,屢建屢廢,劫難重重。僅在明清兩代,黃鶴樓就曾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最後一座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遺址上唯一遺留一個銅鑄樓頂,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如今的黃鶴樓,是1981年10月重建的,1985年6月落成開放。
黃鶴樓名聞天下,吸引遊人,還在於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後所留下的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黃鶴樓至唐時已頗具規模,登高望遠,長江漢水交匯,瀟湘原野渺茫,湖沼丘陵逶迤,享有三楚勝境,天下絕景之譽,江夏名士“遊必於是,宴必於是”,往往詩興大發。據粗略統計,今人收集到歌詠黃鶴樓的詩詞共有1700多首,其中從唐朝到清代的著名詩詞就有二百多首。歷代名士如鮑照、崔顥、李白、王維、孟浩然、顧況、韓愈、劉禹錫、白居易、賈島、杜牧、夏竦、蘇軾、岳飛、陸游、辛棄疾、文天祥、賈島、楊慎、張居正、孔尚任、袁枚、林則徐、康有爲、毛**等都曾在黃鶴樓留下不朽篇章。被稱爲千古絕唱的首推唐朝詩人崔顥的七律《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的詩歌摹景抒情,感情真摯,自然宏麗,氣概蒼莽,奔放不羈,把黃鶴樓的環境、雄姿、傳說和登臨感受寫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以至於嚴羽《滄浪詩話》高度評曰:“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爲第一。”傳說大詩人李白登臨黃鶴樓,看到了崔顥的佳作,一度擱筆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爾後李白曾寫過不下五首與黃鶴樓相關的詩詞,最爲著名的是七言絕句《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全詩氣勢磅礴,情景交融,與崔顥的詩同爲人所稱道,堪稱珠聯璧合,千古流傳,黃鶴樓因此名氣大盛。
黃鶴樓之所以引人入勝,更重要的原因是其瑰麗的自然與人文景色。黃鶴樓自古以來都不是一座孤立的樓閣建築,進入景區,茵青葉綠,花紅水碧,可以看到鵝池、碑廊、落梅軒、紫薇園、岳飛廣場、涌月臺、白雲閣、文苑、紫竹苑、崔顥題詩圖、擱筆亭、毛**詞亭、九九歸鶴圖、千禧鍾等池、亭、軒、廊、坊仿古建築羣,前呼後擁,高低錯落,佈列有序、構思精妙,無不突顯渲染神話、傳說、歷史的文化氛圍,讓人浮想聯翩,如臨仙境,如入世外,爲黃鶴樓平添幾分神秘與詩意。尤其是黃鶴樓臺階前的黃鶴池人工噴霧時,煙繞霧罩,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的銅雕在雲蒸霞蔚中忽隱忽現,栩栩如生,更讓人覺得神秘莫測,飄然若仙。
黃鶴樓在景區高坡上巍然聳立。這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築物,平面設計爲中國古建築傳統的四面套八邊形,象徵“四面八方”。樓高約五十餘米,分五層,每層均設抱廈(俗稱跑馬廊、迴廊),形成“外五內九”層次結構。72根紅色大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支撐着大樓。層層飛檐,每層飛檐有12個翹角,共計60個。飛檐斗拱,昂然向上,凌空舒展,彷彿鶴翼舉翅騰飛。每個翹角下均懸掛銅鈴,迎風清韻,悠遠雅馨。各層檐面及樓頂上均鋪黃琉璃瓦,屋頂正中置彩色琉璃磚鑲嵌而成的葫蘆形寶頂。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十分瑰麗堂皇。古樸裡飽凝雋逸,雄偉中流露精緻,莊重而不失典雅,大方而個性張揚,極富韻律與美感。正如時人所譽:“黃鶴樓,有一個騰空而起的雄姿,也有一個從天而降的氣勢”。
徐步環繞仰瞻黃鶴樓,東南西北,以西爲正,四面皆有名家撰寫題書的牌匾楹聯。頂層檐下博鳳板之間有四塊黑底金字巨匾。西方匾額爲“黃鶴樓”,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主席舒同老人所書。樓東匾額爲“楚天極目”,取自毛**詞句“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樓北匾額爲“北斗平臨”,形容樓之高。樓南匾額爲“南維高拱”,南維:指南邊星宿;高拱:高高在上。樓底層四面門廊門柱中,亦懸掛匾額聯語。西門匾額“氣吞雲夢”,爲趙樸初先生所書,出自唐孟浩然詩句“氣吞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極言黃鶴樓氣魄之盛;聯語爲“由是路入是門奇樹穿雲詩外蓬瀛來眼底,登斯樓覽斯景怒江劈峽畫中天地壯人間”。東門匾額爲“簾卷乾坤”,聯語爲“龜伏蛇盤對唱大江東去也,天高地闊且看黃鶴再來兮”。北門匾額爲“雲橫九派”,取自毛**詩句“雲橫九派浮黃鶴”;聯語爲“鶴舞帆飛兩水浪開東海日,樓成景換五洲客醉楚天春”。南門匾額爲“勢連衡嶽”,聯語爲“飛閣出重霄環顧三楚風雲頓覺詩情來眼底,名城留勝蹟相迎五洲賓客常懷友誼話樓頭”。這些匾額楹聯筆力雄厚,意境深遠,給黃鶴樓平添不少風韻,讀之胸怡襟暢,神氣蕩然。
走進黃鶴樓,沿樓梯逐層拾級而上,各層雕樑畫棟,都繪有以仙鶴爲主體,龍鳳、雲紋、花草爲陪襯的圖案,圍繞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進行精心佈置和陳列,層層內容不同,風格各有特色。一層大廳牆壁鑲嵌一幅高達9米的《白雲黃鶴圖》彩色陶瓷壁畫,繪有黃鶴樓,白雲江水,仙人橫吹玉笛,騎鶴騰空,非常生動逼真。廳柱懸“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楹聯,廳內陳列着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作和繪畫的影印本或複製件。二樓大廳正面牆上用大理石鐫刻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兩側牆上分別鑲嵌主題爲《孫權築城》、《周瑜設宴》的瓷畫。三樓廳內系列壁畫名爲《文人薈萃風流千古》,繪有崔顥、李白、杜牧、白居易、劉禹錫、王維、孟浩然、賈島、顧況、宋之問、岳飛、陸游、范成大等13位唐宋著名人物的繡像,並將他們歌詠黃鶴樓的詩詞題錄旁邊。四樓以紅木屏風間隔,展示一些當代名人書畫作品,供遊客欣賞、選購。五樓廳內牆上懸有10幅壁畫,以“江天浩瀚”爲共同主題,表現長江的自然風光、人文風采及黃鶴樓的滄桑變化。廳柱懸“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楹聯,與壁畫相得益彰,氣概非凡。然而,走出廳堂,站在頂層迴廊憑欄眺覽,我更感覺心曠神怡,慮清氣爽。李白筆下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之情景已不可眼前再現了,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之意境尚能夠縈繞心頭。黃鶴樓上擎青天,臨江而立,樓閣重疊,飛檐交錯,似與雲霞比翼。蛇山匍匐,龜山逶迤,長江煙波浩渺,長江大橋猶如巨龍臥江蜿蜒,橋上大小車輛川流不息,橋旁高低樓廈星羅棋佈,一派都市繁華氣息。民諺雲:“國運昌則樓運盛。”我想,這也許纔是黃鶴樓受人青睞、被人吟誦的真正因素所在?!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我高聲吟誦着崔顥的《黃鶴樓》,站在了黃鶴樓公園的南大門前。此刻我心潮澎湃。因爲今天,這個偉大的日子,我們一行四人,即將登上這“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媽媽買好票,我眼疾手快地搶過一張率先闖進了檢票口。首先呈現在眼前的是一面不大的池塘——鵝池。相傳是紀念書聖王羲之曾在黃鶴樓下養過鵝而修建的。池水不深,透過微微泛綠的湖面依稀能看見池底;池中還堆立着幾座小假山;一座石拱橋橫跨池面。池邊垂柳相生,幾根柳條垂入水中,似乎想在這炎熱的夏日尋求一絲涼爽。池的右邊還有一座“鵝碑亭”,坐東朝西,面對着鵝池,亭尖成六角形,單檐翹角,粉牆黑瓦,顯得古樸典雅。我走了進去,亭壁的青石上刻着由清人門鎮國所寫的一個大大的“鵝”字。筆法蒼勁有力,筆畫流暢。我不由得感慨:什麼時候我的毛筆字能寫得這麼好呢?
過了鵝池,就來到詩碑廊,那裡收藏着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青石。穿過了長長的詩碑廊,又到了紫薇競相開放的紫薇園,那裡彷彿成了一個花的世界。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風中都帶着花的氣息,甜甜的,我忍不住多吸了幾口氣,真舒服啊!如飲瓊漿,爽人心扉。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岳飛廣場。隔很遠,眼尖的我一下子就瞟到了廣場上的烏黑色的岳飛銅像,便興奮地跑過去。哇!壯觀!高大的岳飛身着盔甲,雙眼正視前方,眉頭緊鎖,面色凝重,又有幾分威嚴。只見他腰佩寶劍,左手拿着兵書,右手牽着戰馬。那馬正低頭喘息。三肢着地,一腿彎曲,似乎想帶上主人前往戰場奮勇殺金。我彷彿看見了當年岳飛帶着士兵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的情景。他背上的“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激勵着他,也感動着我,讓我對岳飛充滿敬佩,他的愛國精神永垂不朽!
參觀完岳飛廣場,我們一路東行。來到了白雲閣。在白雲閣上,看到黃鶴樓就在眼前,樓上游人如織,我的心就飛了。於是我們立馬跑過去,抓起相機就是一陣猛拍。黃鶴樓的各層排檐交錯重疊,翹角飛起,就像一隻黃鶴展翅欲飛。走進了一樓大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面牆壁上那幅“白雲黃鶴圖”。畫面正中一位仙者駕鶴飛翔,吹着玉笛,似離似歸。下方人們歡歌載舞,似在歡送似在迎接仙者,整幅畫面洋溢着浪漫,又是一陣猛拍„„。爬上二樓,壁畫兩旁各有一根柱子,上面刻着清代重臣張之洞的一幅名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隨着參觀的人流,我們來到了三樓。三樓展示的是黃鶴樓的文化淵源和各種商品。這裡的壁畫真是“羣賢畢至”啊!李白,白居易,陸游等。左邊上那位穿着紅衣的詩人便是崔顥了。解說員介紹道:“這就是崔顥了。雖然他很有才氣,但因爲奸臣當道,他仕途頗不得意,這種懷才不遇的心情使他萌生了學道成仙的念頭,《黃鶴樓》這首詩就是這種心情的傾訴„„”接着,我觀看了一下壁畫四周,周邊分別刻着關於黃鶴樓的經典名句。又是一陣人流的涌動,我們上了四樓。四樓展示的是歷代黃鶴樓的模型。最早的是唐代,樓不算高,但仍富麗堂皇。重檐翼舒,四周繞以圍牆,而且還有角樓。既可以登樓攬勝,也可以用作瞭望哨所,古樸雄奇。接着是宋代,這是由樓、臺、軒、廊組成的建築羣體,建在高高的城樓上。“主樓有兩層,每層翹角重檐,飛達四敞。十字脊歇山頂,樓內彩繪藻井,周圍小亭迴廊。整個羣體佈局嚴謹,主次分明,錯落跌宕而又渾然一體,充分展現了宋樓雄偉雋逸的風貌。”解說員熱情地爲遊客講解。再後面分別是元代、明代、清代,一代比一代漂亮雄偉。最後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現代黃鶴樓模型。它是以清代“同治樓”爲雛形,由樓、軒、廊、坊、亭等組成的建築羣體。四闥霞敞,視望如一。我數了一下,此樓共有60個翹角,集北雄南秀諸樓風格之大成。整個樓體雄渾穩建,古樸典雅。既不失傳統的獨特形制,又比歷代更加巍峨壯觀。 看到這些,我心裡不停地讚歎稱奇。我們一層層地瀏覽,最後來到了頂樓——九樓。簡介上說,黃鶴樓有五層。其實裡面有九層。是取天長地久或長長久久之意。來到走廊上,風吹動我們的頭髮,吹響了翹角上的風鈴,叮呤呤地吟唱,好似在歡迎遊客們的到來。從這裡放眼望去,武漢三鎮盡收眼底。再往前看,一尊銅像立於東大門前。一隻銅鶴佇立遠望,一隻低頭覓食,站在靈龜巨蛇之上,寓意黃鶴回到龜蛇對峙之地。 再一次隨着人流,我們一步一步下了樓。出了門,我回頭仰望,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把黃鶴樓籠入一片耀眼的光輝中。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更加雄奇多姿,真不愧是“天下第一樓”!
武漢是我一直嚮往的城市,嚮往在武大的珞珈山上漫步,但是夢想終究是夢想,我沒有能它實現。乘着夏天的風,她輕輕地與我擦肩而過,留給我無限的遺憾和憧憬。在那片土地上埋着我的理想種子,一顆沒有發芽的種子。號稱火爐的武漢城,帶給我的是幾許熱浪與躍動,終於有一天,我來了。來祭奠我曾經的夢想,完成永遠也錯過了的願望。 我遇見了黃鶴樓,一座充滿神話的樓宇,一個令人神思遐遠的名字, 在那些古詩人的生花妙筆下描繪成一副迷人色畫卷。黃鶴樓坐落在長江邊上,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她畫龍點睛更是增添幾分資彩。樓前的“氣吞雲夢”四字配合着長江之水碧波盪漾,浪花翻騰,氣勢雄偉,不禁想起“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 際流”的詩句來。走近黃鶴樓,層層飛檐,一層比一層壯觀。進入中央大廳,正面對的是牆上的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那就是黃鶴飛仙的故事,華麗麗的騰飛,空餘一座樓;每層的迴廊,陳列有很多詩詞書畫,關於那些曾經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遊人在樓上遠眺,窮盡千里,更上一層。五層也就是頂樓,是一個寬闊的爲瞭望廳,浩浩湯湯的長江雄姿一覽眼底,感慨萬分。 黃鶴樓和長江相應成趣,越是雄偉越是給人留下了濃濃的遺憾,當年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卻空餘黃鶴樓。悠悠白雲,載不完歷史的嘆惜。當然,今天的黃鶴樓已不再是古人登臨的黃鶴樓。歷史上的黃鶴樓,毀建多次,她始終默默忍受着歷史的洗禮,浴火重生。現在的黃鶴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的。新黃鶴樓比舊樓更壯觀,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彷彿是展翅欲飛的鶴翼。但是它只是一個被複制過的空殼,沒有了靈魂,文化的斷層缺失,商業氣息的過於濃重,後勤管理跟不上景點的開發速度,高昂的門票價格只是抵擋了低收入者的進入,更多的遊客素質不夠高,不是說文化程度而是整體的環保意識,領悟意識不高。遊客與景點的對話還來不及,卻被混亂的秩序打亂思緒,或是說爲“被”遊覽了一次。轉了一圈,也只是看見這裡有座塔,有個廟,有個亭子。然後又到下一個景點再漫無目的的轉一遭。 武漢是一個工業城市,歷經了滄桑的歲月,她從滿目瘡藉中重新站起來,纔有這個欣欣向榮的樣子。發展的背後留給她的卻是深深的印記。在這個被工業菸灰所覆蓋的城市,幸好還有它這塊綠色瑰寶,一顆明珠在水中搖曳,它憑藉着旖旎風光,豐富文化底蘊,讓人們繁忙於工作,學習而身心疲憊的時候,給了人們溫暖的懷抱,一個堅實的臂膀,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 黃鶴樓景區作爲國家5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它也被生活的步調感染,速成景點,
多了遊覽去點,卻少了文化內涵。導遊人員像帶團吃快餐一樣,有了數量,缺少了質量,來不及享受情趣美景文化的時候,已經換走一批人,又來了一批人。在諾小的地方,太多的腳步在遊動。當匆匆的腳步走過之後,除了遺憾,什麼也沒有留下,像風一樣的飄過生活的一角。 但是,我們不能否定,黃鶴樓的建築宏偉華麗,樓體四望如一,樑柱門窗飾以赭紅油漆,檐下配淡雅青綠彩繪,黃色琉璃瓦使整個樓金碧輝煌,猶如悠悠綠林中一朵綻放的奇葩。在樓頂眺望,給人展現一幅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畫卷。武漢號稱“百湖之市”,長江的水孕育着這個城,如果把長江和周邊星羅棋佈的湖看成是連綿的水域的話,城市陸地就像是點綴在水面上的浮島,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黃鶴樓作爲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處在大山大河靈氣動盪的交點,恢弘大氣的迎合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學會欣賞人與自然的美,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更接近。 離開黃鶴樓,已經是傍晚,在夕陽的餘暉下她依然在用滄桑的笑臉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在威武的身姿背後,在喘息着帶着渾濁的空氣。黃鶴樓承載着太多人的嚮往,她用她的寬容包容着人們對她的傾訴,更多了點偉大。臨走時買了把紀念扇子,還是那樣的姿勢,還是那樣給後來的人神秘的嚮往,現在卻只能讓她活在我的心中。 這次旅行讓我體會到了歷史變化的 滄桑和城市成長的繁榮。偌大的城市還是少了那片寧靜,本以爲一個古老的神聖的地方能讓人感受到內心原始的呼喚,可是換來了更多的失望和落沒。或許這次之後我會很少跟這個城市有所交集,對她的嚮往會像黃鶴一樣一去,再也不會遇見。她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不管是美夢還是遺憾,更或者是惋惜,惋惜我錯過的時光,惋惜時間匆匆烙下的痛。不習慣在城市的快節奏中被牽着走,但願還能在城市中找到一個心靈的家。尋找,內心平和的境地。 火車遠離城市的那一剎那,眼淚再也忍不住留下來。隱隱心痛,只能說:再見,我的黃鶴樓!再見,我的武漢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