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玩玩去,這是我多年來嚮往以久的夢想。夢想成真,是去年秋季裡的一個小雨淋淋的夜晚。那天晚上八點多鐘,我終於如願以償地在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踏上了新疆這塊旖旎絢麗,神秘飄逸的風水寶地。
我國西部邊陲大都市,烏魯木齊。烏魯木齊是蒙古族的讀音,意思爲優美的牧場。不過,這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牧場,早就成爲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了。這個優美的大牧場,在好多好多年以前就已經成爲新疆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大都市。
烏魯木齊這個大都市,基本上方方面面都已經全盤漢化了。這兒的羊肉串、烤羊肉,哈密瓜、葡萄乾的味道,與全國各個大都市裡的那些酒店、超市中賣的沒有什麼兩樣的滋味。這個大都市的大街小巷,高樓大廈,公交車,小轎車,花草樹木的綠化,來來往往的行人,幾乎和每一個大都市裡的繁華景象都差不多。
那兩天,我漫遊於烏魯木齊這個繁華熱鬧、歌舞昇平的都市裡,沒有感受到在家裡的時候心中所想象的那種西域的民俗風情景象,心裡難免有些空落的感覺,尤其是漫步在大街小巷的時候,心裡有點懊悔,有點失望。
如果新疆就是這個樣子,大老遠跑到這裡來玩個什麼勁呀!北京、上海、南京、重慶、廣州和**的那一些繁華景象,幾年前就已經把我的雙腿給逛悠腫了,把我的雙眼給看花了,把我的腦袋給整暈了,早知道烏魯木齊是這個樣子,不來也罷,一個現代化大都市有什麼逛頭。
當我觀看了天山山脈的西天王母娘娘洗澡的天池仙境和冷傲的博格達雪峰,以及無情勝有情的萬傾戈壁,雄渾粗獷、大氣磅礴的沙漠風光,深沉而有味的十里鹽湖,神奇瑰麗的火焰山,風光旖旎的南山牧場,火洲涼地的葡萄溝,古絲綢之路重鎮的高昌故城,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兒井,融建築、壁畫和雕塑爲一體的大漠藝術萬佛宮,一日多變的黑海帕爾米高山湖泊卡拉庫裡湖等等景物之後,方纔算是深切地領略了什麼纔是真正的新疆,什麼纔是奇趣無窮的大自然。纔算是知道了新疆原來竟然是如此神秘而美麗,又是這麼令人心曠神怡。
新疆那些獨具魅力雄渾蒼茫的遠古之氣,帶着那麼一種原始的野性,不斷地撞擊着我這顆已經受到震撼而怦然律動的心靈。
難怪古今中外有這麼多人喜歡新疆,喜歡到新疆這個地方來遊山玩水,來體會大自然,來探險尋寶,來創造人類社會的奇蹟。
世界上很少有像新疆這樣的地區,一天之內同時具有如此多姿多彩,千奇百怪,對比強烈的自然景觀。
銀裝素裹的雪嶺冰山,百花盛開蝴蝶翩翩的溫泉,駝鈴悠悠金沙滾滾的大漠,連綿百里深邃幽森的原始森林,無邊無際蒼涼憂鬱的戈壁荒灘,碧波盪漾,鳥兒鳴叫的高山湖泊,如茵似錦,羊羣似雲的大草原。
這些光怪陸離,千姿百態,奇妙無比的自然景觀,不由人們的心靈不震撼,不由人們的大腦不去神思,不去遐想。
二
漫遊新疆那些天裡,我看到許多維吾爾族人,也有意思地接觸了幾個維吾爾族人。維吾爾族人幾乎都會說漢語,我從他們口中得知了一些有關於維吾爾族人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知識。知道了維吾爾是維吾爾族人的自稱,是聯合、團結的意思。
維吾爾族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遊牧於我國北方和西北貝加爾湖以南,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之間的丁零人。9世紀中葉,遷徙到西域的回紇人融合了分佈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遊牧的突厥各部,以及漢朝以來移居到這裡的漢人,同原來居住在南疆廣大地區的那些說焉耆、龜茲語言的老百姓,以及後來遷徙到這裡的吐蕃、契丹、蒙古人共同長期相處,逐漸繁衍發展而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人。
我國的維吾爾族人,大多數都聚住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以及阿克蘇和庫爾勒。一部分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梨等地,只有極少量的維吾爾族人居住在內地湖南省的桃源、長德等地區。
維吾爾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中國解放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新文字,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是新舊兩種文字並用。
維吾爾族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最著名的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敘事長詩《福樂智慧》,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和穆罕默德·喀什噶裡的百科知識性辭書《突厥語大詞典》,以及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吾爾族人的舞蹈聞名中外,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等。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等,等等。
維吾爾族人,能歌善舞,他們熱情好客、坦誠直率、勤勞勇敢。在***教的三大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和宗教禮拜活動中,以及其它主要的文娛熱鬧場所裡,男人都喜歡身穿右大襟斜領口,不用鈕釦,只用腰帶子繫腰的長袍,頭上戴着四楞小花帽。女人都喜歡穿上五彩繽紛寬袖的連衣裙,套上對襟的小背心,頭戴花帽,或者是圍着花頭巾。男女老少的腳上都喜歡穿着馬靴,在悅耳的樂器和粗獷豪放的狂歌歡舞的天籟聲音當中慶祝他們的美好生活。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住的地方,以維吾爾族人爲主體,漢、回、哈薩克、俄羅斯等12個民族的人在這個區域里居住的歷史較長,人口也較多。其餘的就是東鄉、朝鮮、藏、壯等34個民族,人口相對較少。現在的新疆地區,共有1515·57萬人口,47個民族。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把新疆稱爲是人類社會的民族櫥窗。這些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生活風俗習慣和人生信仰。***教、藏傳佛教、基督教、薩滿教等多種宗教並存,具有西域大地濃郁古樸的民族特色。
三
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大,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喀什,是維吾爾語“喀什噶爾”音譯的簡稱,表示是玉石聚集的地方。
喀什,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邊最古老、最富饒的綠洲,是帕爾米高原下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最西端以維吾爾族爲主要居民的古老城市,是中國對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樞紐與門戶,在整個新疆地區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喀什的自然風光雄偉奇特,有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冰山,有世界第二高峰的喬戈裡峰,有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有葉爾羌河,有帕爾米高原等等,等等自然景觀。
喀什的人爲景觀衆多,有新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有大型的***教古式建築香妃墓,有千年佛教遺址莫爾佛塔,有古代喝盤陀國的都城塔什庫爾幹石頭城等等歷史古蹟。
西域一行,走出烏魯木齊之後,一路上的自然風景和人爲景觀,激動得我一天到晚滿臉通紅,興奮不已,每天都讓我睜着雙眼做了許多美妙的夢。
那些稀奇古怪的美夢,過後也就都忘記了。可讓我這輩子忘不了的是喀什的大石榴和香噴噴的饢,尤其是那種讓我回味無窮的烤全羊,再就是那些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的維吾爾族的阿娜爾古麗。
喀什的阿娜爾古麗,幾乎個個冰清玉潔,她們就像八月十五夜晚的明月那麼嫵媚,那麼純潔,那麼漂亮,那麼動人。
前些年,《還珠格格》電視劇,幾乎讓人們都知道了香妃娘娘身上散發着一種清香的水果味。香妃娘娘的身上爲什麼會散發出清香的水果味?有些人可能就不知道了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好了。說穿了,也就不神秘了。
香妃娘娘從小喜歡把沙棗樹上的鮮花當水果吃,吃得時間長了,身上自然而然地就散發出了水果香味,事情就這麼簡單。
那一天上午,我在喀什的香妃墓景區裡花了三十元錢,與兩個長得十分出色的小香妃照了幾張合影像,儘管那兩個小香妃的身上沒有什麼水果香味,我還是美滋滋地當了幾分鐘皇上。
當天晚上在旅館裡,我還寫了這麼一首詩:“滿城花絮沙棗香,喀什美味烤全羊。大街小巷飄麗人,維吾爾族靚姑娘。西域風情迷人醉,瓜田果樹伴胡楊。香妃拽我來合影,乾隆轉世氣斷腸。”作爲到新疆一遊的留念。
到了喀什,領略了一些自然風光,觀賞了一些人文景觀,觀看了維吾爾族人的風土人情之後,如果不去吃維吾爾族人制作的饢和坑烤肉、烤包子,不去大吃一頓維吾爾族人制作的烤全羊,那可就真是白到喀什玩了一趟。
喀什一些以烤全羊爲生計的維吾爾族人,他們在地底下建造一種土窯爐子烤制全羊。烤全羊之前,先讓活羊喝上幾天鹹鹽水,烤全羊的時候,用新疆特有的沙棗樹木火慢慢烘烤。烤一隻全羊,最少也得需要六個多小時。製作烤全羊的工藝特別精湛,十分複雜。至於究竟怎麼個精湛法和複雜發,我就不得而知了,因爲烤全羊是維吾爾族人的家傳絕密,不外傳。
沙棗樹,是地球上水果香味最濃郁的一種果樹,維吾爾族人用沙棗樹木烤制的烤全羊,人們也就可想而知那是一種什麼味道了。什麼肉質鮮美,肥而不膩,香嫩爽口,營養豐富……這一些有關美食品的形容詞,是無論如何也形容不出來喀什烤全羊的美妙滋味。
誰要是想真知道喀什的烤全羊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妙滋味,那就只有親自到喀什去嘗一嚐了。什麼北京烤鴨,金華火腿,脆皮乳豬,無爲燻雞,這些名揚天下的美味食品都不能和喀什的烤全羊相提並論。
那天晚上,我們幾個人圍着一張大餐桌,用手撕着烤全羊,一邊吃着,一邊看着、聽着幾個維族姑娘唱歌跳舞,一邊頻頻舉起斟滿葡萄酒的夜光杯,你一杯,我一杯,那種喝酒吃肉的情景,那種心情,真是酣暢淋漓。
想當年,大石國王子,康熙皇帝在喀什的美味享受也不過如此而已。人生如斯,夫復何求!
走在烏市的大街上,切身體會這裡的“異國”情調也是一大樂事。那嗚哩哇啦的民族語言,讓你急出一身大汗,恨不得是置身美國,至少還聽得懂“哈嘍”“拜拜”之類的。所以我們只能欣賞各民族的美女和帥哥了。(其實這裡還是漢族人比較多,但是這個時候不是我們注意的對象。呵呵)如果要與他們交談,他們是都會說普通話的,只不過不太靈光。他們很多人從小就上漢族學校,即使是民族學校也有正規的漢語課(而且他們都會至少一種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畢竟都不想將來只能與自己民族的人打交道。想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子?維吾爾族的姑娘小夥子長得都像俄羅斯人,這麼說吧,那是我到過的城市中唯一一個美女帥哥比青島多的!加上他們的民族服飾,我那個羨慕!看看同行的男生走路有多慢就知道大街上美女有多少了!我們故意抓了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問路,結果她的漢語實在蹩腳(兩個男生竊喜....),聊了一大頓,只知道她是新疆電視臺維語臺的主持人,我想,如果她的普通話靈光一些,足以成爲中央臺的臺柱子!那種漂亮,在漢族人中是絕對看不到的!
最後說一下烏市有名的國際大巴扎(巴扎:維語,意爲市場)。那是典型的***式建築,民族服飾店和裝飾品店聚集的地方,也是這裡個少數民族人聚集的地方,烏市民族風情最濃的地方。在這裡我們纔算真的大飽眼福,只有在電視劇裡才見過的花花綠綠的民族服裝,令人驚歎的民族飾品呈現在眼前,眼花繚亂。大街上還穿梭着騎着馬或牽着駱駝趕熱鬧的牧人,也有悠閒地奏着民族音樂的民間樂團,讓人留連忘返。大巴扎的周圍是全國各地的小吃店,我在那裡找到了青島大包和青島海鮮館,只是沒敢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