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正月十二,正是人們走親訪友,相互拜年餘興未盡的時候,也應是春節之中“年”意最濃的時候。扭秧歌、鬧花燈、放焰火等等相繼上演,把人們心中一年的喜悅盡情揮灑。

應朋友之約,攜妻兒踏上了古城尋春之旅。當我們坐上寶雞到西安的動車的時候,兒子和他夥伴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到達西安北客站之後,不用出站,直接換乘二號地鐵直達目的地——曲江。

西安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西安是一座承載着華夏文明的文化古都。秦磚漢瓦,暮鼓晨鐘, 高新科技,現代文明,使西安擁有了世界,世界擁抱了西安! 西安市位於中國的西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現代化大城市。它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西安的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西安古稱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意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並稱爲 “世界四大古都”。西安建城已有3100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歷 時1100多年。周,秦,漢,唐時期,西安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國際大都市。“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是西安在世界歷史地位的寫照。西安無愧於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經濟繁榮,環境優美 文明整潔的現代化城市,這使西安更加獨具魅力。

我們第一站是參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踏進這典雅凝重,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內映入眼簾的便是“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建築羣體,這裡積澱着泱泱華夏的古代文明。進入陳列廳,在導遊小姐的帶領下,我們從序廳開始一一參觀了自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時期精選的200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崛起精神的鋼建築構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爲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當然走馬觀花般的參觀,對於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只能有一個粗略的記憶,對於孩子們來說,可能最爲深刻的便是“我來了”,知道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爲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和 西漢·“皇后之璽玉印”足矣!

出了歷史博物館,帶着餘興,我們急衝衝的奔赴第二個不得不去的地方——城牆。西安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隋、唐都皇城的遺存,歷經八年擴建而成的,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築,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值正月十二,按照慣例,每年城牆是舉辦燈會的最佳地點,當然,今年亦不例外。一是豐富了城市夜景的內涵,充實了數千年曆史古都的文化底蘊;二是體現了古都的典雅端莊與現代時尚完美結合。步入南門廣場,遠遠望去,巍峨之勢兀然而立,如百萬雄師亙古矗立,讓人打心理肅然起敬,儘管現代都市車水馬龍,人流如織,但相對於它,那只是千年時光中緩緩的流水而已。踏過吊橋,進入甕城,春節文藝晚會西安分會場的佈局猶在,譚維維與華陰老腔的鏗鏘搖滾曲目在喧囂的人流上空久久迴盪。

繞過甕城,隨紅男綠女們拾級而上,西邊天際的太陽掛在城牆的垛口搖搖欲墜。華燈初上,寬闊的城牆上面立刻熱鬧起來,從各個入口登城的人流迅速充斥到各個花燈的周圍,手機、相機各類照相器材忙的不亦樂乎。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東竄西走,各種口音混雜其中。置身人流之中,極目遠眺,那是燈的海洋、燈的長龍,那真是“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據說,猴年的元宵燈會是中韓聯袂展出,設中韓文化賀歲區、幸福祈福長廊、絲路之光文化展示區、夢幻王國展示區和韓樂坊藝術展示區等,共展出上百組花燈。其中,由韓國晉州市帶來的“南江流燈節”是本次燈會的最大亮點。兒子與其同伴也拿出手機東奔西跑的來回拍照,須臾,兒子在微信上曬出一組老外的照片,還註釋如下,“在城牆上轉悠,碰見兩個‘歪果仁’,呵呵”。。。

第二天,我們一大早去參觀了西安的地標性建築——大雁塔。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爲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爲七層。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讚道:"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此塔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但凡遊人去西安,大雁塔是必去之地,當然,對於上初中的兒子來說,瞭解西安不光是讓其認識到西安現代的繁華與鼎盛,更要掌握其在歷史長河中的璀璨與榮光。大雁塔——那是盛唐天朝的文化積澱,更是世界佛教界熠熠生輝的優曇婆羅之花。

在中國有這麼一句俗語:“看十年的中國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國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國在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在西安。

這次,我將探訪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去一覽它的風采!首先我與家人一起前往華山,領略西嶽華山的奇景。華山共有五個峰,其形狀似人的五指,高低參差不齊,分別爲東峰、南峰、中峰、北峰、西峰。我們是從北峰爬上去,從西峰坐索道下,沿着石階一路走一路看,霧氣越來越濃,在北峰上遙望遠處,只見山尖在濃霧中若隱若現,整個山脈雲霧繚繞,猶如仙境。經過多個彎道後終於登上北峰。從北峰向南折,經蒼耳崖,過上天梯。就看到一座廟宇,上書都龍廟。都龍廟不大,從正面看與一般的廟宇沒有什麼差別。繞過都龍廟,有一狹窄的入口,好像龍嘴大張,正疑惑間看到入口旁豎立的指示牌寫着“蒼龍嶺”。原來這就是蒼龍嶺的入口。蒼龍嶺是華山的著名險道。它莽莽蒼蒼,筆直插天,好像蒼龍騰空,所以被稱爲“蒼龍嶺”。蒼龍嶺上的臺階只有2尺多寬,容納一隻腳都不夠,只能將腳橫過來走。在這兒我望下看,我感到頭暈目眩,我鎮定片刻,繼續往前登,由於山勢陡峭,臺階狹窄,走蒼龍嶺時只能扶着路兩旁的鐵索而上,人挨人,每個人都是緊跟前一個,走慢一步就容易阻塞道路,走快一步又容易摔倒,只能隨着人流的節奏向上走。心驚肉跳的走過蒼龍嶺。回頭望,看見來時走過路都爲自己捏一把冷汗,同時也在爲剛有過的緊張刺激而興奮。我看見登山路兩側鐵索上上千把平安鎖、情侶鎖重重疊疊,紅繩綵線迎風搖曳,成爲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相傳相愛的兩個人將銅鎖鎖在鐵索上,把鑰匙扔下華山就可白頭偕老。金鎖關後路就變得相對平坦,到達西峰後見到傳說中的斧劈石,相傳沉香就是在這裡劈山救母。美麗的傳說故事更爲華山增添了無限的神秘色彩。回到乘坐索道的地方,坐着索道下山,看見滿眼都是厚厚的雲層,山峰若隱若現,曾經對“西嶽”華山的認識只有金庸筆下的神奇.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我還知道了“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1949年,國民黨殘部想借華山北峰之險負隅頑抗,解放大軍在老鄉的帶領下,用竹杆和繩索從絕境登上,從而全殲守敵.,這次爬山讓我體會到,登山時的勇敢與智慧,登上頂峰一覽縱山小而感驕傲與自豪。同時,更讓自己找回無比的自信。我的人生經歷又多增添一道絢麗的色彩。

後來我又在導遊帶領下來到了兵馬傭,來到一號坑,映入眼簾的是排着整齊隊伍的兵馬俑,遠遠望去,他們並無分別,仔細一看,他們個個都獨一無二,各有各的面相,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采奕奕;還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遠方的親人,真可謂千人千面,神態各異。咦?兵馬俑怎麼排着橫着的隊伍?它們不是應該排成一列列的嗎?哦,原來,這些排頭軍就是率領士兵衝殺的突擊隊員,也就是現在所稱的“敢死隊”,正是因爲這些軍人都具備捨己爲人的精神,秦國才能一統天下,成爲中國的霸主!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出了一號坑,門口有道白線,導遊介紹說是四號坑,後經勘測沒有文物就回填了。接下來參觀三號坑,這裡還沒有開掘,只有一些俑坑和棚木的大致形狀。現在的考古和文物保護技術還不夠,尤其是不能使出土的兵馬俑保持原來的色彩,這是一個大難題,所以就不開掘了,這是對的。看畫冊上零星的還有顏色的俑好漂亮,如果那整隊待發的是彩色的兵馬俑,那就更加栩栩如生了,看到那些粘掉在土上的彩色漆層就覺得好可惜。在大廳周圍展示着出土兵馬俑的精品,聽導遊一一介紹趣味盎然。還有一把青銅劍是導遊很推崇的,出土時壓在一個將軍俑下面,已經彎曲了,將俑一移開,劍立即直了,而且沒有一點鏽跡,放在二十幾層紙上面能自行將紙劃破,經過幾千年的侵蝕真是奇蹟。原來該劍上鍍了一層極薄的氧化鉻,聰明的古人掌握了這麼先進的防鏽技術,真厲害啊!周圍有不少外國遊客,大多數人對中華文化少有涉獵,但他們同樣在那裡嘖嘖稱奇。他們所感到的,不是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藝,而是那聽到了導遊說的一副有趣的對聯。上聯:翻身要靠共產黨。下聯:致富不忘秦始皇。橫批:感謝老楊。“老楊”即是1974年發現兵馬俑的四位姓楊的當地農民。巨大的陵園因項羽而付之一炬,堆砌如山的珍寶只有一小部分仍伴秦始皇長眠地下,另一大部分卻似乎鬼使神差地到了當地人民手中。股不可抗拒的氣勢。人們說音樂是無國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動世上幾乎所有的人,兵馬俑有何嘗不是如此?結束參觀後,導遊領我到大門口,發現老楊在簽字售書(珍寶),導遊說,“老人只有接待領導或是大型國外旅遊團時纔來,能碰見他是一種幸運。

”西安有華清池。且不說當年蔣介石“督戰”時住的五間廳,單是驪山山腰上的一座小亭就足以見證中國的五十多年曆史。自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後,它的名字歷經“總統蒙難亭”、“捉蔣亭”、“兵諫亭“的變化,每一個名字都是一段歷史。遊逛在這亭臺樓閣、九曲迴廊、飛霞大殿之間,倘佯在這湖光山色,樓亭倒影、垂柳偉岸的美景之中,頓感心曠神怡,把幾天來旅途疲勞,頓時驅散的煙消雲散。

大雁塔自古以來就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傳說它是唐玄奘西天取經歸來,爲收藏所帶來的木材、布料、舍利而建造的,塔身七層。在唐代,它還是一棟木質建築;到明代,一層厚厚的磚塊包裹了大雁塔;民國時期,人們爲了能讓大雁塔更加堅固,又在塔底建造了塔基,現在的大雁塔已是一位1362歲的高齡“老人”了,它見證了唐代至今中國的發展歷史。今天我見到的大雁塔,不僅看到它古老的塔身,在它的南北廣場還欣賞到了美妙的噴泉表演,將古代建築的藝術美與現代的科技美融爲一體,讓人歎爲觀止!

西安城牆現有城門18座。十四座後來新開的城門,有的是在被戰火打開的城牆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門遺址旁新劵的,有的是爲了紀念偉大人物新劵的,也有的是純粹爲了交通方便而新劵的。細數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也可以從側面瞭解到中華民族的沉浮往事。:西安古城牆歷經風雨洗禮,拱衛着曾經的輝煌盛世,也承載着民族的記憶夢想,它像一位歷史老人一樣守護着這片土地。

遊覽陝西陝西最濃重的一筆,面對秦兵馬俑那種無法控制的驚訝、沉迷、陶醉、感動是每位細心遊客能夠領略到的,世界上再也不會有這麼一個地方站着這麼多士兵等待你這麼久。還有剛下火車時,映入眼簾的古城牆,她雄壯深厚、古樸凝重的氣勢所振撼,遊走於城牆之間,會感覺到風吹過來的都是歷史。陝西是一座寶藏,它珍藏了遠古先民彌足珍貴的饋贈和十四個古代王朝興衰存亡的歷史,擁攬着各類絢麗多彩的文化遺存和無數精美絕倫的文物古蹟。我們在這歷史的長河中穿梭,時刻感覺到自己好像已經身臨其境,月光寶盒讓時光倒流,歷史遺留下太多的瑰寶,似乎每一條古舊小巷,每一塊城牆青磚,每一片深宅瓦當,都能讓人穿越時空。六王畢,四海一,當年阿房宮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華清池中華舞霓裳羽衣的楊貴妃;古絲綢之路上駝鈴響起,古老的國際都會熱鬧繁華。在這裡,厚重的歷史感讓人平靜而舒緩。

大雁塔北廣場的音樂噴泉是現代科技的寵兒,到達廣場的時候,正值音樂噴泉開放,觀景臺上人滿爲患,2萬平方米的噴泉四周也擠滿了遊客,拍照攝像好不忙碌。一排排噴薄而出的水柱猶如婀娜纖纖的舞女,隨着音樂翩翩起舞。時而曼妙舒緩,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如盛開的朵朵蓮花,時而如海面上自由翱翔的海鷗;水霧散開,撲面而來,突然覺得彷彿置身於雲山霧海,實在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大唐芙蓉園本是我們此次旅遊的重點,進入芙蓉園,每個建築和各個景觀都有着迷人的典故傳說。漫步其間,高大的古典建築與粼粼波光讓人目不暇接,似乎自從踏入大門的那一刻,便已扭轉時空,夢迴唐朝。無奈時間倉促,入園後沿着廊橋近水把玩了一會,就隨着觀景指南走馬觀花了一番,根本無暇顧及什麼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等衆多景點都是些什麼文化景區。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不過有幸在紫雲樓觀瀾臺看到了目前紅爆全國的陝西民間藝術表演羣體——華陰老腔的精彩表演,也算是不虛此行吧。

一塊古老的土地,歷史老人曾鐫刻了無數的輝煌; 一座年輕的城市,時代之神正編織着美麗的夢想。 西安,一個充滿神奇和活力的地方,走近它,你會爲歷史遺存的完美博大所震嘆,又會爲現代建設的勃勃生機所感喟!

剛接觸古詩詞時,特喜歡辛棄疾的詞,其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即是最喜歡者之一。“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登高悲望故都的神態、心境都躍然紙上。

其實,辛棄疾此時遙望的並不是“長安”,而是淪陷於金人之手的宋都汴京,只不過漢唐時長安一直是京都,辛詞人就把它代指汴京了。

這種指代在唐代之後的古詩詞中是很常見的。當然唐代及之前的詩人一般不會這樣用,如李白的“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所說的長安就真是長安。

我也曾遙望長安,因爲漢唐盛世,長安是國際性大都會,會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另外,古詩詞中經常提及長安,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一些有關漢唐的文學作品也經常提到長安,如《西遊記》中就說它“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絃樓。華夷圖上看,天下最爲頭,真是奇勝之邦。”加之評書也有這樣的內容,小人書也有這樣的內容,讓我覺得長安城內處處神奇。

待到我遙望的時候,長安已不叫長安,而叫西安,據說西安這個名字是在明代確定的,這之前,長安因失去帝都地位已多次更名。我雖然知道自己遙望的是西安,可心裡想的卻還是漢唐的那個長安,因爲漢唐是中國歷史最輝煌的時期,是對我們的民族和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時期,不然我們怎麼會自稱“漢人”,而被外國人稱爲“唐人”呢?

我遙望已更名爲西安的長安,倒不是因爲有李詩人和辛詞人那樣的家國情懷,而純屬好奇,就想看看這座千年古都還殘留着哪些昔日輝煌,能尋到哪些舊聞逸事。

沒想到世事悖拗,沒想去的地方因爲工作關係無意中去了,而嚮往的地方卻一直沒有機會去。退休後,本以爲自己的腿可以自己做主了,誰知也不盡然,還得徵求老伴兒的意見。她一聽說西安是大西北就搖頭,她想去的地方是沿海城市,於是我們先後遊覽了廣州、海南、**、澳門、青島等城市和曹妃甸、東戴河等景區,卻一直與西安無緣。

直到今年夏天,女兒要帶她兒子去看兵馬俑,我纔有了機會——她要帶我和老伴兒一起去玩兒。女兒通過攜程旅行網訂了一個只爲我們4人服務的“私家團”,是雙飛,專車專導,聽着很不錯。7月5日,西安之旅成行。

上午10點多,快要登機的時候,女兒突然緊張地問我,攜程訂的機票是不是錯了,怎麼廣播裡說要飛往西安咸陽呢?我說,咸陽離西安很近,說不定就是西安的一個區,西安的機場在咸陽也正常,因爲機場一般都與市區保持一定距離,應該是沒錯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攜程訂的票沒錯,我們去西安就是要在咸陽機場下飛機。

出站的的時候,攜程安排的導遊和司機已在站口等候。導遊是一位年輕的女士,姓吳,司機是一位中年男士,姓張。都是當地人。

開車後吳導遊說,到西安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我感覺這與“咸陽離西安很近”的說法不符,立即向吳導遊求證,咸陽是不是西安的一個區。吳導遊肯定地回答,不是,咸陽是另一個市。我問西安是否還有其它機場,吳導遊說沒有。我又問西安的機場爲什麼不建在西安,而要建在這麼遠的咸陽?吳導遊說,西安原來有機場,在市內,後來城市發展,機場需要遷出,而當時正搞西鹹一體化,便把機場定建在了咸陽。我對這樣的決定很有意見,來回太不方便了。

車往南行,至一長橋,見有“渭河大橋”的標牌,我便問吳導遊,橋下是否就是“涇渭分明”中的渭河。吳導遊說,正是,再往前走一會兒,你就能看到河水了。車到橋的中部,我終於看到了渭水,淺淺的,靜靜的,像是一片死水。水面本來就不寬,加之許多地方還隆出沙洲,顯得更爲窄仄。這就是“晚來清渭上,疑似楚江邊。魚網依沙岸,人家傍水田”的渭河?真令人難以相信。

在這首唐代詩人冷朝陽所作的《晚次渭上》的詩中,渭水還是“清渭”。據說當初“涇渭分明”這句成語中所謂的分明是“渭清涇濁”,而現在已是“渭濁涇清”了。吳導遊說,“涇渭分明”的兩河交匯處,就在西安的東北部。由於此次旅遊沒有安排觀覽“涇渭分明”,這一溝溝兒的渭水到底如何與涇水交匯,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渭河大橋,我又想起長安的另一座橋——灞橋,那可是一座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的名橋。灞橋位於長安城東,是灞河上的一座橋,古人往東送別親友時,一般就送到這個地方。那時河邊栽滿柳樹,人們要折柳枝相送,以表依依惜別之情,據說是因爲“柳”與“留”諧音,贈柳枝帶有挽留之意。李白的《憶秦娥》詞中就有“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句子(灞陵近灞河)。我於是又向吳導遊詢問灞橋的情況,她說,我們去兵馬俑時要經過灞橋,那兒是關中八景之一。每至春風起時,灞河畔柳如煙,絮如雪,人們便叫此景爲“灞柳風雪”。她還說經過時會提醒我看一看。可後來她忘了,我也忘了。不過我倒不爲此事過分遺憾,因爲後來聽說,我們經過的灞橋並非古灞橋,那座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的古灞橋,早已損毀得只剩下遺址了。

由灞橋我又想起了另一處古人常去的地方——樂遊原。李白的《憶秦娥》詞中也提到它:“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樂遊原位於長安城南的黃土臺塬之上,四望寬敞,是當時的遊覽勝地,經常是遊人如織。很多古詩詞中都提到它,最有名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向吳導遊詢問此地時,吳導遊就背誦了這首詩。我一直以爲樂遊原在郊外,可吳導遊說,它就在市區,離有名的大雁塔不遠,位於其東南。還說,樂遊原現在都成了街道了,沒什麼可看的。可後來得知,吳導遊說的並不完全準確,樂遊原並沒有完全消失,佔地200多畝的西安青龍寺遺址公園就在了樂遊原上。不過這座新建的公園肯定名氣不太大,不然怎麼連西安的導遊都不知道呢?

由於我們到達西安後的當天下午,攜程沒有安排遊覽,我便問吳導遊我們下午的自由活動去哪兒最好。我知道西安有好多有名的宮殿,像阿房宮、未央宮、長樂宮、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就問她可否去看看宮殿遺址。她不贊同,理由是隻能看到地下基礎部分,地上沒有東西,有也是假的,如果對考古沒興趣就不要去。她還以對外開放的大明宮遺址公園爲例說,裡邊除了宮殿遺址的臺基,就是新栽的草和樹,有房子也是新蓋的,再就是在宮殿遺址旁邊放個模型,很小的,沒看頭。她建議我們去看大雁塔,說到了晚上大雁塔廣場上有音樂噴泉表演,非常好看,還說這個廣場是亞洲最棒的音樂噴泉廣場。

車駛入市區不久,我們看到了西安古城牆。吳導遊介紹說,西安古城牆是明朝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修建的,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寬大於高,非常堅固。她還說,古城牆內建築限高,所以城內城外很好區別,有高樓大廈的地方,一定是在城外。

透過車窗觀望,除了古城牆能讓人感到有古都餘韻,沿途建築則與普通城市一般無二,不免令人失落。

對於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我一直懷着一顆仰慕的心。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喜歡文學且至今潦倒的無名小卒來說,我仰慕西安厚重的歷史,我更仰慕她那充滿魅力的文學魅力,她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夢魂縈繞。

無論是那厚重的歷史,還是半坡文化,或者那一個個朝代的輝煌,都時刻點燃着我內心的激情,讓我始終擁有一種信徒般的虔誠。

多少次翻開《史記》,紙張裡全是厚重的歷史,而我最喜歡的秦朝,漢朝和唐朝,彷彿都把西安當作歷史的舞臺。於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一首首流傳千年的詩篇,一個個天賦各異的風流人物,每一個朝代都把最精彩的篇章留在了西安這個舞臺上。無數個日日夜夜,我魂牽長安,夢迴唐朝。用心去了解朝代的興衰,去追尋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足跡,去感悟王維,杜牧,柳宗元的情懷。我從未停止過我的嚮往。

終於,在這個一年中最酷熱的七月,這把自然之火再次點燃我的激情之時,我懷着最赤誠最熱烈的心去追尋我那做了幾十年的心靈之夢。

我要步一步那雄偉壯闊的古城牆,閉目幻想聆聽那古老的鐘鼓樓的鐘鼓聲,靜心感悟那大雁塔所飽含着的博大的佛教文化。

舉世聞名的兵馬傭,秀美的驪山,柔滑的溫泉,還有那烽火臺、阿房宮、未央宮、大明宮、芙蓉園……每一件文物的背後,都是一段充滿血淚又無比壯觀的歷史,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是一部最傑出的謀略史。這裡有幾千年的歷史,講不完的故事……

“惜秦皇漢武,略疏文采……”周幽王、秦始皇、漢武帝、唐明皇……歷代帝王將相們,也終將抵擋不住“逝者如斯乎”的江水,也終將抵擋不住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無數的繁華終將散去,無數的功名富貴也終將散去。

唯有西安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默默無聞地見證着無數的歷史變遷,敞開母親那博大寬廣的心胸包容着幾千年的滄桑。在那殘存的秦磚漢瓦中,在那膾炙人口漢賦唐詩中,愈發覺得西安的古老;現今的西安,已成爲世界的西安,當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吹響時,西安再次邁開闊步昂首向前。

所以,西安永遠不老,西安永遠存在,西安的明天定會更加輝煌!

在還未去西安之先,我已開始查閱所有能夠查到的關於西安的資料,生怕因對西安的瞭解不夠而玷污了我那顆無比虔誠的心靈。於是,我再讀《史記》,再讀唐詩,我甚至我再次翻閱了近二十年未讀了的餘秋雨的《文化苦旅》,生怕因少年時讀的粗心大意而漏過他關於西安的遊記;儘管是白忙一場,但讀到了《陽春白雪》中關於陽關的深思,關於王維的文字,我再次淌下幾滴清淚。爲唐人的瀟灑與深沉,爲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情深與悲愴。

尋夢,尋夢。不僅僅是追尋西安厚重的歷史,璀璨的文化,而今又因了三位現代大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我同時也在追尋他們的足跡,感悟他們的心胸,進而去感受整個陝西文化。

西安,這座曾經在世界上有着顯赫背景的城市。不得不說些關於他的諸多。喜歡一句古詩: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這長安就是西安的前世吧。而我在今生的親近可以讓我觸摸到前世的盛唐氣質。對於西安,我更喜歡長安這個稱呼,但是灰飛煙滅的盛唐離的太久遠了。

雖然我最喜歡的城市都是與民國有着說不清楚的感覺。西安不得讓你停下來好好的聽聽關於他的故事。從襄陽到西安正好12小時,夕發朝至,一過秦嶺就是關中平原了,出了火車站就是城牆,去過北京南京洛陽等古都,不知道西安裡面還是不是有着盛唐的氣質。早上安排了下一站的事情就看了地圖,按照以往的經驗首先找到了西安交大的位置,然後就沿着交大的那一圈開始了對西安最初的印象,整個城市的出租車都是比亞迪,還有那些讓我有點不太清楚的公交站臺,他不是把該站的所有公交站牌放在一起而是隔個幾米一個小站,公交車都沒有空調但是很便宜的一塊錢,當然站臺上面的站名沒有武漢那種一路車停30左右站的密密麻麻。當然我說的是火車站的附近。而且我沒有看到火車站的固定的站臺這個讓我很費解,因爲照常理來說一般火車的廣場都有公交站臺的。包括對於西安站的火車停靠處都是和襄陽一樣的簡簡單單的。值得一說的新修的襄陽東站是和武昌站一樣的設計。 對於火車站附近來說,總的感覺全國都是一樣的,人多,東西賣的貴,雜亂。

在去西北的過程中,就去了西安東南位置的大學聚集的一塊地方,還有就是旁晚的時候去了一下鐘樓和鼓樓,那邊的商業圈還是很值得一看,西安的外國遊客比較多,看着那些黃頭髮的,高大的外國遊客行走在這座城市,他們是來尋找盛唐的的感覺嗎?鐘鼓樓那邊還是異常熱鬧的,作爲城市的中心,周邊的設計也很古風氣質。鐘樓還是鼓樓旁邊的星巴克咖啡店很有感覺的木質建築,時尚和中國風的結合演繹了這個城市風格吧。在站臺上面寫着這樣一句話:中國西部,西安第一。淡然笑笑,只是覺得西安早不是我想象中的長安了。

然後去了鼓樓附近的回民街,那邊是小吃一條街,但是感覺上和武漢的戶部巷相比人還是不夠多,戶部巷是整天都擠滿了人的感覺,而且整個的規劃還是井井有條的,武漢的市井味道也在那條小街體現的淋漓精緻。西安的回民街,到了晚一點人才漸漸的多了起來,選了一家生意不錯的店子,叫了一碗早就聽聞的西安羊肉泡饃,一看價格15元,還是小碗,由於第一吃的原因,在偷偷了看了旁邊的人的怎麼做了後,才知道該怎麼弄,把饃饃粗枝大葉的掰了一下,就讓師傅去弄去了,最後的結果我顯示的很不專業,完全沒有掰的很細,搞的最後可能不是非常的好吃的,湯還是可以的,但是細細一琢磨15大洋可以在戶部巷活生生的來4大腕熱乾麪,沿着巷子一直都,最後看到傳說中的biángbiang面。最後天暗了下來,急忙感到火車站乘坐去甘肅的火車。在過程中有外國帥哥在問我路,當時我很侷促,限於我渣心的英文,我用了最好的指方向的辦法。最後得出結論,以後要想出國玩,必須玩學好英文。自勉之吧。

返程時又去逗留整個白天。

整個西安的感覺有些和南京的感覺相似,但是和南京的細膩相比西安還是顯的粗狂了,在返程的時候去了陝西曆史博物館,這個景點被評爲全國最值得去的地方。因爲是免費開放的,而且每天都有4000張的免費送票限制。在排隊領票的地方擠滿了人,很多的旅遊團都在那邊排隊。行走中國,過去無數的博物館,看過無數的文物古董,雖然我最這個研究不深,但是對於歷史的沉澱下來的東西還是很有感覺的。裡面最多的就是關於大漢和盛唐的,裡面的國外遊人也是非常之多,外國小孩子在金黃的頭髮,萌的溫暖的微笑都是很值得看看的。當時正好在青海的什麼佛教文化的展覽,國外遊客在那邊去試着說那個巨大的藏族樂器。

大雁塔是西安的標誌建築,在回襄陽之前,去了大雁塔廣場,看那些音樂噴泉,人羣還是很多的,不巧的是下雨了,然後就去廣場的書下面躲雨,最後居然不知不覺的睡着了,因爲昨晚在火車上沒怎麼睡,然後又奔波了一天的原因吧。最後在去火車站的路上有看了一遍西安的夜景,很漂亮,街道中間有綠化帶,然後還有夾道的梧桐讓我回憶了南京,還有商圈過往的行人。最後在車上渡過了進湖北的最後一夜。

西安,這個前世是長安的城市,旅途中讓我想起了李白在黃鶴樓寫的一句詩,

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惠州黃山(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蘇州之行杭州(二)杭州(二)古鎮木瀆唐山南京秦淮河六安麗江蘭州寧波老外灘揭陽衢州錦州臨沂麗江故宮萍鄉廣州塔蘭州蕪湖九寨溝瀋陽寧波老外灘錦州黃山(二)廣州塔金華大理泰山南京玄武湖宣城敬亭山峨眉山峨眉山前期準備武漢黃鶴樓青海惠州三亞泰山三明古鎮木瀆滁州鹽城四平西安北京的衚衕杭州(一)臨沂宣城敬亭山桂林蘇州之行麗江葫蘆島四平重慶武漢戶部巷魔都(二)台州南京秦淮河武漢戶部巷魔都(一)衡陽紹興紹興揭陽張家界 鳳凰長春長沙魔都(二)廣州塔龍巖攀枝花合肥寧波東錢湖中衛來賓黃山(一)武漢大學天津柳州廈門衢州呼和浩特南京夫子廟福州三明武漢戶部巷做一個有夢想的人柳州遂寧馬鞍山哈密台州南嶽衡山合肥瀋陽
惠州黃山(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蘇州之行杭州(二)杭州(二)古鎮木瀆唐山南京秦淮河六安麗江蘭州寧波老外灘揭陽衢州錦州臨沂麗江故宮萍鄉廣州塔蘭州蕪湖九寨溝瀋陽寧波老外灘錦州黃山(二)廣州塔金華大理泰山南京玄武湖宣城敬亭山峨眉山峨眉山前期準備武漢黃鶴樓青海惠州三亞泰山三明古鎮木瀆滁州鹽城四平西安北京的衚衕杭州(一)臨沂宣城敬亭山桂林蘇州之行麗江葫蘆島四平重慶武漢戶部巷魔都(二)台州南京秦淮河武漢戶部巷魔都(一)衡陽紹興紹興揭陽張家界 鳳凰長春長沙魔都(二)廣州塔龍巖攀枝花合肥寧波東錢湖中衛來賓黃山(一)武漢大學天津柳州廈門衢州呼和浩特南京夫子廟福州三明武漢戶部巷做一個有夢想的人柳州遂寧馬鞍山哈密台州南嶽衡山合肥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