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收回租界

按照張安樂的命令,第三師和第四師將圍攻武昌的任務全部交給了第十五師和第二十三師,他們的部隊向岳陽方向進發。

張安樂這次來漢陽自然不僅僅是爲了武昌之事,6月29號,漢口所有的租界將全部交還給中國政府。張安樂是來參加這個交還儀式的,國務院總理顧維鈞去了天津。本來張安樂計劃去天津,現在武昌戰事遲遲沒有進展他乾脆就來了漢陽,順便督促一下戰事。

漢口租界位於江岸區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間。從江漢路起,依次爲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和日租界。俄國的租界在1923年中蘇協定簽訂之後叫交還給了中國,德國的租界在戰敗之後也被我國收回。現在僅有的是英、法、日三國的租界。

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的規定日本方面在7月1日前撤出在華所有的租界,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慶日租界,將成爲歷史名詞,英國在華的6處租界:除了廈門還在北伐軍手裡之外,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也將回到中國人民的手裡。

6月29號花樓街與歆生路口的鐵門外的華界已經聚集了數萬的漢陽人民,他們將見證收回租界的時刻。鐵門兩側懸掛着中華民國的五色旗,上面一條巨大的橫幅寫着。漢口租界收回儀式。

這次收回儀式。日本人想在日本總領事館舉行,英國想在工部局的禮堂舉行。後來張安了選中了這裡,兩國雖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畢竟張安樂作爲一國的元首肯來就很給面子了。英國所謂的紳士精神,其實就是要面子,面子給足了他們也就無所謂了。

上午8點多鐘,張安樂與英國的領事葛福、日本駐漢口代理總領事田中正一以及法國領事陸公德,準時從租界裡走了出來。見到張安樂出來,外面的羣衆在有心人的帶領下高喊中華民國萬歲!中國人民外歲的口號。

張安樂一邊向羣衆揮手致意,一邊和幾位領事緩步走向在鐵門外搭好的禮臺上。上面擺了幾張桌子。桌子上蒙上了紅布。

4個人依次坐下之後,後來的人遞上來文件,這位文件是移交文件,租界內的公共設施。管理機構以及工作人員交接等等。早上八點的時候,漢口衛生局、警察局和市政局已經和租界內的相關部分完成了交接。

下面的羣衆並不知道他們籤的是什麼,都以爲是歸還的合約,實際上歸還的合約已經簽完了。張安樂迅速的在三分文件上籤了字,對方也簽完字就相當於移交完成。

等張安樂簽完字之後,遠處響起了禮炮聲,江面上的軍艦和民用船隻紛紛拉響了汽笛!

江對岸的武昌城外,圍城的士兵對着天空鳴槍。

大禮堂的鐘聲也敲響了整點的鐘聲,現場的羣衆一片歡呼聲。

在這樣的氣氛下,幾個外國的領事都識趣的回到自己的領事館去了。

簽完字之後。幾個外國領事都識相的各回各家了。

待羣衆安靜下來之後張安樂在漢口發表了講話,指出此次租界的收回代表着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地位的提升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次租界收回了除了上海和鼓浪嶼的公共租界以及廈門的租界之外所有的租界。廈門、上海、鼓浪嶼的租界必將回到中國人民的手裡,外國列強侵佔中國的領土,也將一分不少的回到中國人民的手裡!

坐在車裡的張安樂高興地得到了一個信息,中華民國發生了收回租界的事件。

由於中國國家實力的不斷上升,以及中國同英國關係的不斷增長,中國收回了英、法、意大利等國在中國的租界。這件事情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很多人開始認爲這個政府並不是那麼討厭。。作爲條件,中國將從英、法、意、比四國借款共計10億美元。四國在中國的貿易、投資也會有部分優惠政策。

影響:資金+8億。國民不滿度5。與英、法、意、比關係+10,與日本關係30。

向四國貸款以及給他們提供優惠政策,纔是四國願意歸還租界的原因。這10億美元並不全都是以資金的形式貸給中國,其中包括很多機器設備,技術專利的使用。以及軍火等等摺合美元2億,這就是資金+8億的原因。

張安樂對於貸款這件事從來不認爲有什麼不妥。畢竟前世的他就是和銀行、企業打交道,接觸的就是貸款業務。更何況現在中國政府的貸款並不像清朝那會,有很多附加的有損主權的條件。

張安樂在漢口參加完簽約儀式直接坐車登上了軍艦,他要去南京參加一項重要工程的奠基。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爲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長久以來她又像是一道天塹隔斷了中國南北的直接聯繫,長江兩岸的人已經習慣了渡輪過江。

張安樂去年來上海就經歷了倒車的不便,先坐車到浦口,再上輪船,到江對岸下船,再上火車,這一下一上耽誤了很多的功夫。張安樂從張陸峰佔領江蘇就開始籌劃要建一座大橋,這回他成爲了執政,終於可以實施自己的計劃了。

張安樂從小就從課本上就學習過茅以升的故事,說他小時候沒有去錢塘江看潮,後來聽說錢塘江上橋塌了死了很多的人,所以他就立志要建造堅固的大橋。這個故事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絕對是我國最負盛名的橋樑專家。

這次建造長江大橋,總工程師這個職務當然是由他來擔任。

當茅以升得知要建造長江大橋的時候非常激動,他馬上辭去了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的職務,一心撲在了建橋的選址和調研上。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緊張工作,選址完成了。各項工作也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原本比較發愁的人工問題,因爲山東的軍隊整編,爲大橋的建造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雖然聽過無數次茅以升的名字,可是見到真人還是第一次。望着眼前這個滿臉胡茬,身形消瘦的人。張安樂感到一陣的心楚,連忙上前和這位受人尊敬的科學教握手。

“真是辛苦你了。”張安樂在茅以升身邊輕聲的說道。

第33章 視察裝甲師第64章 新年大禮第11章 當兵光榮第27章 攻克朝陽縣城第43章 一分錢都不捐第39章 戰爭爆發第26章 都在糊弄第46章 政治局會議第9章 工人罷工第50章 平型關之戰第28章 又見任務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79章 南滿守備軍被滅第24章 建還是不建第16章 尋找大小姐第9章 外交的勝利第25章 佔領張北縣第59章 恐高與平等的誤會第22章 武昌之戰(一)第69章 算平手吧第20章 招賢納士第35章 段府宴會第3章 聲東擊西第29章 又晚了一步第35章 金蠶脫殼第2章 《哈爾濱條約》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29章 又晚了一步第4章 調虎離山第9章 一切順利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41章 雛鷹初啼第66章 一語成真第21章 被小姑娘算計第3章 張學良說媒第2章 《哈爾濱條約》第70章 戰事又起第3章 百萬雄師計劃第36章 孫中山北上第7章 搞定溫樹德第43章 一分錢都不捐第18章 一人一杯喝多了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38章 各懷鬼胎第74章 爲張學良立威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23章 朝陽寺事件第73章 皇姑屯事件第7章 到達美國第20章 英國考察團到來第40章 猛虎下山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2章 張宗昌想下野第10章 整編魯軍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17章 安撫軍進城第5章 回家第21章 雙喜臨門第3章 百萬雄師計劃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59章 恐高與平等的誤會第17章 戰鬥部署第57章 進展順利第26章 新渤海艦隊第7章 到達美國第31章 勝算幾何第14章 孫傳芳求見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5章 蒙古督軍第10章 這不是商議而是通知第45章 風頭直轉第74章 爲張學良立威第20章 禍不單行第15章 老婆還是別人的好第4章 海軍初定第73章 皇姑屯事件第38章 連山之戰第48章 西南事起(中)第26章 新渤海艦隊第59章 武功再高 也怕陰招第55章 飛機下線第2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36章 各有所需第27章 攻克朝陽縣城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31章 勝算幾何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2章 張宗昌想下野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45章 郭鬆齡身死第43章 日本干涉第15章 蒙古督軍第18章 蘇聯撤軍第49章 初次會談第40章 血戰馬家軍(上)第22章 武昌之戰(一)
第33章 視察裝甲師第64章 新年大禮第11章 當兵光榮第27章 攻克朝陽縣城第43章 一分錢都不捐第39章 戰爭爆發第26章 都在糊弄第46章 政治局會議第9章 工人罷工第50章 平型關之戰第28章 又見任務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79章 南滿守備軍被滅第24章 建還是不建第16章 尋找大小姐第9章 外交的勝利第25章 佔領張北縣第59章 恐高與平等的誤會第22章 武昌之戰(一)第69章 算平手吧第20章 招賢納士第35章 段府宴會第3章 聲東擊西第29章 又晚了一步第35章 金蠶脫殼第2章 《哈爾濱條約》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29章 又晚了一步第4章 調虎離山第9章 一切順利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41章 雛鷹初啼第66章 一語成真第21章 被小姑娘算計第3章 張學良說媒第2章 《哈爾濱條約》第70章 戰事又起第3章 百萬雄師計劃第36章 孫中山北上第7章 搞定溫樹德第43章 一分錢都不捐第18章 一人一杯喝多了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38章 各懷鬼胎第74章 爲張學良立威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23章 朝陽寺事件第73章 皇姑屯事件第7章 到達美國第20章 英國考察團到來第40章 猛虎下山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2章 張宗昌想下野第10章 整編魯軍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17章 安撫軍進城第5章 回家第21章 雙喜臨門第3章 百萬雄師計劃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59章 恐高與平等的誤會第17章 戰鬥部署第57章 進展順利第26章 新渤海艦隊第7章 到達美國第31章 勝算幾何第14章 孫傳芳求見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5章 蒙古督軍第10章 這不是商議而是通知第45章 風頭直轉第74章 爲張學良立威第20章 禍不單行第15章 老婆還是別人的好第4章 海軍初定第73章 皇姑屯事件第38章 連山之戰第48章 西南事起(中)第26章 新渤海艦隊第59章 武功再高 也怕陰招第55章 飛機下線第2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36章 各有所需第27章 攻克朝陽縣城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31章 勝算幾何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2章 張宗昌想下野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45章 郭鬆齡身死第43章 日本干涉第15章 蒙古督軍第18章 蘇聯撤軍第49章 初次會談第40章 血戰馬家軍(上)第22章 武昌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