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樂,加更一章)

老臣們雖然已經退出一線,但是他們對整個大漢朝廷內外的影響,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不過他們就像是大漢朝廷的柺棍一樣,如果不能丟了他們走路的話,那有哪一天他們都不在了,大漢朝廷很有可能不會走路了。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新一代的年輕官員們缺少經驗,所以他們還是離不開老臣們的指點。

需要多加強地方官員和中央官員之間的調換,以加強對他們的歷練啊。李藎忱心中已經下了決定。

大漢之後也不能只是單純的選拔人才了,人才的進一步培養也是自己需要關注的,其實對人才進行進一步培養倒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能夠在科舉考試當中脫穎而出的,肯定也都是衆人裡的佼佼者。具有足夠針對性的培訓,就是有效的。

這件事得和吏部好好商量商量,另外可以讓各個書院多加配合,這些已經有官職在身的官員能夠進入書院學習甚至轉過來給年輕學生們上課,本來就有利於促進朝廷和書院之間的交流配合。

書院往大處說是給社會、往小處說就是給朝廷培養人才的,所以書院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交流和培訓瞭解現在朝廷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

只會搖頭晃腦的書生,李藎忱不會不尊重,但是絕對不會要。

他需要的是有實幹能力的人才。

至於北周,現在已經不再是大漢向前的攔路虎,而是路上的一塊小石頭罷了,李藎忱要做的,就是徹底踢開它!

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攔路虎和小石頭,李藎忱要做的,就是一步步走過去,一隻只的斬殺、一個個的踢開。

曾經,大漢的目標就是北周,而今天,李藎忱也不再掩飾自己的野心,這周圍的無數國度,甚至更遙遠的土地,都要插上大漢的旗幟,都要臣服在自己的腳下。

站在武將之首的裴子烈,看着李藎忱的身姿,想到了很久很久之前吳明徹在戰火之餘曾經幻想過的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是怎樣的鼎盛局面,即使是東西兩漢時期恐怕也就只有短短一代人曾經算達到過。

那個時候的裴子烈也好,吳明徹也罷,說這樣的話也不過就是想象一下罷了。

現在,裴子烈沒有想到這話似乎真的要變成現實了。

此時,他只希望吳明徹或許可以活的久一些,至少能夠看到眼前的這番局面。

李藎忱已經開口詢問戶部今年預期的稅收,以及農部今年春耕的準備事宜,又問了問禮部的恩科準備的怎麼樣,還有工部、農部等等。

徐陵去世了,朝廷也不可能真的停止運轉。

罷朝三日,的確是紀念一位勞苦功高的臣子最好的辦法,不過現在正是開春之後朝廷各項事宜繁忙的時候,很多事情都着急需要李藎忱做決定然後進行調整或者實施。

因此在這個時候,李藎忱絕對不會允許朝廷因爲任何原因停止運轉,而以大家對徐陵老爺子的瞭解,如果真的讓他知道朝廷罷朝三日以紀念他,恐怕有可能會被氣的活過來。

大家都知道,朝廷現在是在爲即將開始的戰鬥做準備,只要春耕順利,朝廷肯定要北伐,完成對北周的最後一擊。

李藎忱的目光已經轉過來。

裴子烈擡起頭,準備應對李藎忱的詢問。

大漢的軍隊,枕戈待旦,靜候陛下旨意!

————————————

大漢新元五年的春天來的不算晚。

今年的春耕有條不紊的進行。

這是大漢第一次組織中原地區的春耕,相比於多年來已經穩定的江南、荊州等地,今年的確廢了不少力氣。

中原地區的很多百姓都已經逃難去了,還有不少躲在山裡或者沼澤裡,真正還守着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並不在多數。

正是因爲清楚這個情況,所以大漢朝廷在去年冬天就已經做足了準備,不斷派人甚至派出軍隊進入原野、甚至深入山中搜尋百姓,不管是生拉硬拽還是勸說,大部分逃難的百姓都已經陸續回家。

或許有很多人一開始並不相信新的朝廷竟然有這麼好心,不拉壯丁,反而讓他們乖乖回家種地,不過在大漢軍隊面前,他們也沒的選擇,只能順從於朝廷的安排。

能夠回家種地,本來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隨着一部分人回家證明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響應朝廷的號召,冬天裡陸陸續續走下山,不然的話不但春耕的時候根本沒有那麼多人,而且這個冬天在山裡還不知道又會餓死多少。

總之,今年新春的春耕還是順利進行了。

李藎忱站在田地裡,慶幸這幾天比較暖和,至少地裡沒有那麼涼,哪怕這是在北方。

親自扶爬犁耕地,是每個皇帝勸農耕最好的辦法。

不需要什麼花裡胡哨的八卦田,只要皇帝親自走在田地中,和老農一樣赤着腳催動老牛,就是對天下農民最大的鼓舞。

相比於之前在建康府舉行的勸農大典,今年的場面更大。

畢竟這是朝廷第一次在北方舉行的農耕大典,大家都想熱鬧熱鬧,而且北方剛剛爲大漢所有,這是不折不扣的第一次春耕,所以朝廷也期望能夠快速穩定民心。

華夏的百姓,多數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所以沒有什麼比耕作、比陛下親自帶着耕作更能夠讓他們感到振奮和安心的了。朝廷鼓勵農耕,自然能夠讓百姓們對大漢有更多的歸屬感。

爲了能夠報道此事,讓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所作所爲,各地的報紙都派了人來,不少擅長速寫的人正對着田地之中的陛下快速畫着,這個時代當然沒有照相機,但是報紙上又不能沒有插圖,速寫插畫就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李藎忱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天真的有點暖和了,自己推着爬犁走了這麼一個來回,竟然出汗了。

不遠處的小溪,已經不見了冰封,水漲了上來。

春水初生,春天,這個李藎忱盼望了半年的春天,終於來了。

自己夢寐以求的北伐,在春耕之後,就會拉開帷幕。

大家都在看着陛下,而陛下回首向北方看去。

不知道宇文憲,你做好準備了沒有?

朕,可是已經迫不及待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五章 山路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序章 白袍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書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一七五一章 最後的強援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七章 求死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八十九章 聽一言(第三更)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二百四十七章 頑強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
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五章 山路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序章 白袍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書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一七五一章 最後的強援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七章 求死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八十九章 聽一言(第三更)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二百四十七章 頑強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