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棒子揮棒造反

三個棒子首領金太陽、全鬥奐和宋成憲決心起事,反對邪惡帝國。

上文說過,棒子想舉事,要收斂民心,使民歸心,成爲同一民族,齊心協力反對華族,這個目的基本已經達到。

從上而下,已經形成了極度仇視華族的氣氛,原本各地的酋長、首領秘密聚會,約定共同反元。

棒子擔心帝國的軍隊,爲此他們秘密屯積大量的刀槍盾牌、弓箭和護甲,還仿製了一些弩,至於打磨得很光滑的木頭盾、鈍刀和棒子也有不少。

在帝國買賣兵器是合法的,棒子很狡猾,金太陽和全鬥奐分派人手,在帝國各地少量購買,偷偷運回來,積少成多,武器已經差不多能夠武裝起二萬人了。

這數目有點令人吃驚,大家有所不知。帝國國內,兵器是當成日用品來買賣,隨便放在超市,堆成一堆堆,百姓交了錢即可拿走,據帝國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平均每一個成年的男子擁有五件兵器以上,單單劍、刀、匕、盾、弓五件一套是必備,可以選用長槍、弩、大刀、斧頭或者特色兵器雙截棍、鏈子錘等等,因此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很多小孩子的生日,父母就是送刀送弓給他們當生日禮物。有不少人的庫藏居然放了上百把的兵器,而他們不過是個普通的子民。

兵器全面流通,主要是帝國武風甚熾,皇帝有詔:“持有兵器,是子民的天賦之權!”帝國把夫子的六藝(禮樂詩書射御)落實到實處,學堂把對兵器的運用列爲正課,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想當官的,無論誰都要考試騎馬開弓射箭,就連女人也不例外,固然女紅是學習的重點,可是射御也要掌握,因此,在女性的閨房中也能見到寶劍香弓。

還有就是帝國是個消費的社會,皇帝搞福利,鼓勵大家多賺錢,實際就是要子民多消費,大家買的商品越多,社會經濟要素就越活躍,是良性的互動。結果就便宜了棒子,能夠在幾年時間就準備了大量的兵器。

說起來也是諷刺,如果沒有道路、航運的暢通,帝國政府保證全國子民的人身自由權,棒子也不可能走遍全國。

全部都是民用版的兵器,與軍用的比起來,主要差在材料和厚度上,不過照樣能夠輕鬆地殺死人,甚至比昔日的遊牧民族用的兵器還要好,象一些劍、刀之類的短兵器,與軍標相差並不很大。倒是甲冑和弓弩屬於管制的裝備。

兵器壯了棒子的膽,膨脹了他們慾望,他們認爲準備充分,時機成熟,終於不要用口水來做兵器了!

對於可能的大軍圍剿,棒子也考慮過,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季,大雪覆路,遮掩海面,實屬天時地利人和!

而且聽說帝國皇帝不在本國內,帶了大批將領與軍隊去打外國,可謂天助我也!

不過,按棒子高層心中的想法,若能在春節暴動更有影響,能給帝國一個大大的“驚喜”,可惜的是被迫提前。

帝國曆青武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也就是金惜善、宋慧巧、全知賢將被送進宮離開三韓的前一天,暴動終於發生了。

那天,獸爾城(今韓國釜山)內的中心公園搞市政工程,利用冬季時節,把公園裡湖泊的水放了,招納一百多棒子民工,挖掘底泥,以防淤積,塘泥亦可做肥料。

很平常的工程,卻發生了不平常的事情。

民工挖着挖着,從泥中挖出了一個石人,有人驚呼道:“看!”

大家仔細一看,石人居然是一個獨眼石人,那石人背上刻有兩行漢字道:“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三韓天下反。”

監工的華族當場臉都綠了,拿過大衣,蓋住石人,和另外幾名監工,想把石人擡走,被早就有心的棒子一把糾住道:“別想跑!”

百多棒子一擁而上,當場把四個華族全部打倒在地上,擡着石人走上了大街。

造反了!暴動了!石刻的讖語成爲了興兵的導火索,天意如此,還等什麼呢?!

大批的棒子衝向城內的漢人聚居區和官衙,包圍了那些所在,圍捕華族,同時,一道道雪撬,載着信使,駛向四方,通知遠方的棒子舉事。

整個三韓地區都沸騰起來,在打倒帝國,建立國家的口號下,越來越多的棒子集中在造反的大旗下。

應該說,作爲三韓棒子智囊的宋成憲還是很有眼光的,在他起草的《舉事方略》上明確指出:“圍住帝國的軍吏民後,不要強迫他們投降,以他們所受的教育,投降是件極爲恥辱的事,他們是寧死不降的,如果硬要他們投降,無疑逼他們死戰,那麼可能造成我們的重大傷亡。

所以,在圍住帝國的人之後,採取的策略就是不打不綁,允許他們攜帶兵器、細軟,禮送他們出境,不要傷害任何一個帝國華族!切記切記!”

不僅如此,就連呼喊的口號都想到了,那就是:“打倒花豬,推翻帝國。”而不是說“殺光花豬,屠盡帝國”。以免棒子們頭腦一發熱做出不可收拾的傻事。

帝國的法律規章訂得非常仔細,宋成憲學習過,知道帝國對於地方官有那麼一條,如果是不重要的地方,那麼地方官有權棄守,以保百姓安全,不追究其責任。對於重要的交通樞鈕,兵家重地等,則要死守。現在三韓並不是重地,不怕華族的地方官不答應。

更深層的一個原因,宋成憲懼怕帝國的報復,他深入研究過帝史,發現帝國皇帝是個熱衷於報復的狂人,RP惡劣,向來是“殺我一人,滅你十里”的殘酷報復手段。如果逞一時之快,大殺帝國百姓,激得皇帝以牙還牙,那就是三韓民族的大劫!

退一步來說,我放過你的百姓,你總不好意思讓你的軍隊屠殺我的百姓吧?兵對兵,對於擊敗帝國軍隊,宋成憲還是有一點把握的。

他的想法,三韓棒子高層起初不認同,他們想扣留華族當人質、或者逼華族交贖金金,不過宋成憲說道:“華族官府手冊上說得明明白白,不受脅迫,我們拿着人質,到時放也不是,殺也不成,反成累贅!”在他的力主下,棒子們認可了他的作法。

如果他的方案能夠推行,將來倒會造成帝國軍的困惑,所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帝國是這樣教育他的子民的。(可解爲:皇帝對你們這麼好,你們當然要報答皇帝)人家放過你的百姓,你還好意思下手去殺他們的百姓。

歷史之所以爲歷史,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宋成憲的設想能夠實現否?

現在三韓的華族約有二萬五千人,幾乎全都集中在海邊的大城市中,其中官軍六千,有一千步兵和二千海軍駐紮在軍事禁區“巨濟島”,整個三韓大地,駐軍少到只有三千人——帝國那麼大,不可能放很多兵。

對上至少有二三十萬男丁的三韓,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彈壓。

因此,被圍的獸爾城郡守馬達一接到三韓人願意談判的意願,即時同意。見到三韓人識做,頓時喜出望外。

獸爾城是座大城,官府裡有“互聯網”,馬達請示司馬懿,司馬懿想都沒想,當機立斷道:“撤出我們的人,不要與棒子衝突,東西可以留給他們,關鍵是人都要撤出來,所有責任我來負!”

於是,馬達封存了庫房,留給棒子,自己着手準備撤退。

戒備深嚴的獸爾城海港,華族開始了緊張的撤退,在棒子們的嚴密監視下,登上華商停在港內的船隻離開。

婦女、兒童首先離開,她們登上的是最大最好的船,然後百姓平民離開,最後才輪到軍隊和官吏。

不會發生“讓領導先走”這樣的咄咄怪事,地方官員,如果敢丟下他的百姓,搶先開跑,回去后帝國法官會按律砍他的腦袋!要是丟失重地的,滅他九族都有可能!誰要是敢投降,則入“貳臣錄”,鄉里把他的名字從族譜除名,死後不得入宗祠(意即成爲遊魂野鬼),帝國情報機關會派人追殺,不死不休!

權利越大,責任越重,不會沒有交換的。

在棒子高層的壓制和約束下,棒子們不敢爲難華族,撤退得非常順利,不一會功夫已經有二千五百名華族登船,本城內的華族婦幼已經全部登上了船,立即開航。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不算大,只是這幾天都在下雪,碼頭的地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十月二十八日,在集中了大約七千人的百姓(當中居然有些充當華族姬妾的棒子女人,她們也隨華族一起走),加上二千的士兵,華族就在一個帶着悽清的上午,灰溜溜夾着尾巴地離開了不屬於他們的地方(按棒子的說法)。

話又說回來,頭腦清醒的棒子們有三分感謝上層的決定。帝國軍人的強悍,幾乎全民皆兵的華族,很多女人都披着甲,拿着弩,看起來都不象是花拳秀腿的角色,仗着人多士氣高,一打起來,固然能夠全殲華族,不過可能棒子要付出二三倍傷亡的代價!

按協議,所有的華族,留下馬達與三百帝國軍不走,以接應從邊遠郡縣出來的華族。

一切都是那麼偶然,也是那麼的必然。

有個棒子弩手,拿着上了弦的弩走動,跺腳呵氣防凍,一不小心,他仰面朝天,摔了一跤,冬天雪地裡摔跤是常事。

弩脫手而出,掉在地上,震動使到它的箭嗖的一聲飛了出去!

劣質弩!帝國的軍用制式弩,做到掉地也不走火。如今箭就那麼可笑地釘在了一個正要登船的華族百姓的屁股上,那個華族本來有點神經緊張的,覺得屁股大痛,一摸滿手是血,他就象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跳起來大叫道:“敵襲!”

在那名棒子周邊的棒子們,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可是遠一些地方的不知道啊,看到了自己人放了箭,他們都是烏合之衆,沒得長官之令,也就手指輕輕一鬆,立即箭矢破空之聲大作!

碼頭大亂,帝國軍忙着舉盾招架,或者拿弓弩還擊。接着,從遠距離放箭到近身肉搏戰成一團。帝國軍官和馬達則是高呼:“讓老百姓先上船!”

戰鬥進行得極爲殘酷,大羣的棒子狂熱地吼道:“殺光花豬,屠盡華狗!”(注意口號變了!)以集團式發動衝鋒,看到他們成羣結隊的衝上來,迎面放出一排黑壓壓的箭,郡守馬達真是膽戰心驚,說不怕是假的。

他站在人羣中,焦急地道:“快上船,走,走,走!”

馬達親眼看到大片的死傷,只見百姓中的五六個人中箭倒下,二個即時喪命,四人受傷。其中一人手臂被射穿,鮮血如泉涌;另一個腹部受傷,他痛苦的倒在地上手抓腳踢,留出的血很快就凝結在雪地上,極爲奪目;

一縷勁風呼嘯飛來,馬達機警一閃,正自得意自己步法靈活,他身後邊的一個華族卻是大聲慘叫,馬達扭頭一看,只見那箭射中了他的左眼,滿臉都是鮮血!

馬達驚慌地舉弓亂射,居然超水平發揮,連射十箭,至少被他射中了四個棒子!

他力氣已盡,手臂痠痛,暫時停手,有人來到他的身邊,馬達識得是帶隊的千夫長,姓羅名蘭,他急促地道:“敵人太多,我們已經守不住了,郡守大人,你快走吧!”

馬達大口大口地喘着氣道:“等百姓們都上了船……”

羅蘭不由分說道:“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碼頭上,棒子們扔出了燃燒着的煤油,那些是由帝國化學家從煤中提煉出來,不能用於家庭照明,可用於城市公用照明,因爲它燃燒有大量黑煙、臭氣和劈啪聲,但用於軍事上卻是非常有用。

一瓶瓶點着的煤油被棒子用力地扔向士兵羣中,黑煙和火焰到處冒起來,羅蘭用朴刀拍散一瓶,煤油濺得一地都是,散發着刺鼻的氣味。

羅蘭指派道:“杜參謀、劉參謀,帶着郡守大人和團旗離開,走!”

兩個軍官扛着旗,架起馬達就跑,馬達扭頭一看,看見帝國軍隊淹沒在棒子海中……

帝國的部隊,向來用兵不拘一格,如果讓那二千人單獨面對棒子,那麼他們必定會四處遊走,大打游擊戰,絕不與敵人硬碰。就算敵人能夠將他們消滅,也必然付出慘重的代價。

靠,人家佔優勢,打羅馬式的陣地戰不是自尋死路?硬拼作甚!

可是現在,他們能走嗎?當然不能,身後就是百姓,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保衛自己的百姓。爲了他們,殺身成仁,快哉快哉!

羅蘭目光堅毅,神色慨然,激勵將士死戰,帝國軍視死如歸,戰鬥素質絕頂高明。棒子們拿着各式各樣的兵器,以木棒居多,人多勢衆,士氣如虹,不怕犧牲,拼命突擊,一條心向前衝。兩軍對上,戰鬥之慘烈,實在是超出人們的想象。

帝國軍打得刀卷槍折,沒武器可用,士兵便揮拳相博,手皆見骨,搶過敵人兵器,再行搏殺,再將兵器打折。羅蘭多處受創,兀自死戰不息,直至最後倒下。

二千軍隊,沒有一個人逃跑,也沒有一個人投降,全部戰死在碼頭上,那二個架着馬達到船上的參謀,擲下二麪糰旗(一千人爲一個團),返身跑回碼頭,與戰友們死在一起,換來的代價就是七千百姓安全登船離開!

馬達在船上,淚水滿面,暗暗發誓:“我會回來的!”

後來,爲紀念英勇的羅蘭千夫長,帝國軍部追授羅蘭“青龍寶石勳章”,有“帝國英雄”的稱號。這次戰事,後來被詩人加工成爲一部著名的史詩,即民族史詩《羅蘭之歌》。它以悲壯的情節,感動了無數的帝國子民,激勵着所有的帝國軍隊,保家爲國,無懼犧牲!

看着滿地丟棄的甲仗器械、堆成小山的屍體和變了顏色的雪地,宋成憲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地道:“人算真不如天算啊!”

他強振了一下精神,下達命令,把還沒有離開的華族全部扣留,不肯投降的就消滅。

終於讓帝國的統治消退,準備建國了,可是三道陰影落在了棒子的身上。

第一道陰影:統計出的數字放到了三巨頭面前,在獸爾碼頭的劇戰中,消滅了二千帝國軍,已軍傷亡高達六千,而且死的多,傷的也多是重傷,很難挽救。

訓練有素的帝國軍隊手極黑極毒,殺的全是要害,對上他們,自然是傷亡慘重。

圍捕沒有來得及逃跑的帝國軍民,殺掉了四千多,已方傷亡則是又一個六千,俘虜的帝國軍民僅僅爲二百餘人,那些逃不出的帝國軍民,都是拼死一戰,無人敢主動投降,實在戰不過,寧可自盡也絕不做俘虜。

看到傷亡如此巨大,三巨頭都是臉色發白,代價太高了!

第二道陰影:正在忙於建國的當兒,後院失火。

住在一起,剛剛被棒子解救出來的金惜善、宋慧巧、全知賢和李英媛居然被人乘亂掠走,不多的護衛讓人家乾淨利落地做掉,四女則是下落不明。

這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般落在了三巨頭的頭頂,震得他們身體搖搖欲墮!

幹這一票的是帝國特種部隊的棒子奸所爲。

早在幾年前,棒子得意地用低級手段抵制帝國的時候,帝國當然不可能睡大覺,也做了一些準備。

在棒子中間找出了一批棒子奸,不難找,任何時期,任何國家與民族都存在着這些人,實際上就是金太陽、全鬥奐這些人在族中的對頭,政治鬥爭中失勢的家族。

找到後,將他們家庭移居帝國控制的穩妥之處,變相扣留他們的家人爲人質,然後厚待他們,訓練他們。這羣棒子奸當中有男有女,帝國軍隊對他們實施了嚴格的訓練,潛伏在三韓城市裡。

當棒子舉事的時侯,出動了棒子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奇襲女人的居處,把女人們搶過來。

給他們的命令很明確:“她們是皇帝的女人,絕不能落在任何別的男人手中,如果捉到後走不掉,那就殺了她們!”

愚蠢的棒子們並沒有想到帝國居然敢膽生毛,被說着當地口音、同種面貌的棒子奸打個措手不及,女人被搶走,裝入麻包袋扛走。

棒子們動作太慢,反應遲鈍,棒子奸扛着女人上了接應的船隻,也是四女好命,要不然棒子奸如果走不脫,會下手害了她們!

第三道陰影:駐地在巨濟島,原本出海訓練的帝國炮船在回港後,全速趕到,八條炮船瘋狂地貼近城市猛轟。砰砰作響,煙霧瀰漫。

雖然當時火炮威力很弱,僅僅相當於投石車,可是扔個石頭過去,再輕也能砸死砸傷人啊。

棒子們缺乏重武器還擊,只能遠離海岸線逃避,極是不爽。

在火炮充當禮炮聲中,於獸爾城郊,三韓民族大會開幕了,與會的酋長和首領、長老之流共二十五國(部落)三百餘人,共商國是。

統一的王國成立了,叫做“大韓王國”,暫時推舉金太陽爲王,全鬥奐、宋成憲爲副王,待戰爭結束,和平到來時,再鄭重其事,重新推舉大王。

通過了建國綱要,仿帝國制定國旗、國歌和國徽,大韓民族當家作主的時候到了!

宋成憲高呼道:“大韓、大王國,大家大聲地喊出來!”

金太陽傻乎乎地問他道:“爲什麼這麼多個大字?”

宋成憲熱切地道:“是爲了蓋過帝國一頭!”

金太陽追問:“可有解?”

“嗯,大、中、小哪個大?”

“當然是大最大!”

宋成憲得意道:“那不就結了!帝國他們號稱是世界中心國家,因此叫做‘中國’,我們是大韓王國,他們是中,我們是大,所以我們大過他們!”

“高!實在是高!”金太陽翹起大拇指讚道。

Q!一個鼻屎那麼大的國家,自稱大大大國,一是出於自卑,二是出於狂妄!世界上這類人和國家還真是不少啊!

建國伊始,面臨着帝國的強大壓力,召開了高峰會議,智囊宋成憲指出並不奢望能夠完全擊敗帝國,最理想的就是打痛帝國,讓帝國覺得統治三韓是得不償失,放鬆統治力度,大韓王國甚至可以做帝國的蕃屬,向帝國納貢,但一定要有自主權。

大韓王國在十一月一日建立,自建立的那天起,就深深地蒙上了三層陰影,它能走多遠呢?

第32節 征服的慶典第15節 你有錘頭,我有人頭(一)第50節 豬豬威震羅馬(一)第37節 告發她是因爲我想在她那兒留宿第1節 裝神第48節 炮製高句麗君臣(一)第91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三)第19節 玻璃之夜第12節 高峰會議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25節 雷霆猛女第25節 周泰發瘋第69節 張合帶兵第45節 大豐收(三)第43節 萬歲師第56節 奧古斯妲(一)第45節 終結者II----終結元老院第18節 女王,請蹂躪我吧第20節 大同鎮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25節 皇冠上的珍珠美麗的釣魚島第20節 皇帝當強盜(一)第21節 司馬折棒子(四)第52節 猛將兄第29節 波斯了局(二)第18節 龍噬人心第14節 袁術來襲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36節 新野絞肉機第13節 人才歸順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41節 大進軍第39節 柳林團之戰第11節 一單工程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31節 建業瑣事(一)第26節 山中捉鹿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8節 秋交會第24節 徵召令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20節 豬是戰神第28節 算舊帳(三)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第15節 大戰之後(一)第32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二)第29節 車營硬戰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53節 最後一戰(一)第10節 波斯人的下馬威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印度教二大史詩第80節 羅馬行第26節 情與恨(二)第44節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第44節 夢露佚事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17節 居仁堂會議第10節 黃埔軍校第41節 滿街出售絞肉機第7節 到阿非利加去第29節 收官-----關公在諶離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63節 天災人禍第38節 再幹一票(四)第11節 鏖兵克爾曼第3節 頭上無毛,身帶陰謀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28節 波斯了局(一)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帝國的聚寶盆三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3節 破局第4節 工兵開路第4節 吃荊州菜第34節 拳王賽第17節 可愛小兔第40節 公主入宮(二)第24節 印第安之王(二)第61節 埃及諸事第15節 吞併日耳曼(十一)請假條停更啓事第33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四)第53節 元宮秋(一)第7節 經營北方江海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7節 初識劉備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4章 20節地形第22節 無間道之祝融發威第53節 最後一戰(一)第23節 印第安之王(一)巨強第25節 大收穫第47節 皇帝雪夜入高句麗第23節 一串珍珠(一)第5節 血戰查赫巴爾港
第32節 征服的慶典第15節 你有錘頭,我有人頭(一)第50節 豬豬威震羅馬(一)第37節 告發她是因爲我想在她那兒留宿第1節 裝神第48節 炮製高句麗君臣(一)第91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三)第19節 玻璃之夜第12節 高峰會議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25節 雷霆猛女第25節 周泰發瘋第69節 張合帶兵第45節 大豐收(三)第43節 萬歲師第56節 奧古斯妲(一)第45節 終結者II----終結元老院第18節 女王,請蹂躪我吧第20節 大同鎮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25節 皇冠上的珍珠美麗的釣魚島第20節 皇帝當強盜(一)第21節 司馬折棒子(四)第52節 猛將兄第29節 波斯了局(二)第18節 龍噬人心第14節 袁術來襲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36節 新野絞肉機第13節 人才歸順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41節 大進軍第39節 柳林團之戰第11節 一單工程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31節 建業瑣事(一)第26節 山中捉鹿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8節 秋交會第24節 徵召令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20節 豬是戰神第28節 算舊帳(三)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第15節 大戰之後(一)第32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二)第29節 車營硬戰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53節 最後一戰(一)第10節 波斯人的下馬威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印度教二大史詩第80節 羅馬行第26節 情與恨(二)第44節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第44節 夢露佚事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17節 居仁堂會議第10節 黃埔軍校第41節 滿街出售絞肉機第7節 到阿非利加去第29節 收官-----關公在諶離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63節 天災人禍第38節 再幹一票(四)第11節 鏖兵克爾曼第3節 頭上無毛,身帶陰謀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28節 波斯了局(一)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帝國的聚寶盆三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3節 破局第4節 工兵開路第4節 吃荊州菜第34節 拳王賽第17節 可愛小兔第40節 公主入宮(二)第24節 印第安之王(二)第61節 埃及諸事第15節 吞併日耳曼(十一)請假條停更啓事第33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四)第53節 元宮秋(一)第7節 經營北方江海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7節 初識劉備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4章 20節地形第22節 無間道之祝融發威第53節 最後一戰(一)第23節 印第安之王(一)巨強第25節 大收穫第47節 皇帝雪夜入高句麗第23節 一串珍珠(一)第5節 血戰查赫巴爾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