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

“哈哈哈,蜀王叔,這麼說起來,那朱盛滂被拖到宗人府的時候,牙齒啥的都幾乎被打光了?”

“是啊,皇上。臣這次奉詔入京,先是去了宗人府報備。結果就碰上了這麼個事兒。”

“那大宗正那邊怎麼處理的?”

“那朱盛滂當然是先關押起來了。至於陳子壯幾位士子,大宗正板起臉來訓了一頓也就完事。”

“哈哈哈,有意思有意思,可惜這會兒會試在即,朕不能提前接觸士子,不然真想見見那陳子壯。嗯,頂硬上,廣東人的這句話朕喜歡。”

然後他微微擡頭,對身邊的方正化道:“你派人去打聽下,那朱蘊鏗、朱盛淼父子的事情,是不是真如那羣廣東士子所言。如果確實屬實,那就把這父子倆的銀行貸款幫他們還了,資金從朕的內庫走。另外,也把這個事情給張世澤說一下。六大報要重點對此事進行宣傳,朕就是需要這樣的宗室標杆啊。至於朱盛滂?哼,他哪有鳳陽圈禁的資格?你讓老魏出面,帶他東廠一日遊。告訴他,再不洗心革面,朕不介意用他的身體爲我大明刑訊科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是,奴婢遵旨。”

方正化出去後,朱由棟又對朱至澍示意:“蜀王叔請坐,啊,說起來,蜀藩也是洪武時創立的老藩了,這家裡的親戚也不少。怎樣?有沒有窮親戚來堵蜀王叔的門口啊?”

“臣慚愧,確實是有那麼幾個不成器的親戚來府裡要錢。臣都安排妥當了。不過請皇上放心,蜀藩自獻王(初代蜀王)開始,就不以商賈爲賤事。國朝兩百多年下來,蜀藩以及蜀藩分封出去的郡王、各家親戚,其實都在操持各種生意。所以,蜀藩的子孫,大多數都有至少一家店鋪。皇上的宗室新政頒佈後,他們就敢於從幕後走到前臺,親自操持各種營生。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是感激皇上的。”

“嗯。”朱至澍說的話,朱由棟至少相信一大半:蜀藩自初代蜀王朱椿開始,就善於經商和斂財。當年朱老四靖難,這軍費的相當一部分,都是蜀王提供的。兩百多年來,蜀藩爲首,各四川境內的郡王們爲輔,下面從朱椿發源出去的什麼鎮國將軍、奉國中尉們爲末梢。整個四川以及青藏、雲南、貴州的商界,基本上都被蜀藩把控。蜀王的子孫們平日裡討生活還是不難的。

朱椿之下,歷任蜀王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賺錢上,一般都是極有眼光的。就說這一任蜀王,當年朱由棟爲了應付華北大蝗災,找各藩王要糧食,作爲代價,把水泥技術給了出糧的藩王們。結果其他藩王都是去建個水泥廠然後賣水泥給朝廷。而蜀王則是修了水泥廠還要修建成渝公路:現在,成渝之間實現了水泥路交通,蜀王府靠着這條路收過路費,又是賺得壇滿鉢滿。

“蜀王叔,這次朕請你進京來,主要是兩件事。”

“請皇上示下。”

“這第一呢,是想問問那個雜交水稻現在進行得如何了?”

“皇上。”朱至澍坐正了身體,認真的拱手:“臣受皇上委託,將廠公和大司空辛勞多年培育出來的稻種在成都平原進行了試種。試種期間,嚴格按照方山實驗室的規矩,選擇了成都附近最優質的一類稻種作爲參照物。第一年,雜交一號的試驗田,每畝畝產毛重350公斤,脫殼曬乾後有263公斤。和對照田的毛重250公斤,脫殼曬乾後只有175公斤比起來,優勢極大。而且雜交一號根系發達,分櫱性強,莖稈粗壯,穗大粒多,米質優良,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真真是神物一般的東西。

但是呢,第二年,臣用雜交一號在第一年產出的稻種直接種植後,十畝試驗田,平均產量就直接下降了一成多,個別田畝甚至直接下降三成。第三年用第二年的種子種植,產量就下降到與對照田差不多的地步,有的田畝甚至還不如對照田了。”

“嗯。”雖然不是學農學的,但朱由棟也知道雜交水稻因爲在表現出父系和母系的優勢同時,也隱含着父系和母系的劣勢。而自留種很容易就在第二代的時候,同時把兩系的劣勢表現出來:結果就是還不如普通稻種。

“朕知道了。那,蜀王叔,這樣,朕的方山實驗室是在北京。這地方能夠用來做試驗田和優質稻種培育基地的土地還是太少了。朕想把農業實驗室放到成都。到時候,還請您多多關照。”

“臣領旨。皇上放心,蜀藩一定爲了我大明百姓的口糧而竭盡全力。請皇上披個條子,臣待會就去方山實驗室和那裡的教授做好安排。然後臣在成都先劃一萬畝土地培育優質稻種。”

其實,在有了土豆玉米紅薯這些美洲高產作物,以及未來東南亞大產糧區後。至少就目前來說,雜交水稻的研發問題並不是特別緊迫,只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他真正的目的,是想通過雜交水稻,找到一種抗寒的稻種,以便未來可以真正的開放東北的黑土地——對於這個時代的漢族人來說,不適合農耕的地方,就是打下來了也守不住。

所以,朱由棟對這個事情倒也不是特別着急。在朱至澍答應下來之後,自然就開了一個新話題。

“蜀王叔,朕知道蜀藩這些年在四川各種經營商業,利益牽扯極深。朕就是想問問,若是各宗藩都要出海就國的話,那蜀王叔是想先走還是後走?如果是先走,想去哪裡?”

“皇上。”朱至澍起身:“臣已經想明白了,蜀藩上下都很清楚,走,是一定的。既然如此,晚走不如早走。至於說走哪裡,臣倒是覺得緬族的伊洛瓦底江平原很不錯。”

“哈哈哈,朕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可惜那阿華那隆真是聰明,去年征伐暹羅,他只要稍微懈怠一點,朕就能要他的命。可他居然想明白了這一層。不過蜀王叔放心,只要這傢伙去世了,緬甸很快就會落到大明的手裡。到時候朕就封蜀王叔去那裡就國。”

“臣多謝皇上。”

“嗯,蜀王叔召集四川的各路豪商,重點修築成都到仰光的道路,並大力投資修建仰光港。這一舉措是極好的。朕很高興蜀王叔有這樣的決心和眼光。請蜀王叔放心,朕已經跟那邊的知州洪承疇打了招呼了,萬事都會給蜀王叔方便的。”

“如此,臣就再次謝過皇上了。請皇上放心,蜀藩從靖難起就是皇室的堅定支持者,兩百多年來一直如此,未來也會如此。”

“哈哈哈,那就要在以後繼續有勞蜀王叔哪。”

“哪裡,這都是臣子本分。如此,臣告退。”

“好,朕送送蜀王叔。”

當朱由棟剛剛把朱至澍送出門,田爾耕就匆匆的趕來了:“皇上,臣有大事向皇上稟報。”

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六九五章 進擊的商丘號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
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六九五章 進擊的商丘號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