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

天啓四年,正月十八,國務會議。

在前半段的會議上,大家都是常規性的議事。稍微有些爭議,耗了一點時間的無非是呂宋戰役的封賞:樞密院提交上來的意見是李國助、顏思齊兩人都晉升爲海軍上將。兵部對此提出了異議:雖然不是出於畏戰等原因,但馬尼拉灣大海戰的時候,顏思齊連戰艦都沒能登上去,憑什麼也要晉升上將。而樞密院則據理力爭,說什麼年資、日常貢獻也很重要。最後,在內閣和衆多參會衆臣的一致支持下,兵部的意見得到了肯定:海軍終於有實職上將了,但暫時只有一位。

除此之外,追晉壯烈犧牲的鄭威爲海軍少將,並且對本次作戰中犧牲的將士予以優厚的撫卹,以及禮部常規報告今年的會試準備情況等,都是應有之意,無須贅言。

在這些常規的事項完成後,到了會議的後半段,掛靠在戶部下面的國家工商總局局長李國俊首先對工部開了炮。

“皇上,諸位上官。自天啓三年朝廷改革礦政,允許民間資本正式的購買、經營煤鐵礦以來,我大明各地商人,近大半年來累計投入資金一億兩千餘萬,購買了88座鐵礦和178座大小煤礦。相當一部分鐵礦和煤礦都已經在開始生產。由於這些礦產都屬於私人,所以這效率確實高了不少。根據我們工商總局掌握的數據,天啓二年,我大明全國一共是生產了4.5萬噸生鐵和86萬噸煤。而去年,也就是天啓三年,則是5.1萬噸和98萬噸煤。其增長率極爲喜人,朝廷得到的稅收增長得也很快。但是!”

李國助輕輕的敲了敲桌子:“我工商總局各地的分局,在實際的工作中發現,各地鐵、煤的東家,都在抱怨運力嚴重不足,大量的鐵、煤生產出來後運不出去。或者是運出去後,這路上的運費和損耗極高。皇上,各位上官,各地商人都在問,工部什麼時候能夠把公路和鐵路,尤其是鐵路,修到各個礦區。這麼發問還算是客氣的,有的脾氣不好的礦主,乾脆就說朝廷矇騙了他們,當初售賣礦產的時候都是說的很快就有鐵路、公路延伸過來。但是現在......”

他把手一攤:“如果路的問題不解決,運力自然無法解決。由此造成的局面便是:各地需要大量的煤鐵,軍方的各個工廠需要大量的煤鐵。而在山西、蒙古等地的大量煤鐵卻始終運不出來,國家收不到稅不說,這一批礦主也很容易破產!”

在李國助稍顯急促的彙報聲中,衆臣自然的把目光集中到了工部尚書徐光啓的身上。

老徐有點惱火的站了起來:“李局長,你的心情本官可以理解,但是你再怎麼着急,路也只有一寸一寸的修。”

說完這話老徐轉向朱由棟:“皇上,自去年朝廷決定建立河套重工中心開始,工部就馬上規劃了從北京到包頭的公路和鐵路。但是這兩個地方,直線距離就超過了500公里,實際路況更是要翻山越嶺,跨河建橋。所以,工部到目前爲止才完成了路線勘探,經過工部緊急測算,京包公路實際里程會達到830公里,京包鐵路因爲逢山穿洞,遇水搭橋,基本採直線,所以里程有所縮短,但也會達到650公里。如此長的路線,即便今年開工,起碼也要五年時間才能完成!

此外,山西的煤炭外運問題。目前工部已經組織人手開始修建京太公路,這一公路,因爲前半程可以直接使用京洛公路的建成路段,所以實際修築里程只有200餘公里,三年內應該可以完工。至於從東向西修建到山西內部的鐵路,諸位,巍巍太行啊!施工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大司空,下官不是不懂我大明從東部平原到中部山地修路的難處。但,三五年才能修通的話,我們的商戶都破產了!”

“李局長,你過了!先坐下。”

“大司農?”

“多少年來,大司空爲我大明解決了多少難題?我們要相信大司空啊。再說了,大司空爲人謹慎,他說的三五年,估計實際上也就一兩年吧。”

“許弘綱,你少在那裡給本官戴高帽子!三五年,是很樂觀的估計了!若是碰到地質、巖體不穩,十年二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隨着許弘綱陰陽怪氣的爲李國俊站臺,徐光啓公開反擊後。先是工部和戶部的參會官員開始爭吵,然後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兵部也參與進來。之後其他各部也參加了爭吵,整個會場的秩序,一下子全亂了。

下面羣臣的喧譁,並未影響到朱由棟。他又習慣性的敲起了桌子,陷入了沉思。

中華帝國,由於歷朝歷代的度量衡不一致(比如漢石和明石就差距極大),加之文人們寫史書從來都喜歡寫概數。所以,這歷代的煤鐵產量到底是多少,很難說清楚。但後世大多數史學家都一致認同:明代,是古代中國鋼鐵產量的最高峰——大約最高時年產鋼鐵4萬噸以上。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用煤炭來冶鐵了,所以,明代的鋼鐵產量既然是古代中國的最高峰,那麼自然的,明代的煤產量也肯定極高。

但是,在歷史本位面上的明代,其煤鐵產量,主要是來自於東部地區:河北、安徽、江西等地。

這些地方,要麼是大平原,要麼是水網密佈的江南地區,其運輸基本不成問題。

而現在,大明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對煤鐵的需求,將直線上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海軍一家就可以把現在大明每年生產出來的生鐵全部吃下,而且還吃不飽——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真要衡量一國的國力,其金標準不就是煤鐵產量麼?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明必須要開發山西、蒙古、湖北等中部省份的礦產資源: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現在,中華帝國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這麼長的時間下來,東部地區便於開採的礦藏已經不多了。不把中部乃至西部豐富的礦藏資源開採起來,將來是沒有足夠的鋼鐵去打仗的。

作爲穿越者,朱由棟深知:對於海運乃至內河航運來說,幾百噸甚至幾千噸的運輸,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放到公路運輸上,這點量就有些恐怖了:大明此時的公路確實是水泥路,但一方面是這會水泥路上跑的還是馬車、驢車,一方面是這些水泥路只是按照21世紀的村道標準修建的,根本經受不了長期的重壓。

所以,要把中部的出產大批量的運出來,必須是鐵路!

哎,這果然是要想富先修路啊,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傻乎乎的直接去建設工業基地了呢?TMD工業基地建得再好,東西運不出來有個屁用!

不過呢,我們中國人嘛,基建狂魔嘛,就沒有修不好的路!再說了,我們中國人嘛,也是最善於變通的民族嘛。

認真思考了一陣後,心裡慢慢有了主張。然後他讓方正化敲響了桌錘,恢復了會場秩序。

“那個,大司空,修路的事情,朕提三條意見。”

“臣請皇上示下。”

“其一,追加工程款,招納更多的工人,在勘定線路上多段同時施工,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儘量縮短工期。”

“......皇上,工部爲京包公路、鐵路,京太公路準備了五萬民夫。既然皇上這麼說了,那就增加到十萬?”

“可以,若是不夠,還可以再加。田爾耕,運河兩岸的聞香教也該造反了吧?”

“皇上,最多還有一兩月。”

“吶,這民夫不是有了麼?而且便宜得很。”

“......皇上神機妙算,臣拜服。請皇上示下第二條。”

“第二條,穿越太行山修建京包鐵路,在現有的技術下,確實很難,朕不強求。但是,工部要加修一條縱貫山西各個礦區的鐵路,然後出大同與京包鐵路相接。這個,山西省內雖然各種臺原、小型山脈不少,但總比穿越太行山簡單多了吧?”

“......臣領旨,會後就組織人手去山西進行路線勘探。”

“好,以上兩條,再怎麼快,也得兩三年。而我大明的軍隊、商人們可等不了那麼久。所以,工部必須要對恢復黃河中游的航運動點腦筋。”

“啊?”愣了一下的徐光啓很快回過神來:“皇上,黃河中游的航運古已有之,但這個航運他是不完整的。總體而言,秦晉交界的黃河中游,基本上是峽多而不險,九成以上水路都可承載五百噸以下的船隻。但是,壺口瀑布那裡,是完全無法行船的。此外,還有禹門口到潼關的遊蕩河段......皇上,是不是要把壺口炸了,平整河道?”

這是什麼話?壺口瀑布怎麼能炸?首先我這個穿越者感情上就受不了啊。

“朕記得,民間船隻通過壺口的時候,都是採用‘旱地行船’的方式吧?”

“是,但是皇上,民間船隻輕啊。這要是上面裝滿了煤炭,怎麼拉得過去?”

“想辦法啊,安裝滑軌,兩邊用蒸汽機做牽引,把船底稍微改造一下嘛。徐先生,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

“臣明白了,會後馬上去方山召集相關學者進行研討。”

“嗯,至於禹門口到潼關的遊蕩河段,方正化,會後讓通政司把今天的這部分會議紀要急件送往包頭,叫袁應泰去看看,他不是河套重工的總經理麼?東西生產出來了運不出去,他纔是最着急的嘛。”

“奴婢遵旨。”

“好。”滿意的拍拍手,朱由棟道:“如此,朕以爲,三五個月內,黃河中游的航道就可以利用起來了,這樣,在鐵路修建好之前,也算有了個應急之法。國俊,你可滿意?”

“臣極滿意,多謝皇上!”

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
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