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四章 昆陽赤霄計劃

時間來到了1647年的11月上旬,隨着中亞戰場槍聲的平息,以及雙方後續加碼的入場。歐奧與大明,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形勢,越發的清晰起來。

在這塊次大陸的西北角,成功與滿桂會師後的孫傳庭集羣,以五十多萬的雄厚兵力,盤踞在以開伯爾爲核心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一帶。由於這個集羣的存在,使得奧斯曼和歐盟的陸軍,至少在西段,已經完全失去了聯繫。

現在,奧斯曼新組建的10個師,以及瓦倫斯坦爲了避免被南北夾擊而主動西撤的10個印度師,約莫三十萬人,駐守在興都庫什山的西側,防止孫傳庭集羣進入波斯。而歐盟從本土新到的20個師的援軍,以及原先被堵在開伯爾山口南側的10個印度師,則是因爲孫傳庭集羣的存在,被迫集中在旁遮普、克什米爾一線動彈不得。便是原先歐盟主力部隊,駐守坎普爾、阿格拉、德里的10個師,也被迫集中起來,準備應對孫傳庭集羣的南下。

總之,孫傳庭集羣屯駐在開伯爾這個交通要道上,就以五十餘萬的兵力,牽制住了歐奧兩家60個師,近九十萬人的兵力。

當然,雖然在兵力上歐奧聯軍明顯佔優,而且在後勤上優勢更大。但,真要打仗的話,這60個師裡,先得刨掉20個師的印度人——這麼算下來,優勢就不大了。而40個師六十萬人從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地區去仰攻佔盡地利的孫傳庭集羣?不管是菲利普還是易普拉欣,都沒有這樣的興趣。

次大陸東北角的局勢依然穩定:鮑里斯集羣死死的堵住了曹文詔集羣進入南亞次大陸的道路。雙方從八月開始交戰,近三個月的時間下來,彼此都傷亡慘重。但曹文詔畢竟是進攻的一方,所以戰損比方面,明軍相對吃虧一些。

次大陸的南部,大孔代在安得拉擋住了大明麾下的藩國聯軍,戰線也趨於穩定。

而在次大陸的中北部地區,大明的開陽集羣一百多萬軍隊進入了奧里薩這個山地,被杜倫尼用三十萬人就輕鬆的堵在了裡面…….

總之,現在的戰場局勢看起來,歐奧聯軍雖然在中亞方面被殲滅了一個重兵集羣,但是至少在南亞次大陸戰場,聯軍已經將大明的各路攻勢都化解掉了,整個戰爭似乎進入了相持階段。

真要是局勢就這麼持續下去,不管是菲利普還是易普拉欣,都對接下來的戰爭持樂觀心態:

在印度,大明是不折不扣的客軍,很難得到當地人的支持。幾乎所有的糧食給養都要從本土跨海而來。如此消耗,就算大明國力雄厚,時間長了,也是支撐不了太久的。

更重要的是,到了1648的3月,聯軍的海軍將擁有十一艘戰列艦,重巡、驅逐艦也會得到大量的補充。而大明即便是有戰艦補充,也不可能一下子補充四艘戰列艦(實際大明的計劃是補充一艘)。所以,一旦海戰獲勝,那整個次大陸此時已經處於基本平衡的戰局,將迅速的發生劇變。

除了寄希望於海軍,菲利普與易普拉欣還不惜成本的大力組建飛艇部隊。按照兩人的設想,等到1648年的3月,除了海軍可以出戰並對大明海軍形成絕對優勢外。還要派出上千艘飛艇的龐大空軍,對蝟集在奧里薩邦狹窄山地間的一百多萬大明陸軍進行地毯式的戰略轟炸……

所以,相持就相持吧,就這樣相持下去,等到明年三月,大明就會迎來慘烈的失敗。到時候就不是守住南亞次大陸,收復中亞這麼簡單了。只怕大明的西北、中南半島都要丟個乾淨。而一旦這樣的局面出現了,尤其是大明的南洋內環被打破了,大明的崩潰還會遠嗎?

但是很可惜,朱由棟已經準備在11月發起新的戰役了。

要防禦印度這麼大的一個半島,防守者當然不可能把兵力灑得到處都是,只能是選幾個重要的點進行防守。

而這個半島的精華,是喜馬拉雅山與德干高原之間的恆河平原。所以歐盟參謀部在排兵佈陣的時候,將重兵佈置在了這裡。六十個師,九十萬人,沿着恆河布了一個長蛇陣。

因爲有恆河作爲快速通道,所以這個長蛇陣倒是不虞有什麼反應緩慢的問題。在這九十萬大軍的司令官杜倫尼的設想中。達卡、加爾各答兩個集羣各十五個師駐守在明軍最可能登陸的地方。一旦明軍登陸,這兩個集羣將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給明軍以重大殺傷。

之後,這兩個集羣將依託恆河以及恆河的支流胡格利河,迅速的轉移到恆河中游的巴特那,匯合那裡的二十個師,再次逼迫明軍打攻堅戰。之後是坎普爾、阿格拉及至德里。明軍要取得印度戰役的勝利,就必須要打穿整條恆河,面對以逸待勞,坐在堅固的防禦工事裡的聯軍,打無數的攻堅戰。

而且,隨着戰事的進行,明軍要面對的,不光是周而復始的攻堅戰。還會因爲後勤補給線的延長,面臨各種各樣的游擊戰。

大明在消滅了莫臥爾帝國後,曾經短暫的統治印度近三年。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朱由棟犯了嚴重的錯誤:他習慣性的對新徵服地區免稅三年,他派來的印度總督溫體仁也採取了懷柔的統治方法——可是這套東西,在東亞、東南亞都很好用。唯獨在印度這塊神奇的地方,人家不領情!反而因爲中國人的統治太溫柔,皮膚不夠白而遭到了印度當地人的鄙視。

歐盟在這裡的統治近九年。八年多的時間裡,歐盟對印度的吸血簡直不要太狠。印度本地人的生活水準比起以前有明顯的下降。可是,這裡的人居然反而覺得很舒服!覺得爲白皮老爺當奴隸很榮幸:不管是印度教還是佛教,都是修來世的宗教。今世的苦,是爲了來世的幸福。所以大明讓大家過好日子,在某種程度上會讓人家覺得惶恐不安的!

要進行遊擊戰,一個最根本的條件是:你要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至少是心懷善意的中立。否則這游擊戰打不了!

因此,如果雙方是沿着恆河進行戰鬥。那隨着明軍從恆河下游慢慢推進到中游乃至上游,那歐盟的游擊戰,是完全有可能對明軍的後勤補給造成重大威脅的。相反,明軍就是派出特種兵深入敵後,面對廣大的死心塌地跟着白皮老爺走的三哥們,這游擊戰估計也無法長久。

朱由棟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名將的天分,所以在戰術指揮上從來都是忍了又忍。但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作爲被熊廷弼、袁可立教導了多年,又親身執掌一個國家大權數十年的皇帝。他在戰略上,已經是大明最頂級的那幾個人之一了。

所以,面對達卡和加爾各答的重兵集團,他力排衆議,讓明軍主力去奧里薩登陸。這表明上看起來是無奈之舉,其實是一招妙棋:如果歐盟聯軍不來堵住奧里薩邦的出口,那明軍可以從奧里薩北上直插恆河中游,徹底將聯軍在達卡和加爾各答的重兵集團甩在身後。

於是萬般無奈的杜倫尼只好帶着原先部署在巴特那,這座恆河中游交通節點上的二十個師前來堵山口。但是他這麼一動,歐盟聯軍事先佈置下的長蛇陣就沒有了!

現在,從達卡到加爾各答,再到奧里薩邦北面的古賈伊布里、勞爾克拉,這條不到六百公里的直線上,蝟集了歐盟聯軍整整50個師,75萬人。尤其是現在堵在奧里薩邦北側古賈伊布里、勞爾克拉兩個點的20個師,已經完全脫離了水路,進入了山地。所以,朱由棟才感到: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總之,上面的分析概括起來,大概就是這麼一段對話。

杜倫尼:我擺好大陣了,麻煩你一個一個堡壘慢慢敲過來。你不死個一百萬人,不耗時一兩年,我不姓杜。到時候,我們的海軍早就恢復了,然後你海上交通斷絕,陸軍傷亡慘重,恆河的後勤運輸又被我的游擊戰多次襲擾。你的一百多萬陸軍,肯定是全軍覆沒。

朱由棟:我不,我從另外的地方登陸,打你長蛇陣的七寸。

杜倫尼:我把你新登陸地方的出口堵死了,麻煩你還是乖乖的回去,老老實實的沿着恆河敲堡壘。

朱由棟:哈哈,你是把路口堵死了,但你也把你原先隱藏在一千公里之外的七寸直接暴露到了我的面前,我要藉此機會一口把你這些兵全吞了。

……

1647年11月10日,仰光的遠征軍司令部下方新的作戰計劃。

戰役名稱:西孟加拉戰役。

戰役作戰計劃代號:昆陽赤霄(這是流星火雨的中式說法,而昆陽正是大魔導師劉秀召喚隕石雨的地方)。

大明參戰兵力:

直接參戰兵力爲目前集中於奧里薩邦的八十一個師,122萬人(含一個特種兵師、五個海軍陸戰隊師)。國內開出的剛剛抵達仰光的第二批次軍隊,二十個師,30萬人。合計101個師,152萬人。以及海軍艦隊的運輸、護航。

間接參戰兵力:南亞次大陸西北、東北、南部三個集羣配合作戰。

戰役目標:殲滅敵盤踞在孟加拉及其附近的達卡、加爾各答、奧里薩三個重兵集團75萬人。即,本次作戰,大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是首要目標,戰略要點的得失放在次要位置。

兵力分配:

陸軍、陸戰隊全部101個師,分爲五個集羣。

第一集羣,司令官劉招孫上將,麾下兵力爲20個師。主要任務:不計傷亡,強攻奧里薩邦北面的古賈伊布里、勞爾克拉。

第二集羣,司令官羅雄中將,麾下兵力爲20個師。主要任務:在海軍的幫助下,從奧里薩邦撤出,浮海出擊,在達卡以南的吉大港登陸,作出從南翼威脅鮑里斯集羣的戰術佯動,吸引達卡城內的歐盟軍隊出城作戰。

第三集羣,司令官黃得功中將,麾下兵力爲35個師。主要任務,在海軍的幫助下,從奧里薩邦撤出,浮海出擊,在加爾各答與達卡之間,擇一地登陸。走陸路,輕兵疾進,切斷加爾各答與達卡之間的聯繫。

第四集羣,司令官張宏中將,麾下兵力爲5個海軍陸戰隊師。主要任務,在海軍的幫助下,從奧里薩邦撤出,浮海出擊,在加爾各答以西三十公里處的迪卡村登陸(這裡的海岸線只能讓如此兵力登陸),然後向北前出,切斷古賈伊布里與加爾各答之間的聯繫。

第五集羣,司令官鎮遠侯顧大理中將——其實真正的司令官就是朱由棟自己。兵力爲剛剛抵達仰光的20個師。這是整個戰役的總預備隊。前面四個集羣哪個集羣出現戰機,這個第五集羣就全部入場,與友軍一起將那裡的敵軍全部殲滅!

另外有左夢庚少將率領的一個特種兵師單獨作戰,其作戰任務是翻越東高止山脈,切斷杜倫尼兵團古賈伊布里、勞爾克拉兩個據點之間的聯繫。

總之,整個昆陽赤霄作戰計劃的核心就是:分兵突進,將敵人四個重兵集羣之間的聯繫全部切斷,然後聚而殲之!

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鮮(一)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
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鮮(一)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