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自古無利不起早

柿漆所需的柿子是使用那些青澀不堪食用,或者品種不好的野柿子,這些就更加不值錢了。

可能很多人見過柿子樹,掛果很多,又大又飽滿,果實也很甜很軟。可是在當下這個時代的柿子,和所有的農作物一樣。沒有經過大規模的人工選育和良種培養,?能食用的柿子一棵樹上根本長不出太多。

雖然這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小平太並不會爲此高興什麼。這頂多就是原材料充足,不怕出現上游供貨不足的問題罷了。

柿漆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在於成漆時間太長!

長到什麼地步呢?柿子搗爛,放置入密封的木桶,挖深坑或者建倉庫在陰涼處窖藏,起步開封的使用時間是十二個月。但是十二個月的柿漆品質很一般,不太堪用,最多塗塗地板。想要正常的全方位使用需要三十六個月以上的窖藏,想要完美成熟的柿漆需要六十個月的窖藏。

小平太說完,在場的人就都知道柿漆果然是個難下手的東西。

如果按照三年的生產期來計算,前三年完全在貼錢,一毛利潤都沒有。還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設備,還要有很大的儲存空間。套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投資巨大,回報週期極長,同時風險不可控。

這玩意,大家的興趣就大大降低了。一斤柿漆價值一百錢確實很貴啦,可是算上預備期和售前宣傳期,起碼要四年後纔開始盈利。在此之前,完全都要貼錢,現在小平太都已經往裡面投了一千多貫將近貳千貫了,綱良叔父的棺材本都被掏空了,小平太的老婆本也被掏了個乾淨。

山內義勝就疑問了,爲什麼朝鮮的商人就能生產出柿漆呢?是他們有什麼催熟的秘訣還是其他不爲人知的辦法?

小平太知道這個時代的日本表面上看,算是處於與世界激烈碰撞交流的時代,但是實際上對於外界的瞭解還是非常非常的少。以至於後面豐臣秀吉甚至不瞭解歐洲和美洲的存在,認爲天竺就是世界的盡頭了。

儘管朝鮮是咫尺之邦,實際上這些屬於讀書認字階層的武士集團對朝鮮的瞭解還是非常少。即使有一些瞭解也是通過《古事記》、《任那戰記》這種陳芝麻爛穀子的故紙獲得。

小平太能咋辦,只能給這些知識盲區的大佬們普及地理知識啦。

朝鮮最大的特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高麗蔘嘛!可是高麗蔘是野生的嗎?當然不是!野山參那都在東北和俄羅斯的深山老林裡,高麗蔘絕大部分都是和蘿蔔一樣在地裡種植的。

早期稱之爲高麗白參,由於蒸包技術的不過關,容易腐敗,所以一開始銷路並不算好。可是後來通過改進蒸包技術,以及培育良種,發展出了高麗紅參。?這玩意就厲害了,藥效足,耐保存。

隨後朝鮮主管商業份額分配的宣惠廳,開始分配高麗蔘和各種朝鮮特產的對外銷售份額。以對華貿易而強大的龍灣商人率先崛起,隨後與日本進行走私貿易和官方貿易乃至武裝搶劫的東萊商人也快速崛起。

這些商團通過對外貿易積累了數量龐大的鉅額財富,同時高麗蔘的成材時間短則八年,長則三十年,你和他們種人參的比耐心?這不開玩笑嗎?所以朝鮮商人在既有耐心又有資金的情況下,這才能夠成規模的製備柿漆,而且人家日本賣不成還可以馱去中國賣。

這玩意總有識貨的,根本不怕賣不出去,甚至還有江南商人直接從揚子江開船去朝鮮採購柿漆。如果讀者裡有溫州的,可以仔細問問家鄉父老,溫州曾經特產過柿漆皮的扇和傘。價格我還記得特別清楚,上世紀五十年代官方收購價是一把柿漆皮扇作價人民幣貳角四分。比面朝黃土背朝天下地幹活的農民掙得多得多,非常有名,甚至拿去出口過。

現在問題說清楚了,柿漆是個好生意,銷路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品質也不比生漆差太多。銷售的價格非常喜人,利潤很大很大。

但是週期長!

細川春宮在上首一直細細的聽小平太的各種講述,現在優劣利弊都已經擺在了大家的面前。

山內義治也聽了直打轉,他歷來覺得東西造出來就拉出去賣,賺多賺少的問題。像這種起碼四年沒有任何回報,甚至可能六年都沒有回報的生意他完全沒做過。這麼長的時間,生個孩子都能出門打醬油了。

你要是一百貫兩百貫也就算了,在座的沒有太窮的人,雖然肉疼但是也不會要死要活。可是僅僅現在攤子還沒完全鋪開就下去了將近貳千貫,這麼大一筆鉅款,都夠拉來好幾千援軍打一次會戰了。

“小平太你是不是手裡也沒什麼錢了呀?”細川春宮終於開口了。

“還夠不夠繼續把柿漆辦下去?”“勉強夠吧,畢竟蠟燭和永樂錢每個月都能進賬不少。”小平太心裡默算了一下。

“這樣吧,老夫的棺材本還有一千貫,算老夫入個股怎樣?”細川春宮語不驚人死不休,當場就要給小平太一千貫。

驚得坐在下面的細川采女差點跳起來,他們傢什麼水平他能不知道。別看細川家譜代家老,父子倆人將近三千貫的知行,可是開銷也大啊。他老爹的一千貫指不定真的就是所有的棺材本了,再加上細川春宮六十了,這年代,還能活幾年?也許根本等不到分紅。

“小平太如此精明,何曾失手過?”細川春宮看向兒子,微笑着說了一句。

是啊,小平太什麼時候失手過?說句難聽的全互聯網光狗點一家就有九百六十萬寫手,穿越回日本戰國時代的大有人在,小平太是唯一一個把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地方特產調查的這麼多,這麼詳細的。

所開發的,所採辦的,哪個不是利潤十足,前途廣闊,受到歷史證明,事實擺在眼前一定能掙錢的東西。

現在人老成精,白飯都吃過幾萬碗的細川春宮都下注了。

還有猶豫的?

23.東照大神君登場34.夏收節裡話武士3.覺慶和尚預權謀1.一歌十字動京華30.武田上杉又同調30.一言一語斷生死6.東西管領算東西29.誰與典廄共決死14.小學校之後如何22.陣中竟圍一信玄51.一切應允穴山請48.武士凜凜赴黃泉 勇名長留松山苔59.山本堪助不好騙40.戰後意外得重賞20.暫且先虛與委蛇34.雖有良馬卻難御39.信濃三叛武田衰17.高利理財瞭解下22.夢寐不忘先主厚61.縱大石各取所需37.千家萬戶送行來24.遷延日久川中島33.小平太傳名羅馬6.一雙草鞋值兩錢10.堺之故人傳南蠻17.驚鴻一瞥動真情51.吃了大炮長記性24.各懷心思堅城下30.重賞之下募勇軍5.旋起旋踵亦旋滅30.本多平八來討教3.甲斐猛虎下山去31.宜將剩勇追窮寇18.引蛇出洞計策行19.堂堂正攻不用奇23.小民捲入大波瀾12.彈正公山中八策(一)25.考校太郎一碗水6.但見敵城內外絕29.一時不甚失良臣1.太原禪師身病危1.走馬濃尾主岐阜17.上田原合戰前夜14.彈正公山中八策(三)5.平凡無奇藤吉郎22.槍彈弓矢如雨下30.虛驚一場徒煩憂15.藤原彈正正麾旌12.我以裙帶爲武士4.淺井長政爭功勞31.水中巨石難一除7.小平太捨身基督6.天下三槍蜻蛉切19.勝負之機已顯露13.兩軍對峙下之條15.改頭換面繼名門26.停師韭崎待敵亂25.流鏑馬驚木曾兵1.虛驚一場腸胃炎31.山內衆煊赫上洛36.籌謀轉運爲主驅7.山內產業蔚然觀33.生野山一場大敗15.鬆永久秀勢出頭37.請殿下揮師上洛8.鬆平家康意膨脹無題5.今川治部懷異心8.敦盛一曲五十年58.彈正様神機妙算33.上野衆潰急退兵7.血槍九郎長阪君27.死綱家算活信長14.三好氏兄弟內紛16.千石大船做炮艦54.甲山動搖叫糟糕43.化學三態應用題35.越後有馬名百段3.嘈嘈雜雜佩弓刀30.神龍擺尾再獻策15.肥水不流外人田20.細川采女露口風27.意欲流盡武田血21.甲軍陣中自縱橫2.滿山葡萄無人問6.但舍一子姓他人3.義元海道大點兵34.義昭信長親無間36.今期操盤味增醬19.中將腹痛不出兵29.佛陀開眼佛郎機28.欲借大炮逞兵威24.逆賊夤夜迫洛京33.直江大和作多情13.村上義利情義深8.加藤清正所鍾愛,池田輝政所追求13.越後之龍踏雲來41.宰相暗織東國網33.譬如驚雷腦卒中10.基督偉力實在深
23.東照大神君登場34.夏收節裡話武士3.覺慶和尚預權謀1.一歌十字動京華30.武田上杉又同調30.一言一語斷生死6.東西管領算東西29.誰與典廄共決死14.小學校之後如何22.陣中竟圍一信玄51.一切應允穴山請48.武士凜凜赴黃泉 勇名長留松山苔59.山本堪助不好騙40.戰後意外得重賞20.暫且先虛與委蛇34.雖有良馬卻難御39.信濃三叛武田衰17.高利理財瞭解下22.夢寐不忘先主厚61.縱大石各取所需37.千家萬戶送行來24.遷延日久川中島33.小平太傳名羅馬6.一雙草鞋值兩錢10.堺之故人傳南蠻17.驚鴻一瞥動真情51.吃了大炮長記性24.各懷心思堅城下30.重賞之下募勇軍5.旋起旋踵亦旋滅30.本多平八來討教3.甲斐猛虎下山去31.宜將剩勇追窮寇18.引蛇出洞計策行19.堂堂正攻不用奇23.小民捲入大波瀾12.彈正公山中八策(一)25.考校太郎一碗水6.但見敵城內外絕29.一時不甚失良臣1.太原禪師身病危1.走馬濃尾主岐阜17.上田原合戰前夜14.彈正公山中八策(三)5.平凡無奇藤吉郎22.槍彈弓矢如雨下30.虛驚一場徒煩憂15.藤原彈正正麾旌12.我以裙帶爲武士4.淺井長政爭功勞31.水中巨石難一除7.小平太捨身基督6.天下三槍蜻蛉切19.勝負之機已顯露13.兩軍對峙下之條15.改頭換面繼名門26.停師韭崎待敵亂25.流鏑馬驚木曾兵1.虛驚一場腸胃炎31.山內衆煊赫上洛36.籌謀轉運爲主驅7.山內產業蔚然觀33.生野山一場大敗15.鬆永久秀勢出頭37.請殿下揮師上洛8.鬆平家康意膨脹無題5.今川治部懷異心8.敦盛一曲五十年58.彈正様神機妙算33.上野衆潰急退兵7.血槍九郎長阪君27.死綱家算活信長14.三好氏兄弟內紛16.千石大船做炮艦54.甲山動搖叫糟糕43.化學三態應用題35.越後有馬名百段3.嘈嘈雜雜佩弓刀30.神龍擺尾再獻策15.肥水不流外人田20.細川采女露口風27.意欲流盡武田血21.甲軍陣中自縱橫2.滿山葡萄無人問6.但舍一子姓他人3.義元海道大點兵34.義昭信長親無間36.今期操盤味增醬19.中將腹痛不出兵29.佛陀開眼佛郎機28.欲借大炮逞兵威24.逆賊夤夜迫洛京33.直江大和作多情13.村上義利情義深8.加藤清正所鍾愛,池田輝政所追求13.越後之龍踏雲來41.宰相暗織東國網33.譬如驚雷腦卒中10.基督偉力實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