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竹書紀年

bookmark

說到學問誰還能在封承面前嘚瑟,我都閉上嘴不敢多言,封承一臉沉穩告之我們,關於脣亡齒寒這個典故,最早出自於左傳,說的是春秋戰國時候的故事。..

晉獻公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張,先後吞滅了很多弱小的諸侯國,晉國的國土面積和軍事力量得到了迅速發展,此時,晉獻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國上,以便掃除障礙,向中原地區發展。

晉獻公找藉口說鄰近的虢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着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

大臣荀息替晉獻公擬定了一條絕好的計策,他建議用良馬玉璧向虞公送重禮,行賄借道,去討伐虢國,破壞虞、虢的聯盟,然後各個擊破。

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虞公過去只是聽說過這些寶物,但無緣親眼觀賞,時感遺憾,當時一見到這兩件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

一向力主聯虢拒晉的大夫宮之奇急忙勸阻,晉使詞謙禮重,必然有所圖謀,虞虢脣齒之鄰,久已結盟,方得國泰民安。

虞公不聽勸諫,答應了晉使借道的要求,晉國一舉佔領了虢國的下陽,三年之後,晉獻公又一次派荀息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公依然十分慷慨地允許借道。

結果,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這便是後世三十六計中有名的假道伐虢之計。

“這個典故我當然知道,但這個和月宮九龍舫以及玉豬龍有什麼關係?”我忍不住問。

“你接觸到月宮九龍舫,發現的第一條線索便是北邙上的隨侯墓,你可有仔細想過,姬渠是如何得到隨侯珠的?”封承一絲不苟反問。

我看向葉九卿,他沉默了片刻,一直以來他沒有把這個秘密說出來,就是擔心牽連身邊的人,事到如今他也不再隱瞞,一五一十把玉豬龍的前因後果全都說出來。

“隨侯是因爲知道彭家先祖長生,因此一直覬覦想要得到這種力量,彭家先祖留下的寶物輾轉流傳最終還是被姬渠得到。”葉九卿說。

“掌櫃,天大地大無奇不有,坊間關於長生之說由來已久,爲什麼隨侯如此肯定彭家後人就一定具有長生的能力呢?”

“你這話是說,姬渠在盯上彭家後人之前就知道什麼?”葉九卿大吃一驚。

“整件事還得先從晉國說起,在竹書紀年中關於晉國伐虢還有另一種記載。”

“竹書紀年?這又是什麼?之前沒聽說過啊?”我眉頭一皺。

“竹書紀年?!”葉知秋大吃一驚看着封承。“封叔,這,這書您也看過?”

“到底是什麼書?”宮爵按耐不住問。

葉知秋神情大驚對我們說,秦帝在統一六國之後,爲了鞏固江山,便發焚書令,規定史官須將秦記以外的史書全部燒燬,亦即除博士官掌管收藏外,天下所有《詩》《書》和諸子百家書籍,一律送到郡中燒燬,焚書的後果造成戰國時期,除秦國外各國史記均被毀。

但是西晉太康元年,考古歷史上出了一個最著名的盜墓賊,叫不準,此人盜掘了戰國時期的魏襄王陵墓,結果發現了寫在竹簡上、共有十萬多字的古書。

可據說此人進入墓室的時候一片漆黑,火把燃盡,他便撿起墓道里的竹簡燒起來照明,幾天後,偷盜一空的大墓才被發覺,晉武帝接到王陵被盜的報告後,極爲重視,立即組織人進行清理,等人趕到時,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燒光的竹簡。

這些竹簡,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被後人整理爲古本竹書紀年,它比司馬遷著的史記成書時間還要早二百年,記載了很多鮮爲人知的先秦歷史。

“雖然竹書紀年有極強珍貴的史料價值,但是大部分被燒燬,留下的記載中我曾經研讀過,大多支離破碎很難系統的研究,但是在保存下來的文獻中並沒有關於玉豬龍的記載啊?”葉知秋說。

“發現竹書紀年的不準,他是有名的盜墓賊,竹書紀年其實並沒有被燒燬,而是被不準帶走,但數量太多,還是有一小部分遺留在陵墓之中。”封承回答。

“被不準帶走了?帶到什麼地方?”葉知秋大吃一驚問。

“哎,平日叫你們多看點書,你和朝歌一樣嫌枯燥乏味,竹書紀年被流傳下來,抄本一直在我書房之中,也沒見你二人翻閱過一次。”

“封,封叔,竹書紀年的抄本在,在您書房裡?!”葉知秋大驚失色,很快興奮不已拉着封承胳臂。“封叔,竹書紀年您得借我看看,那可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啊。”

“早就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是你們一直充耳不聞。”

“封叔,難不成這本竹書紀年裡記載了和玉豬龍有關的事?”

“三十六計是匯聚兵法策略的兵書,裡面每一計策都相當精妙,可是其中之一的假道伐虢卻有待商榷,晉國想挺進中原,必須消滅阻擋門戶的虞、虢二國,可這計策本身就太過冒險,在我看來非但是好計策,而且還是用兵大忌。”

“假道伐虢挺成功的啊,晉國一舉滅掉兩個國家,怎麼不是好計策?”我問。

“成王敗寇而已,不過是晉國贏的了勝利,否則假道伐虢被滅的恐怕就是晉國。”封承正襟危坐回答。

“爲什麼?”葉九卿有些好奇。

“虞、虢二國並非是小國,在當時是重要的西周諸侯國,國力雖然沒有晉國強大,但絕非羸弱,晉國假道伐虢被後世傳位兵法良計,殊不知兵家大忌便是孤軍深入,晉國大軍要攻伐虢國,勢必要經過虞國,一旦虞、虢二國聯手,晉國大軍勢必兩面受敵會被圍殲。”

“史書上不是說,虞國國君貪圖寶玉良馬,心生貪念才同意借道給晉國啊。”葉知秋說。

“史書?”封承面無表情搖頭。“史書都是勝者在書寫,上面能看到多少真實的東西,這裡談的是國家興亡,當時亂世能登上君王之位的人,又有幾個是酒囊飯袋,你真當一國之君會爲了寶玉良馬,把家國社稷的安危拱手送出?”

“您是說虞國國君肯借道是另有其他原因?”我聽出封承話語中的深意。

“非但是虞國,晉國冒着孤軍深入的危險也要攻伐虢國,看起來並非是爲了一城一池的得失。”趙閻若有所思點頭看向封承。“晉國是不是另有所圖?”

封承喝了一口茶繼續對我們說,整件事並非一句假道伐虢和脣亡齒寒能概括,首先要從晉國國君姬詭諸說起,在竹書紀年中曾記載,他的名字來源於其父活捉戎狄首領詭諸而得名。

“姬詭諸和姬渠這兩人各爲國君,都是西周世襲侯爵,你們沒發現這兩人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封承問。

“都姓姬!難不成這兩人一脈相承?”程千手說。

封承點頭,姬詭諸和姬渠非但是一脈相承,關係還非比尋常,自從牧野之戰武王滅商,西周王朝爲了鎮守遼闊的疆土,控制殷商後裔,便把兄弟叔侄和立有戰功的異姓貴族派往各地擔任諸侯,以世襲的形式統治這些地區。

到西周中葉,周昭王、穆王不斷向淮夷、于越、荊楚用兵,爲鞏固對南方疆域的控制,和保護南征通道,又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從山西、陝西移封到淮水上游和漢水中游地帶,建立起隨國在內的數十封國,組成一個龐大的姬姓封國集團,史稱漢陽諸姬。

它們互爲犄角之勢,負責監視並阻斷荊楚和淮夷、于越結盟,爲安定南方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在漢陽諸姬中最大的諸侯國便是晉國,輪關係晉國和隨國國君是叔侄。

在春秋時期隨國國力相對強盛,所以在春秋早期敢於屢抗楚鋒,成爲抵禦楚國東進北伐、問鼎中原的前沿堡壘。

“晉國和隨國是叔侄的關係,又是周王同氣連枝的親戚,周王知道崑崙金闕供奉有神人,想必漢陽諸姬也應該知道,難怪隨侯會想方設法逼問彭家後人長生的秘密,原來他知道神人的存在。”葉九卿恍然大悟。

“姬詭諸征伐戎狄,並且活捉了首領詭諸,而這場史書上並沒有記載的征伐,卻在竹書紀年中詳細的記載,當時隨同姬詭諸出兵的便有隨侯姬渠的父親。”封承不慌不忙對我們說。“而且他們征伐的戎狄,你們知道是誰。”

“誰?”

“西遼河與大淩河流域的部落。”

“紅山!”葉知秋頓時大吃一驚。“那是紅山文化的發源地,他們抓獲了當時統領紅山文化的首領,想必就是從首領口中得知了月宮九龍舫和神人的傳聞。”

“對,竹書紀年是晉國史官所寫,因此對這場攻伐記錄的很詳實,從抓獲的首領口中,晉國國君得知真有長生不死的神人存在,並且以羽龍爲標誌,傳聞中找到羽龍便能獲得永生,並且在部落中還有一尊青銅器物,被稱爲九龍程瑞尊,得到此物便能得到長生。”

第493章 妖言惑衆第390章 日月同天第164章 佛手拈花第250章 步步爲營第180章 乾坤天街第575章 一損俱損第607章 假手於人第486章 萬惡之源第716章 瞞天過海第605章 借花獻佛第614章 黃腸題湊第207章 唯神可進第213章 地下基地第1章 朝歌夜弦第728章 大清祖陵第167章 大漠疑宮第524章 神墓第223章 金玉滿山第286章 大難不死第12章 紅飛黑片第382章 雕青第392章 蛇神的考驗第447章 首腦第466章 蛻變第634章 重見天日第180章 乾坤天街第46章 洛書第581章 何人不起故國情第228章 田雞的秘密第65章 對質第458章 獨南密林第2章 惡人谷第94章 蝴蝶女王第130章 項鍊第222章 有跡可循第490章 囚禁第460章 剝皮第409章 兇手第182章 無人生還第214章 生日第59章 絕密檔案第305章 無欲則剛第385章 重返故土第197章 蟄伏第725章 赫圖阿拉第303章 後會無期第148章 推背第442章 手足情深第216章 消失的項鍊第462章 神的懲戒第686章 禁忌的力量第31章 隻手遮天第511章 林間石路第722章 索倫杆第461章 噩夢第89章 楓木蝴蝶第267章 燭九陰第244章 開誠佈公第241章 文王六十四卦第489章 跟蹤第384章 巫族第53章 六瑞玉室第614章 黃腸題湊第681章 因果報應第211章 灰飛煙滅第311章 冰釋前嫌第55章 逃出生天第509章 暗藏的地點第519章 諸神之界第631章 崑崙神女第725章 赫圖阿拉第69章 紫微十二神第312章 富甲天下第68章 青銅面具第212章 劫後餘生第621章 玉石棺底第97章 石脂水第261章 險象環生第102章 黃金面具第649章 秩序第57章 鬼市高人第131章 心細如塵第504章 九連山第417章 泥足深陷第80章 獻祭第154章 仙人指路第207章 唯神可進第244章 九宮格第285章 重見天日第72章 失傳的語言第131章 心細如塵第298章 陳年往事第566章 毀滅之力第430章 起源第624章 石門地圖第661章 空穴來風第512章 鬼火第179章 海市蜃樓第755章 斷龍石第246章 信物
第493章 妖言惑衆第390章 日月同天第164章 佛手拈花第250章 步步爲營第180章 乾坤天街第575章 一損俱損第607章 假手於人第486章 萬惡之源第716章 瞞天過海第605章 借花獻佛第614章 黃腸題湊第207章 唯神可進第213章 地下基地第1章 朝歌夜弦第728章 大清祖陵第167章 大漠疑宮第524章 神墓第223章 金玉滿山第286章 大難不死第12章 紅飛黑片第382章 雕青第392章 蛇神的考驗第447章 首腦第466章 蛻變第634章 重見天日第180章 乾坤天街第46章 洛書第581章 何人不起故國情第228章 田雞的秘密第65章 對質第458章 獨南密林第2章 惡人谷第94章 蝴蝶女王第130章 項鍊第222章 有跡可循第490章 囚禁第460章 剝皮第409章 兇手第182章 無人生還第214章 生日第59章 絕密檔案第305章 無欲則剛第385章 重返故土第197章 蟄伏第725章 赫圖阿拉第303章 後會無期第148章 推背第442章 手足情深第216章 消失的項鍊第462章 神的懲戒第686章 禁忌的力量第31章 隻手遮天第511章 林間石路第722章 索倫杆第461章 噩夢第89章 楓木蝴蝶第267章 燭九陰第244章 開誠佈公第241章 文王六十四卦第489章 跟蹤第384章 巫族第53章 六瑞玉室第614章 黃腸題湊第681章 因果報應第211章 灰飛煙滅第311章 冰釋前嫌第55章 逃出生天第509章 暗藏的地點第519章 諸神之界第631章 崑崙神女第725章 赫圖阿拉第69章 紫微十二神第312章 富甲天下第68章 青銅面具第212章 劫後餘生第621章 玉石棺底第97章 石脂水第261章 險象環生第102章 黃金面具第649章 秩序第57章 鬼市高人第131章 心細如塵第504章 九連山第417章 泥足深陷第80章 獻祭第154章 仙人指路第207章 唯神可進第244章 九宮格第285章 重見天日第72章 失傳的語言第131章 心細如塵第298章 陳年往事第566章 毀滅之力第430章 起源第624章 石門地圖第661章 空穴來風第512章 鬼火第179章 海市蜃樓第755章 斷龍石第246章 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