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衆說紛紜

bookmark

“恐怕還不是穆天子藏匿九鼎那麼簡單。”傅瑾風合起手中的書說。

“傅老,關於九州鼎您有什麼見解?”葉知秋問。

“兩年前,七哥來找我,告訴我九鼎的真相,那時我才知道流傳後世,被史學家熟悉的九鼎並非是原物,七哥希望我能在竹書紀年中找到關於九鼎下落線索。”傅瑾風不慌不忙點點頭。“事實上,關於九州鼎我的確有些發現。”

“什麼發現?”葉九卿問。

“鼎最開始出現的作用是古人用來烹煮的器物,後來衍生到用於祭祀,直到大禹鑄九州鼎,鼎才被視爲立國的重器。”傅瑾風緩緩告訴我們。“九州鼎雖然從夏朝開始傳承,到東周末年一直被視爲天下王權的象徵,但是周朝歷代天子採取的統治方法和前面朝代截然不同。”

“傅老,我聽您課的時候,您也講到過,在周朝之前,堯舜禹湯的時候,非常推崇道德,以德來評價人們的操行,統治者則以德來引領、規範人們的行爲,盛德時國家就強大,失德時國家就衰敗,如大禹因爲治水的大德,受到世人的景仰,舜就把天下讓給他,紂失德殘暴不仁,諸侯就離心離德,就被大周滅亡了。”葉知秋說。

“可是周朝的開國皇帝文王和武王都是講禮儀的,所以大周朝建立後奉行禮儀,把禮作爲治國的根本,爲此建立了一整套繁瑣、複雜的禮儀制度。”傅瑾風點點頭說。“這便有了直到現在也影響後世的周禮。”

“周朝以禮制國和九鼎有什麼關係?”宮爵問。

傅瑾風不慌不忙繼續說下去,周禮所記載的禮的體系最爲系統,既有祭祀、朝覲、封國、巡狩、喪葬等等的國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樂懸制度、車騎制度、服飾制度、禮玉製度等等的具體規制。

周朝以禮制國表現在方方面面,其中國家大典裡最重要的就是祭司,而這裡面對天、地、宗廟的祭司尤爲重要和隆重。

傅瑾風說到這裡,又拿出一本書,翻開一頁上面是歷代周天子籍譜,傅瑾風拿筆在周穆王處畫了一條豎線,指着周穆王之前的周天子說。

“在這個時期內,周朝的祭司大典達到了空前的盛大,在竹書紀年中記載,但凡國之大祭,天子帶百官入太廟,效仿黃帝三鼎祭天地人,用九州鼎來祭祀,祈求國泰民安,整個祭司大典要持續一個月的時間。”

“周穆王以後呢?”我問。

“這就是我一直奇怪的地方,周朝禮制健全而且繁多,又是立國之本,周穆王西征雖然是周室衰敗的開始,但在當時周朝的國力還是很強盛,可離奇的是,周穆王之後周朝雖然也祭祀,並且規模浩大,但這其中卻和之間有一處不同的地方。”

“什麼不同?”薛心柔問。

“周朝祭祀大典都在太廟舉行,並且九鼎是不可或缺的祭祀之物,周穆王之前,歷代天子以九鼎祭祀天地宗廟,但這個禮制卻在周穆王後消失。”

“沒道理啊,周朝禮制都有明文規定,就連一舉一動都有要求,不能違反和僭越,祭祀如此重要的國之大典,又怎麼會出現遺漏。”薛心柔說。

“不是遺留,是在掩飾!”我若有所思說。

“史學家爭論九鼎的下落,傳聞中九鼎沉沒於河水,但事實上,從周穆王之後就再沒有關於九鼎的任何記載。”傅瑾風點點頭心平氣和說。“在左傳中,有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之說,意思是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史學家從這段記載中,推斷出當時楚國的強盛,以及九鼎還在太廟等事,但在竹書紀年中,同樣也記載過此事,可見楚莊王問鼎輕重的典故是真的,但是從這件事我卻看出不同的觀點。”

“楚莊王堂堂諸侯君王,既然問鼎輕重,可見楚莊王根本沒有見過九鼎,周朝祭祀大典,諸侯王必須到場,從這段記載也能證實,周室後來的祭祀中,九州鼎就一直沒有出現過,以至於諸侯王甚至不知道九鼎的樣子和大小。”我聲音平靜。

“對,我也是這樣推測的,楚莊王問鼎輕重是在東周,可從西周的周穆王開始,九州鼎就已經消失在世人的視線中。”傅瑾風說。

“周穆王首先發現玉豬龍,然後意識到玉豬龍的龍紋和周朝旗幟以及九州鼎上的龍紋一樣,根據穆天子棺槨上的金文,他的確是發現了九州鼎上的秘密。”葉知秋說。

“周穆王發現了什麼秘密?”傅瑾風問。

葉知秋連忙把金文的內容告之傅瑾風,周穆王信鬼神,征伐東南結束後,便返回鎬京前往太廟之中,比對征伐得到的玉塊,竟然和九鼎上的龍紋如出一轍。

周穆王開始意識到,九州鼎的由來和上面銘刻的圖案或許隱藏着其他的秘密,因此周穆王開始着手追查九州鼎的始末,這件國之重器從大禹鑄造完成開始,歷經夏商周三朝,歷代君王只認爲九州鼎是權力的象徵,但是周穆王卻把注意力放在鼎器銘刻的圖案上。

大禹把九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分別銘刻於九鼎之上,周穆王反覆研究九鼎上的圖案,竟然發現在圖案之中竟然以花鳥魚蟲來隱藏文字。

文字的內容讓周穆王大爲震驚,大禹前往崑崙得神人想助,神人攜帶九州圖協助大禹治理洪荒,功德圓滿之後,神人讓大禹鑄造九鼎,並將九州圖銘刻其上。

並且要求大禹修建青銅宮殿一座,將九鼎秘密運送至青銅宮中供奉,同時神人要求大禹重鑄九鼎,周穆王開始明白,自己看見的九州鼎並非是真的,而神人在九州鼎上留下了青銅宮位置所在的線索。

周穆王聰慧過人,竟然在九州鼎之中找到藏匿的極爲隱蔽的地圖,但是這份地圖只有一部分。

“周穆王就是因爲發現九鼎上的秘密,所以纔會西征前往崑崙,這一段歷史全都記載於穆天子傳中。”葉知秋說。

“原來穆天子也在找九州鼎。”傅瑾風恍然大悟。

“找到穆天子陵墓後,通過他棺槨上的銘文,我推測周穆王應該爲了掩飾九鼎秘密,因此把九州鼎藏匿起來,以至於後來再沒有誰見過九鼎。”我看着傅瑾風問。“可爲什麼你會說,事情沒那麼簡單呢?”

“在竹書紀年中記載過一件事,周穆王在臨死前,最後一次祭祀中,他效仿黃帝,鑄造了象徵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大銅鼎,記載中這個青銅鼎體型龐大沉重,並且要求後世天子,皆以此鼎祭祀。”

“文史中並沒有關於周穆王鑄鼎的記載啊。”葉知秋說。

“正史上的確是沒有,不過倒是有兩件事能佐證這個巨大青銅鼎的存在。”

“什麼事?”

“第一件事秦武王之死,宜陽之戰後,秦武王前往周都雒陽,前去太廟觀看九鼎,秦武王恃力好勝,試圖舉鼎,但卻無法搬動大鼎,傷了內臟當夜就吐血而亡,可見這青銅鼎的巨大和沉重,我一直在猜想,秦武王是沒有資格進入太廟,他所見到的大鼎應該就是周穆王所鑄的那個。”傅瑾風說。

“文史中的確有秦武王舉鼎的典故,不管是秦武王舉鼎還是楚莊王問鼎輕重,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都試圖窺探虛實,以代周室。”葉知秋點點頭繼續問。“傅老,那第二件是什麼?”

“秦滅周之後,秦穆公把九州鼎帶回咸陽,史記記載,爲了掠奪九鼎,秦穆公出動大軍搬運,足見九鼎有多重,但運往咸陽的只有一個鼎。”傅瑾風看看我們聲音嚴謹。“後世史學家關於九鼎的爭論,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九鼎到底是一個還是九個,文史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秦穆王帶回咸陽的只有一個鼎,因此很多史學家認爲,九州鼎其實只有一個,只不過上面銘刻九州川河故名九州鼎。”

“管這麼多幹嘛,一個和九個有什麼區別,反正都是九州鼎,我們要找的是鼎器上的圖案,和有幾個鼎並沒什麼關係。”田雞說。

“關係大着呢!”傅瑾風搖搖頭深思熟慮說。

“這,這能有什麼關係?”田雞不以爲然。

“你們在周穆王棺槨上看見那些銘文,足以證明流傳後世的九州鼎是九個,可是周穆王之後,再沒有人見過九州鼎,祭祀所用的鼎器被換成了周穆王鑄的大鼎。”傅瑾風眉頭微微皺起。“楚莊王問鼎輕重,可見諸侯王都沒有見過九鼎,就是說,九鼎到底是一個還是九個也不清楚,後世天子怎麼說都可以。”

“周穆王以後的周天子指鹿爲馬,把重鑄的大鼎說成是九州鼎!”我反應過來大吃一驚。

“所以我才認爲周穆王藏匿九州鼎沒那麼簡單,鼎器上有如此重要的秘密,他一定不希望被泄露出去,與其藏鼎還不如……”傅瑾風深吸一口氣。“還不如直接毀掉九鼎!”

第278章 神的蹤跡第707章 青銅通道第540章 咎由自取第610章 故人之子第755章 斷龍石第563章 始作俑者第7章 相親第715章 硃砂紅筆第567章 背棄的信念第95章 魔方第741章 無心之舉第388章 河圖迷宮第240章 同門第449章 籌碼第629章 欲蓋彌彰第562章 出乎意料第243章 弩陣第561章 分歧第386章 月亮灣第71章 最後的土司第132章 顧五的名字第16章 金主第195章 地宮碑文第418章 一物降一物第497章 投鼠忌器第8章 同舟共濟第49章 殺父之仇第233章 痞子第490章 囚禁第386章 月亮灣第473章 最虔誠的信徒第63章 畫皮第267章 燭九陰第186章 星宿機關第184章 黑金屍甲第49章 殺父之仇第207章 唯神可進第560章 魔塔中的人第536章 強者和弱者第229章 觀滄海第271章 不爲瓦全第554章 算計第756章 破釜沉舟第660章 聖賢之人第155章 大漠飛天第718章 大隱隱於市第149章 第十三個人第254章 九龍船上的人第539章 一念之仁第260章 逆鱗第638章 兵臨城下第113章 價值連城第17章 不共戴天第684章 共存的辦法第82章 三尸蠱第551章 繼承的神力第119章 要挾第44章 青銅鐘第419章 造物主第716章 瞞天過海第249章 輕車熟路第460章 剝皮第589章 追根究底第237章 英雄無覓第191章 一塵不染第701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233章 痞子第478章 血池第46章 洛書第408章 殺伐果斷第461章 噩夢第100章 玉雕第301章 遺言第281章 神廟第230章 大隱隱於市第433章 謊言第580章 物是人非第426章 沒說完的遺言第654章 大海撈針第243章 山有扶蘇第222章 秦代竹籤第399章 不同戴天第275章 生不如死第757章 龍骸第651張 無心插柳第5章 月宮九龍舫第473章 最虔誠的信徒第748章 困龍飛天第199章 九州龍脈第223章 金玉滿山第712章 重返遼東第738章 人鬼初分第93章 屠神第20章 當機立斷第519章 諸神之界第659章 長生仙宮第753章 龍頭嶺第101章 諸神之戰第399章 不同戴天第715章 硃砂紅筆
第278章 神的蹤跡第707章 青銅通道第540章 咎由自取第610章 故人之子第755章 斷龍石第563章 始作俑者第7章 相親第715章 硃砂紅筆第567章 背棄的信念第95章 魔方第741章 無心之舉第388章 河圖迷宮第240章 同門第449章 籌碼第629章 欲蓋彌彰第562章 出乎意料第243章 弩陣第561章 分歧第386章 月亮灣第71章 最後的土司第132章 顧五的名字第16章 金主第195章 地宮碑文第418章 一物降一物第497章 投鼠忌器第8章 同舟共濟第49章 殺父之仇第233章 痞子第490章 囚禁第386章 月亮灣第473章 最虔誠的信徒第63章 畫皮第267章 燭九陰第186章 星宿機關第184章 黑金屍甲第49章 殺父之仇第207章 唯神可進第560章 魔塔中的人第536章 強者和弱者第229章 觀滄海第271章 不爲瓦全第554章 算計第756章 破釜沉舟第660章 聖賢之人第155章 大漠飛天第718章 大隱隱於市第149章 第十三個人第254章 九龍船上的人第539章 一念之仁第260章 逆鱗第638章 兵臨城下第113章 價值連城第17章 不共戴天第684章 共存的辦法第82章 三尸蠱第551章 繼承的神力第119章 要挾第44章 青銅鐘第419章 造物主第716章 瞞天過海第249章 輕車熟路第460章 剝皮第589章 追根究底第237章 英雄無覓第191章 一塵不染第701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233章 痞子第478章 血池第46章 洛書第408章 殺伐果斷第461章 噩夢第100章 玉雕第301章 遺言第281章 神廟第230章 大隱隱於市第433章 謊言第580章 物是人非第426章 沒說完的遺言第654章 大海撈針第243章 山有扶蘇第222章 秦代竹籤第399章 不同戴天第275章 生不如死第757章 龍骸第651張 無心插柳第5章 月宮九龍舫第473章 最虔誠的信徒第748章 困龍飛天第199章 九州龍脈第223章 金玉滿山第712章 重返遼東第738章 人鬼初分第93章 屠神第20章 當機立斷第519章 諸神之界第659章 長生仙宮第753章 龍頭嶺第101章 諸神之戰第399章 不同戴天第715章 硃砂紅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