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

太后、皇后最終沒有去洛陽,皇帝起駕回京了。

韓孺子一得到消息,立刻出發,身後只帶着千餘人。

他希望有一場戰爭,可即將到來的戰爭卻可能遠遠超出期盼,與之相比,君臣之爭變得微不足道。

新年即將到來,京城百姓即使聽說西方的戰敗也不放在心上,頂多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仍在熱熱鬧鬧地忙着採購年貨、訪親探友。

皇帝畢竟是皇帝,可以倉促離開洛陽,可以不作停留直過函谷關,卻不能隨隨便便進入京城,大臣們一直盼着皇帝回來,等皇帝風風火火地趕到,他們卻一致反對皇帝在沒有儀駕的情況下進京。

“百姓會怎麼想?難道大楚已經慌張到這種地步,天子連最簡單的威儀也不顧了嗎?”宰相卓如鶴帶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皇帝,勸皇帝稍等兩天,等洛陽的輦駕、儀衛趕到之後,再舉行儀式進城。

韓孺子同意了,事實上,還在路上的時候,他就已經反思自己的反應是不是過於激烈。

但他需要馬上了解第一手消息。

韓孺子停在北軍大營裡,北軍正在塞外駐守,營內空虛,正好成爲臨時行宮。

西域的消息大都傳給兵部、禮部,兵部尚未任命新尚書,禮部尚書劉擇芹跟在皇帝后面,還沒有到達京城,宰相卓如鶴因此指定兵部的另一位侍郎向皇帝報告情況。

“十二月十三西域傳來消息,說西方發生了一場大戰,但是說法比較混亂,禮部的四方司接下,沒有立即上報。隨後的十二月十七、十八、十九三日,西域傳來更多消息,都是傳給禮部,說是有幾位國王逃難至大楚,懇請入關。可這只是西域一位國王寫來的信,沒有我大楚官員的印章,因此也沒有上報。此後幾天,常有消息傳來,彼此矛盾,來源不清,或到禮部,或到兵部,也都沒有上報。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二,崑崙山虎踞城將軍張印,與西域都護申經世聯名寫來一封正式奏章,終於說清了事實。”

奏章就擺在桌子上,韓孺子早已看過,心中還是有諸多疑惑。

奏章不是很長,主要內容是張印寫的。

大概是在兩個多月以前,鄧粹率領西域聯軍與敵軍相遇,兩戰皆勝,正在撤退的時候,匈奴人不知從何處趕來,突然加入戰場,使得聯軍大敗。

張印在寫奏章的時候,鄧粹依然下落不明。

虎踞城還沒有完全築成,張印立即停工,給工匠分發兵器,臨時拼湊了一支軍隊,他寫奏章,一是通報情況,二是請求朝廷儘快給予支援。

韓孺子一路奔馳的這些天,西域又傳來大量消息,來源極其複雜,有大楚官員,有各國王公,有來往商旅,說法更是多種多樣,鄧粹一會死,一會被俘,最好的消息則說他已經安全逃回虎踞城。

關於匈奴人的說法更爲矛盾,一說整個匈奴都投降了神鬼大單于,一說那只是部分匈奴人,匈奴人主力沒敢迎戰,早不知逃到哪裡去了。

身爲皇帝,韓孺子大多數時候只是聽,宰相卓如鶴主持朝議,兵部無主,禮部尚書還沒到,卓如鶴按品級、地位指定大臣們一一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陳述意見的是左察御史馮舉,“臣以爲,鄧將軍兵敗固然是一件憾事,但也不必過於驚慌,由崑崙山至大楚相隔數千裡,中間的西域土地貧瘠,支撐不起大軍經過,對楚軍如此,對敵軍也是如此,千古以來,中原從未遭受西域方向的入侵,可爲明證。值得警惕的還是匈奴,匈奴若是真的投降敵軍,大楚北疆堪憂,好在陛下有遠見,南、北兩軍已經駐守塞外重城。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儘快弄清匈奴的狀況。”

羣臣一一發言,大都與馮舉意見一致,也有幾位大臣覺得西域不可放棄,應當儘快給予支援,否則的話,西域諸國離心,虎踞城也白建了。

朝議持續了整個下午,韓孺子遣散羣臣,單獨留下卓如鶴。

“宰相乃百官之首,卓相也該說說自己的想法。”韓孺子道。

君臣二人數月未見,心中都有芥蒂,這時卻裝作什麼事情也沒發生,卓如鶴躬身施禮,說:“陛下垂問,臣不敢不回,臣斗膽進言,西域不可守。”

“爲何?”

“西域空虛,路途遙遠艱辛,糧草由大楚出發,到西域之後,所剩不過一成,且曠日持久,來不及與敵軍交戰,反而會成爲資敵之糧。”

“西域三十幾國,以及即將完工的虎踞城,就這麼放棄了?”

卓如鶴再度躬身,“在崑崙山築城,實是陛下的遠見卓識,若是再有三到五年時間,哪怕只有一年,大楚軍糧陸續進入西域,依託虎踞城,背靠西域,可與敵軍一戰。如今那虎踞城卻是空城,按闢遠侯張印所言,尚有一角沒有完工,而敵軍卻已壓境,大楚不是不想救,實在是來不及救。”

韓孺子點下頭,示意卓如鶴繼續說下去。

“左察御史馮大人的意見很有道理,大楚無力支援西域,敵軍也很難通過西域進攻大楚,威脅仍來自北方。”

“塞外可有消息?”

“正值隆冬,塞外沒有見到匈奴人的蹤影,大概要到明天春夏,匈奴人才會有所動作,大楚還有三五個月的準備時間,與其費力保護西域,不如招回西域楚人,轉而加固北邊。”

“鄧將軍生死未知。”

“鄧將軍若是僥倖逃脫敵軍之手,可與闢遠侯、西域都護一同回京,若是不幸,大楚鞭長莫及,也沒有別的辦法,而且他是擅自出徵,回來也該受罰。”

“等消息明確一些再說吧。”

“是,陛下,不管怎樣,先要把年過了。”

“嗯。有勞宰相。”

卓如鶴突然跪下,磕個頭,“臣愧對陛下。”

“朕是大楚天子,你是大楚宰相,意見或有不同,卻都是爲大楚着想,何來愧意?”韓孺子從桌上找出幾份奏章,“域外騷動,該是君臣攜手同心、共度難關的時候,望卓相勉力支撐,再爲朝廷效力幾年吧。”

那都是宰相此前的請辭奏章,卓如鶴再次磕頭,“臣不敢推辭,唯有披肝瀝膽,爲陛下效命。”

留住了宰相,自然也就留住了百官,一項危機算是解決,危機的根源卻還在,卓如鶴沒有起身,仍跪在地上,問道:“外患既生,內憂還要如期解決嗎?”

韓孺子給出三個月時間,要求天下富貴人家出交私蓄的家奴,或入籍,或放歸爲民,期限馬上就要到了。

“也等年後再說吧。”韓孺子道。

卓如鶴磕頭告退。

韓孺子獨坐多時,他現在左右爲難,西方強敵來得太不是時候,不馬上開始防範的話,將有大患,若要儘快着手,則必須依靠大臣與世家的支持,整肅朝廷的行動就得中止,留下一個遠憂。

他懷念楊奉。

楊奉雖然直到最後也沒有找出“淳于梟”,但他從不猶豫,總是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這一點其他人都比不了,趙若素等人即使還受到皇帝的信任,在這種時候也提供不了幫助。

後面的儀駕跑得也很快,第二天就到了,皇帝得以正式進城。

還有大批隨從在路上,尤其是淑妃鄧芸,走得比較慢。

韓孺子回宮的第一件事是去拜見兩位太后,上官太后仍然告病,慈寧太后表現得比較客氣,母子二人之間已有隔閡,比君臣矛盾還難化解。

慶皇子又長大不少,已經能說出簡單的話了,卻不肯叫“父親”,躲在祖母懷裡一直不擡頭。

孺君公主倒很活潑,躺在小牀上,衝着父親手舞足蹈。

崔小君站在皇帝身邊,看着女兒,微笑道:“瞧她的眼睛,大家都說很像陛下。”

“朕哪有這麼美的眼睛?”韓孺子心中生出暖意,伸手輕輕捏了一下公主的臉頰,公主不怕,反而呵呵地笑出聲來。

“陛下在外辛苦了。”崔小君看向皇帝,心中的憐惜與對女兒的一樣多。

“還好。”韓孺子仍盯着女兒。

“陛下……很爲難吧?”

“爲難什麼?”韓孺子驚訝地扭頭。

“內憂外患趕在了一起,我知道陛下是個不服輸的人,肯定不想放棄任何一項計劃。”

韓孺子沉默無語。

“陛下不如從崔家着手吧。”

韓孺子更加驚訝,“崔家……”

“陛下已經以身作則,裁撤皇家在天下各處的園囿宮室,可效仿者不多,那就是心中仍存疑慮,以爲陛下不會一以貫之。王、崔兩家皆爲外戚,王家勢弱,有一人獲罪,崔家勢強,卻未聞陛下降罪,天下人會因此覺得不公,以爲陛下有所偏向。”

“朕不會降罪於無辜之人。”

“崔家並不無辜,父親已經對我說過,他與人勾結,探聽陛下心事,早爲前計,給崔家安排了不少官位。”

韓孺子其實已有計劃,只是覺得時機未到,沒想到皇后竟然提了出來。

“皇后明白崔太傅的罪有多重嗎?”

“明白,所以我有一個請求,崔家願意認罪,但是請陛下能夠大發慈心,給崔家一條活路。”

家事、國事、天下事,全趕在了一起。

韓孺子未做任何決定,還是先將年過了。全本小說網

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三十二章 兩路逃亡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感謝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四十章 回信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
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三十二章 兩路逃亡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感謝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四十章 回信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