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見聞

在關羽東進之後數日,一撥隊伍離開涿縣南下。

他們做商旅打扮,步騎皆有,馬背上馱着貨物,行囊裡帶着刀劍,腳步矯健,形容剽悍。

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口中埋怨:“大兄,那人是死是活都還不知,我等就這麼貿然前往,是否太過草率?”

他口中的“大兄”二十多歲,留着短短的齜須,眉眼溫和如春風,眸子深處卻藏着刀槍劍戟,正是被周主簿稱爲涿縣一霸的劉備。

劉備微微一笑:“益德,那人誠懇相邀,若是其仍在雄踞橫行,我自不會往投。然聞其落魄,卻是不能不來一見。”

沒錯,劉備收到蘇家送來的關羽書信後不久,就聽到朝廷剿滅關羽的消息。

對照書信中的內容,讓人感到劇烈的反差和荒唐。

楊沛以關羽名義所寫的書信中對未來發展自信滿滿,雖語氣誠懇,但劉備能讀出信中的潛臺詞,關羽是主,劉備是客。

前腳指點江山,後腳就傳來敗訊,便顯得書信內容有些滑稽。

那正式的邀請信後,還附了一封小信。

上面寫了一段話,筆畫如刀,粗直有力,鋒芒畢露。這段話深深打動了劉備。

信中大意是說:劉君玄德,久聞君名,神交已久。天下將亂,正如莽時。君是劉姓,匡扶漢室,舍君其誰?關羽不才,願與君共挽狂瀾,以救天下。

劉備一看,心臟如同被無形之物擊中一般,半晌做聲不得。

任何人都不知道劉備有這麼大的雄心。

劉備自己也從來不願意多想。

自己只是個輕俠首領,想這些有什麼用呢?

直到關羽挑明,劉備重讀此信,才發現關羽字字句句都是驚心動魄。

“天下將亂,正如莽時!”

王莽末年,義軍四起,羣雄逐鹿,而本朝光武帝終成大業,再興漢室。

如今朝政混亂,宦官擅權,瘟疫肆虐,天災人禍不斷,豈非正是天下大亂的徵兆?

我劉備,無拳無勇,家世低微,真能匡扶漢室嗎?

劉備有種強烈的願望,想與關羽一見,問個究竟:素昧平生,爲何得君如此看重?

關羽是通緝要犯,這不是問題。被朝廷通緝的人多了,趙岐,張儉,蔡邕,都曾經或正在被通緝,不耽誤他們名滿天下。藏匿亡命,本就是這個時期任俠之士的標配。

關羽只是“賊殺人命”,並未舉起反旗,也未攻打郡縣、寇掠鄉里,嚴格來說算不得反賊,只是因爲他殺的是二千石,又在幷州嘯聚了太多百姓,影響大而已。你雖然沒有公然造反,但你有了造反的實力。

劉備現在的隊伍裡就有殺人亡命之徒。所以他對與關羽見面,沒有太大的心理顧慮。

讓他有些猶豫的是母親不再年輕,自己並無兄弟姐妹,此去數千裡,不知何時能回,無法膝前盡孝。劉母問了關羽之事,笑道:“人生知己難得,既然關君如此看重,何不前往一見?我耳不聾,眼不花,尚能編履織蓆,又何須你汲汲於膝前?且去!”

劉母嫁到劉家時,劉家還能過得去,但劉備之父劉弘因病早逝,留下孤兒寡母,日子便難過起來。爲母則剛,劉母是個要強的人,她販履織蓆,躬操賤業,不僅將劉備拉扯大,讓他衣食無憂,而且還能走門路將他送到盧植門下讀書。劉家族人提起劉母,誰不交口稱讚?

劉母教導劉備,遇到逆境不要氣餒,要自食其力,問心無愧,不必太在意別人議論。

劉備長大後,學文不成,學武不就,但也有優點,豁達大度,以誠待人,仁義但不迂腐,輕俠少年皆附之。劉母並未覺得兒子走歪了,交遊廣闊不是壞事,尤其是在朝政昏暗之時。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那如果邦亂呢?能得衆,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劉備自幼長大的好友簡雍、夏侯博皆向劉備道:“大兄儘管放心前去,兄母即我母,我等代爲盡孝,絕對護持阿母萬全。”

劉備遂叩頭拜別劉母,帶領張飛、高庸等人,跟隨蘇氏商旅同行。

準備自涿郡南下至中山,從常山走井陘至太原,然後入西河,至走馬水。蘇氏商旅的目的地是太原。從太原至走馬水的路就靠劉備十幾人自行摸索了。

從涿郡至常山,位於太行山東,皆是平原,道路平整,十分好走。一行人腳步輕便,速度很快,不久就出了涿郡,進入冀州境內。

張飛在路上看到許多攜家帶口、滿面菜色之人,迤邐往南,有些詫異,跑去問其何往。

那些人原本無神的雙眸中突然爆發出異樣的光彩,充滿憧憬和希望:“去鉅鹿郡,投大賢良師。”

“大賢良師乃是來救百姓的聖賢。”

“大賢良師是天上星宿下凡,連瘟神都怕他。”

張飛皺着眉頭回來對劉備說了情況,低聲道:“大兄,哪有什麼神仙?反正我沒見過。這些人莫不是瘋了?”

涿縣也有信奉太平道之人,劉備見過。

大都是窮苦百姓,吃的都沒有,生病更是沒錢治,只能去太平道碰運氣。

太平道人賜予符水,分文不取,告知病人及其家屬,如果誠心向道,自然能感動黃天,別說疾病輕鬆可去,就連長生,也不是不可能。

有人喝了符水,正好疾病自愈,便對太平道死心塌地,成爲忠實信徒,莫說自動獻上錢穀,就連身家性命也未嘗不可。畢竟,太平道說了,若是誠心向道,可得長生。

若是喝了符水,仍舊無法治癒疾病或者疾病而死,太平道人便惋惜搖頭,批評此人向道之心不誠。

劉母不是愚氓,不信此道,劉備也不信。跟隨劉備的輕俠少年,有信的,但也只是“見神拜神、見廟燒香”的程度,非是狂信徒,也沒加入太平道。

就如張式所言:“信一信又不吃虧, 萬一是真的呢。多一個神仙保佑總是好的。”

劉備想到關羽信中所言,看到這麼多狂熱的太平道信徒,心中憂慮:

“太平道如此蠱惑人心,若是其首領真有不臣之心,必然會天下大亂。到時最悲慘的還是黎民百姓啊。

如果能提前將張角兄弟繩之以法,是否就能消弭這場禍亂?”

劉備倒是和楊彪、劉陶等人想到一塊去兒。但天下事哪有這麼容易?

太平道自有其社會基礎在。除了跟朝政昏暗、兼併日重、百姓貧困、瘟疫橫生、百姓需要一個精神寄託有關係,還跟社會上黃老祭祀流行有關。

本朝明帝時,對黃老(黃帝、老子)的祭祀就在楚地流行。楚王劉英好黃老,明帝下詔慰勉。

桓帝“好神仙事”,對老子禮拜尤勤,在“宮中立黃老之祠”,“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祠”。

安帝、順帝時張陵創立的正一明威之道(天師道),與今時張角創立的太平道都是脫胎自黃老道。

爲什麼朝廷及許多郡守縣令對太平道沒敵意?原因很明白了,皇帝就信奉跟太平道一脈相承的黃老道,太平道又有導人向善、教化百姓的功勞,太平道的經書《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明明白白寫着:

人們要爲善,爲善“乃上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地,……,助帝王養人民,令不犯惡……”。

這樣的善道,爲何要禁絕?

在天子劉宏以及很多官員看來,楊彪、劉陶這樣的儒生,攻擊黃老之道,實在是狹隘得很。

第82章 繾綣第84章 常侍第45章 傷痛第74章 報復第76章 北望第57章 單于第2章 董卓第75章 歸鄉第1章 雷擊第62章 撲空第61章 有情第48章 青騅第6章 搏殺第1章 雷擊第32章 胡女第23章 殺胡第2章 董卓第36章 招誘第57章 單于第6章 搏殺第47章 贈馬第21章 破陣第31章 劉備第77章 訪賢第51章 見聞第84章 常侍第51章 見聞第35章 都蘭第48章 青騅第15章 羌賊第45章 傷痛第23章 殺胡第10章 名臣第8章 斬將第79章 豪強第30章 酷烈第85章 內應第19章 去留第13章 暫留第11章 豪傑第10章 名臣第51章 見聞第62章 撲空第36章 招誘第4章 夜炊第79章 豪強第17章 將門第11章 豪傑第86章 曹操第25章 備戰第56章 調動第11章 豪傑第19章 去留第45章 傷痛第21章 破陣第62章 撲空第14章 種田第22章 奇士第70章 終見第20章 再遷第43章 鬥將第13章 暫留第3章 西行第28章 彌合第63章 諉過第16章 心志第25章 備戰第28章 彌合第20章 再遷第78章 壯志第56章 調動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58章 威逼第10章 名臣第8章 斬將第81章 歸家第39章 征剿第56章 調動第54章 流寇第59章 暗流第46章 消沉第73章 徐晃第41章 呂布第86章 曹操第59章 暗流第50章 東下第41章 呂布第83章 歌頌第7章 衝陣第88章 鄉里第42章 惡戰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8章 斬將第11章 豪傑第1章 雷擊第17章 將門第33章 處置第43章 鬥將第78章 壯志第61章 有情
第82章 繾綣第84章 常侍第45章 傷痛第74章 報復第76章 北望第57章 單于第2章 董卓第75章 歸鄉第1章 雷擊第62章 撲空第61章 有情第48章 青騅第6章 搏殺第1章 雷擊第32章 胡女第23章 殺胡第2章 董卓第36章 招誘第57章 單于第6章 搏殺第47章 贈馬第21章 破陣第31章 劉備第77章 訪賢第51章 見聞第84章 常侍第51章 見聞第35章 都蘭第48章 青騅第15章 羌賊第45章 傷痛第23章 殺胡第10章 名臣第8章 斬將第79章 豪強第30章 酷烈第85章 內應第19章 去留第13章 暫留第11章 豪傑第10章 名臣第51章 見聞第62章 撲空第36章 招誘第4章 夜炊第79章 豪強第17章 將門第11章 豪傑第86章 曹操第25章 備戰第56章 調動第11章 豪傑第19章 去留第45章 傷痛第21章 破陣第62章 撲空第14章 種田第22章 奇士第70章 終見第20章 再遷第43章 鬥將第13章 暫留第3章 西行第28章 彌合第63章 諉過第16章 心志第25章 備戰第28章 彌合第20章 再遷第78章 壯志第56章 調動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58章 威逼第10章 名臣第8章 斬將第81章 歸家第39章 征剿第56章 調動第54章 流寇第59章 暗流第46章 消沉第73章 徐晃第41章 呂布第86章 曹操第59章 暗流第50章 東下第41章 呂布第83章 歌頌第7章 衝陣第88章 鄉里第42章 惡戰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8章 斬將第11章 豪傑第1章 雷擊第17章 將門第33章 處置第43章 鬥將第78章 壯志第61章 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