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應對之策

第90章 應對之策

世家,還是需要留的。

基於方方面面的考慮,現階段世家都不能沒有。

而相對於第一選擇“斬草除根”,第二選擇“懷柔以待”無疑就是另一個極端了。

或許在此刻劉備選擇懷柔世家,必然會得到吳郡本土世家的全力支持。

然而,即使這個選擇對於現階段的劉備集團而言,無疑可以帶來極其可觀的好處,但基於長遠的未來,這是李基所不願意看到的。

一旦劉備選擇一味對世家懷柔,那麼很可能劉備將會成爲第二個“光武帝”。

或許劉備依賴着世家的力量可以再度復興漢室,但將走進另一個類似的循環之中,甚至世家進一步積累蛻變成“門閥”。

‘大漢,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存在!’

李基的眼睛一眯。

或許隨着李基的地位提升,世家在李基眼中也變成了一種人力資源。

但世家這種人力資源一旦蛻變成門閥,那可就是某種意義上的股東,想要再將其剔除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要大上許多了。

因此,除非劉備集團已經崩潰到必須由世家的奶來續一口才能活命的情況下,李基纔會狠狠地啜上一口,否則斷然不會採取一味的懷柔。

那麼……

【經過了再度的慎重考慮,你認爲“斬草除根”與“懷柔以待”都過於極端,決定選擇“斷其根基”的方式。

而何爲“斷其根基”,在你看來便是斬斷吳郡本土世家對於地方上實質性的影響力,繼而可以最大程度地確保你在吳郡實行的政策不會受到任何阻礙。】

【隨即,伱並沒有急着派兵剿滅匪賊,反而是擺出了示弱防守的態度,由重兵防守作爲治所的吳縣,並且暗中大肆地派人宣揚劉備部下士卒不過三千,且多是自中原戰場退下的殘廢老兵。

在你接連用計迷惑之下,吳郡匪賊漸漸相信了這種說法,非但沒有逃離吳郡,反而貪婪之念再動地瞄上了吳郡殘餘的世家大戶。

一時,吳郡世家與匪賊在你眼中互爲獵人與獵物。

也藉着吳郡匪賊的威脅,爲求自保,吳郡殘餘世家不得不選擇匆匆遷至治所吳縣,然後由你眼中的“大漢魅魔”逐一安撫。】

【而隨着吳郡世家皆遷往吳縣後,你亦暗中迅速派遣此前劉備在鉅鹿所招收的文士爲官吏到各個縣城收攏權力,儘快抹平各世家的影響力。

不久,吳郡匪賊在你之用計下一戰而定,且明面上吳郡殘餘世家亦是被劉備各種優待地安置於吳縣之內。

然,你很清楚他們自此都將只是你手中的人力資源罷了。】

【計謀評價:此計乃借勢之陽謀,吳郡世家或有識破之人,卻無有拆解之計,唯有如你所願那般遷入吳縣。

或許,亦有隱患。

但以着劉備之魅力以及你的能力,你自信聚攏於眼皮子底下的世家心思再多,無法控制與影響地方的世家亦不足爲慮。】

等腦海之中的推演徹底完畢之後,李基嘴角不禁浮現了一絲笑意,心中已然是有了決斷。

“斷其根基”,使吳郡殘餘的三成世家盡數以着保護的名義集中在吳縣。

只要世家們拖家帶口搬了進來,那麼再想離開吳縣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或許,集中到一起的世家也會有點好活整起來。

但可惜劉備不是什麼昏庸之主,這些世家控制不住劉備,也不可能會挑撥得動劉備與麾下文臣武將的關係。

所以,籠中鳥整的活再好,那也只是喳喳叫而已。

而在李基聲明必須剿匪且收攏吳郡民心,否則根本無法開發吳郡之後,大廳之內的衆人除了賈詡之外,其餘人便思慮起如何清掃吳郡匪賊。

只是衆人皆初至吳郡,對於吳郡的人文風俗地形氣候等等都不熟悉,吳郡匪賊的情報更是一無所知。

一時,在李基與賈詡均沒有吭聲的情況下,其餘人皆有點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

最終,身居上位的劉備決定啓動自己的“外置大腦”,問道。

“子坤,依汝所見,這吳郡匪賊該如何剿之?”

“剿,是必須剿的,但卻是萬萬不能急……”

此刻已有了打算的李基,開口答道。

“主公亦知此前爲何吳郡世家被匪賊屠戮劫掠之因,實乃大量世家奴僕青壯集中意欲圍殺黃巾殘黨,反而導致家族防守空虛,難以抵擋匪賊劫掠。”

“因此,不排除吳郡匪賊之流……有高人!”

此言一出,劉備的表情當即一肅。

“有高人”這三個字,無疑是讓劉備瞬間警惕了起來。

作爲被李基一路輔助着從一介販賣草鞋之輩到如今的吳郡郡守之人,劉備焉能不知有沒有大才相助的區別之大。 曾經劉備以兩千義軍尚且贏六萬黃巾軍,如今吳郡匪賊之多,又豈止兩千之數?

“子坤所言極是,萬萬不可大意。”

劉備深以爲然地說道。

“再者,如今我等初至吳郡,對於吳郡上下知之甚少,倘若貿然行動,一旦被匪賊暗襲攻下吳縣,後果不堪設想。”

“沒錯,主公。”

李基附和地說道。

“我軍將士皆是北人,對吳郡之地的氣候水土尚且還沒有完全適應。且江東地形素有七山二水一田之稱,丘陵山地數不勝數,我軍對於山地作戰亦不熟練,若是貿然深入山林,唯恐有失。”

隨着李基一條條地列出了不利條件,在場衆人臉色皆是凝重了起來。

“那依子坤之見,當下該如何行事?”劉備問道。

李基語氣平靜地說道。

“宜先吳縣城池,訓練士卒,整合郡兵,且派遣官吏傳令至其餘縣城進行監督巡視,收攏郡兵,戒備匪賊。”

“隨之,一方面暗中探查匪賊動向以及窩點分佈,一方面待士卒適應且整合郡兵後,再步步爲營將匪賊逐一剿滅,方爲上策。”

劉備聞言,頗爲認可地點了點頭,但還是開口詢問道。

“諸位對於子坤之言,可有補充?”

顯然,劉備心中已有了傾向,但還是耐心地打算聽取一下各方意見。

在場的武將們雖然覺得李基似乎有些謹慎小心過頭了,大多匪賊都不過是烏合之衆,正面戰力連郡兵都不如,對上如今劉備麾下那三千精兵恐怕一個衝鋒就解決了。

但是,如今劉備麾下的老本也唯有那三千精兵,數量對比吳郡似乎多如牛毛的匪賊而言處於絕對的劣勢,確實不能大意。

至於賈詡則是看了李基一眼,雖然一時還有些弄不明白李基爲何態度大變沒有急着剿滅匪賊收回錢糧,但亦明白李基必有深意,所以完全沒有開口反對的意思。

反倒是簡雍略微猶豫了一下,開口提醒道。

“主公,子坤先生之言自是穩妥,但還需考慮一下那些世家大族,且此前主公亦明言必會剿滅匪賊,若是一味按兵不動,恐會遭致世家不滿。”

“且若是此期間又有世家遇襲而被滅,對於主公的名聲亦會造成打擊。”

“這……”

劉備的眉頭一擰,倒是有些糾結了起來。

畢竟,此前劉備爲了安撫前來迎接的世家大戶,確實說了不少的好話。

此刻一味防守城池,在劉備看來確實有些不太妥當。

只是如今劉備麾下可調動的兵力不過三千,還需顧忌方方面面,總不能分散兵力而動。

“主公,此事亦正是吾所欲說之事。”

李基接過話開口說道。

“匪賊之舉動異常,且襲擊劫掠之事似乎頗爲了解世家內部狀況,極有可能乃是有世家中人內部通賊,此事不可不防,且世家亦是不能盡信之。”

“不過主公既已許諾會保護吳郡世家,亦不宜食言,主公可讓吳郡各地世家遷往吳縣,沿途亦由主公派遣精兵保護,如此便是萬無一失。”

簡雍搖了搖頭,道。“只怕世家未必願意。”

“無妨,盡人事聽天命即可,如此既能表明主公有保護世家之心,亦不至於顧此失彼,爲保世家而害了城池被匪賊所破而使百姓遭重。”

李基不以爲然地開口說着。

當然,李基很清楚絕大部分世家絕對會同意的。

且不說如今吳郡世家的處境就一個字——“危”!

生死存亡,脣亡齒寒之際,世家的某些底線幾乎就等同於政客的節操,別說是突破了,就算是進進出出都是沒問題的。

更何況,又並非是讓世家們遷離吳郡之地,僅僅是遷至吳郡治所吳縣所在罷了,算不上是離鄉背井。

ωωω ▪ttκǎ n ▪c○

倘若是倖存世家之中再滅上幾家,李基只怕他們會急着求着遷往吳縣以求庇護。

而對於李基複雜的心思與籌謀,劉備一時還未可知,但明面上李基的建言毫無疑問已經是顧忌方方面面,劉備自然是欣然採納之。

隨後,劉備令關羽整頓士卒儘快適應吳郡氣候水土,張飛則是率領騎兵巡視各縣城安防狀況,趙雲則是整合統率吳郡郡兵儘快形成戰力。

至於夏侯博,則是統率一隊精銳於吳縣城內巡邏,以保治安,防備匪賊混入城內作亂。

(本章完)

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74章 大漢基瘟?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261章 徹底定調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46章 夜襲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63章 袁氏!袁氏!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33章 已有妙計?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72章 三千金第89章 斬草除根?第231章 共飲之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179章 清君側?第47章 虛實之計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99章 老道士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89章 斬草除根?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2章 彼其九族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45章 管亥!管亥!!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74章 大漢基瘟?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63章 許文第35章 戒“備”森嚴第39章 上架感言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82章 三成?兩成。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99章 老道士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183章 對策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0章 美人計第77章 沙盤推演第217章 陽謀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52章 吾計成矣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172章 想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252章 密函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113章 血包第14章 真罵戰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203章 軍情急報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46章 夜襲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
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74章 大漢基瘟?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261章 徹底定調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46章 夜襲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63章 袁氏!袁氏!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33章 已有妙計?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72章 三千金第89章 斬草除根?第231章 共飲之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179章 清君側?第47章 虛實之計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99章 老道士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89章 斬草除根?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2章 彼其九族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45章 管亥!管亥!!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74章 大漢基瘟?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63章 許文第35章 戒“備”森嚴第39章 上架感言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82章 三成?兩成。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99章 老道士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183章 對策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0章 美人計第77章 沙盤推演第217章 陽謀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52章 吾計成矣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172章 想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252章 密函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113章 血包第14章 真罵戰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203章 軍情急報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46章 夜襲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