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燕雲十八騎

第5章 燕雲十八騎

不過,張飛的臉上卻是露出了幾分糾結之色,問道。

“子坤先生,那假如勝了怎麼辦?沒了錢糧,那不是隻能原地解散?”

“我且問諸位,假如諸位率領着五百義軍拿着榜文去投靠太守劉焉,會是什麼結果?”李基問道。

對於劉焉已經沒有一絲好感的張飛,開口道。“恐怕那鳥人只會簡單敷衍一下我等,然後就將我等當成守城的炮灰。”

對此,劉備也是沉默不語。

五百人,就算是一些土匪山賊都不止這個數量,不會被身爲一方太守劉焉所重視纔會是應有之義。

李基再問。“那假若諸位擊潰黃巾,收攏其中部分勇力,攜大勝之勢,率五千兵馬面見劉焉,又會是什麼態度?”

頓時,劉關張臉上盡皆流露出恍然之色。

五千!

再加上屆時手中握有大義,且有大勝之勢,必是座上賓!

並且,錢糧一事向劉焉討要,劉焉也必然不敢不應諾。

對於此事,李基看得比任何一人都要來得透徹!

時逢亂世,真理唯有一個:槍桿子裡出政權。

兩千年後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此時。

假如李基手中有五萬兵馬,那李基甚至不是沒有借黃巾之亂鯨吞整個幽州的想法,直接成爲一方諸侯。

假如有五十萬兵馬……

黃巾?

誰是黃巾,我纔是黃巾!

效仿高祖,斬黃蛇起義,也未嘗不可!

當然,這些無疑是太過於遙遠了。

而劉備徹底明白了李基的意思,假如決意爲了護佑涿郡百姓前去與黃巾賊決死一戰,那麼就無須擔心十日之後的錢糧問題。

敗了,萬事皆休;贏了,那麼攜大勝之勢的義軍,劉焉不會不提供錢糧。

隨即,李基當着劉關張三人,道出了一句讓他們不禁心潮澎湃的話語。

“如若三位有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志,欲挽大漢之既倒,那麼這也將會是三位必須踏出的第一步。”

“五百義軍之數,投入到與黃巾的戰爭之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但五千義軍於幽州南下進攻大賢良師張角所在的冀州鉅鹿後方,足可成爲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這一刻,劉備心中原本躊躇於劉焉一人,涿郡一地的彷徨猶豫盡數消散!

沒錯!

“吾等桃園結義所立志向,爲的是整個天下的安定,良機在前,豈能惜身?”

劉備的目光流露出了別樣的堅定與光輝,一種莫名的氣度油然而生。

氣吞萬里如虎自然是遠遠不如,但也宛如是立志藉着亂世之風乘風而起,實現自身志向抱負的大鵬。

“二弟,三弟,請助爲兄一臂之力。”

劉備轉身朝着身後的關羽、張飛躬身一拜,誠摯地開口道。

“羽,義不容辭!”

關羽平靜地應着,彷彿是在將這等即將託付性命踏上戰場之事視若等閒。

張飛忍不住咧開嘴,“嘭嘭”地拍着胸膛,有些興奮地說道。

“大哥,俺也一樣。”

“好好好!!”

劉備連聲道好,眼角餘光忍不住看向李基的方向,期望着李基的反應。

對於自己兩位義弟的性格,劉備自然一清二楚,做出這番舉止除了尊重關羽張飛之外,更重要的是劉備希望李基能夠有所感觸。

只要李基稍稍透露出一絲絲的意動,劉備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傾盡所有拜李基爲智囊軍師。

李基,幾乎完美符合了劉備的想象,甚至是……幻想。

三言兩語之間,把天下大勢分析得鞭辟入裡,將一條能夠完美符合劉備性格、志向且具備着可行性的道路描繪在了劉備的眼前。

一如周武王遇太公立八百年王朝,高祖拜留侯開創大漢王朝。

在這之前,劉備所躊躇的還只是該如何率領義軍投靠涿郡太守劉焉,繼而一方面護佑鄉親父老,一方面以圖獲得劉焉的賞識,以圖晉身。

‘當世大賢大才,莫過於子坤一人也。’

劉備心中莫名地升起了這一想法,原本藏於內心深處對於李基年紀的疑慮與猶豫,可謂是徹底煙消雲散。

只是,就如同劉備頗有些自卑於地位之低,沒有吸引李基的底氣,所以生怕表現得太過於急進功利引得李基不快,所以只敢小心翼翼地試探着李基的態度。

而李基看着劉關張三人一副兄弟情深,同生共死的畫面,也是不太敢吭聲干擾,擔心會遭遇會劉關張引來些許不滿。

畢竟,即使以着劉備集團中諸葛亮的地位之高,在歷史中也曾由於勸阻劉備爲關羽報仇一事,引來了劉備一時的疏遠與不快。

雖說這並沒有影響諸葛亮的地位,且劉備還是毫不猶豫地將劉禪與整個江山都託付給了諸葛亮,但也足以說明劉關張三人的感情之深厚穩固,恐怕是潑水不入。

李基寧可信呂布戒貂蟬,也不會懷疑劉關張三人之間的情義。

而有了這一番分析與獻計,李基自信會贏得劉關張的重視與尊重,並且此刻李基對於劉備的未來更加的看好。

‘有仁德卻不迂腐,幹大事而不惜身,願爲理想大義賭上一切,毫不猶豫地牢牢把握眼前出現的機會……’

劉備身上浮現了讓李基滿意的種種特質。

如果劉備聽不進李基的分析,依然將希望放在劉焉的身上,那麼當真要好好考慮一下劉備是否值得輔佐了。

不過,李基如今倒是不急當場俯身而拜。

反正有了李基的謀略在前,李基暫且也有了暫時呆在劉備身邊的正當理由。

更重要的是,李基很清楚什麼叫做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

而李基的反應,讓劉備心中有些失望之餘,卻是連忙按照李基的建議進行安排。

張飛當即在義軍與家丁之中挑選擅長馬術的好手,打算組建一支臨時的斥候小隊。

幸好燕地多豪邁之士,且擅馬術者甚多,張飛很快就挑選出了合適的人選。

不過,張飛僅僅選了十八人,帶走了十九匹馬,除了留下給劉備、關羽的馬匹之後,還特意給李基留了一匹馬。

張飛在出發前,臉色鄭重地接過李基準備的布革路線地圖放入到懷中。

這個時代遠非後世,在沒有衛星導航的情況下,尋路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更沒有時間給張飛沿途找人慢慢問路尋找。

這地圖,至關重要。

“子坤先生,俺真的根據地圖找到黃巾賊,俺就徹底服你了。”

張飛認真地朝着李基一拱手,聲若驚雷地說道。

李基灑脫一笑,道。“服與不服,基不甚在意,反倒是翼德能否儘快找到黃巾本部所在,事關成敗。” “只要子坤先生的線路與地圖沒錯,俺就算拼了命,也一定會找到黃巾賊本部!”

張飛沉聲地道了一句,然後分別朝着劉備與關羽行禮,道。

“大哥,二哥,放心地等俺的消息。”

“三弟小心。”

劉備與關羽也是表情有些沉重地開口說道,明白張飛此去風險不小。

雖說那一羣黃巾賊是自冀州而來,但說不準他們進入幽州之後已經掠奪了不少馬匹。

即使張飛神勇,可一旦意外陷入重重包圍,恐怕也是多有兇險。

張飛沒有再多言語,朝着身後站着的十八位豪邁壯士一吼。

“上馬!”

當即,這十八位被張飛精心挑選出來的壯士齊刷刷地翻身上馬,盡顯燕地男兒所特有的豪邁慷慨之氣。

這十八人有張飛的僕人,也有一部分是義軍之中的壯士,並且張飛也清楚地告知着他們此行的目的與危險。

而他們也是被張飛的豪氣所感染,繼而決心追隨張飛前往刺探黃巾賊本部所在。

此十八人所行,既是爲了護佑涿郡百姓的仁,亦有敬佩張飛決心追隨的義。

張飛看着身後那一張張堅毅豪邁的臉龐,心中也是頓生豪氣,轉而對着李基開口道。

“子坤先生,你的學問最好,能否勞煩你爲俺的這十八個弟兄取個名字,今後俺也決意跟這十八個兄弟共富貴同生死。”

在此之前,其實李基不太能理解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爲了忠信仁義不惜付出生命的行爲。

此刻,李基恍然間卻是理解了爲何這十八人會在明知前路生死渺茫的情況下,依然決心追隨張飛的想法。

一如後世一顆紅星升起,無數火星燃盡相隨。

這,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信仰之一。

義!

“就叫:‘燕雲十八騎’吧,我相信這個名字會跟隨着翼德響徹這個時代,也會留於史書千載。”李基道。

“燕雲十八騎,好名!”

張飛放聲大笑,然後手中丈八蛇矛朝着燕地之南的方向一指,道。

“燕雲十八騎,走!”

“喏!”

燕雲十八騎轟然一應。

儘管以着如今劉關張的財力,就連他們三人都沒有全套甲冑,麾下的義軍僅僅只是每人配備兵器罷了。

但身着布衣的燕雲十八騎依然散發着金戈之氣,一揚馬蹄,追隨着張飛而去。

伴隨着陣陣馬蹄聲遠去,李基看着張飛與燕雲十八騎消失在視野之中,依然久久有些不能回神。

在此之前,其實李基對於張飛的感官算不上多好,張飛的種種缺點也多留在史書之中。

嗜酒、魯莽、勇而少謀……

在劉關張三人之中,張飛的存在感算是最低,並且往往也是惹禍之人。

但,此刻李基卻是覺得張飛這一莽夫也有着可愛的一面。

劉備崛起於亂世的第一桶金,毫無疑問來自於張飛的傾盡家資。

在此之前,張飛可是個豪族地主,然後半生跟着劉備顛沛流離,卻始終沒有半點怨言。

換做是李基的前世,一方豪族地主,那好歹也算得上是家有好幾棟樓的土豪,然後爲了讓結拜大哥創業,不惜變賣家產,一路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現在,張飛結識劉備實際上也不過是數天時間,自己不惜帶着燕雲十八騎去冒險,然後留下所有的家產任由劉備去招募義軍。

‘燕地,果真多慷慨悲歌之士……’

李基注視着張飛離去的方向,暗自感慨着。

而劉備看着李基的反應,問道。

“子坤,伱可是擔憂翼德的安危?”

“如此豪傑,斷不會死於黃巾賊人之手。”李基答道。

“備也是如此相信,以三弟之勇,定當安然無恙。”

頓了頓,劉備隱晦地搓了搓手心汗,語氣真摯溫和地說道。

“子坤,黃巾賊人將至,城外或會越發動盪不安,且你的身體還需修養,備也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向你請教,不知道能否請子坤暫居張府之內?”

此刻,就連站於一旁的關羽,也不禁向着面露沉吟思索之色的李基投來關注的目光。

假如李基無意與劉備深交的話,那麼此前的分析與獻謀,足以還清恩情。

假若李基不願跟劉備有更多的牽扯,那麼李基此刻推辭離去,就算是關羽也同樣不認爲李基的行爲有損恩義。

片刻之後,李基向着劉備拱手,說道。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甚好,甚好。”

劉備的臉上嘴角艱難地下壓着笑容,但整個人明顯還是流露出一陣喜悅。

“不過,基倒也有個不情之請。”李基說道。

劉備心中不由得一緊,認真地答道。“子坤,但說無妨。”

“不知能否一覽翼德家中藏書?黃巾賊人將至,基深感才疏學淺,謀略不足,或可臨時從中有所感悟,助玄德兄一臂之力。”李基問道。

原本已經做到了上九天攬月之難心理準備的劉備聞言,心中不由得一鬆,連忙答道。

“此事易耳,備代三弟答應了,並且備家中也還有數卷盧師(盧植)所贈書籍,子坤也可隨意瀏覽。”

對於劉備而言,最擔心的就是李基無所求,在報答了自己的恩情之後,暫住些許時日就飄然離去。

至於李基才疏學淺、謀略不知的說法,劉備僅僅只當是李基的自謙說辭。

“那就謝過玄德兄了。”

李基臉上則是露出一抹笑容,感激地說道。

隨後的數日裡,李基幾乎是手不釋卷地瀏覽着張飛家中所收藏的書籍。

尤其是劉備所交予李基的書籍,可謂是微言大義。

古之兵書的貴重程度,堪比後世科技公司所特有的專利技術。

縱使李基過去是個論壇大師,但後人智慧就何以見得比之古人更甚,更何況是這個時代真正意義上的未刪減版本。

在如今思維不知不覺越發敏銳的李基眼中,短短數日就感到受益匪淺。

(本章完)

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231章 共飲之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32章 白袍返鄉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244章 縱橫司第45章 管亥!管亥!!第106章 夜襲第115章 蔡邕!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88章 封賞官職第49章 漢!威武!!!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43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上架求訂閱)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94章 緩稱王第49章 漢!威武!!!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43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上架求訂閱)第47章 虛實之計第77章 沙盤推演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15章 強制嘲諷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15章 強制嘲諷第27章 錦衣潛行第260章 精準翻譯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94章 變化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209章 少年郭嘉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24章 意在萬世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8章 大興,大興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232章 大局已定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48章 李基論戰第8章 大興,大興第61章 吳郡郡守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
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231章 共飲之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32章 白袍返鄉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244章 縱橫司第45章 管亥!管亥!!第106章 夜襲第115章 蔡邕!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88章 封賞官職第49章 漢!威武!!!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43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上架求訂閱)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94章 緩稱王第49章 漢!威武!!!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43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上架求訂閱)第47章 虛實之計第77章 沙盤推演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15章 強制嘲諷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15章 強制嘲諷第27章 錦衣潛行第260章 精準翻譯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94章 變化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209章 少年郭嘉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24章 意在萬世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8章 大興,大興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232章 大局已定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48章 李基論戰第8章 大興,大興第61章 吳郡郡守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